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我的岳母

 我的岳母

  李文龙||河北

一位九十岁高龄的勤劳、善良、朴实的老太太,在饱经沧桑、历尽艰辛之后,终于走完了生命的全部历程。她,就是我的岳母大人。她的离去令所有的亲人们都很悲痛,我们不由地缅怀老人的过往,想起了她的历历往事。

与多数老年人一样,岳母一生在旧中国旧社会以及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前,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她老人家出生在山西省原平县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自幼跟随父母生活,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苦日子。尤其是亲生母亲早年病逝之后,继母对她很不好。小小年纪的她,不仅要挑起繁重家务的重担,还得照顾一奶同胞相差十几岁的弟弟,可想而知,日子过得是何等艰辛。

她与岳父结婚后,才第一次走出那个小山村,来到了一个以煤矿为主业的名为大同的北方城市。多年借住在一所别人的旧房子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条件十分简陋,生活异常艰苦。岳母家当年家庭人口较多,上有老、下有小。年迈的婆婆跟随他们多年,需要悉心照顾;五个子女年龄还小,需要哺育呵护。为了贴补生活,她需要出去做工挣钱。每天的任务除了做饭、洗碗和收拾家务,还有一大堆永远干不完的缝纫活计。好在岳母一生勤劳肯干,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凭着惊人的毅力,靠着瘦小虚弱的身躯,就能把那么多的家务和工作处理的井然有序。难怪一生比较挑剔的岳父,生前曾高度评价岳母说,自己的老伴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家庭妇女。

街坊四邻一致称赞岳母是一位心地善良、为人朴实厚道的好人。那些年,国家有困难,谁家也不富裕。如何安排好生活,需要精打细算。为了一大家子人能吃饱穿暖,度过每一天的光景,岳母可以说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仅仅靠岳父和自己那点微薄的薪水来安排好家庭日常生活开销,是有限度的。每月的必须生活支出,岳母都是精细设计,深入思考,严格把关,绝不能出现一点超支,否则,就无法正常运转。别看岳母没有文化,纯属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对过穷日子还真有一套。当每月的薪水发下来,第一件事情就是需要买多少米面和蔬菜,买多少油盐酱醋,她都是计算的恰到好处,绝对不乱花一分钱。她常说,过日子吃不穷、喝不穷,而算计不到就受穷。她的治家理念主要就是体现在节俭上,认为省下来的就是挣下的。尽管如此,也有特殊超支的情况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岳母就临时与邻居家借些米面,下月再及时还上人家。考虑到大家都有困难,岳母非常注重诚信。每次还人家米面时总是尽量多给一点,以表示真诚的感谢。她宁可自己家吃亏,也从来不让别人受损失。因此,岳母与街坊四邻关系处得十分融洽。她还乐于帮助别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找她帮忙,她从来都是伸出热情援助之手。家里偶尔改善个伙食,做些好吃的,她总也不忘给左邻右舍的老人和孩子们送去一点品尝。

孝敬老人,照顾丈夫,爱护子女,是岳母一生的不懈追求。人们都说她是标准的贤妻良母,此话不假。岳母的婆婆活了很大岁数,后来双目失明,全靠岳母精心护理。她就像对待自己亲生母亲那样对待婆婆,直到婆婆与世长辞。前些年岳父不幸查出患了癌症,并且已是晚期。医生说也就是两三个月的存活时间了。但在岳母每天无微不至的护理之下,致使岳父延长了生命的年限,又多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凡是病人一般都心情烦躁,爱发脾气,特别是岳父被确诊为肝癌后,心情就变得更加郁闷烦躁,经常大发雷霆,把岳母骂的非常难堪。但岳母始终以极大的克制和忍耐照顾他,不论白天黑夜,不管多么辛苦,始终如一,无怨无悔。后来,随着病情的恶化,岳父生活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需要岳母及家人帮助解决。岳母就像照顾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那样对待岳父,不分昼夜的耐心服侍老伴,尽力为老伴做好每一件事情。她全然不顾自己的身体,一门心思伺候照顾岳父,使孩子们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为子孙后代孝敬老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是母亲身上的肉,她对五个子女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上学、上班乃至成家立业,岳母对我们有操不完的心。

岳母不仅培育了五个子女,还对孙子、孙女、以及外孙子们都一样的疼爱有加,精心呵护。我们姐弟每一家的孩子小时候基本上都是跟着奶奶、姥姥长大的。他们的童年都是由奶奶、姥姥精心照看,直到慢慢长大成人。岳母忠实地履行了长辈对后代的责任和义务,受到了儿孙们的一致拥戴。当年,尤其是对家里有特殊困难的外孙,岳母给予了格外的关照。我家的儿子在姥姥家,一住就是半年。两个外孙在姥姥的怀抱里,度过了幸福美好的童年。那些年,已是年迈的岳母,还坚持带领他们去大同公园玩耍,去附近农村田野里挖菜。在每日三餐中,岳母总是琢磨着,如何给孩子们调剂制作喜欢吃的食物果蔬,促使孩子们得到健康茁壮的成长。到了入学的年龄,两个又白又胖的外孙才先后离开姥姥家。由于这种特殊的感情,他们长大之后,尽管距离姥姥家路途遥远,但一直与姥姥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当假日归来,都是第一时间去看望敬爱的姥姥,直到姥姥生命的最后一刻。

几十年来,岳母的最大特点体现在热爱劳动,勇于吃苦方面。为了儿女及亲人她甘愿奉献,舍得付出。她最讨厌那些“饥忍不得,苦受不得,少吃不得,多做不得”的人。这几句话就是岳母教育孩子时常挂在嘴边的至理名言。她是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经历了很多苦难岁月时光,从而,也把自己锤炼的越发坚强。她经常教育我们要能够忍受和承受一切艰难困苦,勇敢面对一切世间的千难万险,想方设法把事情办好,取得最后的圆满成功。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少年来,总是身体力行,为人表率。她老人家每天早早起床,开始一天的劳作,就像一部机器总是在不停的运转。在家里她干的活最多,是最辛苦的人。而吃饭又是最后一个端起饭碗。如果饭菜少了,宁愿自己不吃或少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岳母一贯遵循的做人原则。

到了晚年,岳母开始信仰佛教,可以说也十分虔诚。每天烧香拜佛,从不间断。平时手里总拿着佛珠在转动,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就是入睡也似乎永不停止。在她的心中,极乐世界是人生最美好的归宿。行善积德,普度众生,祈祷和平,为人类造福,是每一个佛教弟子的最大心愿,也是奋力前行的力量源泉。岳母按照佛教的要求,不再吃荤,以素食为主,经常施舍生活困难的人们。尽管自己也不富裕,但总是把孩子们孝敬自己的钱财,无私的捐赠给更需要的人。说来很神奇,直到老人家咽气前,经常拨佛珠的大拇指还在不停转动,嘴里呼唤着阿弥陀佛。似乎佛菩萨已把她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

岳母走了。遵照她的生前意愿,我们把她埋葬在原籍农村山西原平县一个普通小山村那个高高的山岗上。那是是她的出生地,也是她老伴长眠的地方。我想,这大概就是老人常说的“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吧!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文龙,北京籍河北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政府机关公务员,现已退休。爱好文字,经常撰稿。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所写稿件散见于《解放军报》《战友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台》《内蒙古电视台》《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广播电台》《内蒙古科技情报》《内蒙古经济社会》《内蒙古劳动人事》《内蒙古煤炭经济》《呼和浩特文艺》《中国煤炭报》《肃宁周报》《冬歌文苑》等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埔老人史明及其家事
岳父病了
如何报答为你不得不做候鸟的父母
【茶店民间文艺•第189期】李文海|家有一宝
土地/岳母的一生
【贺】李新庚:姥爷上电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