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随笔||中国文人的诗意栖居

中国文人的诗意栖居

德国当代大哲学家Heidegger有句名言:“人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何谓“诗意栖居”?通常是指人们生活在一种高雅的诗意湖区(指幽美环境),是各种文化高度密集的游居形式。依我看,当今有人到了退休的暮年,半年在北京养老、半年到三亚过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春暖花开的环境里,真的很幸福。这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诗意栖居”吧?

我的楼下邻居老张,他退休后,十多年前就在三亚买了房子,院里开垦了一片菜园,自己种白菜、丝瓜、空心菜等。他老伴儿说,只要一浇水,那些青菜腾腾地往上窜。我通过短信给他写了一首诗:上网读书度时光,自种蔬菜百花香。回归自然无限好,田园风光养生堂。据他老伴儿说,老张还把这首诗抄在自己的《两栖日记》里。有人说:“我老了,不合群。不是不合群,而是我想用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例如:绘画、练字、看书、写诗、写作,这样的我非常充实,一点也不孤独。”广义来讲,诗意栖居,即具有诗味的人生旅途。佛学有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花、一叶、一木、一草都诗意盎然,何况数十载的人生旅途呢?这位德国哲人讲的话相当深刻,值得人们反复玩味。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三国魏正始年间(公元240至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志同道合,经常在山阴县(今河南辉县)竹林之下饮酒纵歌,抒发豪情壮志,世谓“竹林七贤”。他们的诗歌继承了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典型的中国文人诗意栖居。清代乾隆帝有《七贤咏》讴歌“竹林七贤”的不凡业绩。鲁迅对“竹林七贤”也很关注。回顾中国文化史,中国文人的诗意栖居 起码可以归纳成八种类型。

一、忍辱负重终成大业型。如韩信、司马迁等。

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韩信,乃天生俊杰。《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后来的韩信可是了不起的人物。西汉开国大帝刘邦之所以能得天下,有三大助手,功不可没。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餉,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他总结得很到位。孤家寡人得不到天下。但后来情况有了变化。韩信遗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史记 淮阴侯列传》)这是用诗语总结沉痛的历史教训。

有人认为,司马迁的《史记》要比万里长城更伟大。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史记》,那么全球十几亿炎黄子孙将发生“身份”认同的危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从司马迁的《史记》而来。司马迁可以说是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的典型人物。他因为李陵报不平而得罪汉武帝,在下体受阉割的条件下,呕心沥血、顽强著述,以超人的英雄气概挑战汉武帝的嗜血手段,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惊心动魄的篇章。《报任安书》描绘了他受阉割后的处境和心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辱,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42岁开始写《史记》,他胸中波涛汹涌,下笔惊天地泣鬼神。他的《史记》是史学和文学巨著,也是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百科全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的死,比泰山还重。

二、弃官归田悠然自得型。如庄周、陶渊明等。

庄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任过漆园吏,目睹世间种种龌龊、鄙视权贵,后来追求无拘无束的遨游。他目光高远、看破红尘、不惧死亡,视天地为棺椁。他提出“吐故纳新”,这个命题足够后世哲学家写一部专著。他倡导: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与鸟儿共飞舞,与鱼鼋共畅游,与花草共芬芳,与日月共光辉。他文笔浪漫,对后世文人影响巨大。李白、苏轼、曹雪芹、郭沫若、王蒙等都受到他的影响。美国哈佛大学一位教授说,庄子是超级伟大哲学家。

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杰出诗人、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祖”,江西首位文学巨人。他的《五柳先生传》,二百字小传,字字珠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簞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陶公本是大户人家,祖辈显赫,母亲孟氏也出自高门,他自己当过彭泽县令,但他写自传却一概省略,用“不知何许人矣”一笔带过。毛泽东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陶公读孔孟、读老庄、读屈原、读《山海经》,不经意,他自己也成了一代诗文大家;但他用“好读书,不求甚解”。可见他追求的目标相当高远。他家徒四壁、粗布短衣、食不裹腹,但著文写诗依然如故。正如孔子得意弟子颜回那样:“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 雍也》)陶渊明58岁写《桃花源记》,它是中国的理想乐园。桃花源內,“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悠然自得。”国学大师陈寅恪对《桃花源记》的取材作过详细考证,渊明精选素材加工提升,当无疑问。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和《桃花源记》诗文互映,格外生辉。

三、饱览山河自寻其乐型。如李白、杜甫等。

祖国大好山河对诗人李白来说,极具吸引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千古佳句,是诗人对壮观景物的高度提炼。李白从46岁至55岁到各地漫游。“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他家在山东,却常居开封,又以河南为中心,漫游河北、山西、陕西。酒隐安陆10年、客居梁园10年、5年江南漫游、3年翰林学士,李白生平主要业绩就在这28年。杜甫概括为: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李白能歌善舞、剑不离身、酒不离手。他写关山明月是何等美妙动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古人写明月,一是苏轼,一是李白,他人很难超越。李白在漫游过程中,结交挚友,难以忘怀。《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真可谓神来之笔,佳句从天而降。

杜甫年轻时周游江浙、安徽、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安史之乱后,他逃难到天府之国成都,安定下来,写锦江、春雨、白鹭戏水、西岭雪山、桃花、荷叶、捉鱼、玩童、饮酒会友等。他的诗篇反映了时代风云变幻,黎民百姓的饥寒交迫皆在他的作品中。立意高远,韵味无穷。他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丰碑。杜甫对长安骄奢淫逸的权贵发出愤怒:“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贫富如此悬殊,令人极端愤慨。这首咏怀长诗,如同打开一道巨大的舆论闸门。诗人反映黎民苦难的声音,一发而不可收,惊天地、泣鬼神。他与好友李白都属于世界级的诗人。

四、呕心沥血苦尽甘来型。如王羲之、齐白石等。

豪门血雨腥风泪,摧肝裂肺成历练。含辛茹苦终有成,笔底波澜自起伏。东晋王羲之经历了人世间的许多风风雨雨。挥洒墨迹,伴随终生。据说,卫夫人把东汉蔡邕撰写的《笔论》传给王羲之,他连月揣摩,狂写不休,如厕、吃饭、睡觉、走路、坐石、蹲地;右手指忽走龙蛇、忽倾骤雨、忽仿屋漏痕、忽随春风起、忽追长条飘飘、忽作停云悠悠。他40岁之后,居住在风光如画的庐山别墅,娇妻陪伴、儿女绕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庐山庙宇得到他一幅斗大“鹅”字,时人称一笔鹅。现今博物馆的临本有苏轼、米芾、朱熹、赵孟頫的题跋,价值连城。2019年10月,我们到庐山游览,特意到博物馆寻找王羲之的墨宝“鹅”。据说,王羲之爱鹅成癖,为观好鹅,不辞劳苦,更不惜墨宝。魏晋士人风度洒脱放达和特立独行,可见一斑。王羲之有七子,王羲之教他们写鹅字,分别用篆书、隶书、楷书、草书来写,此事被人们称为“四鹅帛书”。他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诞生在庐山别墅,子继父业,后来也成了著名书法家。二王父子,纸上心思多,嘴上言语少。有一次,献之写个“大”字,颇得意,请教父亲,羲之顺手添“点”,便成“太”字。献之让母亲评价,回答:那个点写得不错。看来,姜还是老的辣。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声誉甚高,唐太宗爱之入骨,它的真迹作为李世民的殉葬品葬入昭陵。王羲之《书论》曰:“夫书者,玄妙之伎矣。若非通人志士,无以学之。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钟繇书,骨甚是不轻。”“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这些均为宝贵的书法经验之论。没有寒彻骨,哪来梅花香?

齐白石属于大器晚成的美术大师。他生于湖南长沙湘潭,是木匠出身。31岁前,诗画略有小成。36岁前,雕刻有成。46岁前,出门远游,诗画雕刻渐入佳境。50岁前,居家作画。53岁到84岁,战乱年代,名气大盛。85岁到93岁,苦尽甘来,多项荣誉集于一身。1956年,获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他终成世界级的文化名人。其花鸟鱼虫水墨丹青,达到了世界美术界巅峰。齐白石画的虾、蟹最为著名。他62岁时,为了画虾,长期对虾仔细观察,在画案的水碗里养着活虾,每天细心观察,看形态、看游姿,用笔杆触动,看跳跃姿态,真的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功夫不负有心人。齐白石七旬得子,老夫少妻,有人时有奚落。这如同钱谦益与柳如是、鲁迅与许广平、杨振宁与翁帆、金庸与林乐怡、乔冠华与章含之、李敖与王小屯、余秋雨与马兰、陈凯歌与陈红等,无须挑剔。只要他们是两厢情愿,都是诗意栖居的事例,没必要去说三道四。因为这是周瑜打黄盖。

五、能屈能伸潇洒度日型。如刘禹锡、柳宗元、苏轼等。

唐代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大诗人,又是好朋友。刘禹锡曾加入“二王八司马集团”,因革新失败,遭到打击。柳宗元也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因革新失败而被排斥。他们同时受难时,互相关照、生死相托,传为佳话。刘禹锡名句:“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它表达了暮年不服老的心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哲理意味颇浓。它告诫人们,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敢于冲破种种艰难险阻,最后总会得到预料的好结局。这两句诗和宋代陆游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柳宗元名句:“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它抒发了自己不得志的内心感慨。

苏轼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2000年,法国《世界报》评选全球“千年(1001年至2000年)英雄”,涉及政治、文化、军事、宗教各领域,选出12位,苏轼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人。法国著名作家皮埃尔说:“我询问了许多历史学家,查阅了很多书籍,认为苏东坡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同时是一位有良知的、廉洁的、杰出的官员。他是自由精神的代表,为了自由他付出了很重的代价,一生都在流放。他为了自己的信仰,很执着。他在文艺方面很有造诣,诗词、绘画、书法等都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官时,诸如修桥、救灾、治水、办医等,惠民千古。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深深触动了我。”苏轼被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岛儋州,依然发奋图强,有所作为。“三年儋州余甘露,千载琼州出凤凰。”他团结少数民族,鼓励生产,传授中医救人,改变落后风俗等,受到黎民的爱戴。2012年5月22日,湖北黄梅戏剧院在中央党校大礼堂演出《东坡》,受到热烈欢迎。我观后写诗:“乌台诗案祸临头,丢掉乌沙贬黄州。与民同耕共患难,拯救溺嬰解民愁。能伸能屈真丈夫,能富能贫乐悠悠。诗词歌赋传千古,还有风流在里头。”2017年4月6日,我们到杭州西湖观赏,面对碧波万顷的西子湖,眼前似乎又呈现了当年苏轼带领民众治理西湖的场面。此刻,不由自主地会想到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拿破仑说,人的一生要留有痕迹。苏轼的痕迹实在不少。黄州的赤壁、东坡、雪堂等都和苏轼有密切关系。定州有东坡双槐,杭州有苏堤,海南儋州有东坡书院,四川眉县、成都等地苏轼痕迹就更多了。可见,他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苏轼还提出了一个极具诗意的生活方式:诗酒趁年华。元丰六年,苏轼谪居黄州,于烟雨暮春登上超然台,写下《望江南》,其中有:“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它彰显了一代文豪的潇洒旷达,展示出卓立于世的超然气概。苏轼的“诗酒趁年华”与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从一共同的视角表白了他们诗意栖居的观点,即珍惜人生的每一时刻,寸金难买寸光阴,要有所作为,不要枉生一世。

六、低调人生一鸣惊人型。如曹雪芹、钱钟书、叶嘉莹等。

曹雪芹比乾隆皇帝小四岁,享年四十八岁,出身名门贵族。“雪芹”二字出自苏轼诗“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他家因在织造(正五品官)款项上的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又迁居北京西郊香山附近黄叶村,靠卖字画及朋友救济维生。他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他远离官场,蔑视权贵,低调人生,过着一贫如洗的日子。但他性格开朗,爱好甚广,对诗书、绘画、金石、园艺、中医、工艺、服饰、美味等都有深刻了解和研究。他在“蓬牗茅椽,绳床瓦灶”的环境里,坚韧不拔、历经艰辛,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撰成传世巨著《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伟大不朽的《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最高峰。

当代国学大师钱钟书性格内向,不事张扬、不善交际,默默无闻,勤奋著述。我和钱先生有过书信来往,深知他谦虚谨慎、严于律己、立足高远的情怀。对此,我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有所描述。杨绛《我们仨》写到:“一九七四年五月二十三日,我们迁入学部七号楼西尽头的办公室。办公室并不大,兼供吃、喝、拉、撒、睡。西尽头的走廊是我们的厨房兼堆煤饼。邻室都和我们差不多,一室一家。走廊是家家的厨房。女厕在临近,男厕在东尽头。”“我们在这间陋室里,也可以安居乐业。钱钟书继续写他的《管锥编》。”“我们不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个也是我们的乐趣。”《管锥编》是钱钟书1960年至1970年写的古文笔记体著作,约130万字,引述了几千位著作者的上万种著作,考证词章、义理,打通时间、空间,涉及文、史、哲等诸多方面,观点多有创见,有学术价值。此书197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一套四册。200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再次发行。当代,研究他的著作成了一门学问——钱学。

叶嘉莹的诗意栖居集中反映在《掬水月在手》这部最美的记录片里。她在北京察院胡同长大,在辅仁大学完成学业,在顾随先生指点下创作诗歌,随着时代的变迁,飘荡在台湾,后来有机遇巧合,飞到了北美教书。她的人生轨迹犹如荷马的《奥德赛》,晚年回到祖国教书育人。她追求的是生命的原乡,精神的原乡,诗词的原乡。她低调人生,但成就巨大。她暮年卖掉了北京的祖宅、天津的房产,为祖国捐款3586万,迷倒了文坛,用一生诠释“岁月从不败美人。”

七、生死与共忠贞不渝型。如王维、陆游等。

唐代大诗人王维与崔氏的恋情可以说是死去活来、惊心动魄。王维33岁时,仍在洛阳忙于公务。有一天,驿卒送来家书,得知妻子发病卧床20多天,王维立马冒雪归来,此刻崔氏已经奄奄一息。王维扑倒床前,挥拳猛击自己头部,声嘶力竭:“是我害了娘子啊!”崔氏回光反照,长达七日。崔氏临终前含笑嘱咐王维:“日后续弦讨个好女人吧!”王维咬指发血誓:“唯知念佛,祈祷你来世福祉。我只做鳏夫,绝不再娶!”据《旧唐书》说,王维退朝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王维不仅是诗、画、乐三位一体的多面手,也是特别重感情、爱情专一的文艺家。

陆游与唐婉的动人故事,家喻户晓。这个事例说明,大千世界真是变化莫测。双方真有感情的却未能成为终身伴侣,而双方没有什么感情的却日夜厮守。陆游在20岁左右与唐婉成婚,感情甚笃。不料,唐婉的才华与她和陆游的亲密,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于是命陆游休唐,另娶。数年后,陆游游沈园,巧遇唐婉夫妇,唐婉征得丈夫同意后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饮后,陆游写了一首动人肺腑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唐婉也写了《钗头凤》,情意绵绵,苦诉衷肠。他们的悲剧,时代造就。梁祝化蝶是一个美丽、凄婉的民间爱情传说故事。陆唐苦恋和梁祝赤爱有许多共性。他们的追求、执着、坦诚、向往,一直留存在人们美好的记忆中。

茅盾与孔德沚属于感情执着型夫妻。由于包办婚姻,一个是著名作家,一个大字不识,结为夫妻,共生活了52载,直到孔德沚病故。他们同舟共济,患难与共,互相扶持,从不离舍。七七事变以后,他们大江南北颠沛流离,为文学、为革命,贡献终生。我与茅盾有书信来往,深知他平易近人、重视学问、肯于助人的高雅情怀。

八、遭遇坎坷低吟长啸型。如蔡文姬、薛涛、鱼玄机、柳如是等。

蔡文姬,汉末女诗人。本名蔡琰,字文姬。一生三嫁,两度生离死别,原本名门望族的金枝玉叶,后来成了饱经乱世的出众才女。有《悲愤诗》五言及骚体各一首,写自己的悲惨遭遇。《悲愤诗》篇幅较长,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董卓之乱及胡羌骑兵的凶神恶煞。第二部分,写文姬屈辱的异域生活和母子生离之痛。第三部分,写文姬奔回中原,一路对儿子的牵挂。回到故里,家人尽丧、城郭毁灭、触目惊心。《胡笳十八拍》,传为蔡文姬作,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有十八章,反映文姬归汉的故事。它诉说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切思念。全曲气贯长虹,感情深沉。

薛涛,唐代女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她袅娜而坚强,凶猛的权势压不垮,松州的山风吹不倒,她一生充满了情感曲折、抗争和尊严。薛涛初读杜甫诗章,便觉唇齿生香。熟读大家杰作,不会吟诗也会溜。有一天,她写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简单十个字,把风、鸟、树活脱脱地描写出来,而且对仗工整。不仅如此,她还用楷书、行书写在纸上、帛上,挂在墙上、树枝上,让它们随风飘荡,完全把自己放在诗情画意之中。她为生活所迫,做过官妓,但对传统文化十分热爱,谈及李杜,如数家珍;说道王(维)吴(道子),了如指掌。薛涛依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写了不少诗歌,李商隐称赞:“卜肄至今多寂寞,酒垆从古擅风流。浣花笺纸桃红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在唐代中期,长安诗人用薛涛笺多了起来,写情诗不用此笺,自觉汗颜。杜牧、元稹、白居易等对此物都心领神会。薛涛与郑佶,不是夫妻胜似夫妻,同居,从眉山到成都;共游,从嘉州到荣州。后来,元稹狂恋薛涛。薛涛到了暮年,经常去道观与炼师叙谈。她真的一生独来独往,一切顺其自然,绝不被他人左右。明人輯为《薛涛诗》。

鱼玄机,唐代女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情而执著,思念无情郎李亿,世人指责她写淫词败坏世风。杜牧有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她是晚唐女诗人,唐懿宗时为补阙李亿妾,因李妻不容,进长安出家为女道士。与诗人温庭筠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以打死婢女之罪处死。她聪慧有才,好读书,尤工诗。宋人輯为《唐女郎鱼玄机诗》。她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全唐诗》收录其诗50首。

柳如是,浙江嘉兴人。本姓杨,名爱。改姓柳,名隐。字如是。明末清初的青楼才女,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性格温婉而有风骨。59岁的文坛大家钱谦益,将23岁的柳如是迎娶进门,一时非议四起。他们情投意合、诗文传情,互相体贴、互相敬重。然而,钱公82岁在常州病故,家族因争房产不可开交,柳妻甚感悲愤,悬梁自尽。柳如是名句:“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这是她的内心独白,字字血泪、动人心弦。著有《戊寅草》《柳如是诗》。《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封刀之作,是他酝酿最久、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体例最完备的著作。他用十年写了80万字。在目盲体衰的情况下,先生口述,助手笔录。1980年出版。它是陈寅恪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吴宓说此书“藉以察出当时政治(夷夏)道德(气节)之真实情况,盖有深意存焉。绝非消闲风趣之行动也。”

总之,人生在世,都有一部诗意浓淡不同的栖居历史。有的惊心动魄,时起时伏,催人泪下,叫人难以忘怀。也可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词)正如法国文豪雨果所说:“一个诗人的身上蕴藏着一个世界”;有的平静湖水,少有涟漪,乏有喜怒,容易被人遗忘。但是,一旦有名人给某小人物作传,那小人物也可以成为著名人物。那些风口浪尖上的人物,显赫一时,引人注目。那些平平淡淡的小民,缺少棱角,往往被人们淡忘。德国诗人荷尓格林有一首诗,题目就是《人,诗意地栖居》。毛泽东《沁园春·雪》:“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何尝不是我国从秦到元的一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帝王诗意栖居一角?用文采、风骚、射大雕这几个关键词,从不同角度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代帝王们在文化素养方面的不同特点。秦、唐、宋、元四代开国之主,雄才大略,建功立业,但文治方面略有逊色。真可谓大手笔。现在的农村,好多年轻人都到城里打工挣钱去了,但也有像“柠檬小姑娘”那样的,和老妈在荒山野岭里开荒种果树,他们种金桔、种板栗,还有小狗在旁边戏耍,她们用篱笆把茅草屋和菜园围起来,看着小果树苗一天天长大,真是太有诗意了,这是一种现代农村普通人的诗意栖居啊!诚如20世纪著名思想家Russell所说,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人是唯一一个真的相信智慧比红宝石更宝贵的族群。(蒙克《罗素传》17页)                    

2020年10月22日,于北京海淀区龙背村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陆钦,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之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参与修订《现代汉语词典》。后调到中共中央党校语文教研室,古典文学教授。庄子研究会顾问。已退休。专著《庄子通义》《庄周思想研究》《庄子校注》《传统文化评述》《中国帝王诗歌发展史》,合著《干部公文实务全书》(三卷)《图片中国百年史》等。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150余篇,诗词130余首,小说、散文数十篇。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诗意的栖居(诗人宋庆平)
中国十大文学家
高考古诗文背诵默写专题训练(人教版)
诗意的栖居[诗海翰章]
文学知识题库大全(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