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人生过处皆风景

人生过处皆风景

 袁福成||江苏

人们常说,牛马恋旧栈,燕雀喜老巢,老人爱叙旧,此言的确不假。有朝一日,当你真正从琐事俗务中脱身,赋闲之际,记忆的闸门自然会徐徐开启。
其实,通达圆融也好,刻意回避也罢,往事并未随风,过处皆为风景。人生的每一段过往,都注定已成为凝固的历史。剪一段往日时光去细细品味,你就会发现,许多感动、感悟,早就蕴涵在缓缓流淌的岁月沙漏之中,静待你在有闲时分去慢慢淘洗、挖掘、整理和解读。

在我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之中,在盐中(江苏省盐城中学)从教八年的过往,就是一段难以忘怀、值得回味的岁月。遥想当年,看似短暂平淡、波澜不惊的教书生涯,留下的恰是“人生无处不风景,处处温暖处处春”的美好记忆。

1982年,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学毕业生就业还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单位虽有行政、事业、企业的性质不同,还有国家、省市、县乡(公社)的层级差别,但绝无自主择业时的徬徨焦虑,更无待业失业时的烦恼忧愁。有“服从祖国挑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时代精神引领,还有当年国家体制的庇护,我便顺利地成了江苏省重点名校——盐中旗下的一名政治教师。刚刚迈出的职业生涯这一小步,将成为未来命运改变的一大步。于我而言,这第一步非同寻常的意义还在于,终于实现了世袭的农民身份向国家干部的转换,终结了家族世代务农的轮回。只要能珍惜当下的机遇,扼住命运的咽喉,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将从此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自豪和珍视,也随之深深扎根于心底。

盐中的政治教研组,有七男一女共八位老师。和数学、语文、外语等“大块头”的教研组相比,只能算作是“小不点”。早年,“文革”之中的中学政治课,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课程,既无系统的知识架构,也无科学的逻辑体系。政治课的课堂,仅仅是因时而设的宣传平台,政治课的课本其实是时政宣传的载体。从教者只要根正苗红、“政治正确”,非专业人士执教政治课司空见惯。政治教师的队伍的构成,自然成了“杂牌军”,既有根正苗红的工、农、兵代表,还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和略通文墨的后勤管理干部,还有的是本学科教学工作无法胜任而改行执教政治课的老师,文革中毕业的政史专业大专生反倒成了点缀。政治课几乎成了非专业人士谁都可以染指的“万金油”。“文革”结束后,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建设逐步走上正规,知识性、专业性、系统性逐步增强,非专业人士执教政治课已经力不从心。随着中、高考制度的恢复,政治课成了中、高考的必考科目,中考、高考对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检验,那可是真刀真枪。非专业教师执教政治课实在难以为继,政治课教师队伍构成的改变已刻不容缓。此时的师范学院政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便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我们的毕业季恰逢其时,一股被时代和现实需要的幸福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仅在1982年,盐中这所江苏省重点名校,就优先从南京师院和江苏师院抢来了四名政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很显然,学校在同一年、同一学科引进了四名本科生,意在通过引进来彻底改变政治组的教师构成,让专业出身的人来教专业课程,进而以此来改变政治课不受待见的现状和政治教研组的弱势地位。一进校门,沉甸甸的使命担当,就已经驮在了背上、扛上了肩头。时代在召唤,现实有需求,从教之初,被需要的幸福感、责任感,便渐渐转化成砥砺前行的一腔热血和初心使命。

践行初心使命,需要有一腔热血,但仅有一腔热血还是远远不够的。毕业前夕就曾听说,学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集中的地方,部分老师之间相互不服气、相互看不起,尤其是新老教师间相互妒嫉、相互保密、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在重点学校还尤为突出。当带着些许忐忑,来到盐中政治教研组之后才发现,盐中的政治教研组,单从人数上看,的确是不起眼的“小不点”,但就在这个“小不点”群体之中,却蕴藏着风清气正的“大气象”。教研组的当家人、时任组长的吴兆虎,不仅思想境界高、业务素质好,而且性格随和,平易近人。凡事身先士卒、吃苦在前,宁愿亏欠自己,从不亏欠他人(吴老师后来成了我的入党介绍人)。副组长赵吉奎,颇具忠厚长者的风范,和蔼可亲,工作扎实,学习刻苦(赵老师后来成了我的婚姻介绍人)。在两位教研组长的引领之下,政治组风清气正,和谐融洽。先进“山门”的潘友德、唐慧两位老师更像家里的老大哥、老大姐,对我们四位新来的后生悉心指导,倾心付出,关爱有加。老教师的备课笔记、课堂教学、习题试卷等对新教师全方位开放,新教师开设公开课,教研组全员出动、全程跟踪、全要素点评。老教师不仅关心我们的教学工作,还关心我们的家庭和生活。新老教师之间和谐共处、无缝对接、无障碍交流,为我们在盐中立足、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外部环境。在政治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同坚船泊良港、好车逢坦途,既没有文人相轻的痼疾、更没有新老互嫉的内耗。整天沐浴着和谐、友爱、互助、互信的阳光雨露之下,这是何等的幸运,又是何等的幸福!至今追忆,仍似一泓清泉在心际间缓缓流淌。实践证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教研组,和则两利,斗则两伤。助人者亦如自助,行善者终得善果。互相扶持关爱的结果,使得政治组的各位老师的此后人生,都开出了绚烂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吴兆虎老师后来成了盐城市教科院院长、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赵吉奎老师当上了盐中的工会主席;潘友德老师在盐中校办主任岗位上升任为盐城师范学校副校长;老大姐唐慧老师成为全市政治学科响当当的领头人;我们后进“山门”的四位新教师中,邓中华老师升任盐中的副校长,林玉国老师成功考取中科院拉美经济研究所研究生,李新昌老师升任盐城市委党校副校长、盐城市安监局副局长,本人也于1990年奉调至市教育局工作,先后担任过普教科长和局办公室主任等职。往日这段美美与共的大好时光,已然成为昔日政治组每一位老师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再度回望盐中政治教研组每一位老师的成长和进步,除了有风清气正的和谐氛围助力,更有个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加持。要奋斗必有付出,但累并始终快乐着。

一所学校,某一学科的强与弱,都和该学科每一位老师的强弱成正相关。强壮的个体元素是强大群体的重要根基。学科基础不牢,中考、高考就必定会地动山摇。曾记得,政治组还有至今仍值得称道的优良传统或成功秘诀:一是人人都心无旁骛,在悉心钻研教材和大纲上下真功夫,力争做到纵向到顶、横向到边,穷尽所有,不留任何死角。二是所有日常练习和考试试题,都由各任课老师亲手拟定。初一至高三的政治学科的平时练习和考试试题,从未使用过现成的复习资料,从不照搬复习资料中的现成试题及标准答案。上述举措,不知耗费了老师们多少心血和汗水,其中的付出和艰辛自不必说,但有辛勤付出,必有丰厚回报,其助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成效非常显著。曾经有兄弟学校的同行发出感叹,从盐中政治学科的日常练习和考卷上,就能找到盐中政治学科中考、高考成绩一骑绝尘的奥妙,盐中的政治老师不仅抓重点、破难点,那怕在非重点领域都早已下足了功夫。其实,我们政治组的老师们心里最清楚,教科书中的重点、难点谁都不会忽略,老师和学生们容易忽略的恰恰就是非重点、难点领域的知识点,这常常又是命题老师出题时关注的焦点,这也成了学生在考试中最容易失分的弱项和盲点。而只有在此处的相关知识点上下足了功夫,才能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学生没有想到的,老师务必优先想到;学生没有做到的,老师务必优先做到”。这两个“务必”和“优先”,一直被我们全组老师奉为工作中的指南针和座右铭。

1990年,我怀着恋恋不舍之情离开盐中,奉调去市教育局工作。在若干年之后,重新拂去岁月的风尘,再度穿越时光的遂道,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当年前行的脚步声依然在耳边回响,留下的足迹依然清晰如昨,人生的风景依旧没有褪色。也许有人说,快意人生才是如此,其实不然。即便人生有诸多不堪,再不堪的人生也有快意的片断或瞬间,再快意的人生也并不全都是高光时刻,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如意者不过一二。不管別人如何去看待过往,时至今日,我只要从盐中的校门前经过,都如同游子寻根一般驻足凝望、静心怀想,试图从如家的温暖怀抱中,去寻觅当年靑春的影子、奋斗的脚步、辛勤的汗水、成功的喜悦和昔日的芳华,去寻觅人生过往的醉美风景!

插图/作者

 

作家简介

袁福成,江苏建湖人,中共党员,公务人员(现已退休),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追溯过往,怡情养性,格物致知。已有超百篇文学作品(散文、小说、随笔、杂文等)在各类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上发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政治课的起始教学
申报中学政治一级教师述职报告
遵化一名教师,课讲在关键处,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目标出发
一回头
如何学好高三政治复习
思想政治课评课稿(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