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分析出了很多东西,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在个案或者小组咨询当中,有人可以把自己的问题分析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可是分析完之后还是会一脸茫然:“虽然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可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种状态让我觉得奇怪,我觉得明明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了,为什么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这个困惑让我又想起最初接触心理学启蒙的时候,那个时候在支教,支教老师们普遍头疼一个问题,那就是有学生老爱打小报告:谁碰了谁来跟老师报告一下,谁上课讲话来报告一下,谁把谁打哭了来报告一下,谁不好好窝屎/睡觉也来报告一下,等等,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要是非常认真地处理了,打小报告的学生就报告得更起劲,让你烦不胜烦,要是你不处理,又显得不近人情。

后来开会我们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了一下,研究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一个老师说,孩子是通过打小报告这个形式来获取老师的关注。我当时也是蒙蒙的不得其解,傻傻地问,那怎么办?老师看了我一眼,估计觉得看上去那么聪明机灵的一个姑娘怎么会问出这个没水准的问题?但我的确不知道怎么办,迫切希望有人直接告诉我怎么办就行。后来老师耐心地继续解释说,如果你想学生继续来报告那就好好搭理,如果你不想那就回一句“我知道了”就行了。孩子见你忽视,就会知道那些事情不重要,以后就不会来报告了。我这才恍然大悟。

回到最初说到的那个问题,不管是最初的我自己,个案还是学员问出:“怎么办?”的时候,说明他们可能习惯性执行,习惯性目标导向,习惯性急功近利,只想看到结果或成效,不大注重过程。

这个可能跟“灌输式”“听话”教育有关,这种教育让我们习惯老师说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也跟社会文化有关,社会文化也追求“理性”“高效”,还特别追求“快准狠”,追求立刻出结果,所以导致我们急功近利,只想快点见效,快点解决问题,没有特别有意识地要自己慢慢思考慢慢探索答案。

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也需要时间。

还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而是拒绝,回避和逃避。

这个就不是思维模式的问题,更多的是情感模式的问题。这个情感模式的改变也需要时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怎么对待学生的“小报告”
打小报告的小朋友真不可爱啊,会没有好朋友哦。
戒掉以下几种学生思维,职场越走越顺
开学在即,老师最不喜欢的四类家长和最不喜欢学生做的六件事,你该知道了!
别为“早恋”太认真
宋倬纬:熬下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