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史笔记系列之八:千古一帝?雍正可能比康熙更配得上这个称号

    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在其作品《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发出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无奈感慨,以前读书的时候对于历史上的税制并不了解,只是非常感性的体会这句诗背后悲天悯人的情怀;后来略读过一些关于古代赋税的史料,才逐渐更加深刻的体会民生之艰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历史上赋税制度的一些大略变迁,回味下号称千古一帝的康熙“永不加赋”背后的政治谋略。

纵观几千年历史,中国的赋税,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雷打不动的田税(类似于前几年取消的农业税,依据土地及产出收取)、军赋(征收财、物以供养军队)、力役(征辟民间劳动力以完成相关建设)三大基本盘;二是除此之外的其他名目的税收,不定时出现,或者出现较晚,如盐税、茶税、铁税、商税以及其他临时性税收。

一、总体上来说,普通民众承受的赋税压力是越来越重的。

例如在春秋战国及更早的上古时代,田税基本是十一税(每十份抽取一份,下同不再赘述),即在田地收成的10%左右浮动;力役按照《礼记》的说法是“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就是一年不超过三天时间,然后还有依据一户人家人口数及拥有田地数量来进行平衡抽取劳力;军赋,通常是一定地域范围之类的民众合力提供一定的车、辇、牛、马、人等供军用(这里涉及到上古时代记载不一的军制和民间基层组织,比较复杂,限于篇幅就不详细展开)。

到了汉代,大家都学过历史教科书上说过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以恢复民间经济。高祖刘邦时代为十五税一,汉景帝时候曾低到三十税一,这已经是被历史学家称道的良心税率了;但一个隐藏的魔鬼细节是:汉代之前的上古时代,田地是没有私租的,汉代的正税加上私租,民众的负担反而是加重的,如东汉末年王莽推行新政,诏书中明确说当时的私租“厥名三十,实十税五”,再加上三十税一的官租,就是三十分之十六了,税率超过了50%……

二、常见的税种及形式

这还是只是田税一项,越往后世,各种其他税就陆续出现。儒家常常批评法家榨取民力太严苛,其实也不算言过其实。对于征税,法家也有独到见解,《管子》里面就阐述了一个技巧:直接向人民添加赋税,肯定是人人要反对的;但是盐是人人离不开的,铁器也是家家户户都需要的吧,那何不在盐铁售价上添加微小税额,则政府所得总税额,数目依然非常巨大,所以之后历史上陆续出现了盐税、铁税、茶税、酒税等等(烟草税悄悄的躲向不起眼的角落,默念看不见我看不见我……),后来对外贸易发达,又出现了市舶司、关税等等税收形式。

田税以外,历史上长期以来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税都是实物税,官府基于临时需要,会让民众缴纳某物,由于时间集中,往往会造成此物物价飞涨——民众就要遭受商人和官府的双重盘剥,明代一条鞭法改革,其中一项就是把这种实物税以及力役折算为货币形式收取,理论上是堵住了商人盘剥的空间——但很快,一种叫“火耗”的东西就出现了:民众缴纳的散碎银子需要重新熔铸成统一的银锭,其中存在的熔铸成本与银子损耗需要民众承担,相当于加收一定比例的额外税收。

三、历史上常见的税收弊端

经过历代税制的改革,到明清时代,基本上就大大简化为了田税和丁税:大致上可以理解为一户人家,需要为家中拥有的田地和家中的人口(有年龄限制)上缴一定的税额。但这其中有很大的漏洞:

A、古代统计手段、信息手段落后,官府登记在册的土地数和人口数与实际情况往往有落差,特别是土地兼并严重的时候,一些失地人家还需要按照当初登记的土地数量去缴纳税额,更是雪上加霜。

B、古代实际上长期是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针对读书人有很多的优惠措施,其中一项就是有一定功名(秀才、举人及官身)在身的人不必缴纳田税与人口税;而这些有功名的士绅阶层却往往拥有大量的土地——这就造成了分摊到普通民众身上的赋税更重了,另外产生了挂名冒替现象:即一些有地民众慌称将地卖给了免税的士绅,代价是将本应向国家缴纳的税额,以优惠的价目交给士绅,造成国家财政空虚,又不得不向民众增加摊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民怨沸腾乃至王朝覆灭。

针对这些弊端,古代一些政治家其实是洞若观火的,同时也进行了不少针对性改革。如一条鞭法就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并将丁税和田地数量做一定的绑定,使拥有更多土地的人承担更多的田税和丁税,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了税制弊端。只不过张居正逝世之后,一条鞭法就逐渐荒废了。

四、康熙帝“永不加赋”的背后

因为丁税的存在,地方上州县的人口数,官吏们很少有动力去向中央政府汇报真实数字,明面上往往维持很久基本没有变化——因为人口数增加意味着负担的税额也需要增加,加税和征收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自找麻烦?

康熙帝无疑是睿智的,是深刻了解这个原理的,所以干脆于康熙五十年宣布对于以后新生的人口,就不再加收人口税了……至少这在名义上是个德政不是?至少能赢得一些头脑不清楚的歌功颂德不是……

真正的德政,其实是康熙帝的儿子雍正帝所推行的官绅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改革,使国库收入大大增加,一举扭转康熙末年的颓势;其中基本上全是触动读书人、士绅阶层利益、变相保护普通平民阶层利益的举措。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千古一定,从普通民众角度来看,雍正无疑是更合适人选。

只是得罪掌握话语权的读书人及全国士绅,雍正大概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一个皇帝了吧。其大部分改革措施,到乾隆时代基本都取消了,清王朝也从此江河日下了。

关于历史上的税制变迁,本文只是非常粗略的选择部分片段给大家做个分享;如果大家对于隐藏的历史细节感兴趣,可以点个订阅,也期望大家更多关注读史笔记系列,共同探讨有趣的历史瞬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摊丁入亩?雍正皇帝到底摊了什么事,让士绅们集体跳脚
一个明代的农民要交多少税
子产“庐井有伍”改革,与鲁人“初税亩”,其改革实质一样吗?
摊丁入亩
古代的招标形式多,招标遇上“黑幕”,“实封投状”保公平
清康熙《黄县志》(点校)之一:《黄县志》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