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危机干预,救命的重要一环

 


死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经的过程,但是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患上了癌症并且已经到了晚期的时候,对死亡的恐惧和疾病的疼痛会让他们变得异常脆弱,因此有人会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压力而走上了自杀这条路。

6月25日上午,何裕民教授受邀参加首届国际蒙医心身医学高峰论坛,并作了题为《肿瘤患者的急慢性心理干预》的大型讲座,从多角度剖析了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性心理教育。

      本次高峰论坛在鄂尔多斯市召开,市有关领导和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大会,大会在欢快的马头琴声中拉开帷幕,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在现场成立。

 讲座中,何裕民教授从几个典型的胰腺癌患者的案例引入,他指出现在许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癌症后,思想上压力巨大,出现恐惧、失望等情绪,导致病情不断恶化、加重,甚至自杀。其实,真正的罪魁祸首往往并非疾病本身,而是病人心理负担过重,以致引发心理危机。而此时,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往往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临床上,癌症患者出现心理危机情景十分常见,一般分为两类情况:一是急性心理危机,一般为确诊初期的一两个月内,或者治疗一阶段后,得知治疗失败或复发、转移等。二是慢性心理危机,经过了痛苦漫长的治疗,情况不见好转,患者身心疲惫,再次陷入了漫长而难以自拔的心理危机状态。

作为肿瘤科医生或是患者家属,面对患者普遍具有的急慢性心理危机,我们需要联合干预,具体做法如下:

1.心理急救,稳定情绪。尽可能让患者有一个延后的心理反应准备,尽可能“稀释”或淡化劣性讯息的严重性;动员多种力量,利用多种方法给予心理支持。调动社会支持系统(家庭、单位、社区)作用,鼓励患者多与家人、亲友、同事接触、沟通,减少恐惧、孤独、畏死感和内心的被抛弃感。

2.行为调整。帮助患者调整生活工作方式,安排合理治疗,配合松弛训练等。安排其参加气功班或肿瘤康复班等、训练班里安排些康复了的患者,让初诊者感受到病友的力量。

3.认知纠正。对于刚确诊癌症的患者来说特别重要,不同癌症和不同病理、病期,其措施不一样。

何教授还提到了危机干预的“黄金72小时”,以及成熟的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一是确定问题;二是保证求助者安全;三是给予支持,主要是倾听而非采取行动;四是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五是制定计划;六是得到承诺,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检查评估则应贯穿于整个干预过程中。

精彩回放

欢快的马头琴拉开大会帷幕

论坛大会现场

大会领导和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

讲座现场掌声连连

与会人员认真聆听讲座

讲座引起国外专家激烈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样做可治愈癌症?艾滋病是慢病?别让朋友圈的健康谣言伤害父母
第一期心理危机干预视频讲座:危难时刻、我们同在!
电子工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专题培训讲座
张桂青:抑郁障碍系列讲座——第九讲:自杀危机与预防(中)
会计学院丨组织观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线上专题讲座
心理干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