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故乡,那片净土

  

文 | 余献忠

老家有许多槐树,沟渠边、田野上、山坡里,野蛮生长,没有人过多关注。槐花开时,白絮缀满枝头,引得蜜蜂嗡嗡飞舞;槐花谢时,落英飘落满地,成熟的果实也随风飘散,落地为家,来年生根发芽,默默生长。

在塔耳与柿子树店之间有一个叫铁厂的小地方,周围长满槐树,春天槐花盛开,香飘四溢。铁厂位于几个自然村湾的中心,有轧米厂、小卖部,大队部也建在铁厂边的富家田。60年代,在铁厂教学点的基础上建了一所小学,名字和大队名一致,取名联合小学,联合大队几个自然村湾的学生皆在此念书。

父亲从华中工学院汉口水利中专班下放回乡后,经过短暂的西冲中学、柿子中学历练后,到联合小学任校长,一任就是三十多年,从青丝到白发,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故乡的那片土地,引领故乡的孩童展翅高飞。

1972年,我也步入小学,开始我的学习生涯。每天,我跟着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两点一线地穿梭在学校和家之间。或赤脚或穿母亲做的布鞋,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走在硬硬的石板路上,走在荆棘丛生的山坡里,与日月星辰相伴,静听蝉鸣蛙叫,感受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起初,联合小学在北边和南边设有两个教学点,南教学点在谢家田,北教学点在长岗。谢家田和余家冲的小朋友一二年级在谢家田复式班上学,陈锡恕老师负责教学。说是教学点,其实就是一间土坯房,下面分四排坐二十几个七、八上十岁的孩子。上完一年级的课,陈老师又接着上二年级的课。

我在教学点上完一年级后,就去联合小学上二年级,因父亲在那里任教。其时,方老师带我们语文课,教汉语拼音以及识字看图。同学有柳建忠、杜利、柳冬阳、黄永新、陈久平等,最厉害的当属柳清菊,真是从我们那土旮旯飞出的一只金凤凰,现为云南大学二级教授,863科技带头人。

对于联合小学二年级的老生而言,我算是一个插班生,方老师安排我和柳建忠坐在一起,并诙谐地说,两“忠”看你们哪个学习“忠”。后来,柳建忠也从军,转业后去了辽宁省锦州市,从此就一直工作生活在那儿,听说生活也不错!

从余家冲去联合小学,途经谢家田、富家田,富家田当时没修拦水坝,只有一座石桥,雨季时石桥常被淹没。谢家田、余家冲、新田畈的人去大队或柿子树店赶集,小孩去上学,石桥是必经之路,也是危险的一段路,雨季蹚水过桥是常有的事。后来新田畈整湾搬迁到三里桥,又在那里修了拦水坝,石桥,从此沉入湖底,成为历史。



联合小学像一个四合院,两排房子相对而建,东边一排,西边一排,大门朝南。周围长着很多槐树,槐花开时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香味,嚼入嘴里,还有一股淡淡的甜味。我们伴着路边的槐树成长,有烦恼有忧愁,却也不知烦恼不晓忧愁,正如路边自然生长的槐树,在广袤的田野、原始的世界,默默生长。

在联合小学读书的那几年,五个班级(一个年级一个班)有近10位老师,大部分是民办教师,拿的也是生产队的工分,记工分的年代,晚上备课、改作业是没有分值的,他们没有公办老师的后顾之忧。校门口有一大块田地,他们在课余时间种点时令蔬菜养点鸡,贴补生活。

那时,一个学校也就两三个公办老师,1973年前后,学校杜老师退休,其子杜晓光接过杜老师教鞭,来到小学任教。另一老师胡德康,柿子柳畈蔡胡家湾人,在联合小学任教多年,也是公办教师。

邬炎生、柳孝发、余才群、朱德运、柳汉平、陈锡恕、陈月淼等诸多老师,在联合小学或起步或坚守,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家乡所以眷念,因为贫穷所以努力。他们兢兢业业,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前行的孩童;他们勤勤恳恳,送走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直到学校成为历史。



也有人在联合小学短暂历练后,站上人生更高舞台。陈柏东老师高中毕业后到小学任教,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南财大,毕业后离校任教。陈老师也因此成为我们一代又一代小小少年的学习标杆一代代山旮旯的子弟在那群乡村教师的引领下,撑起生活,也改变生活,与时代同行。

那个年代,每个家庭子女较多,有时几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父亲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为了不让孩子们辍学,经常让他们先上学后缴费。在联合小学的30多年,父亲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肩膀,默默耕耘着这所乡村学校,凡事为孩子们着想。

最初,学校是土墙布瓦,泥垒的课桌、讲台,木制黑板。院子中间用水泥做了两个乒乓球台,木板做成简陋球拍,让刚刚高出水泥台的我们在你推我拉中练习乒乓球。竹竿和木支架的简单组合,成为跳高设备。沙地挖坑,瞬成跳远场所。课余,我们享受着滚铁环、抓石子、跳房子、老鹰抓小鸡的童年快乐。

理想可能遥远,快乐就在眼前。黄泥垒成课桌,做操跑步演算阅读,我们跑着学着快乐着。小学数学的追赶、相遇,简单方程,鸡鸭同笼,间隔植树,蜗牛爬三步退两步……语文的阅读听写描写造句,三年级学习作文,每周一次的描写,让我们乐此不疲很久,给日后前行的我们夯筑底阶。



80年代中后期,武汉大型国企对口支援苏区,武汉重型机床厂对口支援联合小学,有工人阶级老大哥的支持,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笔墨纸砚、学习课桌有所改观,书包、纸笔有了保障。学校的环境也同步改善,学校整体搬到对面的高地,红墙红瓦水泥铺地。后来,借助普九东风,学校条件进一步提高。

2000年前后,由于乡村儿童的减少,村级小学陆续撤并入乡中心小学。父亲在那所他热爱的联合小学任校长三十多年,并为之付出了一生的努力与心血。三十多年后,那所学校和父亲一样走进了历史,我却总忘不了山中的那所学校,联合小学,给了父亲一生荣光。

从联合小学走出的我们,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慢慢改变着家乡。那所学校,是一片净土,是那方土地养育的孩子的乐园。现在及以后,它仍是一片净土,回归自然的净土。随着时光的前行,以后或许没人记得那所学校,但那简陋的环境给了我们简单纯真的快乐,历尽千帆,时时回味。

本文作者余献忠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余献忠,60年代出生于木兰乡经堂庙村,1984年11月入伍,2000年转业,现服务于金融机构。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瑞华|四月槐花香
豆豆和麻麻
杨玉红:坚守初心坚守爱
【美文美图】宋伟民 | 故乡的老槐树
故乡村口的老槐树
【浙江】林晴瑶《20年后回故乡》指导老师:余永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