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冬天至,做豆丝

每年这个时候,黄陂及武汉各个菜市场都会准时出现售卖的豆丝,我都会迫不及待的买上一点来解解馋,一碗炒豆丝下肚,满满的都是家乡的味道。


每每此季,天气特别晴朗,气温合适,特别适合做豆丝。深切以为,黄陂豆丝于我们广大黄陂人而言,是一种传承,一种延续,一种期盼,更是一种回归。

湾里的婆婆妈妈像都约好似的,在头一天下午把当年新收的早稻米拿出来用水泡上,一起泡的还有黄豆。原材料的的比例,她们都烂熟于心,知道多少米搭配多少黄豆,不多不少,正合适。


经过一晚上的浸泡,早稻米和黄豆都已经泡好了。第二天一大早,她们就早早起床把米和黄豆从水里捞起来沥干,然后相约着一起去磨坊,把米和黄豆一起磨成白花花的米浆,然后匆忙回家简单吃几口早饭,就张罗做豆丝了。

不是谁都可以上灶做豆丝的,她得经验丰富,手脚快,关键还要手指不怕烫。这时奶奶就当仁不让了,她做的豆丝厚薄均匀,火候控制恰当。

锅是妈妈早上准备好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是指:锅里的锅“欠”(黄陂土话实在是找不到那个锅QIAN的字)都被妈妈用锅铲给铲干净了,然后用一块猪肉皮把锅擦光滑,为的是做豆丝时不会粘锅。

写到这里还必须介绍一下做豆丝的一个重要工具——仙壳,现在很多人估计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所谓仙壳就是塘里的大蚌壳做的,只是蚌壳外面被磨得非常光滑。我家就有一个,平时我喜欢拿出来玩,可如果被妈妈看见了,则少不得一顿呵斥。

奶奶拿一个克马凳把装米浆的木桶支起来,把做豆丝的一切准备工作做好。灶里烧的是从山上HA回来的松毛,因为松毛火大,再加上烧它可以很好控制灶火的大小,所以大部分人家做豆丝都是烧的松毛。

奶奶手脚麻利的用一个小高粱刷子蘸一点菜油在锅里均匀的刷了一遍,然后快速的拿上一个小碗,满满的舀上一碗米浆沿着锅转着圈儿倒下,接着飞快的用仙壳把米浆刮平,刮均匀。这道程序,速度慢了可不行,不然会被灶火烤干。

奶奶把米浆刮平后及时盖上锅盖,她总能准确的掌握豆丝在锅里炕好的时间。揭开锅盖,吹开锅里的雾气,眼睛飞快的沿豆丝边上扫视一圈,看哪个地方容易下手把它们揭起来。

这时候的豆丝非常烫手,所以说上灶做豆丝的人,关键一点就是不怕烫。说时迟那时快,奶奶看了一眼后,飞快的用那个熬油的小刷子把豆丝从锅里揭起来了。

我早就反拿筛子在灶头等着了,就等奶奶把豆丝在筛底上摊开,我就三步作二步的把豆丝端到堂屋里放在切豆丝的案板上。待豆丝摊凉,妈妈轻轻地把它们卷起来,切成均匀的细条,倒入箩筐里。

就这样周而复始的忙碌到中午,磨好的米浆基本上都做成豆丝了。最后做的几张在锅里被放入咸菜,或是几片肥五花肉,与蒜苗炒熟当作午饭。


匆匆吃罢午饭,下午就要开始晒豆丝了。奶奶拿出早准备好的旧干净床单,找一个向阳的地方铺开,把箩筐里的豆丝轻轻的倒在上面,摊开晒在太阳下面。剩下的,就是我的事了,我得一直守在旁边看着豆丝,防止鸟雀、鸡鸭或者散养的猪来捣乱。

连晒三天,豆丝就完全晒干,成为每家晚餐的一道主食,或煮或炒,味道都非常不错。


现在的农村乡下,每个湾里基本上没有几个人,再也没有往日集体做豆丝时的热闹场景了,现在的人越来越怕麻烦,还有就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人都不喜欢吃豆丝了。

但我还是经常在梦里闻见刚出锅的豆丝香!那些做豆丝的过程,妈妈经常与我聊起,以后,我也会说与我的姑娘们听。

本文作者甘永泽授权恋恋城邦发布!

关于作者:甘永泽,1976年5月20日生于武汉市黄陂区研子镇梳子店湾(现木兰乡),现居黄陂,热爱阅读,尤其喜好正能量文字!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恋恋城邦  倚阁守望

投稿 | 联络:zshp2015@qq.com

邦主微信(qq同号):230908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陂豆丝
鄂州冬日民间习俗——烫饼折
被名字耽误的宝藏美味!有把绿豆就能做
消逝的年味之——搨豆皮
【温和风物之六十九】温健康:二十五磨豆腐
繁峙豆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