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黎世炎 潘安兴 | 金钥匙打开黄陂文化旅游的新天地

  

文 | 黎世炎  潘安兴

金钥匙打开黄陂文化旅游的新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黄陂旅游发展概况

黄陂美,美在山和水。大武汉大都市北部的广阔空间好。19个乡街,600多个行政村,村村有景点,依托近,大做旅游文章,是普通人的旅游目的地。好山风水的黄陂,华中最大的旅游饕餮盛宴——黄陂木兰旅游集群拉开序幕以来,一届又一届的木兰文化旅游节如约登场,让人们领略黄陂的魅力。

每年一度木兰文化旅游节,是大武汉靓丽的文化品牌,已办了二十届,吸引着海内外游人。成为黄陂旅游文化的展销会。

旅游为农民带来福音,为农家乐带来机遇,为乡村带来美丽,为第三产业发展带来蓬勃生机。特别是近五年如春发笋;旅游画卷在黄陂东北两线展开,在西南犄角,在中心前川开花,形成串珠带链和连锁……

截至2018年,黄陂全区共建成A级景区14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国家4A级景区5家,国家3A级景区5家,正在建设的景区还有20多个,是全国A级最密的区域!

牢牢牵住旅游发展带动全域发展的鼻子,大格局规划,大手笔投入,高起点规划,远目标推进。为此制定《黄陂区全域旅游规划》,制定了《黄陂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用全域大旅游理念,聘请专家学者论证,构建黄陂一城一环二轴四区作业态全域旅游新格局。

党中央一号文件,三农政策是打开黄陂旅游新天地的钥匙。以三乡工程为契机,以三农工作为抓手,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吸引市民下乡,鼓励企业投资,助力乡村旅游,民俗观光休闲,开办民宿山居,体味乡村生活,回归农耕岁月。

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民宿568套,提供民俗床位3400多个,2017年新建乡村民居民俗游100余家,可接待旅客11.2万人,选择民宿旅游,旅游创收2240万元。据统计,各景区每年支付给农户门票收入达2800万元,支付给农户的山场田地租赁金达2650万元。景区农户端上旅游金饭碗,通过从事旅游经营服务相关产业,实现100%旅游脱贫,景区周边的50多个村比全区农民收入高出32%。全区有360多家农民,创办了农家乐,成为具有相当规模星级农庄11家,15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成为最富裕的庄户,让人羡慕的人家。

发展文化旅游使乡村面貌大为改观,生态环境焕然一新。黄陂实施党政主导,企业主角,农民主体,行业主管,品牌主打,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景区发展的千年大计。特意约请专家,把好旅游发展的生态关,推进四小共治,完成10条旅游绿色通道建设,植树1.5万株,旅游造就了美丽黄陂乡村。

黄陂区委、区政府高效能推,高标准建设旅游民生工程,大手笔投入旅游基础建设,以10亿元巨额,建设110公里旅游环线,将主要景区道路串联起来,形成十五分钟就能到达的绿色快速通道。打破岱黄高速瓶颈,实现小型车免费通行,游客较之以前增长25%,出现携家旅游,组团到黄陂的新气象。

以整体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为契机,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载体,在旅游环线上增设20多个红色旅游驿站,如井冈山一样,支部建在连队上,常旗飘扬在红色堡垒。

厕所革命是黄陂旅游的亮点。政府和企业投资,建设星级旅游厕所190座,其中在旅游环线上建设20座星级厕所,5座入选湖北十佳最美旅游厕所。2016年,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旅游厕所革命最佳景区,国家旅游局局李金早,为黄陂旅游厕所革命点赞,中央电视台新闻聚焦黄陂厕所革命,向全国推广黄陂模式。

近三年来,黄陂直接吸引社会资本42.16亿元,投入全域旅游。黄陂六建吴绪民投资4亿元创办了三台山景区。为美丽黄陂东乡,增添一道靓丽风采。企业家葛天才回乡投资,流转土地700亩,打造木兰花乡景区,实现开园营业。时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栏目对木兰花乡案例进行了专题报道。

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是黄陂的一项战略工程。黄陂区委、区政府作为一项历史使命和担当,举全区动,通过村景融合,农旅结合,精准扶贫的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旅游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使黄陂山水自然资源发挥到极致,让黄陂的金矿闪光。

传统文化在乡村,美丽山水自然资源在乡村。让乡村黄陂走出深闺,让乡村黄陂金矿闪光,上演沧桑演绎,黄陂旅游大戏一幕一幕推向高潮。

近几年来,黄陂投入老区基础建设资金,累计达30亿元,建设美丽乡村38个。木兰山村,杜堂村,刘家山村,官田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成为全市的典范。2个街,一个乡,4个村被省市评为旅游名镇名村。

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家,休闲专业村58个,休闲山庄168个,星级农家乐1500余家,其中五星级休闲农庄11家,位列全省第一。

天成大院是其中的代表,在罗汉横山与长轩岭狮子山黄土公路南北轴线上,分别各占100亩和10000亩,集休闲度假、旅游养生于一体的健康文化山居,如人间仙境,又是文化交流的聚会场所。

黄陂乡村旅游,成为全国聚焦对象,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授予黄陂全国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全国乡村建设典型区,木兰草原新村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最美休闲之乡,木兰天池景区戴上了全国景区带村的桂冠。

《人民日报》以《武汉黄陂生态保护激活美丽经济》为题对黄陂保护生态环境,以美丽风光打造美丽经济,收获生态红利进行了深度报道。

多元化,特色化,打造特色乡村旅游线,休闲农业旅游线,精品赏花旅游线,红色教育旅游线,特色人文旅游线,健康养生旅游线,绿色美食旅游线,考古寻根旅游线,满足旅客多样需求,2017年接待旅游人次1800万人次。

民俗文化旅游,会节旅游是黄陂的焦点。黄陂东乡六指元宵庙会,数十条龙灯上庙,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吸引市民争睹胜况,人山人海,附近新洲也踊跃参与,每年热火空前。李集、祁家湾的僵狮子,带有巫风信仰的五显神,更让人好奇,四面八方的客人,每到元宵,首先来定居几日,饕餮民俗风情的盛宴。东西乡不同特色,人山人海,黄陂长龙宴会,是江城武汉市民最喜爱节目。

盘龙城黄花涝,后湖端午龙舟大赛,更是一番风景,朝香上庙,三郊四县以及外省代表队参加,百舟竞发,千人挥桨,岸上高喊加油,锣声鼓声人潮声,汇成欢腾的海洋。

木兰山八月初一开山门,更是大戏开锣。五百灵官的亮子会,一队又一队长龙,上头香。湖南、河南、江西、安徽、四川、陕西的香客,不辞路途辛苦,一步一叩首,从长轩岭一直叩到金顶,玉皇阁,唢呐声,鞭炮声,锣鼓声,震荡心扉,延绵1500年香火,民国初年,每个庙宇,一天功德线就是三袋现洋。

文化大革命的狂飚,夷为废墟,残垣断壁,一片凄凉。历史那一幕,依稀如昨,周边张家冲,李家港,尹家冲,陈家冲痛心疾首,砸了他们世代的金饭碗啊!他们能怨谁,只有无奈。

1980年5月,黄陂筹备成立木兰山风景区领导小组,梁玉廉任组长,张占荣任副组长,黄陂的旅游事业,在劫后重新起点。1984年武汉市共青团、《长江日报》《武汉晚报》等12个单位发起“修木兰胜景,扬木兰精神”的赞助活动,木兰山重建提上了议事日程。同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黄继光所在部队300多人参加木兰山公路的施工,至1987年全线建成通车。

从1983年逐步修复部分庙宇,开辟景点,建设服务设施,开始对外开放。引领黄陂旅游业发展,再次黄陂旅游的龙头。

木兰山高举黄陂文化旅游旗帜,以其佛道儒宗教文化、红色文化、爱国文化、科学地质文化融于多元一体,展示其深厚悠久的魅力,始终是黄陂旅游的领军者。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主打木兰品牌的思路逐渐清晰。将夏家寺国家水利工程开展为木兰湖风景区,黄陂旅游开始了春天的故事,第一届木兰旅游节首先在这里拉开了序幕。

下好先手棋,高屋建瓯。1997年,市区两级政府着手规划开发木兰生态旅游区。1999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为全国最早开发的城市旅游区之一,也是全国大中城市中最大的旅游板块。2000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发展项目。2005年,黄陂成立乡村旅游领导小组,加强对乡村旅游休闲领导,保障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木兰天池的开发营业很快成为黄陂北部的范例。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黄陂旅游业的后起之秀。蔡店锦里沟、清凉寨、天子山、大富庵、姚家山、姚集古门山,长轩岭知青岁月相继建成投入营运。研子大余湾民居村整修开放,木兰花海灿烂开园,标志黄陂北部旅游已整体开发集体亮相。

锦里沟是大武汉唯一的土家族民俗风情景区,深藏着一部《改土归流》史诗。迷人的民族文化,诠释着同胞团结,国家统一的活字典,和睦吉祥的全家福。

历史脚步跨入21世纪,黄陂区委区政府祭出杀手锏,把眼光投向在外地创业成功的能人,老乡身上,用乡情乡音召唤他们带感情与资金回到故里重新创业,实现华丽转身。

曹江城,丰太集团董事长。十三岁做泥瓦匠,小学还未毕业就外出打工,后来拥有自己的建筑公司。2002年,他不顾家庭、朋友的反对,将做建筑的1000多万元,全都投到木兰天池建设中,打造纯生态的自然景区,当年底开业。迅速成为武汉市民旅游观光热门景区,每年平均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16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

与曹江城一样,吴建顺也是提泥桶,出生在王家河聂家岗村。16岁缀学外出打工,经过多年打拼,成为武汉市长安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他回到自己家乡,目睹乡亲们还是土砖房,深有感触。经过一番论证,他决定在5000亩荒坡上,投资5000万元建一个草原风情旅游景区。

无中生有的创意,让人们捏了一把汗。经过几年亏损,2013年木兰草原开始赢利,2016年创收6300万元,周边10个自然湾,2000个村民都吃上旅游饭,每个村民年收入从不足1000元跨到10万元,家家买了小汽车。

人们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旅游最怕的是同质竞争,只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耐得寂寞,才有顽强的竞争力!

黄陂东部要与黄陂北部比美。2000年以后,黄陂东部旅游赶超北部。木兰草原、木兰玫瑰园、木兰花香茶谷、胜天农庄、白龙寺、三台寺、曾卓故里、首义村、王家河水乡等星罗棋布,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黄陂旅游在东北两部实现两翼齐飞。

黄陂西部与南部也不甘落后,在李集建立了木兰云雾山杜鹃旅游景区,素山寺风景点,谦森岛庄园等,在南部武湖建立了农耕年华旅游风景区,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5A景区的定位,将迎来四海游人!

而黄陂中心前川,画龙点睛之笔,让全局为之一新。

20世纪90代表初,二龙潭公园是开山之作。2009年12月,在黄陂人大会上,刘中友等14位代表关于建设双凤亭公园提案获得通过,投资1.8亿元的双凤亭公园历时二年建成开放,成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鲁台山上,两会呼声,政府投资的二程书院已初具规模,作为一个整体,将出现人们面前!

而滠水对岸的滠水公园,十里长廊,烟柳水榭,丝毫不逊汉口江滩。

隔空遥望,千米之外的定远公园;画图徐徐展开!一河两岸,书香水岸的黄陂中心城区,以独特的人文魅力,熏陶慕名而来的游人!“人大,人大,人民的事最大”!这是黄陂文化旅游的宗旨。

从2013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木兰文化旅游节,每年举办木兰山登山节,木兰云雾山杜鹃节,木兰草原风筝节,木兰山庙会,成功向外推介木兰系列景区,全域旅游推木兰品牌,各景点同唱木兰歌。

大武汉的礼物,黄陂特产,那是这片土地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创造,给人无穷的回味,黄陂红岗山茶叶,木兰天香茶叶,长轩岭葛粉豆丝,徐家冲糍耙,张家冲桃子枣子,长轩岭脉地湾萝子,姚集的橘饼,罗汉的雪枣,大余湾的油面,木兰川的红茶,阴冻米,横店的巢蜜、鸭子煲,土庙的臭干子,无不是旅游品牌特产,带回家馈赠的入门笑纪念品。

蔡店桃花村赵发刚种植的芦笋,是近十年开发出黄陂土特产,上市畅销,为市民看好,成功新品牌,带动旅游种植新途径。有一个刘志威的青年,在黄陂开花店,原是农校毕业,是近几年,又到矿山脚下租赁土地专门培植花卉,他们夫妻俩说,趁年轻赶上好时代,用自己所学知识,干些实事。

有一个小故事,让人感动。一句黄陂话,无形拉近了人的距离。1943年,有一位姓王的教书先生,到南京下关下船,走到街上万记鸭子铺,问有没有麻鸭,朗嘎?老板一听满口黄陂话,连忙出来热情接待,相问您朗嘎是黄陂哪个乡,滠口,那您朗嘎你,甘棠万家湾,两人攀谈起来,老板说,你买两只麻鸭,我送你一只板鸭,麻鸭肉厚油多,我们黄陂甘棠的特产,上海人最喜欢。那怎么担当起呢,谁叫我们是家乡人呢?店老板爽朗地笑起来。

这个故事,说明黄陂土特产已畅销全国,不用搽胭脂抹粉,清水出芙蓉,成为闻名遐迩的品牌。

黄陂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陂楚戏,湖北大鼓在民国初年就斐声全国,在大上海叫响,场场爆满,沉醉在迓迓腔中,让人回味无穷。曹正兴剪刀,高洪泰铜锣,白海记旗袍更是攻城略地,走出国门。

除官办盘龙城博物馆,黄陂博物馆外,民间博物区应运而生,杨家楼子博物馆,李集黎黄陂博物馆,姚集木兰博物馆,吸引市民,能接地气,更是看点!

黄陂旅游文化产品,大有文章可做。

2015年,华中旅游博展会上,全省签订项480亿元,黄陂独揽其中300亿元大单,2016年黄陂旅游72亿元,拉客1800万人次,分别增长了364%与25.2%。

5A标杆景区,引领黄陂旅游业。黄陂定下宏伟目标,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240亿元,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带动50万从业人员,创造4家营业收入过5亿的龙头旅游企业,旅游成为黄陂的支柱产业。

黄陂旅游招商一号工程大戏开锣,以业主+村组+农户+行政组织的景区带村,各方联动向开发战略模式,吸引社会业主投资高潮迭起。

吉利集团旗下铭泰投资公司,投资武汉铭泰赛车文化旅游小镇,蓝城集团投资的木兰春天文化旅游小镇,武汉旅发投集团投资的长江非遗小镇,奥凯航空联合浙江开元集团,北京中兴通集团,投资木兰湖国际康养旅游区等,50亿元以上多个旅游大项目落地黄陂。

木兰康谷,卓尔黄花涝文化旅游小镇,富水湾,木兰女人河,木兰武镇等多个重点项目已经签约;盘龙城遗址公园,银杏山庄,木兰水镇,木兰花海等即将揭去朦胧盖头,展露新的面貌。奥山冰雪城,庭瑞罗汉文化旅游小镇,长轩岭国际汽车露营地,尼克主题公园,万达梦想乐园,木兰古城,好来坞影视城,泰国风情园,4家五星级酒店正在洽谈之中……

黄陂旅游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一届又一届领导的使命,担当。而那些局座们更是坐不住,等不起,时不我待干旅游。大年初二,就开始了第一个工作日,迈上外出旅程,约请专家考察尚待开发新景点,到教授家拜年,听取意见,咨询可行方案。曹江城开发天池,实施考察勘探不下百次。一顶草帽,一双解放鞋,钻山沟,踏破数十双鞋。黄陂就有一批拼命三郎,久久为功,创造黄陂旅游奇迹,背后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无不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几代黄陂人的自强不息。

楚剧之乡,泥塑之乡,武术之乡,辛亥首义之乡,红色引擎之乡,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黄陂手里,还有一手旅游好牌捏在掌心没有出,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盘龙文化,辛亥首义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而母亲河滠水,从北向南,覆盖黄陂70%以上国土面积,抚育了黄陂所有文化。滠水文化是黄陂文化之母,沿岸的考古遗址就有100多处,在新石器时代,就揭开了文明序幕,是长江文明典型代表,这才是黄陂的独门秘笈。沿线的传说足以撰就一部天方夜谈。

黄陂旅游的好戏还有后头,压轴之作的滠水文化,让人们领略大武汉根与长江文明的曙光,夏商三代在黄陂的沧桑演绎,黄陂旅游底蕴何其富厚,他将满怀信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无论是资历,还底蕴,无人比拟,黄陂人信心满满。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木兰传说是根源,创造是动力。黄陂110万人,2240平方土地,武汉最大的城区。没有到黄陂,就不能大武汉。宣传大美黄陂,热爱大美黄陂,是我的两个夕阳最后的绵薄之力。

本文作者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黎世炎 1938年12月22日(冬至)生人。一位退休老文化工作者,祖籍湖南长沙,生于陕西宝鸡。在黄陂生活工作已有40余年,走遍了黄陂的山山水水,钟情陂邑一草一木,用心写出了《城市的记忆——及黄陂古城古寨遗址和传说故事》《守住黄陂老房子》两本书。我虽不是黄陂人,但我已黄陂化了。

我不是作家,是大地的草根。我的格言——久住它乡是故乡。

潘安兴 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出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政府机关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中华大家庭赋》。作品曾获全国《钰山赋》二等奖。现聘于武汉黄陂横店街地方志办公室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穷乡变景区 荒山满花香
武汉有个博物馆,详细展示了木兰文化在黄陂的源远流长
黄陂区建成美丽乡村58个,升级改造110公里旅游交通环线
在武汉最美休闲乡村,我找到了我的诗和远方……
黄陂,这个五一不太冷!
真羡慕,住在黄陂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