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执着的守望


  

文 | 图:刘丹

母亲去世满“七七”那天,我们兄妹聚集老家,一是祭奠母亲,二是看望计划独自在老家为母亲守灵的老父亲。

午饭后,我们将父亲临时居住的房间收拾干净,将日常所需安排妥当,准备返汉。忽然感觉父亲的神情有些异样,他低头不语,在屋里来回蹒跚,手里拿着毛巾不时抹着眼泪。我和弟媳拉着父亲坐下,大姐借故问父亲是否头疼,父亲忽然像个委屈的孩童,伤心大哭起来。

他抽搐着,“脑子里全是你妈的身影,根本没办法忘记她…… ”他努力平复了一下心情,又抽泣起来,“我们一起生活了57年,在一起经历过太多的磨难,现在生活好了,她却走了……尽管她生活不能自理,但我愿意照顾她,有她在,家里才有主心骨。”看着父亲悲怆的神情,听到父亲发自肺腑的感触,我们泪雨滂沱……

对于父亲的真情流露,我们可能无法感同身受。尽管我们兄妹一直见证着父母的患难与共,但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轨迹的差异,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感知父亲内心的痛楚,更不知用怎样的言语去引导父亲,让他减缓因失去至爱而带来的巨大伤痛。

在我们的记忆中,父母一生从未吵过架。母亲聪慧能干性子急,经常“指挥”父亲帮忙干家务,父亲大智若愚性格温和,开心“执行”母亲的指令是常态。母亲不开心时,父亲总能笑着、唱着歌幽默地逗得母亲由生气变成大笑,他俩永远是相濡以沫、琴瑟和鸣的状态。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爱情,简单真实,没有杂念,虽然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但却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典范。

记忆中,父亲始终用他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对母亲的疼爱。

父亲是工匠型男人。年幼时,我们特别盼望父亲休假回家,弟弟们都喜欢惊奇而兴奋地趴在旁边看父亲检查修理家里的日常用具、改良和重组一些不好用的家什。后来,母亲的缝纫机出现故障时,即使父亲不在家,弟弟们也可以客串修理,家里盖房子时,弟弟们已能自己动手制作推车等帮大人干活。

父亲经常按照母亲的想法做一些适用的物件。记得小时候家里的饭桌都是方形的,人多的时候坐不下,母亲希望有一个活动的圆桌面,方便有客人时使用。为了节约,父亲找到一张工厂废弃的厚橡皮垫,将其修整成圆形后,再裁剪打磨成两个半圆,来客人时可以拼装成桌面,不用时又方便收藏,而且是绝对的孤品。母亲看着父亲为她特制的圆桌面,很是开心。

2011年起,母亲瘫痪卧床,加上冠心病,经常呼吸急促,无法自己翻身。父亲坚持每天为母亲按摩翻身、捶背顺气。他非常担心母亲长褥疮,自己琢磨着在木板床上挖个洞,方便母亲身体透气和大小便,折腾了好几天,使用还是不方便,直到我们给母亲购买了医用家庭护理床和老人家用制氧机,才解决了父亲的这个心病。

母亲年轻时生病使用过大量激素,老年时有肥胖症,加之瘫痪后肢体无力,无法在床上坐稳。父亲利用废弃的木板,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实用结实又独一无二的木质靠背,经过多次试验改良,终于,母亲能安心的利用父亲亲手制作的靠背坐在床上休息了。

母亲卧床期间,双手可以活动,但腹部以下基本失去知觉,大小便无法自理。我们给母亲准备了成人尿不湿,但父亲很少给母亲使用,说尿不湿对皮肤不好,时间长了会引发溃烂。他将家里的旧衣服、旧被子床单等裁剪成块状,高温消毒后制作了一百多条尿布,冬天用厚的,夏天用薄的。白天将用过的尿布洗净消毒处理,从居住的一楼扛到12楼楼顶晾晒,晚上再收回来叠好备用。

母亲患有糖尿病,饮水量大,尿多,且经常半夜感觉饥饿难耐。父亲坚持每晚数次起床为母亲处理大小便、换尿布,每天晚上12点还要准时为母亲做夜宵。周末时,在弟媳或大姐等人的帮助下,还要为母亲洗头、擦澡、泡脚、换衣服,换洗床上用品。

特别是母亲患病的后几年,身体每况愈下,新陈代谢弱,大便已不能自主完成,父亲每天用物理方法帮助母亲完成排便,有时一次排便需半个多小时,我们从未听见父亲有任何抱怨。有时我们想搭把手伺候母亲,但母亲不愿意,说是父亲心细,习惯了他的方法。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表示,母亲能多活一天就是家庭的福气。

2015~2016年间,母亲后脑勺左、右边先后两次长了鸡蛋大小的脓包,母亲不愿给子女添麻烦,拒绝去医院手术。父亲寻来土方为母亲治疗,用中药敷脓包,加快脓头(土方叫法)成熟,每天两次用玻璃瓶为母亲拔罐清脓,清洗伤口并上药。两次长脓包都是前后历经近三个月才基本痊愈。

2017年冬天,天气严寒,父亲怕母亲晚上冷,灌了热水壶放在母亲脚下,由于母亲双脚无知觉,导致右脚脚背大面积严重烫伤。母亲说烫伤不碍事,感觉不到疼痛,拒绝去住院治疗。

我们请来社区医生上门指导用药,由于母亲的糖尿病影响,破损的皮肤始终无法愈合,最终母亲的右脚还是严重感染,脚背肌肉溃烂后露出了骨头和筋。父亲很内疚,又非常心疼母亲,在弟媳的护士朋友指导下,坚持每天精心清理伤口并用药,经过半年的坚持,母亲右脚的烫伤终于痊愈了。

在父亲的悉心照料和用心呵护下,母亲在生病期间没有自卑、没有颓废,尽管病痛的折磨让她的身体饱受摧残,但母亲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坚持与病魔抗争了九年,为我们子女留下了宝贵而美好的亲情时光。

母亲也用她温暖的唠叨体现着对父亲的关爱。

记忆中,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母亲拿主意,父亲从不反对。有时候我们也问父亲的意见,父亲永远都是那句:问你妈吧,听她的不会错。在母亲面前,父亲从来没有大男子主义态度,从未说过一句母亲的不是,在他眼里,母亲是神一般的存在,也许,母亲是他眼里唯一的、真正的“女神”吧。

母亲的唠叨是父亲这辈子最喜欢的音乐。母亲卧床期间,每天早上都会计划好当天的伙食,并将钱交给父亲,提醒他买什么菜品,要添加什么物资。父亲往往是将买回的新鲜蔬菜等生活物资拿到母亲的床前,一一告知单价多少,花了多少钱,然后将余下的零钱交给母亲保管。

有时我们调侃父亲说,您自己藏点私房钱,买烟抽也方便。父亲总是笑呵呵的,说管钱很麻烦,你妈不怕麻烦,交给她管我更放心。

父亲包容母亲的絮叨,从未表示不满。煤气灶上烧开水,母亲会看时间提醒水开了,要关火;洗衣机的衣服洗好了,母亲会提醒父亲及时晾晒;汤锅煨汤时,母亲会提醒时间到了,煨太烂没营养;水电费、物业管理费到期了,母亲会提醒父亲及时办理……

有时我们责怪母亲太哆嗦,父亲听见后却批评我们,说是他的记性不好,需要母亲的及时提醒。也许这就是他俩从不争吵的秘诀吧。

父亲有严重的双腿静脉曲张,母亲每天提醒父亲按时吃药,多穿衣服不能受凉,晚上监督父亲热水泡脚,不时要求我们给父亲买舒适的鞋袜,保证父亲的身体状态正常。

母亲曾经是裁缝,心灵手巧,父亲的很多衣服都是母亲亲手缝制。我们给父亲买的衣服他并不是很喜欢穿,说不如母亲做的衣服舒服。父亲在家穿的拖鞋永远是母亲亲手做的,父亲最喜欢的床单也是母亲躺在床上手工缝制的。

母亲卧床的第二年(2012年),父亲患直肠癌在八医院手术,母亲担心父亲的病情,自己又无法去医院看望照顾父亲,在家哭得肝肠寸断。父亲出院回家后,老俩口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父亲在家养病期间,他们互相提醒吃药、督促养生。

2019年初,父亲患前列腺肥大病,尿频、尿不尽,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母亲电话我,哭诉着说父亲病了,让我们送他去医院治疗。那几天,母亲不思茶饭,彻夜无眠,直到父亲出院回家,看到父亲身体无恙才安下心来。

母亲说过,她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是遇到了父亲,最亏欠的人也是父亲。父亲一生对母亲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特别是在她生病期间,父亲克服年事已高和自身的病痛,劳心劳力、无怨无悔照顾母亲,陪母亲开心踏实地走过每一段艰难时光。

母亲临终前最放心不下的也是父亲。她担心父亲记忆力不好老忘事,担心父亲的生活没有保障,担心父亲一个人会孤独寂寞……便让我提前将她积攒的积蓄全部取出,用父亲的名字存入银行,并将手头攒下的现金全部交给父亲,同时,母亲还交待我们兄妹,要用心照顾好父亲的生活,带父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母亲在尽最大的努力为父亲规划以后的生活。

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父亲,但我们知道,在父亲的心灵深处,母亲依然是他的精神支柱,是他此生不能忘却的唯一挚爱,是他永远无法释怀的美好记忆。父亲坚持要独自一人在老家为母亲守灵至“百日”,如果我们不放心,他走到哪里,都会带上母亲(遗照)。他坚持的,是一生不离不弃的承诺,他坚持的,是对母亲执着的守望。

本文作者刘丹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刘丹,女,1968年9月出生于黄陂姚集刘家湾,目前在武汉某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END·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 | 联络:23090806@qq.com

掌柜微信 | QQ同号:230908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姐领我妈看病住我家,屋小要订宾馆,媳妇高兴地跳起来:啥时走
父亲母亲我妻子弟弟弟媳
“香妃”刘丹:27岁离去,父亲殉职,哥哥离世,只留下伤心的母亲
献给帮我们照顾宝宝的婆婆妈妈们
我结婚后母亲不来看我,却常去弟弟家,问过父亲原因我哭笑不得
又到山花烂漫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