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轩岭仰山寺轶闻录

  

文 | 潘安兴 & 图 | 网络

水流到长轩岭段,因有木兰仙山,河床黄沙平铺,清沏见底,谓之仙河。在仙河东岸,现在的长轩岭中学对面由仙河口庙山冲进去,向东行300米左右,跨过青石板桥,窜入眼帘的是凉亭。凉亭,在徐家冲西的一个半山坡上,旧时,为方便过往行人,敞开胸怀,迎接着朝山香客。这里是朝山上庙的又一条通道。

“天下名山僧占多”。在巍峨的木兰山祈嗣顶脚下,耸立着一座寺院,名曰“仰山寺”,是木兰山佛教丛林的一部分,也是禅宗沩仰派的道场。寺院坐落在山冲之中,一条溪水从祈嗣顶下流出,经过汪家冲、徐家冲、潘家湾、陈家港,向西注入仙河。

古寺距卢何湾大概150米左右,与张家湾也只200米左右,与东岳庙不到100米距离。一道一佛,相处同一山脉平台上,紧毗香火,弘法传经布道,几乎是平分秋色。

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坐北朝南的挺拔,风旌着这一带的形胜。占地面积四五亩,布局着大雄宝殿、讲经堂、禅房、方丈室、素膳堂等配套设施,前后两进的殿宇,两厢的长廊雅座,悠悠的暮鼓晨钟,回山荡谷。与东岳庙相呼,三千世界的化境,让人心旷神怡。

砖石结构的大殿,青砖起脊的挺拔,歇山式建筑,灰瓦鳞次盖顶,墙面粉刷一新,给人以庄严古朴。屋脊两端起鸱欲飞,欲冲云霄的大千气象。

飞檐斗拱的森然华构,重翼啄牙的森罗高昂。绣柱雕梁交错着恢宏,砌玉画廊凝聚着精臻。门窗畅达,多为佛教修行的故事;漆柱题联,觉悟信徒顿悟的名言。黑底金字,古朴中不乏堂皇富丽。门口有一对石狮分列左右,进寺铺有七阶石级。

走进森严的山寺大殿,正中莲座是佛祖如来,笑容可掬,满脸慈善温和的悦颜。神龛前有香炉,左右有钟磬,下面蒲团,供朝拜者上香点烛祈祷。两侧有观音、普贤、弥勒、地菩萨;四大金刚等法相。所有法相全部木雕,鎏金木胎,形象逼真,诩诩如生。

作为木兰山佛教道场之一,每逢重大的佛事活动,山上各寺都派僧人参与盛典。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六月十九,观音出家,九月十九,观音涅槃如例念经弘法;农历七月十五,佛喜欢日,也是佛教盂兰盆节,隆重举行佛历法会。为生者消灾延寿,为逝者超生净土。每年农历十一月十一至十七,举行阿弥陀佛圣诞,十方信众功德佛法会。念经声、木鱼声、钟鼓声、鞭炮声,佛门热火朝天的场面,附近十里八湾争睹这种盛况,沐浴佛门的梵音花雨。

传灯衣钵,接纳弟子,剃度受戒出家一样隆重,除山上各寺长老、方丈、法师参与外,还邀乡绅士宦名流隆礼以客遇,见证佛门广渡有缘人。


僧俗互动,历来是佛门古刹的流风遗韵。正月十五元宵节,仰山寺是玩龙灯上庙到木兰山祈嗣顶的一条线,这条线上的第二站。几百条龙灯从这里上山,照得夜空如昼。僧侣们在这里接灯送灯,击鼓敲磬,还为各支舞龙灯队伍端茶递水,忙碌得不亦乐乎!

八月初一开山门,亮子会,这条路线更是如火如荼。黄冈、孝感、咸宁、荆州等地朝山队伍接踵而至。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不辞路途迢迢,过了仙河东岸,更是三步一拜,五步一磕。虔诚信仰到了顶礼膜拜,“木兰山的菩萨,应远不应近”,向外地香客显灵。络绎不绝的队伍,唢呐声声,汇成朝山的海洋。争抢第一香,是每个朝山者的夙愿。

仰山寺究竟建于何时,无从考证。据曾在此寺教过私塾的潘运意先生讲,他从清光绪年间的《潘氏宗谱》看过,在东汉桓帝时就有此寺,南朝梁武帝时期,已经有相当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古刹。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天竺僧人昙摩密多曾云游到此,相中山水幽静,乃结舍而居。于斯植树造林,招收受戒弟子,宣教禅法,翻译经书,还举行升座仪式,成为本地的佛教祖庭。

有一个蝎子精,躲在一棵苦楝树的小窟窿中,欲修弥天大法,造孽人寰。普陀知客经过这里,察觉妖氛弥漫,有祸害一方的征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普陀知客双手合十,念叨咒语。顿时天空炸雷阵阵,白光几道一闪,霹雳一声,蝎子精化为灰烬。

东晋永嘉五年,陶侃任武昌太守。他是一个非常忠于职责的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务上。除在衙门处理日常工作外,很大部分时间深入民间调研。一天,他带着随从幕僚,化装樵夫模样,微服私访。

来到这里,已经晌午。长途跋涉的一行,饥渴难耐,找个地方解决一下口腹。看到一个湾子,有一中年妇女在门口抱柴,便上前作揖,说:“这位大姐,能否给碗水喝?”妇女一瞧,眉毛一横,眼睛一瞪:“去!哪来的叫花子,想在老娘这里混饭吃,没门,滚!”同行侍卫正要发作,陶侃淡淡一笑,轻松把手一摇,示意大家继续前行。

沿着田埂上东行,上到半山坡梁上,稍憩片刻,就到了寺前。长老知行老看见,双手合十上前,热忱地说:“各位施主,一路风尘仆仆,辛苦了!请到小寺一坐,暂解眼下饥渴,以为然否?”

陶侃连忙上前行礼,恭谦地说:“那就打扰方丈了!”“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方丈回答。宾主落定,方丈一看,来人虽粗棉布衣,却气宇不凡,眉宇间潜藏着一股英气,决非等闲之辈。


着人递上茶水,躬亲奉上。叮嘱弟子备饭,宾主依序而坐,侃侃而谈。方丈听客人口音,知不是本地人氏,也不便相问。谈及本地风土人情,沿途所见所闻,民风民俗,亦有感慨。

陶太守非常关心教育,谈到沿途不闻读书之声,方丈说:“这正是老衲所虞,河东一带,鲜有学堂,子弟皆沉沦于愚昧,岂不忧哉!”陶太守云:“寺院如能办学,敦请师资授教,则功德无量矣!”方丈即刻回应说:“这正是老衲所想,只是苦于难觅良师。”陶太守说:“可否聘尚未举孝廉者暂为充任?”方丈曰“妙哉!妙哉”!

不一会儿,饭熟菜香。方丈请入座就餐用膳,边吃边聊。席间,陶太守说:“先办蒙学,开个先例,让女孩读点书,以便将来修心养德教子,影响几代人。”方丈连连称是,惊叹不已。说:“先生见地非凡,让老衲顿开茅塞。阿弥陀佛,诚大佛也。”

饭毕,方丈躬亲奉茶,继续讨论办学。忽然,快马公差来报,县令已过河接太守到县衙署所歇憩。陶太守便起身与方丈告别,让随员给足餐费。作揖对方丈说:“办学之事,就仰仗您了!祈鼎力扶轮,造成流风沿习。经费问题,由县衙按时支付。”方丈双方合十躬身说:“不负大人厚托!”双方礼罢,方丈目送陶太守一行背影渐行渐远。

唐太宗贞观年间,尉迟恭奉旨出京,体察民情风俗。行至此处,见一妇人破口大骂其夫秀才废,一窝囊废,不会赚钱,扬言下药毒死,另寻高就。还大骂婆母老破片等不堪入耳的污言浊语,湾里的人敢怒不敢言。

嫉恶如仇的尉迟恭,怒火燃烧。立马如抓小鸡一样,提到县衙大堂,击鼓鸣冤。县令一见是朝廷重臣,不敢怠慢。尉迟恭列举现场所见,请求立案调查,依法惩恶。

衙门外围满了观睹的鼎沸,一时人山人海。县令把惊堂木一拍:“此等恶妇,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辱骂公婆丈夫,欺祖灭伦,该当何罪?”这个妇人巧嘴如簧,大喊:“青天大老爷,冤枉哇冤枉!”这时有个中年妇女站出来说:“真是恬不知耻,你做的事,狗子都跨不过门坎!”

“县令大人,我们愿意作证!这个女人依仗她有七个兄弟,横行霸道在家里,打爷骂婆是下饭菜,无人出来讲公道话。今天撞上了青天大老爷,小的们愿意作证。”县令派人调查,果然属实。

这个女人,还与本地屠户早有勾结,这个屠户与她的七个兄弟沆瀣一气,人称“八鬼闹绊”,专门祸害乡里,鱼肉百姓,民愤很大。县令即着公差,将此八人缉捕到案,入监候审。


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一个女人牵扯出了一个当地恶黑社会集团,为民除害。仰山寺长老早知今日。对人说“种下恶果,必有恶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妇顽冥不化,罪孽深重矣”!不久,察证属实,此妇还有奸情人命案,打入死牢,等待秋后问斩。涉案八人皆绑处刑场,以儆效尤!

武曌神龙年间,凉亭仰山寺有一僧人海宏,在石穴发现一窝蛇蛋,恐被野猪贪吃,他日夜守护在蛇窝旁,打坐念经,为小蛇出壳祈祷。说也巧,身边无蚊蛇蚂蚁等侵扰。母蛇出没,每向他昂首鞠躬,只到小蛇长大,方才离去。僧人圆寂,忽见五龙托着莲座,上坐僧人,金身浮雕,天空云彩灿烂,乐曲回山荡谷,凌虚而去。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诗人张悦任荆州长史,慕名来到这里。知一禅师奉茶,与之交谈。时值寒冬腊月,朔风呼啸,大白絮纷飞而下。张悦举头一望,禅房有诗云:“来也癫狂去也空,皈依大地了无踪。欲知寂寞归何处,万岁千秋似不同。”张悦连说:“好诗,好诗!”知一禅师云:“老衲献丑了!只是抛砖引玉,请借施主翰墨,以为小寺生辉否?”

张悦说:“不敢当,不敢当!仰高山万仞,吾侪何足道哉?”拈须片刻,吟道:“讵料迷茫小径封,安期何日露真容。尘缘寄寓山林客,乍响云霄几记钟。”知一听出弦外之音,连忙奉茶笑曰:“施主果然是世上高人!”当晚,留宿就餐,翌日风止雪停,行礼送别,乃着小僧引路上山。

唐玄宗天宝年间,沩仰宗开山祖师灵佑在黄陂分香,在北乡长轩岭,西乡李集化缘重起仰山寺,创立两大道场。为传经弘法,先在长轩岭仰山寺举行讲经会,邀请各宗方丈登坛论道,一时盛况空前。

沩仰宗,是中国佛教中“五花七派”兴起最早,是禅宗“一花五叶”第一叶,影响弥深。主张万物皆有佛性,若明心见性,即可成佛。不尚强辩,贵在小处见大,幽香暗渡。适合那些品性内向,藏秀于根基深厚不事张扬者修炼。

在无遮大会上,慧能阐释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诗偈,结合《金刚经》,诠释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不住情上,不住爱上,不住空上,不住有上。无所住而生其心,达到这个大悟,是彻始彻终的般若智慧。何其性本不生灭,因为众生有所执着,才有生有灭;若众生无所执着,焉有生灭哉?

历经黄巢之乱,五代十国兵燹,各个时期的火灾,凉亭仰山寺几毁几建,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有一麻衣和尚化缘几年,终于在旧址上重起古刹,香火逐渐鼎盛。

转眼到了宋仁宗庆历年间,有两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来到这里一游。见有“仰山禅寺”匾额,便进寺浏览。长老法真在禅房内听到脚步声,便出来。两个小男孩见有僧迎面,连忙上前鞠躬作揖说:“方丈大师,未经允许,擅来宝刹,多有打扰了!”长老一听,是河南洛阳口音,马上明白是程县尉的两位公子。


堆满着笑脸,故问:“两位是?”小兄弟分别报上姓名,长老呼来弟子奉茶,掸尘请坐。腹有诗书气自华,谈吐之间,顿觉不愧是官宦人家胄裔,有高华气宇,慧根深厚。

方丈沉吟片刻,决定试试其禅学造诣。便说:“老衲寻思两副上联,无以恰当下联,不知两位公子是否赐教?”两位小兄弟齐说:“好,愿意献拙!”“那好,你们俩依序应对。”

“经传鹫岭,唤醒三千世界”,老大对曰:“雷响灵霄轰隆十万山河”。方丈又出联曰:“造七级浮屠,修到雷音留舍利”,老二答云:“经三乘觉悟,撑来芦叶驾慈航”。方丈直呼:“妙,妙,妙!小小年龄,有如此慧根,真了不起!”

斗转星移,到了元惠宗至正年间,有一高僧来到这里,觉明禅师热情接待了他,交谈间,便知道法高深。闲暇时,两人对弈,更觉此僧高深莫测,几局下来,纵横捭阖诡谲,觉明暗叹:“真龙虎山中高手也”!他也不便多问,两人只谈佛理诗偈。

天色傍晚,留其用膳就宿。这样一连在此交流了几天。这个僧人还借文房四宝,在禅房挥洒。临行前,将一祯诗偈交给觉明,叮嘱他走后半月再看,说:“天下将要大乱,有真龙出世,届时自知,请保重。

按其要求,展开一阅,一首《了元歌》云:修道道无可道,问法法无可问。迷人不了色空,悟者本无逆顺。四万千法门,至理不离方寸。识取自家城郭,莫谩寻他乡郡。不用广学多闻,不要辯才聪俊。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余闰。烦恼即是菩提,净华生于泥粪。人来问我若为,不能共伊谈论。寅朝用粥充饥,斋时更餐一顿。今日任运腾腾,明日腾腾任运。心中了了总知,作作佯痴缚钝。

落款腾腾和尚原作,道衍书。这个道衍,就是明成祖朱棣身边的张良,出谋划策帮助永乐登上帝位。后来,故址重游,碰上旮月高僧背单来木兰山,便支持旮月重建上古寺、仰山寺等佛教建筑群。

历经风雨沧桑的仰山寺,到明神宗万历年间,已残破不堪。辽东巡抚右副佥都御史张涛回家省亲,上疏万历皇帝,请求修祠宇,以光山岳,获得批准。作为木兰山庙宇道观的组成部分,也获得了了重修,面貌焕然一新。

清圣祖康熙时,黄州知府于成龙便装来到这里,请慧云禅师卜卦,抽取“大”字,禅师云:“施主真大贵之人也,长中青年历经坎坷,但福缘深厚,前途无量耳。”于曰:“此话怎讲?”“施主慧根刚正不染纤尘,实乃少有也。适逢圣主,必将拔擢于俗尘,岂久居下僚哉?”于成龙暗暗佩服,真乃法眼慧心也。


两人交谈甚欢,品茶闲聊。于说:“方丈,明人不说暗话,我有两事相托,不知方丈是否大雅扶轮,玉成其事?”“大人请讲,老衲愿为之效劳!”“黄冈与黄陂比较,前者兴学普遍,人才辈出,更兼诗社勃兴,人文风气蔚起,居鄂东之首矣!我欲借宝刹一方,恳请请方丈执牛,两事一肩挑,以为然否?”方丈云:“老衲虽出家之人,此等善事,胜造七级浮屠耳!”于成龙曰:“庠宇与诗社均设寺内,经费问题,由府县划拨,人选酌情考虑,由方丈拟定,与县衙磋商。”

趁热打铁,方丈立马取来文房四宝,笑容可掬地说:“请知府大人挥毫泼墨,为校社题匾!”于成龙也不谦套,拿起笔一挥而就,上演着现场办公的典型案例。

在清文宗咸丰时,一队太平军攻打汪家冲,路过此地,也把仰山寺给打了。到了淸穆宗时,佛眼和尚化缘重建,依然继续着办学与办诗社,与蔡店一样,成为北乡的名片。

民国时期,吴佩孚很信佛,每临寺院,必叩首上香。来到了这里,听到寺院书声朗,还挂有诗社的牌子,很有雅兴,在此寺与方丈对弈,大谈《无量寿经》。吴大帅是性情中人,一时高兴,命属下赠两千银元,支持学校与诗社发展,还躬亲挥笔写下“仰山禅寺”匾额。

潘正道当黄陂县长,有人到县衙告状。一位老太婆声泪俱下,起诉其媳貌美而心毒,语言家暴伤害丈夫,辱骂公婆,还与姐夫勾搭已久,在湾里强势对待长辈,横行霸道,将婆屋的房契偷到娘家,众人公认的“家贼”。他来到了这里,听取了宗亲叔伯房意见,将其打发回娘家,让其父母再教育,不能辱没娘家名声体面。反省检讨己过,听候回音。

教育不好姑娘,不仅仅是家庭问题,在人看来,还有湾风沿袭,影响一个湾里形象,在周围的声誉。娶一个好姑娘进来,未来家庭就有一个好母亲,带出好儿女。有的湾里还形成一种潜规,达成一致共识,哪家娶了坏媳妇,以后湾里就别跟这个湾通婚,避免带坏了后人。

仰山寺办学,始终在坚持着,教书育人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张家冲上湾张映文先生在农业合作化时,还在仰山寺执教。他现在已经九十多岁了,还能挑菜上山,真是“仁者寿,德者康”啊!

长轩岭河东凉亭的仰山寺,地理的坐标,文化的坐标,教育的坐标,乡情的坐标。很多人都从这里沐浴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修身成就自己,闪光在一个时代!我们湾里元学、连真、顺华、海生等人,都是仰山寺的莘莘学子,仰山寺的俗家弟子。有仰山寺的熏陶,就是不一样!

古刹早已不在,学校也没有了,但却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我来人世,比他们迟了一点,徒生几分遗憾。我作为这片土地上的儿子,却与仰山寺神交已久。依稀听到仰山的钟声,在我心中回荡,仰山寺的漫天花雨在我们头上飘飘。在仰山寺恒河沙里一涤纤尘,抚弦空山!

本文作者潘安兴授权印象黄陂发布
关于作者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出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政府机关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中华大家庭赋》,作品曾获全国《钰山赋》二等奖。

· END ·
有风景  有味道  有故事
印象黄陂  品味黄陂
投稿&联络:admin@mulanguli.com
喜欢是发自内心的欢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湖北黄陂木兰山怀古
说说黄陂区的来历
《滑稽诗文》之滑稽诗歌(二)
灵秀湖北:黄陂木兰山与木兰湖(叶平)
题黄陂木兰山联
王士毅《木兰湖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