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先驱百年,炽火不灭”,纪念西部苗族民间文学杰出代表陆兴凤诞辰100周年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九妹说:

陆兴凤,男,苗族,1921年12月4日出生于云南省嵩明县,1993年12月20日逝世,曾任云南省昆明市寻甸自治县副县长职务。陆兴凤是我国西部苗族民间文学先驱,搜集出版苗族民间叙事长诗《红昭和饶觉席那》、苗族民间神话长诗《昭蒡俭和高帕施》、《西部苗族古歌》等珍贵苗族经典书籍,为苗族文化事业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1921年12月4日,在距离云南省嵩明县城三十多公里的“三转弯”偏僻苗寨里,年近四十的马有明迎来一个新生命,这个降生在“杈杈房”里的男娃就是陆兴凤

1928年春天,马有明带领全家老小身背土锅石磨、怀揣干粮鸡仔踏上了艰辛逃荒路。步行多日后,一家人辗转在寻甸县七星镇一处有水源的山坳里安下了家。

他们的“家”是用树枝搭房架、茅草盖房顶的“杈杈房”。他们落脚的这片山地属张姓地主家,全家依靠租种地主的山地讨生活。这个小山坳,就是后来的“昆明市苗族文化廉政示范村”——寻甸县七星镇窝子田村。

|1983年11月8日陆兴凤为苗文培训班授课(陆志坚)

1930年,父亲把9岁的陆兴凤送到离家九公里的“小汤姑”教会小学读书。1935年,陆兴凤考入离家五十公里的功山镇朵马嘎“威宁县石门坎光华高等小学光明分校”就读。

三年后,陆兴凤又以优秀成绩考回总校——位于贵州威宁县的西南边疆私立石门坎初级中学就读,成为这所苗语、汉语、英语“三语”教育名校的早期中学生。

当年,同样出身穷苦家庭的苗族知识分子、民间民族文化传承人杨芝先生是陆兴凤学习的榜样,他立志向杨芝先生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民族有用的人。

1945年,时年24岁的陆兴凤考入了重庆国立边疆学校。在重庆的学习经历不但增强了陆兴凤的民族自信心,同时拓宽了他的学习视野。

|1988年陆兴凤摄于赫章县(陆志坚提供)

遗憾的是,由于1948年国内时局激剧动荡,陆兴凤未能在该校继续就读,便受聘回到母校——功山镇朵马嘎光明高等小学任国文兼英文教师,次年兼任校长。

1950年,寻甸全境解放,人民政府成立。文化程度比很多同龄汉族同胞还要高的陆兴凤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1953年底,陆兴凤被曲靖专员公署任命为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副科长,成为县人民政府最年轻的无党派民主人士。1956年初,陆兴凤任寻甸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底,正值风华正茂、35岁的陆兴凤当选寻甸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届)副县长

陆兴凤的当选,在滇中及滇东北广大苗族同胞中产生了极大影响,对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赋予了深远的时代意义,更为他在民族文化事业方面做出杰出贡献打下了坚实基础。

|1986年陆兴凤摄于威宁县马踏乡(陆志坚提供)

1956年,陆兴凤与本土知名苗族文化人士王弘道及两位南下干部吕世敏、周诚协同合作,翻译整理校注的民间叙事长诗《红昭和饶觉席那》公开出版。

此著作的出版,首开西部苗族文学先河,创下了全国和地方历史、乃至苗族世界文化史上诸多第一:第一部汉文版苗族民间叙事长诗;第一部国家级民族文学公开出版物;第一部印刷册数超一万以上的苗族文学铅字出版物;第一部由名家绘制插图,呈现图文并茂的繁体字苗族文学出版物

同时,也是第一部在《边疆文艺》(1956年第九期)上发表的西部苗族叙事长诗、第一部苗族西部方言滇东北次方言以老苗文记录的书面文学作品转译成汉语汉文的苗族民间文学作品。

《红昭和饶觉席那》的成功,让陆兴凤看到了民族民间口传文化的春天。陆兴凤的父亲马有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苗家汉子,他一有空就给大家讲故事、唱古歌。

陆兴凤从小深受父亲熏陶,对那些诉说民族悠久历史的古歌以及具有丰富想象力、惩恶扬善、寄托美好心愿的民间传说故事心向神往。

|收录有陆兴凤作品的书籍(黄坤提供)

苗族的历史,悠长而悲壮。据传,他称“大花苗”,自称“阿卯”的苗家人是骁勇善战的将士后裔,祖先饱受战争摧残。阿卯的古歌总有一股悠长悲凉的滋味,那如泣如诉的声音呼唤着远去的文明、逝去的灵魂,虔诚地引领衣裙褴褛的族人一起进入族群精神内核,一遍又一遍,一年又一年。

和种田养命一样,唱古歌、听故事是阿卯不可或缺的心灵滋养,更是流淌在骨血里割舍不掉的印记。这样宝贵的生活经历深深烙印在陆兴凤脑海中,使他在这片沃土中汲取养分努力成长的同时,也把一生的学问与实践之根深深扎在了本乡本土。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一个名为“柿花箐”的偏避苗寨里,陆兴凤从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大妈唱词中搜集到了比较全面的《昭蒡俭和高帕施》神话长诗。

这一发现,让陆兴凤如获至宝。苗族民间神话长诗《昭蒡俭和高帕施》从初稿直至完稿,历经整整7年时间。

|收录有陆兴凤作品的书籍(黄坤提供)

1964年,第3期《民间文学》6月号刊发了苗族民间叙事长诗——《昭蒡俭和高帕施》。诗歌长达1160行,分为10个部分,近两万余汉字。

长诗以优美朴实的语言讲述苗家优秀儿女昭蒡俭和高帕施追求纯真爱情、勇斗恶人多漫多龙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千百年来苗族劳动人民反抗阶级压迫的坚强意志和斗争智慧。

长诗同时从多角度描绘了苗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是一部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西部苗族文化历史的经典作品

《昭蒡俭和高帕施》一经刊出,不仅在全省文化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奠定了陆兴凤在中国苗族文学史上的地位。

陆兴凤早期的民间文学作品还包括《洪水滔天》、《主世老》、《则嘎老》、《尼格鸟彩娥岛》等四部珍贵文献。此后三十多年间,陆兴凤连续在国家级、省、市(地区)级刊物:《民间文学》、《边疆文艺》、《山茶》、《石林》、《珠江源》、《云南老年报》等刊物发表民族文学作品及论著。

|收录有陆兴凤作品的书籍(黄坤提供)

作为人民公仆,陆兴凤自1956年当选寻甸自治县副县长,连任四届直至1967年3月,任期长达11年之久。陆兴凤工作兢兢业业,为人真城朴实,是人们眼里一位毫无“官架子”的“县官”。

十年浩劫中,陆兴凤被打成“牛鬼蛇神和反革命分子”。然而,陆兴凤这位智者,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要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为新中国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

那些年,陆兴凤不仅指导家人和村民学习栽种果树、饲养家禽,还结合自己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经验,千方百计提高当地粮食产量和村民经济收入。

在他的带动和鼓励下,窝子田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逐步发展成一个多次被县、市、省级相关部门评选为“精神文明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记载陆兴凤《昭蒡俭和高帕施》地方文献(黄坤)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陆兴凤文革期间的“冤案”得到平反。1987年,任县团处级干部达18年的陆兴凤光荣退休。

退休后,陆兴凤本可在县城里过上安心舒适的退休生活,却选择听从心灵的指引。

次子陆有康先生回忆:“父亲的爱好很多,人又勤快,退休也不闲着,一有空就学习钻研苗族医药。父亲也曾想过回到老家好好发展农业经济,为当地老百姓再做一些实际的事,但他还是认为抢救我们的民族文化更重要更紧迫……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陆兴凤自筹资金购买了照相机和录音机,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往返黔西北(威宁、毕节、大方、织金、安顺)、滇东北达五六次之多。在两年多时间里,他奔波于六个地州市、十三个苗族聚居地的五十三个乡镇,总行程近四千公里。

|珍贵资料(龙芳拍摄)

1988年,陆兴凤荣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化部、国家民委联合颁发的纪念奖、全国艺术重点科研奖,受到国家级表彰奖励。同时,陆兴凤搜集整理的苗族民间故事《列加鸟》喜获首届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

1992年,在各方同仁的全力支持下,陆兴凤将所搜集苗族古歌资料汇编成滇东北次方言拉丁苗文、汉文对照的著作《西部苗族古歌,该著作由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印数仅500册,是一部凝聚了陆兴凤一生心血的重要作品。

|珍贵的资料(龙芳拍摄)

1993年11月11日,云南省“老有所为”奖获得者陆兴凤在《云南老年报》发表《甘为苗族文化传火种》的文章。没想到,这篇文章竟成绝唱。

仅一个月后,1993年12月20日,这位默默奉献一生,致力于弘扬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的杰出代表人物——陆兴凤因病逝世,享年73岁

|1983年11月8日陆兴凤为苗文培训班授课(陆志坚)

陆兴凤用大半生的艰苦奋斗实践了自己的诺言。他的离去,是云南民间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也给亲友们留下了深深遗憾。

长子陆有昌先生追思:“父亲生前很关心我们的学习成长,可他总是很忙,从来顾不上自己……父亲的一生是清贫而忙碌的一生。”

陆兴凤逝世后,其汉文、(拉丁)苗文版《西部苗族古歌》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国民族图书奖”、云南省“第四届优秀图书”二等奖。2006年,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前夕,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唯一苗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述文学类保护名录。

值得欣慰的是,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分别在2000年—2003年出版的国内首部“四大部头”苗、汉文版《中国苗族文学丛书·西部苗族民间文学作品选(1)、(2)》里收录陆兴凤的遗著《战争迁徙篇·嘎骚卯碧、格米爷老时代、格兹则力刀》三部古歌。

|《昭蒡俭和高帕施》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昭蒡俭和高帕施》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夏天,笔者前往陆老前辈的老家窝子田村拜访。在陆老故居,笔者不仅见到了前辈可敬可亲的亲人们,还有他们珍藏着的遗稿遗物。

翻开发黄的笔记本,面对前辈亲笔书写的一行行整齐老苗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陆老亲手制作的老相册里,几张拍摄于黔西北荒野中的照片给笔者留下很深印象,眼前仿佛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野草茫茫、流水呜咽。历史的烟云早已淹没在尘埃之中。祖先迁徙的足迹,沿着那些古老的道路传递文明和经典,生生不息。

|现在的新农村窝子田村(龙芳摄

这是滇东北苗人的灵魂故土。浩瀚星空下,陆老在那片祖先摸索求生、忍辱负重的土地上沉思着、探寻着……

离开前辈故居,顺着村外一条羊肠小路走去,经过一片繁茂的果园,便到了陆老安息之所。村民墓园里翠柏森森、鸟语啾啾。家人秉承陆老教诲,墓碑既朴素无华,更没有墓志铭。如不凑近仔细辨认,并不容易看清深灰色石碑上面几行淡淡的字迹。正是这种纪念碑式的朴素,比那些高大华丽的墓园更令人敬仰。

|黄坤在曲靖市民间文学艺术馆内陆兴凤先生专栏前

2021年12月,值陆兴凤前辈一百年诞辰,谨以拙文纪念这位一生忙碌清贫,用生命歌颂真善美的人民公仆、苗族民间文学杰出代表、苗家的好儿子——陆兴凤

深深鞠躬!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 | 民间长诗论纲
中国56个民族邮票介绍
尘封半个世纪,首批次文本公开面世!18个民族的智慧结晶
西山白族打歌《创世纪》 王立智
梁庭望先生:论壮族文化的断裂现象
名家丨非遗保护视角下的甘肃民间叙事诗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