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再清老师带领苗寨姑娘《跺月亮》

本期三苗人物:杨再清

盖赖苗寨杨再清老师的故事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哦!

《跺月亮》,这个发源于三都县打鱼乡盖赖村的苗族原生态芦笙舞蹈,先后获得2012多彩贵州金黔奖、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银奖,渐而出山门、进都市、上央视,得到国内外观众和专家的普遍好评。在这张亮丽的“贵州名片”背后,凝聚着一位山村教师的艰辛追求,他就是杨再清



杨再清

《跺月亮》编导

杨再清 ,男,苗族,中共党员,1973年7月生于三都县打鱼乡盖赖村,大学专科,1997年9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跺月亮》编导。先后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2黔南骄傲十大年度人物”、“黔南州科技人才奖”、“贵州省体育艺术先进个人”、“最佳编导”、“全国TCL希望工程烛光奖”等殊荣。

一个男孩的跺月亮情怀

我的家乡是贵州省三都县打鱼乡跺月亮之乡----盖赖,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民风纯朴,奇特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风造就了这里多彩的传统民族文化。有铜鼓舞、古瓢舞、板凳舞、飞歌、酒歌、古歌等歌舞艺术;有斗牛、斗鸟、斗鸡、把手劲、扭扁担、打托镙等传统体育艺术;有蜡染、刺绣、剪纸、编花带、蜡画等手工艺术;有建本房、装房、竹编等的木工艺术;有“新米节”、“尝新节”“粽粑节”“古藏节”等传统节日……由于各种因素,这些民族文化瑰宝,成了“埋在深闺人未识”的深谷幽兰。

其中,流传千古,被誉为“东方踢踏舞”和“苗家Party”的文明之舞、团结之舞的跺月亮芦笙文化,也叫做“跳月”,是白领苗村寨流传最久、参与人娄最多,最热烈的一种民间舞蹈。

(跺月亮之乡----盖赖苗寨一角   杨再清/摄)

故乡情结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绪,我也不例外。但是让我真正无法割舍的是家乡魅力无穷、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艺术。心灵深处,梦想之树挺拔高扬,当绚丽的舞步从山村苗寨一路跳来,一路绽放,犹如那天边的圆月,皎洁明亮——满怀激情,我从来没放弃过苗族芦笙舞跺月亮的追求。一路走来,一路绽放,披荆斩棘,带着芦笙,带着女儿,带着欢笑和荣誉的幸福!从盖赖这个外人从不知晓的地方,一个贵州黔南最大的苗族村寨里,一步一步地出家门、走进校园、跺出大山,跺响了一条通让外界认识白领苗芦笙文化艺术之路。沿着梦想和希望的方向,带着饱含激情的舞姿,在都市大舞台上脚踏实地地跺着,将心血和汗水甚至泪水都化为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中,将苗族祖先舞蹈的精神延续展现,在掌声和欢呼声中成功地站在谢幕的台前,让世人领略了白领苗民间文化的精髓。贵州热情而神秘的这片大地上,三都东方这片的神奇的沃土里,跺月亮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千百年的苗族古寨保存和孕育了这枝绚丽多彩的山间奇葩。作为一个深深热爱这片土地,热爱苗家芦笙艺术的我,在十多年的研究、表演生涯中,对跺月亮有着一种无法道破、无法割舍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发自内心的、赤诚的。一直以来,每当我看看我的芦笙,拿起我的芦笙,吹起我的芦笙,或是听到优美的芦笙曲时,我就心情激荡,神采飞扬,热血奔腾,忘乎所以,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在我心中由然而生----芦笙早已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千人跺月亮、圆梦在苗乡    饶武军/摄)

生命中的跺月亮

跺月亮,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舞蹈,但是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份激情、一份动力,一种追求、一种回归谦祥和美的心境。这种激情和动力是来自我生命里的灵魂,是流淌在我血液里的热情,它让我纵情豪放,让我忘乎所以,让我激情飞扬……这不仅仅因为我是对家乡苗族芦笙文化的热爱之极,更因为我是一个苗家孩子,一个跺月亮创始人和引路人对白领苗芦笙的理解和热爱之极,更是因为苗族芦笙承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鼓舞着我,使我一拿起芦笙就都会忘记忧伤、忘记苦恼、脚踏实地,信心百倍,勇往直前。牵引着我的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去展现洋溢在苗族人民心中的真、善、美!那些流淌在苗族古歌和苗族民间传说中的,关于迁徙途中的种种艰辛、祖先战胜磨难获得新生的喜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关于月亮崇拜与向善向美的至善境界,还有苗族人团圆于皎洁的月光之下,抒发情感、感恩生活、庆祝丰收的场面,就会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使我在每次登台的刹那间,感觉自己不是在舞台,而是与我的先人们在叙旧,我就会看到这种和谐的美、善良的美、踏实的美,心理就非常舒畅,非常快乐!所以荡漾在我血液里的只有奔腾不息的激情,这种激情已经内化为我的灵魂,占据了我生命的大部分。


(迎宾仪式-------新米节﹒芒筒寨头迎嘉宾  罗胜军摄)

芦笙乐曲是我的灵魂

在表演跺月亮时,如果不了解跺月亮的芦笙乐曲所表达的意义,就很难在舞蹈时体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跺月亮是一个舞蹈,但它所表现的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一种热情奔放、脚踏实地、不怕艰难、勇往直前的性格,一种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和谐美的精神境界,一种对古老而绚丽多彩的生活状态精雕细琢的赞美,一种善与美的追求和向往。这是一种多么和谐而豪迈的精神啊!不正是中华美德的至高境界吗?正是这种精神流淌在每一个苗族人民的血液里,使苗族祖先在艰的迁徒途中永远保持着积极豪迈、坦诚从容、宽厚谦逊的心境与品格。想当然,这就是一种至善的精神!这种面对困难仍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这种向善向美的追求精神,这种宽厚谦逊的精神,也就实实在在地表露在芦笙乐曲之中,在我拿起芦笙时、在登台表演际,我的灵魂就已被这种精神在牵引着、感召着,自信的美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我心中,我早已沉醉于芦笙乐曲所表达的这种精神之中了。


(跺月亮夺金多彩贵州舞台    黔龙网)

跺月亮离不了的苗根

跺月亮的根永远植于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贵州黔南苗族跺月亮之乡盖赖。我一直都生活这片温暖土地的怀抱,我老家就这在这个叫“盖赖苗寨”的地方,我多次组织培训了一批又一批跺月亮舞蹈队。他们都像我一样,都是热爱芦笙艺术的舞者。他们有的在外打工,有的在家务农,有的是大学在校学生,有的还在读小学和初中的学生,虽然职业、生活不同、命运不同,但是我们同样拥有这种精神,这种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就是对跺月亮舞蹈的热爱之极!

(热爱芦跺月亮舞蹈的民间队伍   罗胜军  摄)

跺月亮是衍生于苗族民间的舞蹈,它的根也深深植于民间。从我记事起,苗乡的跳月场就非常吸引我——那场面啊人山人海,芦笙悠悠,一切的一切都倘佯在祥和与幸福的舞蹈之中,所有人都沉醉于芦笙曲调的欢乐和谐的境界里。这芦笙一曲接着一曲,一浪高似一浪,昼夜不停、响彻云端……

这种谦和的心境都徜徉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浓浓的感情洋溢在芦笙曲里,不分你我、不分宾客,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通过芦笙曲调,交换着彼此的心灵、碰撞着彼此的感情。是那样的难忘、是那样的深沉,这种祥和的感情是任何事物无法替代的。

(茶余饭后,苗族同胞会聚一堂,吹起芦笙跺月亮   杨再清  摄)

怪不是被称赞为礼仪之舞、交际之舞、团结之舞、文明之舞。被很多媒体记者、专家、学者誉为“苗家party”和“东方踢踏舞”。所以都说“芦笙一响脚板就痒”并不是什么神话。这些依存于民间文化空间的风景,永远属于民间,这种感觉也只有民间才有。

(农闲时节,苗胞们吹起芦笙跺月亮     罗胜军 摄)

尽管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但是苗家的芦笙还在吹奏,苗家的舞蹈还在跺着。那些背井离乡的苗家兄弟姊妹们,回到苗乡后,仍要拿起久违的芦笙,茶余饭后、心血来潮,他们想吹就吹,相跳就跳,通宵达旦,只有欢笑,没有苦恼。有时候还边酒边吹笙,边聊天边研究,我骄傲啊!因为我身边有这样一群平凡而朴实、那么热爱芦笙的农民舞者,我感到欣慰,还有无数的家乡学生兄弟姐妹那么的爱芦笙,我骄傲啊!

虽然我住在乡中心校工作,不仅不经常回家与我的兄弟、我的姐妹们一起舞蹈,一起吹笙,还把家乡的几个好兄弟,都一并拉到了自己的身边、一但有什么演出任务或是比赛机会,只要我一个电话,他们就会放下手中的农活,甚至家里的大事都不管了,都来与我一道上舞台,我骄傲啊!这不只是他们对芦笙的爱吧,我想更多的是想通过我的努力,或是与我一道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苗族这种深厚而美丽的芦笙文化啊!这份心,这份情,有什么比这还宝贵吗?我时时没有忘记,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苗家人。当然,我更不会忘记养育我的这片土地。 

跺月亮舞动鲜活的苗寨    黄晓  摄)

跺月亮微笑

很多人在问我:“杨老师,那帮跺月亮的小女孩,笑脸真好啊,那么自然,那么甜蜜啊!”“她们微笑太可爱了!”我对问话的朋友只是嫣然一笑,但是心中却这样回答:“这帮女孩,她们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高兴的,是甜美的,是真实的!更主要的是她们笑得自信、笑得坦然,她们心中充满了真、善和美,她们笑得惬意,笑得开朗,笑得脚踏实地;笑出了对理想生活充满的力量,笑出了苗族芦笙文化的尊严,笑出家乡文化的自豪,笑出家乡父老的品格。她们潇洒快活地展望未来,因为鲜花的芳香就会在她们的生活中醉人地萦绕,华丽的彩蝶就会在她们身上曼妙地起舞。她们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所以,在她们跳起这支舞蹈时候,她们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起一片永恒的灿烂笑容。她们是把尘封的心灵敞开,把狭隘自私排斥,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让豁达宽容回归……她们的笑正诠释着苗族人向善向美的真谛!”每次出现在舞台她们都这样,生活中她们不是你就更是这样,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这种微笑被很多同行模仿着,追随着,被很多舞蹈老师作为要求自己学员的标准微笑,更好玩的是,被很多专家学者称作“跺月亮微笑”。


(跺月亮队员与电视节录制组合影    黄晓 摄)

我的忧伤

试想:跺月亮,生在山旮旯,长在校园,满怀激情,从山旮旯一步一步地出寨门、走进校园、跺出大山……让世人领略了白领苗民间芦笙文化的精髓——真、善、美!但是作为跺月亮的创始人和建设者,我却在背后无数个日夜夜里梦过、笑过,也哭过!在每一次获得掌声之后,我的心在开心之后,就是非常沉重的。因为:跺月亮是一个流传千古的苗族舞蹈,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黔南大地的苗族村寨。她的发源一就是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打鱼乡盖赖村。我真的担心她的命运到底在何方?只我们一个舞蹈队,能为家乡深厚的原生态文化做到什么程度?我们能坚持多久?跺月亮的起色除了能说明“民族文化进校园”成功了一步之外,又能说明什么?这是不是抢救家乡文化的办法?怎样进一步的包装打造、走得更远?怎样才能申报国家非遗保护?怎样进行开发与利用,发挥她应有的价值?……

一边连串的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成了我一生魂牵梦萦的事业,更是我日夜奋斗的动力源泉,我将用我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保护与抢救这珍宝的文化瑰宝之中去。真心地希望跺月亮承载着白领苗的文化特色,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走出贵州,跺得更响!

(杨再清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苗族舞蹈课   黄晓摄)

(杨再清老师在教孩子们吹芦笙   罗胜军摄)


(盖赖苗族跺月亮在多彩贵州决赛舞台上   罗胜军 摄)

(跺月亮在百姓春晚舞台合影    杨再清 摄)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栗战书(中)、黔南州州长向红琼(右)看望在北京演出的盖赖苗寨月亮女孩时说:“苗族跺月亮舞蹈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一定要好好地跳、好好地演。”

(歌唱家杨洪基与月亮女孩  杨再清  摄)

(影视明星王飞鸿到盖赖   杨再清摄)

(苗族跺月亮参加由CCTV少儿主办的《牵手“朝霞工程”》   吴晓霞摄)

图文来源:杨再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跺月亮》之乡:盖赖苗寨
苗家女巫医—, 黔南州排燒苗寨見聞
黔南西江风光秀丽,千户苗寨歌舞迎宾
黔东南西江苗寨导游词
女人皆穿超短裙,粮仓建在水塘中,黔东南这个古村太神奇了!
山地舞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