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芦笙,苗家人的精气神

《诗经》:“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

明代钱古训《百夷传》:“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

明代倪辂《南诏野史》载云南滇中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

清代陆次云《峒溪纤志》:“(男)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

芦笙《恋人心》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视频哦,土豪随意!


芦笙,是一种簧管乐器。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最初芦笙被称为“瓢笙”。芦笙是苗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核心乐器之一,在苗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芦笙因承载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独特的芦笙文化。2008月6月14日,芦笙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谈起芦笙,大部分人常常把芦笙与苗族的关系等同起来,认为苗族文化就是芦笙文化。芦笙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是表达苗族人民思想感情的纽带,是苗族人民奋进向上的精神支柱。

在苗乡,关于芦笙的来源,丛脞纷纭,其中有这样一说,相传盘古开天辟地时,苗族祖先以狩猎为生。为了引诱各类鸟兽,有一个心灵手巧的苗族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木头和竹子制作成芦笙,吹奏着模仿鸟兽的鸣叫,并模仿鸟兽做出各种动作形态,每次出猎皆收获颇丰。从此,芦笙舞就成了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而世代相传。

芦笙,除了模仿自然的功用外,还与苗族的迁徙史有关。澳大利亚著名的民族史学家格迪斯在《山地民族》一书上说:“世界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服的民族,他们就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比起犹太族,苗族则更加不幸。

迁徙是苗族历史上频繁而深重的事件,它深深烙印在苗族人民的心里,铭刻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之中。《苗族古歌》这一以创世为内容的诗体神话,一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录着苗族先民的历史,古歌主要分为四部分:《开天辟地》《枫木歌》《洪水滔天》和《跋山涉水》。

其中,《跋山涉水》篇这样唱道:自己的祖先从前“居住在东方,挨近海边边,天水紧相连,波浪滚滚翻,眼望不到边”。他们“翻过水山头,来到风雪坳”,先后渡过“河水黄央央”“河水白生生”“河水稻花香”的三条大河南下,然后又“沿着稻花香河”西进,“经历万般苦,迁徙来西方,寻找好生活”。数千年来,苗族人民就这样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辗转迁徙,与其他民族过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不断繁衍生息。

俄国人普列汉诺夫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鲁迅先生也在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说:“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 我想,苗族的芦笙歌舞,也是一种“杭育杭育”的艺术创作。芦笙,不仅是记录苗族人民迁徙史、苦难史和奋斗史的载体,更是苗族人民喜怒哀乐的精神慰藉。

在苗乡,芦笙的功用十分广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支系对芦笙的使用各有禁忌。在历史战争时期,苗族以芦笙为号角,当低音芦笙吹响的时候男女老少手持弓箭、大刀长矛、锄头、钉耙去迎接生死搏斗。

当胜利之时、当丰收之日,当临门之喜时,苗家人又吹起欢快的芦笙以庆祝。芦笙在苗族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被苗家人民视为宝物,每逢劳动之余或婚嫁喜庆之日,都要吹奏芦笙和跳芦笙舞,逢年过节时,数十支甚至上百支芦笙齐鸣,雄壮而洪亮的乐声十余里外都清晰可闻。

同时,芦笙还是苗族男女青年成婚的重要“媒介”。《苗族游方古歌》记载:“沉心三年半,三个冬去了,叶声听不见,芦笙不听吹,姑娘叹了气,后生冷了心。”讲的就是以芦笙传情的故事。此外,芦笙还运用在苗家人的丧葬上,当村里有人去世了,主家都会请芦笙手吹几曲芦笙祭祀亡灵,当低哀的笙歌响起,伴随着悠长的“指路经”,亲戚朋友们一起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祈念他(她)“回到住有先人的地方,回到东方辽阔圣地”。

芦笙,不仅是苗家人的精神寄托,更是苗家人的魂。

苗家人在芦笙歌曲中繁衍生息,也在芦笙歌曲里老去。

苗家人,不管酸甜苦辣,都吹进芦笙歌曲里。

苗家人,不管身居何处,只要哪里有芦笙歌响起,哪里就是家。

苗家人,一把芦笙,便可走天涯。

想要灵魂不丢失?三苗网商城来帮你

扫一扫,即可购买

免费维修教学

图片来源:石甜、网络

视频来源:吴基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56个民族——苗族
苗族芦笙与芦笙舞
欢乐的苗族芦笙舞(组图)
品读黔南——苗家歌舞high起来
苗族芦笙文化
【纪实】苗族档案:红袖添香芦笙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