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连载丨石朝江讲述"女娲、神农的历史功绩"(三)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连载丨石朝江讲述“三皇五帝”的由来(一)
连载丨石朝江讲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二)

如前所述,在众多的“三皇五帝”记载中,后世人们比较倾向于司马贞“伏羲”、“女娲”、“神农”的“三皇”说。即:伏羲继天而王有圣德、女娲氏代宓犧立、女娲氏没,神农氏作。综观我国史籍记载,“三皇”是鼻祖,稍后的炎帝(后世神农榆岡)、黄帝、蚩尤是始祖。为了记住中华民族三大人文鼻祖的历史功勋,在这里,我们有必要简要叙说一下女娲、神农的主要历史功绩。

女娲的历史功绩

女娲塑像

女娲同伏羲、神农并列,被尊为中华民族最初始的“三皇”。《淮南子·览冥篇》记载:“考其功烈,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名声被后世,光辉熏万物”。女娲的人格力量在于她同伏羲一样,建立了齐天盖地的丰功伟绩。

《风俗通义·卷一》引《春秋运斗枢》:“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皇者,天,天不言,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三皇垂拱无为,设言而民不违,道德玄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含弘履中,开阴布纲,上含皇极,其施光明,指天画地,神化潜通,煌煌盛美,不可胜量。”

《三皇本纪》:“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女。无革造,惟作笙簧,故《易》不载,不承五运(木、火、土、金、水)。一曰,女娲亦木德王,盖宓牺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并列)木王也。”

《春秋纬》注《礼记》:“女娲,三皇承伏羲者。”

《通鉴外纪》:“包牺氏没,女娲氏作,元年辛未”。

《通鉴外纪注》:“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号女帝,是为女皇。”

《路史·女皇氏》:女娲“特佐伏羲,以定九州岛而已……制度承庖 彼女希。迪主东方。前虵后螭,穆灵门。爰瑞席图,上际九天,下契黄垆。川岳效奇,馨烈宏集。道标万物,神化七十。断鳌立极,地平天成。笙簧汔今,载祀风陵。”

《淮南子·说林训》:“女娲王天下者也。”

《水经注》:“庖羲之后,有帝女娲焉,与神农为三皇矣。

《列子·黄帝》 :“庖牺氏、女嫡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至虚无纯一,而不喋苛事也。”

《归藏·启筮》:“昔女娲……昭昭九州……平均土地。”

上述记载明确告诉我们,女娲有圣德,佐伏羲,定九州,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在伏羲崩逝后登上王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女娲氏以其功高而充三皇。

马克思在谈到希腊艺术时曾指出:“任何神话都是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由此可知,神话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而女娲作为女祖先,在她的身上“幻想色彩”则更加浓厚。

女娲作为女祖先,其历史功绩自有其特别之处,具体地说:一是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二是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三是兄妹成婚,繁衍了人类;四是制定了婚姻制度,教化了人类。

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捏造了人类。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风俗通》“女娲搏黄土作人”

天地开辟,大地上还没有人类,是女娲用黄土捏成团造成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是造不了多少人。于是她就把绳子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大地上人就多起来了。

还传说女娲炼石补天。

《三皇本纪》:女娲“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帝王世纪》: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

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路史·发挥一》罗苹注引《尹子·盘古篇》:“共工触不周山,折天柱,绝地维。女娲补天,射十日。”“世遂有(女娲)炼石成霞,地势北高南下之说。”

据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忽然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仗来,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地下,闹得到处不宁,结果祝融打胜了,但失败的共工不服,一怒之下,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也陷成一道道大裂纹,山林烧起了大火,洪水从地底下喷涌出来,龙蛇猛兽也出来吞食人民。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着急万分,就决心炼石补天。可去哪里炼石呢?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女娲不仅熔炼五色石来修补了苍天,而且杀死了许多恶兽猛禽,确保了她的儿女们的生存安全。

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就是马克思说的用想像和借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女娲炼石补天雕像

传说女娲造了女人和男人,考虑到人要代代相继,繁衍不绝,于是创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

《管子·君臣》:“古者……未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群居,以力相争。”

《绎史》卷三引《风俗通》:“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新语》:“民始知有父子之亲……夫妇之道,长幼之序。”

于是女娲就成了第一个媒人,被后世尊奉为媒神,又称“高禖”,即管理婚姻及生育之神。女娲“高禖”或许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神农的历史功绩

继伏羲、女娲之后,神农在早期中华文明创建中,因为功劳巨大而被列为“三皇”之一。神农源于西部氏羌集团。神农传世多代,我们说的是第一代神农炎帝。与黄帝、蚩尤逐鹿中原的炎帝神农,已经是后世神农榆岡了。号。”

神农像石雕

1

“修火之利,以火德王”


如前所述,说燧人氏发明火,太遥远了,恐人类的记忆远不可及。说伏羲兴庖厨,火烧动物吃,值得可信。但是火的广泛利用,特别是将火广泛用于生活与生产,应当首推神农炎帝。

《左传·哀公九年》:“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

《艺文类聚·食物部》:“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

《礼记·礼运篇》:“修火之利……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

《帝王世纪》:“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

《后汉书·荀爽传》“在地为火,在天为日。”

《管子·轻重戊》“作钻燧生火,以熟劳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

古人把神农炎帝神化为“火神”和“太阳神”,据相关资料介绍,关于神农炎帝和太阳的关系,流传有两则故事。一说,太阳躲在汤谷一颗扶桑树上睡大觉,懒得出工,闹得天下一片黑暗,五谷不生,野兽横行。神农为民请命,从西王母处得到伸缩木仗,拨开云雾,赶出太阳,百姓得救。二说,神农炎帝把丹雀鸟赐给的五谷种子分给先民,但下种后不开花结果,颗粒不收。炎帝用八封占卜演算,找出“阴阳有差”,即五谷得到的阳光不足。在天神的帮助下,神农炎帝骑着五色鸟飞往东海蓬莱岛,抱着太阳赶回,把太阳挂在姜氏城头,从此五谷丰登,万民安乐。

传说中“钻燧取火”,但今天的考古发现证实,火的发现远远早在几十万年前。但对火的广泛利用,特别是将火广泛用于生活与生产,应当首推神农炎帝。正如王大友在《三皇五帝时代》中考证说:炎帝“既取火,然而传之,为圣火。圣火有火种,传而长久保存,使利众生,设专司取火、存火、掌火、用火的长老,名为‘火正’。夜以照明,为火烛,为烛阴;冬以取暖,为烛融,寒山不寒;在舍居堂屋中心设火堂,为灶;松明火把、木炭自氏族长中心火塘取,传于氏族各屋,分祠分掌,为社火;主火塘火灶为灶主、社主、总社烛火、总名火主、社火主。炎帝红蛇为号,故族人图腾像人面、蛇身而赤色,龙身无足,小龙之故,尊为烛龙,犹言火龙、赤龙、融龙,以烛龙为大祝,为火正,故官名祝融,以掌祈福祥瑞。于是祝融世掌火司火,举火把,传火种。神农将火广泛用于生活与生产,推动古代人类文明实现了一次划时代的重要进步。

2

“始制耒耜,教民稼穑”


从今天考古发现来看,早在神农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播种五谷了。但可能是神农发明或改造了农耕工具,为先民们进行原始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生产手段。

《易·系辞》:“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椐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吕氏春秋·慎势》:高诱注:“神农,炎帝也。农植嘉谷,化养兆民,天下号之曰神农。”

《汉书·食货志》:“民有业辟土植谷曰农。”解释农义,至为精审。神之,故曰神农。

《淮南子·修务训》:“神农乃使教民播种五谷。”

《白虎通义》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故谓之神农也。”

《淮南子》:“神农播百谷也,囚苗以为教”。"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

《绎史》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

《拾遗记》卷1:“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管子·轻重戊》:“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

《管子·形热解》:“神农教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浇高下。”

《艺文类聚》卷十一引《周书》:“神农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

《拾遗记》:"时有丹雀衔五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白虎通》:"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周易》:"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由此可见,神农炎帝发明或改造了农耕工具,使原始农业提高了一大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了。“神农的主要贡献是缔造了上古中华农业文明。

3

“织麻为布,成作衣裳”


据说神农炎帝时不仅开辟了农业时代,而且还发明了纺织技术。

《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行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庄子》:“神农氏……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据相关资料介绍,我国新石器遗址中出土纺织工具陶纺轮、石织轮等,穿梭工具有骨针、骨梭、骨锥等缝制工具。传说神农教民克尽职守,勤于耕作,男耕女织,怀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谷丰登,民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无有相害之心,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卧则居居,起则于于,至德之隆。

4

“尝百草味,始有医药”

根据中国史籍记载,伏羲时代即初有医药了,大概是神农把医药进一步发展扩大。

《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人知其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史记·补三皇本纪》载:“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以赭鞭鞭草木,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温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

《帝王世纪》:炎帝“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求夭伤人命。”

《搜神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

《述异记》:“太原神釜冈,有神农尝之鼎存焉。成阳山中有神农鞭药处,一名神农原药草山。”

传说神农炎帝氏为了救民疾苦而舍生忘死,鞠躬尽瘁。诚如王大友在《三皇五帝时代》中考证说:“神农时,依山地河谷草甸而居,多虫蛇。于是神农用一红色鞭子,鞭打草莽,惊走蛇毒虫害,在草莽中寻觅可供食用的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品尝它们各自的味道,酸、甜、苦、辣、腥,以及寒、凉、温、热、平,体会在自己身上的反映,确定百草的性状和用途。结果发现有的可以作粮食,釆其果实引种为五谷;有的可以作蔬菜,釆其果实引种为百蔬,以辅助五谷不足;有的可以治疗疾病,内病外伤,以百草相施,疾病自出……辨百草药性,始有医药,宜药疗疾,救夭伤,疗众疾,究脉息,察穴位,制砭石针灸,作巫方,始有医。”

5

“以日为市,各得其所”


传说神农发明和改造了农耕工具,食物多了起来,他看见人们衣食虽然丰足了,但却不能互通有无,生活上有些不方便,于是就叫人们成立市场,把彼此需要的东西拿到市场上去互相交换。

《盗跖》:“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麇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孟子·腾文公上》:“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腾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潜夫记·五德志》载:“神农是以日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我们可以看到:“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无有相害之心”,“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的状况,以及“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自养”,“恶得贤”。此种酋民平等,自食其力的情形,核之古代未开化之初民社会,甚相符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行业的分工,一些产品出现剩余,开始萌发以物易物、互通有无的交换活动。这种交换,首先是在部落内部进行,后来发展到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为了便于人们进行物品交换,神农想到了在部落的中心设立“墟场”,并约定在太阳照在头顶上的时候,让大家都到墟场上进行交换,这就是“日中为市”。交易的产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需要,而且进一步刺激了生产分工和技术进步。同时也增进了人们相互交往和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形成广大地域的共同经济与文化提供了条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古人把女娲、神农尊称为“三皇”之一,是因为他们在早期中华文明早期创建中,功劳卓著,劳苦功高。


神农氏

“五帝”也为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尤其是打败蚩尤的黄帝,是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最初的国家雏形,继续了中华文明的一系列创造发明。苏秉琦说“五千年的古国,”指的就是黄帝建立了最初的国家雏形。黄帝的丰功伟绩,我们在第五讲《炎黄崛起》和第六讲《涿鹿大战》再谈。

谢谢!请批评指正!


石朝江

简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原副院长、巡视员(正厅级),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系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西南民族学会副会长等。研究方向︰民族人类学。出版有《中国苗学》《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世界苗族迁徙史》《战争与苗族》《苗学通论》《苗学通论续论》《中国史前史读本》《晚清名臣石赞清传》等著作,发表论文400多篇,多篇被人大资料全文复印。其中︰《中国苗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世界苗族迁徙史》(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贵州省社科一等奖,《中国苗学》和《苗学通论》获贵州省社科二等奖。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图文来源:石朝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古人物===中国国学网
华夏民族始祖(三皇之一),伏羲、女娲的孙子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
辨华夏之华源于华胥氏
中国古代三皇五帝详解
炎帝的别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