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插上翅膀都难通过的垭口:文山苗族大量涌入东南亚之苦难记忆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每天发布苗族资讯,宣传苗族文化,建立无界交流与互助平台,促进民族团结与民族复兴。(广告合作:18611701202)

DLEUF DIK GHAB(豆底嘎),苗语地名,是什么意思?意为长翅膀难以通过的垭口。该地位于云南省道324线文山市平坝镇南部底泥村委会段。DLEUF DIK GHAB(豆底嘎)东面、北面与平地、石洞门村委会相邻,南部与马关县腻科村委会,西部和湖广寨村委会、老马店村委会交界,是马关县八寨镇进入文山市的重要关隘。

当我们打开平坝镇地图后,沿着省道324线往南前行,我们就会发现:平坝北部有临安寨,中部有下营盘,南有宁安冲、望哨山、DLEUF DIK GHAB(豆底嘎)、中卡、下卡、卡舍,自DLEUF DIK GHAB(豆底嘎)再往南便是底泥和进入马关县第一村老马店村委会“石闸门”。这些地名,无不与军事有关。就是说DLEUF DIK GHAB(豆底嘎)是平坝由北向南通过的最后一个军事意义上的垭口,即使有本事长翅膀“飞”过了DLEUF DIK GHAB(豆底嘎)进入到底泥坝子,还有一道“石闸门”等候在前面,“石闸门”一关,结果可想而知。

DLEUF DIK GHAB(豆底嘎)在苗族人的记忆中是深刻的难以磨灭的。为什么这样说,这与清咸同年间在开化府地发生的“红白旗事件”有关,也与国内苗族同胞大量涌入东南亚诸国有关。


关于“红白旗事件”史志记载情况:

《文山苗族·第五章》“清同治元年(1862年),开化镇总兵巴哈布与知府吴春然不和,冲突迭起。巴哈布依仗军权,召各地乡团入据城内。吴春然则召农村倮舍冲李自定转结侬、回、苗等族人员入城抵抗。巴据西、南城,称红旗;吴据东、北城,称白旗,相互虎视。由四月至十月,屡经巷战,死伤甚众。次年,……李自定中弹身亡,吴春然趁夜从东城潜逃,城区巴、吴红白旗之战始告平息。”

《麻栗坡县志·大事记》(1997年9月编,上册15页,初稿)载:“(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红白旗事件’由文山等地波及到麻栗坡。地方政府及乡练武装统称‘红旗’,以少数民族为主反对清政府的一方被称为‘白旗’”。“同治五年,(麻栗坡)董干地区‘红白旗’斗争进入白热化,以苗族头领帅祖为首的‘白旗’对抗以吴万为首的‘红旗’,双方激战于王福寨、花地坪、董干街等地,会战中互相残杀,死者不计其数,部分地区人烟灭绝”。

《麻栗坡县志·人物·人物传·项从周》记载“项从周……清咸丰六年(1856)生于西畴县锅底塘村。同治二年(1863)随父项正清迁居猛硐村。……项从周被派去越南老寨马宗头(苗族)处学武艺,马宗头叫他的武术教师马飞天给项从周传授武艺,数年后,项从周练得一身好武艺……” 

张承志《心灵史》中提到的《咸同年间盘江回民斗争史记》(贵州兴仁县张正兴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记的是其祖父当年曾参加起义的经过。)“丰富地保存了回苗布瑶彝黎汉七个民族的反清面目。义军俗称白旗军,这段历史,小说对于诸如义军拒降等事件,叙述得可以和其它公私文牍互证”。

以上是历史资料对清咸同年间云南、贵州各少数民族反清斗争的面目的一些零星记载。众所周知,在云南受杜文秀起义的影响,各地少数民族纷纷联合起来反清。在今文山市喜古车期、平坝底泥和马关老马店等地,马飞天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以苗族为主由各少数民族参与的白旗义军反清斗争,这得到了《麻栗坡县志·人物·人物传·项从周》记录的印证。说到了与DLEUF DIK GHAB(豆底嘎)有关且非常有故事的一个苗族历史人物--马飞天。

马飞天何许人也?

马飞天,男,苗族名字是“Bex(白)”或“Sif(四)”或“Shix(室)”,按照苗族称呼的习惯,应当叫做“Bex Rangs”或“Sif Rangs”或“Shix Rangs”。马飞天生于19世纪初,出生在DLEUF DIK GHAB(豆底嘎)以西约5公里的马鞍山,他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武艺高强,来无踪,去无影,深得以苗族为主及各少数民族武装的信任。19世纪50、60年代,他领导了“白旗”起义,史称“红白旗事件”,波及今天的红河州屏边县、文山州的文山市、马关县、砚山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广南县等地,历时十余年,战败后马飞天隐退于中越边境地区老寨,即今天越南河江省渭川县老寨,才发生了与项丛周际遇成为其武术教师的历史故事。

马飞天出生地马鞍山遗址座东南向西北,沿东南山麓而下,呈马鞍小坪地状,长约150米,宽约100米至150米不等,坪北面陡峭近法果河上游,隔河与文山市新街乡干巴寨、黄草坪、石垭口(苗语名:DLEUF ZHUAT)等地相望,距离约1000米,东南面接草果山、响水等地,东与炮房后山、底泥省级自然保护区相望。

马鞍山东约1000米山梁有马飞天的祖坟一穴,相传马飞天门下兴旺,与该祖坟葬得好风水有关。

该遗址据说解放前是地主良田,解放后由草果山村百姓耕种。遗址有住房(或议事厅)石基、点兵台、望哨台、逃生坑道各一座(条)。

马飞天领导各族起义

马飞天在文山喜古顺甸河流域车期村望哨山、营盘山、阴兵坡等地领导了各族起义:

马飞天以苗族中马氏、陶氏、杨氏、张氏等家族为基础,串联在文山平坝底泥、喜古车期、古木黑山等村各族群众与清政府和地霸对抗,还联合诸地彝族、壮族、回族等各少数民族,组成少数民族武装,史称为“白旗”,提出了“红白旗,黑白旗,杀汉不杀玉(夷)”的口号,与清政府及地霸提出的“红火碳,黑火碳,杀玉(夷)不杀汉”口号针锋相对,清政府、地霸武装以红旗相称,红白旗双方先激战于文山城周边,失利后沿顺甸河流域退往喜古车期等地,又由喜古转战于平坝街、下营盘、再经下卡、中卡、底泥垭口即DLEUF DIK GHAB(豆底嘎)、底泥、石闸门等地。其间,双方战死不计其数,血流成河,部分地方人烟灭绝,土地荒芜。今车期村西侧的“阴兵坡”是农民军固守要地的关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据说,双方战死太多,血流成河,血水顺着山坡流下,浸湿每一寸土地,变得阴森恐怖而得名。如今,当地的老人不敢也不愿喝此地流下来的山泉,也不愿意说起这里的草木,不得不说起时仍心有余悸。

如今在顺甸河流域车期村留下了“豐成二年七月十五玉人不得”;“大上六(或文)××××”、“天大地小”等文字;遗物有头骨、土碗碎片、菜刀、碓窝、弧形三叉、石磨、石雕等。

DLEUF DIK GHAB(豆底嘎),一个长翅膀难以飞过的垭口,是苗语沉淀下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地名。马飞天率众自文山周边转战喜古、平坝等地,退避于自己的家乡底泥、老马店,以此为根据地与“红旗”军对战。在底泥东面至大地垭口、北面DLEUF DIK GHAB(豆底嘎)即底泥垭口和西面至石闸门垭口设三处营盘,在今黄石洞村与平地村间的山上设望哨台(今仍称望哨山),望哨山高1860米,山顶可纵览东、北、西三面,山的西面,杂草依稀,可攻可守,攻可向北、向西、向南,直指平坝,底泥,退可依山走西、走南跨西占据有利地形;山的北面,灌木丛生,近可对石洞门、下卡、水淹坝来犯之敌明察秋毫,远可对北面十几公里的宁安寨、二道箐、平坝、杜孟一览无余。从望哨山向西侧俯瞰,与DLEUF DIK GHAB(豆底嘎)相互呼应,形成犄角互为支持。

马飞天率众自喜古、平坝失利后,退而盘踞底泥,以DLEUF DIK GHAB(豆底嘎)和进出底泥的另外两个垭口设营盘,与来犯之“红旗军”激战,几经鏖战,惨烈悲壮,双方死伤不计其数,但“红旗军”始终不得胜,“白旗军”仍牢牢控制DLEUF DIK GHAB(豆底嘎)等几个军事关隘。“红旗军”为取得胜利,除联络卡底李氏地霸武装势力外,还调动在文山各地的地霸武装,对盘踞于DLEUF DIK GHAB(豆底嘎)的“白旗军”进行疯狂扫荡,手段不可谓不用其极。

“红旗军”还在底泥、平坝、五家寨等地,趁马飞天下山采购军备物资时,在各个路口设伏抓捕,虽然每次都显得惊心动魄,但马飞天因化装技艺超凡每次均能化险为夷,他常装扮成戴蔑帽、柱拐棍、披蓑衣的形象,总是来无踪,去无影,他所到之处,让敌人闻风丧胆却摸不着头脑,晕头转向。敌人还收买小吃店老板,在街天对可疑人员进行投毒,传说误投之人不在少数,真有“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人”的味道。传说“红旗军”为彻底打败马飞天,悄悄派出精锐绕道今新街乡经黄草坪直插马飞天老家马鞍山,直捣留守在马飞天老家的多处据点,焚毁其房屋,擒获其家小,致使此地的白苗、青苗等家族举家逃亡,还掘断马飞天祖坟龙脉,掘开深2米余宽约3米长约40米的大坑。如今仍留有大坑的痕迹,留下的“HMONGB DLEUB GHUAT ZHED(白苗屋基)”、“HMONGB NZHUAB BANGL DLEX(青苗水塘)”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也略显凄凉,这就是明证。

“红旗军”经捣毁马飞天老巢后,迂回到“石闸门”对“白旗军”形成了包围之势。马飞天率领的“白旗军”听说老家被捣,妻儿老小被擒的不幸后,又传来了被包围的可怕消息,在底泥所设的三个营盘即DLEUF DIK GHAB(豆底嘎)、“石闸门”和“底泥下寨垭口”的“白旗军”军心发生了动摇。虽几经厮杀,终因寡不敌众失败,马飞天率领残部在风雨交加夜色中奋勇厮杀方得以突围南下。传说部分“白旗军”据守的最后一个营盘在DLEUF DIK GHAB(豆底嘎)以南500余米的石岩山顶,因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红旗军”反复攻击不下,就用断粮断水的围困战术,将石岩山围得水泄不通。一天,两天……一个月过去了,驻守山顶上的“白旗军”岿然不动。“红旗军”困惑不解,为搞清楚被长时间围困的义军喝水来源的问题,花重金收买了一个叛徒,告密说驻守山顶的白旗军饮水是靠一根碗口粗的藤蔓吸水上山的。在叛徒的指引下红旗军果然找到了从山下直长到山顶那一根碗口粗的藤蔓,并将其砍断。不几天,山上义军因断水不能坚持而告失败。

马飞天在底泥的失败,导致了该地苗族的大量南迁,有的经八寨、桥头、河口进入越南;有的经马关、都龙到麻栗坡猛硐进入越南。马飞天则率残部沿着后一条路线来到并隐退于猛硐扣林山背后的老寨,这才有了马飞天成为项丛周的武术教师的历史际遇,这得到项氏家族的证实。2013年,有幸与原省政协副主席项朝宗会面,项老谈到:马飞天收项从周为徒,项成为了马的得意门生。时值法国人入侵,马飞天成为了法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为扫除障碍,法国人趁马飞天放徒弟探亲期间,夜间派兵包围了马飞天的住宅而惨遭灭门。当夜,马飞天之妾因到屋后哄夜哭的小儿而幸免于难,成为唯一脱逃的人。若干天后,众徒弟返回老寨,在搜寻尸体过程中,未见马飞天之妾和小儿。于是项率众徒弟在密林中找到母子。后由项丛周领养长大。从此,马氏与项氏成为宗亲。这一说法证实了项从周的武术教师是马飞天的历史事实,更有说服力的是,如今猛硐地区的苗族项氏与马氏因互相有恩,以家门兄弟相称,视作一家人。

因DLEUF DIK GHAB(豆底嘎)而讲起马飞天,这个地名和这个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于苗族而言,记忆是深刻的,有血的印记。对于清朝后期的动荡历史,苗族从贵州等地大量涌入文山,又从文山涌出到东南亚诸国,该地名与马飞天率领的“白旗军”都有非凡的意义,它实际上丰富和补充了文山苗族在项从周之前的历史和空白,特别是目前文山苗族历史大多没有准确纪年和具体历史人物纪实的情况下,对他的认真调查和研究应当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完)

附相关调查资料:

1

各个版本、传说中的马飞天

首先,无论在文山州境内外,还是是口碑传说和史志记载,马飞天这个名字都无一例外地一致。虽然在广南县的传说中说到马飞天的苗族名字叫“白”,在屏边县叫“四”或“士”或“室”,但都认可他就是马飞天。其次,马飞天的出现均以“红白旗事件”为主线,历时十多年,在不同地点发生的事件都有他的身影,发生地遍及今大半个文山州,各地苗族知情者都称他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且形容为来无踪去无影武功高强的侠客,形象大同小异。再次,关于马飞天的下落问题,虽不尽相同,却可以互为延伸互为印证。如在文山市的调查中有三种说法:一说兵败南下小朝(越南);一说战死;一说被敌人施小计毒死。在广南县五珠乡三苗网友马中高的说法是中箭身亡。在马关县的调查中虽然没有直接说他的下落情况,但有一处说他到了中越边境的“木厂”被敌人用火炮击中,死活不明。在《麻栗坡县志》说“红白旗事件” 则由文山波及到麻栗坡等地,在董干等地进入“白热化”,该志又说“项从周”到越南老寨去拜“马飞天”学习武艺的事。而众所周知,项从周生于1856年,1883年中法战争暴发,中法战争期间,项从周成为了著名的抗法英雄。在屏边县三苗网友闲云野鹤认为:马飞天后半生由家族将他从开化接到屏边,活到90余岁才于红河州屏边县白云乡故去,并葬于莎老树背后。值得认真求证。

这些说法虽然迥异且相互矛盾,也需要进一步实地考证,但各种说法似乎互为印证也互为延伸,似乎说明了马飞天没有在战乱中死去,给了人们一条清晰的线索:即马飞天没有在“红白旗事件”中战死,战败后隐退于小朝(越南)老寨,才发生与出生在中赴边境的项从周际遇并成为项的武术老师的历史渊源,之后又返回屏边。

2

各地遗物遗迹情况比较

在文山市喜古乡车期村遗址的调查中发现的遗物有三叉、头骨、文字、石雕、菜刀、碓窝、乱石等;在马关县八寨老马店草果山马鞍山遗址调查中同样发现一些类似的遗物,如点兵台、望哨台、住房(议事厅)石基、逃生坑道、乱石等,虽然没有直接发现兵器,但有调查当事人于上世纪70年代直接目击过在逃生坑道内捡到大刀的情景描述,可以作为证据说明。在该遗址中还发现且肯定了马飞天祖宗的坟冢,尤其要注意的是,为断马家祖坟龙脉而掘开的两条大坑,如今依稀可见,说明马氏家族在曾经多么地显赫(有一处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不直接挖开马氏祖坟而选择花大力掘长几十米宽近丈余的大坑断龙脉),且他的活动振动朝野,竟然动用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去根除马飞天这一“毒瘤”。

3

各地地名比较情况

在文山市喜古乡车期村调查发现的地名有:营盘山、望哨山、马鞍山、阴兵坡、打铁寨、戈革等,另在平坝镇底泥同样有营盘、营盘山、望哨山等地名,其中从底泥至落水洞垭口,苗语称作dleuf dik ghab意为长翅膀都难以飞过的垭口,可谓意味深长,值得琢磨;在马关县八寨草果山马鞍山遗址调查中发现了同样的地名:如马鞍山、望哨山。无一例外地,在西畴县、麻栗坡县等地称作营盘、望哨山的比比皆是。虽然,这些地名不一定是同一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就能沉淀下来的,但在清咸同年间在开化府地(今文山州)由于“红白旗事件”影响深远,历时较长,这些带有军事性质的地名无不与“事件”有着联系。

4

马飞天及其家族坟冢情况

根据调查,马飞天及其家族坟冢分布情况:一是马飞天家族坟冢在马关县八寨镇草果山,座落于该村马鞍山东1000余米,如今尚存;二是马飞天本人坟冢在广南县五珠乡石盆村公所打火地;三是马飞天本人坟冢在红河州屏边县白云乡莎老树后山。四是马飞天本人及族人被法国人杀害(项朝宗本人的讲述,较符合逻辑)。为什么出现一个人有多个墓葬这样的情况呢?需要进一步研究。

5

关于马飞天的出生

根据喜古车期村陶氏第五代YOUK DLOB说:马飞天在喜古车期村的活动发生该村陶氏第一、二代祖先之间,即第一代Xeut dlob(修陶?-?),第二代Nyax baod dlob(崖宝陶约1827-1902年);

广南县五珠乡网友马中高说:我现在25岁(2009年),从马飞天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了。”

红河州屏边县网友闲云野鹤说“(马飞天)后半生被我的第五世先辈从文山接去屏边,最后终于屏边白云乡,葬于莎老树背后。”还说“马飞天活到90余岁”,“闲云野鹤的第三代祖先生于191几年,还依稀记得马飞天的面容。”

众所周知,项从周生于1856年。《麻栗坡县志》说马飞天做项从周的武术老师。

由此,大体知道,马飞天应当生于19世纪初。

6

关于马飞天的苗族名字

根据马关县八寨镇草果山张兴华的口述,马飞天这个名字可能是个外号;广南县五珠乡网友马中高说:“我们在老家都不叫他马飞天,而是用苗族话叫他白爷爷”;红河州屏边县网友闲云野鹤说:“关于他(马飞天)的姓我只知道和我一样姓马,名字只是单一的 ‘四’、‘士’或‘室’”。后者证明了“马飞天”是外号的正确性,同时意外地补充了马飞天的苗族“真名”,为此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他姓马,苗族名字是“Bex(白)”或“Sif(四)”或“Shix(室)”,按照苗族称呼的习惯,应当叫做“Bex Rangs”或“Sif Rangs”或“Shix Rangs”。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

一是今天文山州各地各个关于马飞天的传说版本应可确认为同一人,各地传说之所以存在差异甚至是矛盾,但正好说明他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主导了事件的经过与结果;

二是马飞天正是整个“红白旗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无论口碑传说和史志记载,还是现存遗址遗物遗迹调查结果,虽然历经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但都恰好印证了他自始至终参与其中。

三是关于马飞天的传说,应当确有其人,《麻栗坡县志》记载的著名抗法英雄项从周师从于马飞天应当可信,而且可靠。

马飞天的研究意义何在?

马飞天这个英雄本身应当比这还要丰满丰富得多,他的一生,应当说是侠义的、豪气的和光辉的,对苗族也应当有贡献的(至少在19世纪初至中叶的特殊情况下对苗族能够立足于文山这块土地应当是有贡献的)。当然,东南亚诸国广大苗族同胞大概也是因为这个人物这些事件才大量涌入的。笔者以为:马飞天这个人物实际上丰富和补充了文山苗族在项从周之前的历史和空白,特别是目前文山苗族历史大多没有准确纪年和具体历史人物纪实的情况下,对他的认真调查和研究应当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参考书:

1.云南省麻栗坡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麻栗坡县志》,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0年。

2.云南省文山市志编纂委员会:《文山市志》,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年。

3.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学发展研究会编:《文山苗族》,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4.张承志:《心灵史》,海南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

口述者和被调查者:

1.YOU DLOB,男,1934年生,苗族,文山市喜古乡车期村委会车期村,1997年口述记录,为所能记忆家世中的第五代;

2.DUAF DLOB(陶正光)1968生,苗族,文山市喜古乡车期村委会车期村,1998年口述记录,为所能记忆家世中的第六代;

3.马开琼,女,1927年生,2010年故,苗族,文山市平坝镇腊窝村公所新寨村,1998年口述记录;

4.徐文书,男,1947年生,苗族,文山市平坝镇石洞门村委会大冲子村,2008年口述;

5.张兴华,男,1955年生,苗族,马关县八寨镇老马店村委会草果山村,2009年口述记录;

6.马中高,男,1984年生,苗族,广南县五珠乡,三苗网论坛调查回复。

7.闲云野鹤网友,姓马,苗族,红河屏边县人。2011年3月,三苗网论坛调查回复。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图文来源:罗永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飞天禄马
什么是飞天禄、飞天马?
马年斗马闹新春
飞天禄马贵人
思泉游世博(25)
天那,马打架居然是用咬的------采风广西0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