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洲第一座苗族生态博物馆里都有什么?小编带你了解个够!


招聘       银饰       十佳苗歌       旅游       图书

亚洲第一座生态博馆

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现在博物馆发展如何?

究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用图片讲故事

去的这天晴阳高挂,天空蔚蓝如洗,非常的舒服。中午时候我们一行人驾车从六盘水市出发前往六枝特区梭戛苗族彝族回族乡,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有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之称的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梭戛箐苗十二寨(俗称十二寨,事实上随着分家增多如今已经不止这个数目,但是当地苗族仍然习惯于这么说,其中只有四五个是纯苗族寨子,多数是苗汉杂居)的陇嘎寨,这里海拔接近2000米。

这里的苗族叫“箐苗”,当地也有另外一种他称“长角苗”。

车子在翻修之中的崎岖路面上缓慢爬坡,海拔越来越高,天越来越蓝,越来越干净,是一种令人炫目的纯粹。

我们很多苗族同胞可能听说过这个博物馆,但是肯定还没有机会走进它,小编这就带你一起去了解吧。

走过社区大门,还没有正式进入博物馆,先经过一口水井,提名为“幸福泉”。实际上这里水质并不好,但是在海拔一两千米的高坡上能有这口水井,这或许正是历史上陇嘎寨兴起的秘密。

只是,历史的秘密如此毫不惹人在意。

博物馆的大门已经有点不好了,就没有拍图,经过简单的登记后,我们正式进入博物馆。

博物馆里修建的箐苗传统建筑,是只有一层的木房,用黄茅草装饰屋顶。

一位中年妇女在刺绣,而不远处两位年轻的女孩在盘传统头饰,大大的木梳加上大大的头饰,是这支苗族最独特的外在标志。

网络上这支苗族的典型头饰图片。

中挪两国签约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的文件影印件。

1997年10月23日,江泽民和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王后宋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中国博物馆学会与挪威开发合作署《关于中国贵州省梭嘎生态博物馆的协议》签字仪式,决定在中国建立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根据协议,按照国际生态博物馆的概念要求,1997年,梭嘎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建设工程破土动工,挪威政府为此项工程提供无偿援助88万挪威克郎(折合人民币80万元),用于场馆建设和征集实物。

这是两国合种的友谊林。

博物馆大门。

博物馆里有什么宝贝呢?我们就来一起见识一下吧。

小编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还是有点惊讶的。

博物馆里的苗族传统纺车和织布机。这些东西不止是在博物馆里才有,在这里的苗族日常生活中仍然在使用着的呢,都是“活着”的文物。

下一个,好戏来啦!

这是一杆秤,一秆特殊的秤:秤杆是木质的,而秤砣是一块石头!

我们都知道,度量衡自从秦始皇统一以来,秤作为量器的一种,它能通行于社会,关键在于标准,衡器、量器无论在任何地方都必须保证称量结果的一致。

可是石头做的秤砣,做两杆秤的时候怎么保证找的两块石头完全一样大小呢?石头质量损失怎么防范呢?这个问题,小编从看到这杆秤起,一直没有整明白。大家有懂的吗?

在古代《百苗图》里才见到的用黄茅草做的蓑衣,小编也是第一次见到实物。

箐苗的传统芦笙、二胡,以及以前的常用武器——弩。

博物馆里展示的箐苗青年男女结婚装和童装。

博物馆里还有一些图片和文物,但是小编没有拍下图片,比如苗族祭祖的鼓,那个鼓是牛皮蒙的哦。

还有全国独一无二的三眼箫,可惜没有只字解释,更多内涵我们无从得知,还有口弦等乐器。

这里特别要说的一件事是,根据历史,这里的苗族在新中国前处于“结绳记事”阶段,博物馆里就展示得有这样一根草绳。

此外还有一件特殊的文物,是一根木棒,是“刻木记事”的符号,上面刻画的符号和黔东南施秉一带苗族的“刻道”符号似有些相似,只是具体怎么用,刻画符号是什么意思,博物馆里再无只字解释,我暂时还不得而知。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探讨。

以上,就是博物馆里的大部分情形了,接下来,我们去了陇嘎寨寨子里。

往下看吧。

寨子和博物馆有什么不同?

首先,小编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

事实上,梭戛苗族生态博物馆作为亚洲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名气很大,但是运作和保护却不是最好的,甚至还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

一组图说明这个问题的侧面。

有没有发现什么?!

嗯哼,我当然说的不是天真蓝。而是建筑!

陇嘎寨作为箐苗最大的纯苗寨,作为苗族生态博物馆的所在村寨,他们现在的建筑是不是和博物馆里的建筑完全不一样?

是的,都是火柴盒了。

而然,这是不得已的。这个原因我接着说。

这也是陇嘎寨的传统建筑之一。不过现在已经废弃没有人居住了。

根据小编身高估计,这个房子最高处只有两米多一点点,门墙这边实际高度只有一米多,小编进门是要弯腰进门的。而且房子没有窗户。博物馆里的房子没有建成这种,是遗憾,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在当下,这种居住方式已经非常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居住方式了。改进夯土建筑,他们也没有这种想法。

而陇嘎寨还有另外一种传统建筑,就是博物馆里的那种木房子!但是为什么寨子里新房没有建筑成这样的呢?

原因是,这里海拔太高,树木稀少。其实山脚下唆嘎乡一带几乎都是光秃秃的山,草都不多,而到了这近山顶上,才见一些树木,所以以前才有“箐苗”一说。当然,这是一种当地说法。

树木在这里是十分珍贵的,而且工艺技术的原因,也难以兴建大量的木建筑。我发现这里的木房墙壁都是用短小的木板横着装,不像黔东南湘西等地房屋木板要竖着装。

还有一点是,这里的屋顶全部是用瓦片,而不用传统的草顶,原因之一就是草顶难得更换,而瓦片长久不用更换。

简而言之,一方面是技术材料的限制,另一方面,是这个苗族社区对于他们的建筑传统的舍弃,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这里面的价值所在。

寨子在理麻纱的苗族老人。

夕阳下,一户苗族人家在晾晒民族传统服装。

假如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1997年,当初为什么要决定在这里兴建这样一座超前的博物馆?

这一支分布于梭戛乡一带的“箐苗”总人口不到5000人,但是却有独特的服饰、节日等文化,他们的文化正是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如今,匆匆20多年过去了,博物馆,以及整个社区的发展,尤其文化和社区活力,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值得我们思考。

声明:文章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三苗网任何看法或立场。

对本期内容,你有什么想说的?

图文来源:楚西南 吴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头顶长角 梭戛长角苗族的神秘风俗
六枝梭戛-23年6月梭戛生态博物馆(上)
长角苗头饰鉴赏
千户苗寨
一个苗族村寨,居然有这么多美女
滚水苗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官方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