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荐读 | 广西隆林苗医苗药的独特表现形式

招聘  

 乡村振兴 
  图书  
 十佳苗歌 

浅谈广西隆林民间苗医苗药独特表现形式

文 | 熊胜文

隆林各族自治县苗学研究会会长

苗族医药是个庞大的自然医药系统,其药种之多、药源之广、配方之奇特、药效之独到是享有盛誉的。但是,由于长期的迁徙战乱导致苗族遗失了文字,给苗族医药的记载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自古以来,苗族医药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承。

因此,有不少神奇的药方在不断发现新药方的同时被遗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一、民间医生诊断疾病




苗族运用中草药防病治病历史悠久,并自成体系。

苗医的看病诊断较为简单,一般均以外表诊断为主,主要采用望、问、触、切、听五种方法进行。

“望" 是指从病人皮肤的颜色变化情况来确定病人的病情。“问”是指询问病人的病因。

“触”是指通过以手接触病人的皮肤或病变部位,根据病人的温度、感触来探知病情。

“切”即以手指头触摸病人动脉,从脉管的跳动情况来探知病情。

“听”是指听病人说话的气息强弱来确定病情。此外,还有根据病人的食欲程度和睡眠质量、精神状态来确诊病情等。经验丰富的医生,会从这些活动中很快且比较准确地查出病人的病种,然后施予治疗。

在科别上也有内科、外科、五宫科、骨科、妇科、儿科之分,在治疗上,各科有各科的治法和用药。

内科大部分为内服,少部分为外敷;外科则以外敷为主,内服为辅;骨科大部分外敷,少部分内服;五官科以滴液为主,外刮穴位为辅;妇科分两种进行,即内服药和直接病灶部位给药;儿科的治疗和大人一样,只是用药量相对减少,除了消毒外极少用或不用刺激性药物。

苗医以原生草药为治病物质,没有发展到加工成注射类药液,故还没有肌体注射的药物成分。此外,还有刮痧、拔罐、夹穴、汽熏、推拿等多种,对疑难杂症的治疗功效独到,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



二、药物种类




苗医的药用物种多种多样,可分为植物、动物、矿物、尘土、食物,粪便六大类。根据苗族民间的说法,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药存在,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大部分都有药用价值。

苗族地区均为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远离医院,看病困难,于是,为了生存,苗族人民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治病的药用良方,尝遍百草,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常识,所以,苗医的药物种类繁多:植物类有乔木、藤、花、草、果、块根,刺,寄生等;动物类有走兽、飞鸟、飞虫和爬行、水族、软体动物等;矿石类有朱砂、石灰、硫黄、雄黄、石膏、酸石、钟乳石等;食物类有饭、菜、酒、盐、辣椒、水等;尘土类有火灰、扬春、锅灰(百草霜)等;粪便类有狗屎、猪屎、牛屎,蛇屎,鸡屎,羊屎、人尿等。苗族医用药种的多样性,铸就了苗族医药的丰富性,体现了苗族医药的广泛性。



三、药物采集



苗药的采集时间很讲究,这主要是根据不同时间药效的变化情况来决定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苗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采药用药经验,掌握了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药物效用的变化过程,使他们在采药用药方面少走了许多弯路,能更准确地利用药物的有效成分,为病人解除实际病痛。

“春采花叶夏采皮,秋用皮果冬挖根”的采药原则,是苗医独特的采药特点,也体现了苗药采集与其他兄弟民族药物采集在时间上不尽相同的理念。这使苗医在医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苗医对植物药用部分的采摘都基于最有效的部位,药物有效部位有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特性,也就是说,植物药效成分集中反映的节段与季节变化是有关联的。

从植物营养的变化情况来看,春季植物的营养成分主要集中于枝端的叶片或花苞中,这时,药用有效成分也汇集在这些部位上,所以,苗药春季采药部位也基本限于叶片或花苞。

夏季,随着植物营养成分的全身化,药效成分也布满植物全身,因而,采集药用部位没有任何限制。

秋季,温变从高慢慢向低转变,植物的营养成分也从全身逐渐向两头收拢,果子成熟,根部停止发育,此时,采集的药用高效部位应于果和底部节段(草本、藤本的可全株用)。

冬季,植物营养成分已全部收拢于根部,因此,冬季药用最好部位也随之移向根部。这是全年的来的要求。

而对于一天之中的采药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因为一天内气温的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气温的变化使药效成分也有所变化。

中午11点至下午15点前,气温高,药效是最不稳定的,因为,草药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挥发性,特别是新鲜中药的药效成分在高温时段的挥发性更高,中午采药,药效大部分已被挥发掉,药效不好,治病效果不佳,不利于治病,在苗族地区无论你找哪个药师看病,要用新解草药治疗,知道药效变化的人不会在这个时段给你上山采药,除非对病人不负责或是不了解药效变化(干药不在此范围内)。

上午和下午晚些时候,药效成分得到恢复,利用此时段采药,药效才有可能得到较高的保证。



四、药物加工




苗医对药物的加工工序不复杂,技术要求不高,主要有切细法、晾晒法、粉碎法、捣烂法、蒸煮法、浸泡法等。

切细法 :将新采集的药或制成干品的药以利刀切成细小的节块或细末,直接放入水或酒中泡服这种加工方法简单易行,无需特殊工序和器具,只用一些简单的用具即可。

晾晒法 :药物大部分具有挥发性,对易挥发的药物如要制成干品,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在尽可能保持其药效不变的情况下加工成所需要的药品,为此,晾晒法是首选方法。所谓晾晒就是指将新鲜药物置于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阴干的一种处置方法。此加工方法既可基本保持药物原有的品质,又能使药物得到长时间的保存。

粉碎法 :将药处理干燥后通过加工器械进行加工,使之由原来的块状变成粉状的一种加工方法。这样加工制成的药粉易于收藏,利于身体吸收,效果较好,使用方便。

捣烂法 :用硬物将药物揭烂,加工对象大多为生药,主要用于外伤,骨伤或中毒等方面的治疗。这样加工的好处是可以将多种药物均匀地混合起来,保证药效得到高度集中。

蒸煮法 :把新采的毒性成分较大的药物放人器皿内隔水进行高温蒸煮,去除药物的部分毒性,使其毒性降至人体能接受的范围内,如乌豆、半夏、天南星等,便于安全使用。
    

浸泡法 :指将药物放入酒或水中,通过定时间的浸泡,让药物中的有效成分被酒或水溶解出来的加工方法,此法加工之药要用治疗慢性病、皮肤病和奇难杂症,可镇痛、消炎及强身健体。

此外,还有水煮法、炒制法、烟熏法等多种。



 五、药方配比




苗族大多居住于交通不便的高寒山区,治病防病难度大,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治病防病特殊技能,所以,环境造就了苗族人民防病治病的本能,迫使他们探索出了干奇百怪的治病良方,为苗族医药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医学事业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苗医是个庞大的医药系统,所以其在配方上也是以繁杂著称。

一个药方可以是治疗一个病种的单独配方,也可拆散组成治疗多个病种的多个配方,如治疗肾炎的药方获苓、地瓜藤、嗅牡丹、车前草四味药中,车前草可单方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血、皮肤外伤、毒虫咬伤、高烧等病,与茯苓配合,可用于治疗虚症、胃病等病;地瓜藤单方可治疗劳伤、血虚等病;嗅牡丹单方可用于治疗阴道出血、高血压等病,与车前草配合可治疗皮肤病、吐血等。

在苗医的配方中,有单方、两方和多方三种,在种类搭配上有单纯种类搭配和多种相互搭配两种,在用量上除了毒性大的药味配比减少外,其余的大多没有过细的量化比例,药味只要主药配齐,其他可多可少,影响不大。

有些方子则分男女、幼儿来配方,男的药量重些,女的药量轻些,幼儿则以少量配给。

在用药上主张以新鲜的草药为主,因为,新鲜草药有效成分不受损害,稳定性好,药力强劲,渗透力与吸收力强,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疗效显著,而且,所用的药物种类繁多,除了少数比较稀缺,需要种植或制作干品外,大部分都可现用现采,现病现医,方便实用,这是苗医表现最为直接的普遍规律。

苗药配方有一定的独特性,如用于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的食物配方、用于治疗忧郁症的动物骨骼配方、用于治疗浮肿病的动物粪便和矿石配方,用于治疗皮肤病的动物油脂与植物药配方、用于治疗母猪疯的动物粪便配方;治疗肺穿孔的药方用臭瘦肉配制、治疗内伤的药方用童尿配制、治疗假死的药方用公鸡口水配制、治疗冻疮的药方用鸽子屎配制等,效果都非常理想。

这些配方从不同角度显示了苗族医药的独特性能。



六、治疗方法



苗族医药在治病方面有多种方法,主要根据病情与病灶部位来决定,有内服治疗法、外敷治疗法、擦试治疗法、熏汽治疗法,排气治疗法、针灸治疗法,推拿治疗法、绳索刮疗法,银器排毒治疗法,夹痧治疗法、刮痧治疗法,拔罐治疗法、放血治疗法、洗浴治疗法等。这些方法大都具有疗效显著的特点,不少疗法还有立竿见影的独到功效。

苗医所用之药均为自然药物,不添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元素成分,因而,在治病方面也采用自然疗法,不存在肌注疗法,但治病效果也有很多的独到性,其施治方法和治疗相应病种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内服疗法


内服疗法是直接以液体送服药物的一种治病方法。哪些病在苗医中使用内服法治疗呢?苗医治疗内科方面的病种大多采用内服疗法,有部分可采用内服和外敷两种方法结合治疗,但要看病变部位来确定,一般如心、肺、胆等内脏和妇科深处疾病不用外敷治疗法治疗外,其他的可视病情进行内外结合治疗,如胃、肠、肝、肾、脾等处的疾病。内服疗法是最简便和最有效的治病方法之一,多种疾病都可通过内服治疗达到理想的治病目的。苗医在治病防病上大多使用这种方法。

(二)外敷疗法


外敷疗法是将药物敷于病变部位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外伤、蛇伤、骨伤,内外肿块,全身浮肿,肝硬化腹水、肾炎、脾脏炎等病的治疗,其最突出的表现是对病灶部位进行零距离的给药处理,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

而且,此法使用之药基本上都是现采的新鲜药物,药效没有受到任何破坏,药力强劲,可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对骨折(含粉碎性骨折)的治疗,苗医大部分都采用外敷治疗为主,少部分以内服为主,但以外敷疗效最佳,可在半个月内达到理想的康复要求。苗族大部分居住在高山上,滚坡落坎是常有的事,外伤骨折经常发生,但苗医的这种功效,确实在治疗外伤骨折领域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苗族地区极少发现缺肢断臂的残疾病人即可窥其一斑。

(三)擦拭疗法


擦拭疗法是指以药液或药渣直接擦抹于患处表面,以实现去除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外科方面的外伤,无名肿痛、淋巴肿痛和皮肤病等。外伤有表皮破损、淤血两种,治疗上均基本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用药主要以消肿、散淤、消炎效果好的新鲜药计和渗透力强的泡制药物。

无名肿痛和淋巴病除外擦药液外,部分还配合外敷药结合治疗。皮肤病按其性质来分,可分为传染类和非传染类两种,皮肤病-般都有痒的症状表现,特别是传染类的皮肤病表现更加时显,如天花、疥疮、水痘等。针对皮肤病的不同性质,在治疗上也有不同的用药、其中对疥疮这种传染性很高的病类,在治疗上大多采用诱导、灭菌、消炎一步到位的混合药物进行治疗。

天生桥镇科沙村1978—1979年曾流行过一次严重的皮肤病,被侵害的人数不少于100人,有的人全身1/4的皮肤被感染,后来,利用当地民间医生杨正海的配方进行治疗,不仅控制了病情的发展,还在很短的时间内治愈了所有被感染的病人,治愈率达100%,效果如此之好,实属罕见。

 (四)汽熏疗法

汽熏疗法是指以药汽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采取封闭式的气体熏浴,让药汽通过病人的呼吸和与皮肤接触进入到人体内的各个部位,实施人体全方位的给药,达到治病的目的。

汽熏疗法有两种使用形式:一种是把药放入锅里煮沸后倒放盆里,中间放上一张凳子,让病人坐在凳子上,再用被毯盖住病人全身,利用药汽熏蒸病人。另一种是用盖子盖住药锅。从盖顶上的孔插入管子,让药汽通过管子进人预先准备好的熏室里,让病人在熏室里接受药汽熏蒸。这种治疗法的突出效果是:经过热药汽的熏蒸,病人可随着药汽在体内的活动,有效地排出体内的病毒。一般经过几次汽熏,病人会得到很好的治疗,病情轻的可痊愈,病情重的也会有很大的好转。此法主要用于对瘫痪、半身不遂、水肿和疑难杂症等病的治疗。

 (五)洗浴疗法


洗浴疗法是一种简单的治病方法,其主要用于对水肿病,风湿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病、皮肤病、半身不遂等病的治疗。有全身洗、半身洗、局部洗三种。全身洗有两种洗法,一种是从上往下洗,中间不能穿插有自下往上洗的过程;另一种是随意洗,没有任何限制。

对皮肤病的洗浴以一次性的方法进行,同时在洗浴过程中不能用器皿接住已洗过之药水重复使用,避免二次感染。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病的洗浴用药水可重复使用,但二次用之药水不能用锅类重煮,只能另煮热水冲热洗浴。

 (六)放气疗法


放气疗法是指利用锋利的刀片割破病人表体某个部位,将体内病气排除,实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专用于治疗民间称为龙蛇症、鱼鳅症的病症(此病发生部位均在质腔内,成病时,可在病人体内触摸到像蛇或鱼鳅样的条状物体,故称此名)。

该病发病率不高,但病情急,治疗者用手顺着条状体摸到其头部后抓紧,迅速以刀片割破皮肉,排出病气,病情即消失。此法治病,疗效很显著。用手到病除和立竿见影来形容一点不为过,但掌握该疗法的人不多,隆林只有三人会治疗,其中两人已去世,健在的一人因只知道使用而未做过实践,不敢操作。

此疗法用药为单方,属外用药,药效特别,粘合力很强,手术后伤口不用针缝,只将药粉涂于伤口内,将伤口两边的皮肤拉合,用手捏住片刻再以手掌下部对准伤口轻揉一两分钟即将伤口接好如初,没有任何痕迹,该药物极罕见,目前在世的本县药师中很可能已没有人能掌握了。天生桥镇科沙村王正荣在世时,是这方面的治病能手,曾以此法治愈过多人。

 (七)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指用针类尖锐硬物在人体肢端或手肘关节部位刺破血管,放出部分病血,以求缓解病情的治病方法(苗语称召痧)。主要用于缓解和治疗高血压、食物中毒、痧症及一些疑难杂症。其治法是让病人端坐于凳子上,治疗者从侧面用两手同时在病人前后对称部位边拍打边往要放血的部位收缩,使病气顺着一定的路线集中于欲放血的部位,再以针刺破血管放出病血。通过放血疗法进行治疗,病情会得到缓解或清除。

(八)  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主要用于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肠胃病、关节病、肌肉疼痛和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和辅助治疗,治疗部位通常是病灶部位和有关穴位,手法有轻揉、重揉、拍打、挤压、轻捏、重捏、搓划等。有些病(如肠胃病、肌肉酸痛等)按摩后病人基本可以恢复健康,有些病(如心脏病、肾脏病、关节病等)按摩后病情得到大幅度缓解,治病效果好。

(九)搓拉疗法


搓拉疗法是对受伤关节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法只针对关节脱臼和关节扭伤病变的治疗。利用该法治病有一个特别的要求,就是一定要孕妇来操作效果才好,其他的人对该病的手法处理效果均不大理想,理由尚不清楚。其处理方法是:让病人坐好,双脚着地与肩同宽,保持放松状态,治疗者面对病人坐下,以手能抓着病人患病部位为准,之后,治疗者双手抓住病人的患病部位,轻轻搓揉和拉扯,每次3—5分钟。如脱臼严重的先由其他人将其拉复位后再交由孕妇处理,只需一两次,病人伤痛基本得到缓解。

 (十)绳索刮疗法


以绳索沾上药水后将绳拉紧,在病人身上相关穴位进行搓刮。主要用于治疗惊风,绳索材料以青麻皮内层为主,其他材料少用。病人经此法治疗后不久即可恢复健康。

(十一)银器排毒疗法


此法专用于对发烧病人和一些疑难杂症的排毒治疗。用药简单,只需鸡蛋、头发、姜三种。治疗时先将鸡蛋煮熟,取出蛋黄后把蛋白分做两半,取一片纯银和姜、头发放人蛋白内,再用一块干净的新布包好并扎紧,然后蘸上之前煮蛋的热水,往病人身上相关的穴位自上而下地擦(不能自下往上擦),擦后让病人马上休息,以被子盖住。擦完后取出蛋白内的银片观察,如病人体内的病毒重的,银片会变成乌黑色,病毒轻的银片则没有多少变化。每擦完一次,病人都会感到身体轻松不少。

(十二)空手疗法


空手疗法是只以手法形式(不用任何药物)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此法与推拿相似,但更具体,效果更佳,治疗病种更多。

主要用于治疗食物中毒、痧症、惊风、风湿、消化不良、肠梗阻,肾病引起的浮肿病等病。施治时不受环境限制,随病随治,而且大部分是手到病除。效果独树一帜。应用该法治病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即力度要到位。

要看病人的体质决定用力程度,病人体质弱的用力轻些,体质强的用力重些,力度不到,白忙一场。治疗方位以穴位为主,实用性极佳,可以把一些特重病人从死亡边缘解救出来。但选择的穴位要准,否则就没有用或者用处不大。空手疗法一般还和放血疗法结合进行。

(十三)拔罐疗法


此法是指以竹筒、罐头瓶、水杯等为工具对病人某个患病部位进行抽取,使病体随着拔力向外排除,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关节肿痛、肌肉无名肿块、风湿病、浅表内伤淤血等。方法为:先用酒精擦洗患病部位,再以针类利器刺破表皮,取一小片纸点燃后置于拔罐内,趁火初燃之机,将拔罐扣于病变部位,让其自然抽取肌肉内部的病气或淤血,5—7分钟后取出。有部分病人经过几次的拔罐治疗后,病情会有一定的好转,再加上用其他药物配合治疗,会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十四)旋转疗法

旋转疗法是指在活动的关节部位以圆形旋转方式进行正、反方向转动,以求实现治病目的的治病方法。方法简单,只在能活动的关节部位做旋转运动就行,先向一边进行360旋转一定圈数后再反向旋转同样圈数,每天进行两次。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关节病变及防治肾脏、肝脏、脾脏、膀胱、心脏等内脏部位病变,治疗效果独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一般的病情最多一个星期即可缓解,严重者也不超过半个月,且只要按要求坚持,就会让患者摆脱关节部位的病痛,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七、药方来源



苗医所用之药均为自然药,药种多,其丰富性可想而知,但由于受条件所限,苗医在药物性质的检验方面还缺乏研究,所以,在药方配比上,传统上除了毒性大的药种外,其他的基本不存在根据药物本身的实际效用来安排使用药物的量度,而是按照使用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来等量配制。

同时,由于过去苗族本身无文字,加上行医者大部分文化水平低,故长期以来,在疾病诊断和药方的配比上都没有进行过文字记载,只凭借行医者的记忆,这是苗医治病和苗药使用的普遍现象。苗药配方的来源都是从不同渠道获得的,有部分来自祖传,有部分是药师自己探索组成,有部分是病后无师自通。

(一)祖传药方


苗族的祖传药方是指本家族自古流传下来的不外传的封闭的药物配方,方子效果稳定,疗效确切,配方保持一定的药种,一般只限本家族内人员掌握,保密程度比较高,极少外传,除非本家族无人继承才向外人部分传授。如天生桥镇科沙村王姓家族的外科伤口即愈药方、猪场乡羊街村牛卡洞杨姓人家的内服接骨药方等,这些药方大部分宁可让其丢失,也不愿向外传授。苗族民间这种狭隘的思想意识,往往给苗族医药的发展造成了一些不可弥补的损失。

 (二)药师创新药方

这是指苗族一些药师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根据部分常用药的习性组织配制成的药物方子。这些方子一旦形成,即可成为其稳定的药方长期使用。

(三)久病获方


俗话说:“久病成良医。”民间有些人本来对医药一窍不通,但一场病下来,却一下子掌握了不少的医理、药理和药方,如德峻乡常么村跃进屯的陈汪奶、天生桥镇九龙村伟老电的王占济等就是其中之一。陈汪奶40多岁,文育,原对苗医丁点不知,20多岁时患了一场大病,病后掌握了不少配药治病的技术,并以其掌握的方法给人看病治病。她提供的药方千奇百怪,有些让人根本无法想象,她曾提供给一个病人的药方是套牛鼻子用的处于牛鼻内沾有牛鼻涕的那节绳子。

有人对她的药方不大相信,就拿她提供治疗脑溢血的药方来对照药书研究,发现她提供的药方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基本适合治疗半身瘫疾病的要求。她提供的药方因人而异,从不提供同一个药方给同一种病人。王占济也是如此,他用自己的药方治好了他们寨子遇车祸被压碎腿骨的病人,避免了截肢的事情发生。

八、药物禁忌

作为一门自然医学,苗医对用药期间的禁忌问题很重视,逢医必忌,这是治好疾病的根本保证。药物与食物有相互抵触、相互消除的作用,所以在服药期间及用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禁忌问题不容忽视,否则,轻则服药无效,重则加重病情,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苗族是个山地民族,长期与险恶环境打交道,积累的自然物相生相克的经验相当丰富,很清楚哪此食物对药物有反作用,因此对用药时的禁忌非常注重。

下面是一些苗医认为对药效有减低作用或对病情有加重作用的食物。


味道方面有:酸、咸、辣、甜四种。

气味有:臭馊、臭腥、臭糊三种。

食物有:酸菜、母猪肉、老公猪肉、牛肉、鱼肉、公鸡肉、老鸡肉、鸭肉、蛋类、马肉、狗肉、蒜、葱、酒、辣椒、花椒、旧饭菜、豆腐、空心菜、香菜、糯米、韭菜等。

哪些病用药后要注意禁忌哪些食物呢?

一般的有:

皮肤病忌:蒜、葱、韭菜;胃病忌辣、酸、甜、臭腥、老鸡、老鸭、鹅、母猪肉、牛肉、马肉、老公猪肉、旧饭菜、臭糊等;

肝病忌:酸、酒、辣、母猪肉、老公猪肉、牛肉、马肉、狗肉等;

肾病忌:酸、咸、甜、辣、母猪肉、老公猪肉、牛肉、马肉等;心脏病忌酸、咸、母猪肉、老公猪肉、马肉、臭糊、老鸡肉、鸭、鹅、鱼、豆腐等;

烧伤忌:酸、糯米、酱油等;骨折忌酸、辣等;糖尿病忌酸、甜、咸等;妇女坐月子期间忌生、冷、辣、酸、臭腥、旧饭菜、臭糊等。

凡病人服药后均需忌酸,苗医认为酸是解百药的元凶,所以,对病人用药后特别强调注意酸性食物的食用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典型、普遍的禁忌是从医之人大都忌食狗肉,从苗族信仰角度来讲,一切动植物都有灵性,狗是比较凶狠的动物,食用狗肉后狗的灵性会附在人体内、把胆小相事的药物的灵性赶跑,药师们保留不了药灵,用药治病效果就不理想。

所以,忌食狗肉也被苗族民间大多数医生当作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来对待。苗族医药以自然疗法方式运用于治病活动,具有确切的实用价值,对增加人民防病治病工作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但与整个医药系统一样,苗族医药不是万能,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相应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研究工作滞后于治病工作,药物的有效成分还没有得到深层次地挖掘、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不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人民。

同时,对一些药物的配比、禁忌工作还不很明朗,粗放形式比较普遍,这是影响苗族医药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不断加以克服。



九、民间医生



苗族民间知道医药的人很多,除小孩外,大人们男男女女基本上每人都掌握一种以上的药物,能治疗一种以上的疾病。一些长期在民间为人民看病行医的医生,他们掌握一定的治病技能,不仅为山地群众解除病痛,还为苗族医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较有代表性、有影响的医生有:


杨房奶:克长乡猴场村水洞屯人,主基胃炎、肝类、胃类。

杨兴奶:  克长乡大庆村龙党屯人,主医:妇科、皮肤科、骨科等。

杨七婆:  新州镇岩洋村那岩屯人,主医:抽筋、风湿、发烧、男科女科小便疼痛。

杨按奶  克长乡大庆村水头屯人。主医:肝、肾、膀光、尿路、抽筋、经痛等。

李想奶 : 新州镇那磨村那峰屯人,主医:妇科。

杨启福 : 德峨镇常么村老狗场屯人,主医:各种疑难杂症,骨折、漏肠、肝、贤、肺结核等。

罗美清 : 者浪乡播立村坝洞屯人,主医:风湿、眼疾、四肢无力等。

杨锁济 : 德峨镇么基村白泥塘屯人,主医:心肌炎、鼻炎、风湿、肿瘤等。

杨祥奶 : 德峨镇八科村石厂屯人,主医:无生育、胆、肾结石、风湿、骨折骨伤等。血、脱肛、难产等病。

杨所济:  德峨镇么基村白泥塘屯人,专长治疗肺结核病。

……



十、苗族医药的发展




苗族医药源于自然,因而与自然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其疗程短,见效快,稳定性较好,副作用低,费用少,很贴近百姓现实生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苗药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苗族医药已深得各民族的认可,并已成为各族人民保健治疗的一种新型产品,进入市场的几率明显增加。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苗族医药在宣传工作上明显滞后于其自身的发展速度,一些疗效显著、功能独到、很有发展前途的药方还只处于苗族本身或个体的应用范围,没有得到国家及时、有效地开发利用,丧失了其大范围为人类造福的特有价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好在苗族民众从来没有将自己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贵东西遗忘,而是很好地继承了祖先的优秀遗产,将苗族医药不断地发扬光大。

目前,苗族民间依然保持着使用苗医苗药防病治病的良好传统,一批具有一定医药水平的苗族民间医生,凭着过硬的专长,并通过长期的学习和不断积累的医药经验,将传统的苗族医药带入了市场,产生了积极效应。

如德峨乡么基村的杨义济、常么村的杨叔济,克长乡长发村退休干部熊登文、烂滩村杨勇济,隆或乡伟冷村项银清,猪场乡羊街村的杨毫济、那绍村的王明安等。他们在给群众提供方便的治病条件,解除病人痛苦的同时,也有力地宣传了苗族医药文化、拓宽了苗族区药的利用渠道,提高了苗族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为苗族医药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的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文字来源:熊胜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特的苗族民间疗法
苗族医药
苗族医药简史
【民族医药】来看看大山深处的瑰宝——苗族医药
苗药热熨熏蒸起源
道医话题:神仙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