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教学 l 301内分泌第二版 l 青春期延迟(征求意见版)**

青春期延迟

Delayed Puberty

《301临床内分泌代谢病学第二版》

草稿模板/征求意见版/抢鲜版




Chen Kang 

 CK医学科普

2018.12




青春期发育延迟是指超过同性别、同种族文化群体正常青春期启动平均年龄2.5个标准差(SD)仍不能开始性发育的一种常见的儿科内分泌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3%。一般认为女孩超过13岁,男孩超过14岁还未启动青春期性发育即为青春期发育延迟,此外,即便青春期启动正常,若其进程受阻,即女孩超过16岁或青春期启动5年后仍无月经初潮,男孩青春期启动5年后仍未完成第二性征的发育也被认为是青春期发育延迟。

青春期发育延迟可以分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Constitutional Delayed Puberty, CDP)、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odism,HH)和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ypergonadotropic Hypogonaodism)。大多数的青春期延迟为CDP,其青春期启动的时间较正常儿童晚,但青春期发育的过程正常,并且最终可获得正常的性成熟,是一种正常青春期发育的特殊形式,在男性中多见。


一、流行病学


青春期发育延迟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发生,但以男性多见。且由于受累的男孩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更大,因此就诊率更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994~2011年就诊的118例青春期发育延迟者中的男女比例为104:14。青春期发育延迟最常见的原因为CDP,男性发病率约为3%。而HH则较少见,男性中发病率仅为0.02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引起青春期发育延迟的病因很多,包括体质性或家族性因素、下丘脑、垂体和性腺疾病、内分泌疾病、染色体异常、全身慢性或消耗性疾病,以及营养、精神、心理障碍与运动等(表1)

表1 青春期发育延迟病因分类

根据病因可将青春期发育延迟分为三大类: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和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CDP,其病因未明,可能是由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 releasinghormone,GnRH)脉冲发生器的再激活延迟,造成在青春期年龄时下丘脑没有产生足够强的GnRH释放脉冲来刺激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 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产生。患者出生时的身长和体重及幼儿期的生长均在正常范围,自学龄期至13岁期间,直线生长速度减慢,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GH的基础分泌以及GH对GnRH兴奋的分泌反应轻度减低。患儿GnRH水平与其年龄相比呈现功能性缺乏,但和生理性发育是一致的。肾上腺功能初现和性腺功能初现在CDP患者往往均落后,这一点与孤立性促性腺激素缺乏症患者不同,后者肾上腺功能初现往往在正常年龄发生。患者智力不受影响。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则是由于GnRH或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所致的性腺功能减退,特征为低促性腺激素和低性激素分泌,睾丸或卵巢本身的储备功能正常,在连续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睾丸或卵巢的分泌水平可恢复。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病因复杂,最常见的原因为国外报道为Kallmann综合征,国内报道为无嗅觉异常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性性腺功能减退(idiopathic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 IHH),可能与国内嗅觉检测敏感度较低有关。此外,还包括Prader-Willi综合征、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垂体多种激素缺乏,垂体孤立性促性腺激素缺乏,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缺陷,Langerhans组织细胞增多症等。尽管大多数患者的遗传缺陷尚无阐明,但目前已证实许多基因的突变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有关,包括引起X-连锁遗传型Kallmann的KAL-1基因,引起X-连锁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和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低下的DAX1基因,垂体转录因子相关的基因(HESX1、SOX2、SOX3、PROP1、LHX3),与GnRH加工和释放相关的基因(SF-1、prohormone convertase-I),GnRH受体基因(GnRHR),促性腺激素基因(LHb、FSHb),与肥胖相关的基因(Leptin/R)等。

高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是一类由于原发性睾丸或卵巢功能减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高促性腺激素与低性激素分泌水平。其中,男性中最常见的为克莱恩(Klinefelter)综合征,女性中最常见的为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nner)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是由于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47,XXY等)所致精曲小管发育不全,Tunner综合征也是由于染色体核型异常(45,X等)所致卵巢发育不全。


三、临床表现


(一)体质性(特发性)青春期延迟

CDP患者往往表现为身材矮小、面容幼稚,外观较实际年龄小,患者完全健康,智力正常,但肾上腺皮质功能初现和性腺功能初现往往落后(见图1)。约6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其父母或同胞兄弟姐妹有晚熟(14~18岁)史。CDP患者出生时,体重和身高一般是正常的,但在生后的最初几年内生长发育速度相对缓慢,并伴随骨龄成熟延迟,其身高常常低于相应年龄儿童身高的2.5SD,但与其自身的骨龄相符。虽然在整个儿童期身材矮小,但其身高增长速度接近正常,大约为5cm/年。在正常儿童出现生长发育骤长的年龄阶段,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儿童的生长发育仍缓慢,与其同伴间的差异逐步扩大。除了身高和骨龄的落后,其第二性征发育也较正常儿童延迟,但当达到一定年龄时则会自发地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和身长突增,同时身高和骨骼亦达到正常。虽然其青春期的启动落后于实际年龄,但和骨龄往往一致,女孩骨龄11~13岁时就会出现青春期的LH分泌增加,初为睡眠相关的夜间LH脉冲分泌,以后白天亦出现LH分泌峰。骨龄超过18岁仍无青春期启动者,以后绝大部分患者不能出现青春期发育,但也有例外。体格检查常可见身材矮小,但其他(包括外生殖器)均正常,营养状况良好,部分儿童可出现早期青春期发育的某些特征,如阴道粘膜改变,长出浅色毛发,有时甚至可表现出非常早期的青春期乳腺发育征象。内分泌功能检查及头颅X线、CT等检查均正常,促性腺激素水平和对GnRH的反应低于实际年龄而与其骨龄相适应,血浆GH对各种刺激试验的反应正常或降低,但摄入小剂量性激素后则恢复正常。

图1 CDP患者临床表现示意图


(二)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症(HH),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延迟、不育或不孕、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本症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年龄早晚、激素缺乏程度以及是否合并其他垂体激素缺乏而不同。

1、获得性促性腺激素缺乏  

颅内许多疾病如鞍内或鞍外肿瘤、头颅外伤、感染等造成下丘脑、垂体损伤均可导致促性腺激素缺乏,并往往伴有其它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颅咽管瘤为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障碍和性幼稚的最常见肿瘤。患者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矮小、糖尿病和肢体乏力,常有眼底和视野异常,除性激素低下外,还有其他激素受累,如GH、TSH、ACTH或AVP等,有时PRL增高。儿童鞍内肿瘤很少见,PRL瘤是鞍内肿瘤中较多见的一种,由于其能引起内源性鸦片肽活性增加,抑制GnRH的脉冲分泌,故可引起青春期发育受阻,但其通过溴隐亭等治疗,病情往往明显改善。此外,其它鞍区的异位松果体瘤,多为生殖细胞瘤,部分患者表现为青春期不启动,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伴其他垂体功能减退症状,易发生尿崩症。组织细胞增生症(Hand-Schüler-Christium综合征)可侵蚀下丘脑-垂体区域,表现有性功能减退,青春期不启动,常有尿崩症及其他垂体功能减退。本病可表现为单一性局部病变,也可累及多脏器,如骨、肺、肝等。少见的中枢神经肿瘤尚有下丘脑或视神经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和嫌色细胞瘤。创伤、炎症和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等)引起的青春期延迟很少见,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者也往往合并其他垂体激素降低。对于合并身材矮小,手足细小及智力较差者要考虑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致垂体多种促激素缺乏的可能。

2、先天性促性腺激素缺乏    

① Kallmann综合征:为单一性促性腺激素缺乏,儿童期身体发育不受影响,于青春期年龄不出现第二性征,表现为类宦官体型,四肢长,上部量/下部量<0.9,除性幼稚外,还伴有嗅觉障碍;

②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性幼稚系促性腺激素低下所致,无身材异常,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可使性腺功能正常活动;

③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发育不全合并促性腺激素缺乏症:患者青春期年龄不发育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促性腺激素,但本病患儿多由于合并有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缺乏,如不及时替代治疗很可能存活不到青春期年龄。根据基因缺失的范围,患者还可合并有Duchenn肌萎缩,甘油激酶缺乏,鸟氨酸羧基甲酰转移酶缺乏以及智力低下等,外源性GnRH脉冲治疗有效;

④Prader-Willi综合征:以明显肥胖、矮小、性幼稚和智力低下为主要表现,尚有婴儿期肌张力低、手脚小、双眼杏仁样面容等特征,约有半数患者伴有15号染色体长臂的区间性缺失(Del 15q11-12),几乎所有患者均有父亲来源的15号染色体缺失;

⑤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肥胖、身材矮小、多指趾畸形、色素性视网膜炎、智力低下和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是进行性加重直至失明,5~10岁患儿约有15%有视网膜色素沉着,20岁时为73%失明,肥胖往往开始于幼儿期。


(三)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

主要表现为青春期发育延迟或缺乏、不育或不孕、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大多数患者系遗传因素导致的性腺分化和发育异常。男性最常见的为Klinefelter综合征,核型为47,XXY或其它变异型,主要表现为睾丸小而硬、第二性征男性化不全、身材高及骨骼比例异常、乳房发育等女性化症状。女性最常见的为Turner综合征,核型为45,XO或其它变异型,患者呈女性外表,身材矮小,性幼稚、乳腺不发育,原发性闭经,常伴有身体的畸形。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亦常见,核型46,XX、46,XY。此外,青春期前女孩因其他疾病进行化疗或盆腔放疗均可能引起青春期发育延迟,自身免疫性卵巢炎也可因卵巢功能衰竭而引起原发性闭经、月经稀少或青春期发育停止等。


四、实验室检查


1. 黄体生成紊(LH)和血清促卵泡激素(FSH)测定:

患有CDP的青少年,其血清基础LH和FSH的水平虽然明显低于正常青春期已启动者,但是仍显著高于HH患者的FSH和LH水平。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3名男性CDP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其基础LH、FSH水平分别为2.11±0.45 IU/L、3.61±0.59 IU/L,而对81名男性IHH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其基础LH、FSH水平分别0.63±1.09 IU/L、1.30±0.16 IU/L。两者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但是仍然有部分CDP患者的基础LH和FSH水平与HH患者交叉,单纯依靠LH或FSH并无法完全鉴别这两种疾病。近期报告的超敏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LH和FSH,可能对区分促性腺激素水平低的体质性延迟患者和GnRH缺乏患者有重要价值,然而,这些分析法尚需要进一步的评估炎症。而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其血清基础FSH和LH水平则显著高于正常。因此,随机的LH和FSH在一些临床情况下,同时测定雌二醇(女性)或睾酮(男性)可以用于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2. 血清性激素测定:

无论是CDP的患者还是HH的患者,其血清T和E2的水平均与青春期未启动儿童相似,显著低于青春期已启动者。

3. 去氢表雄酮(DHEA)测定:

DHEA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初现的标记物,正常儿童在青春期启动前约2年(约在年龄6~8岁时)血浆DHEA和DHEAS开始升高,而其他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的水平无变化,称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初现。CDP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初现常延迟发生,DHEA低于同龄儿童,但与骨龄一致。而IHH患者则应与正常同龄儿童一致。故患儿年龄超过6岁时,通过测定血浆DHEA水平,有助于鉴别这两种疾病。

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

GnRH兴奋试验是通过测定GnRH或其类似物兴奋垂体前后血清LH和FSH的变化,来评价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的储备功能以及HPG轴兴奋状态的一种常用试验方法。由于该方法相对简单、成本低,是目前最常用的鉴别CDP与HH的方法。一般认为兴奋后LH峰值为最有价值的诊断指标,HH患者兴奋后LH一般呈低弱反应,少数反应正常或完全无反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7名CDP患者和91名IHH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63.0%)CDP患者LH达峰时间在给药后30min,而大多数(58.2%)的IHH患者LH达峰时间在给药后60~120min。男性CDP患者兴奋后平均LH峰值可达15.29±1.43 IU/L,而IHH患者仅为6.77±0.86 IU/L(本院检测的正常青春期前期男童兴奋后LH峰值为7.86±2.70 IU/L,而青春期已启动男性为35.92±2.26 IU/L)。对于部分患者,先天性GnRH缺乏症和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之间应用该试验仍然无法完全鉴别,只能随着时间推移并通过连续观察才能确定。

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激发试验:

HCG激发试验,短期试验为3天,延长试验为19天。对男性患者的试验方法为:第1天肌注HCG1500 u,短期试验(3天)分别于第2和第3天再次注射,延长试验(19天)则分别于第8、1l、15和18天再次注射。于试验前(第0天)、第3天注射HCG后24h(第4天)和第18天注射HCG后24h(第19天)取血测定血清睾酮浓度。HH患者第4天和第19天的睾酮水平显著低于CDP患者。但结果仍有重叠,无法完全鉴别两种情况。目前尚无公认的诊断切点。近期的回顾性研究显示,HCG激发试验中第4天和第19天的血清睾酮浓度诊断切点分别为3.6和9.5nmol/L,诊断HH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和92%。

6. 染色体核型分析:

Turn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通常为45,XO或变异型,Klinefelter综合征的染色体核型通常为47,XXY或变异型,其它导致青春期延迟的疾病通常患者染色体核型正常。

7. 骨龄测定:

CDP患者的骨龄通常低于同年龄儿童的正常值,当男孩骨龄达到12~14岁,女孩骨龄达到11~13岁时会出现青春期的LH分泌增加。而HH患者的骨龄通常与年龄相符,骨龄达到青春期时仍无LH分泌增加等青春期启动的反应。

8. 其它:

如夜间取血测定LH、催乳素对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激发的反应、日间尿FSH排出量测定、36小时GnRH脉冲给药前后GnRH兴奋实验等均对于鉴别CDP和HH有帮助。然而,目前没有一种试验对两者的鉴别能力可达到100%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只有证实患者自发开始并完成青春期发育,方能与HH区分而确诊为CDP。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青春期延迟的诊断,首先需详细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包括患者的父母及兄弟姐们的身高、青春期启动年龄、是否有不孕不育史、是否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存在体质性青春期延迟或先天性GnRH缺乏的家族史是有价值的线索;其次,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详细的出生史、智力情况、饮食营养、运动情况、是否有新生儿疝修补或睾丸固定等手术史、身高及生长速度,是否合并其它激素缺乏的表现;在一些情况下病史可以帮助了解青春期是完全未启动,还是启动后“停滞”,重点需要了解就诊前患者整个生长模式;

此外,还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主要是仔细评估身高、体重、指间距和第二性征。包括对女性乳房、阴毛发育进行Tanner分期,对男性外阴、阴毛发育进行Tanner分期等,另外是否存在先天性畸形(如中线缺陷、隐睾、唇腭裂或脊柱侧突)。

辅助检查则包括骨龄的测定、染色体核型分析、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测定、GnRH兴奋试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激发试验等刺激试验,以及女性的盆腔超声和男性睾丸超声、头颅MRI(特别要注意嗅球、嗅束、嗅沟的发育情况)等。

青春期延迟初步评估和后续的主要内分泌和影像检查列于表2中:

表2 青春期延迟的内分泌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IHH与 CDP患者常具有较相似的临床特征和激素水平,临床上往往难以鉴别,然而早期诊断与鉴别对于是否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GnRH兴奋试验等刺激试验广泛应用于两者的诊断和鉴别,一般认为CDP患者对于GnRH兴奋试验可有与其骨龄相符的反应,但对于IHH和KS患者单剂量注射GnRH后IHH的LH、FSH呈低弱反应,而多次持续注射GnRH后,多数患者LH、FSH分泌水平逐渐增高,可能接近正常范围。此外,IHH患者的夜间LH脉冲分析也有助于鉴别,一般IHH表现为无脉冲或脉冲幅度低频率减少或幅度正常频率减少或仅在夜间睡眠中出现LH脉冲分泌。然而目前的研究提示,仍然没有任何一种手段可以使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度均达到100%。对于采用上述方法均难以鉴别者,可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观察,目前常习惯将18岁以上者诊断为IHH。

男性青春期发育延迟主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鉴别要点见表3,诊断和病因鉴别程序见图2

表3  青春期发育延迟的实验室检查与鉴别

图2  男性青春期发育延迟的鉴别


六、治疗


如能明确基础疾病(表1),则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有泌乳素腺瘤时用多巴胺激动剂治疗,颅咽管瘤切除后部分患者在适当的临床情况下可以开始出现性成熟。然而,对于大多数患者,IHH与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的区别不能明确,只能通过连续观察才能确定。

对于CDP患者,常不需治疗,仅需随访观察及适当的心理辅导,但如果男性年龄超过14岁,女性年龄超过13岁仍无明显性征出现,且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时,可采取小剂量性激素诱导其性发育,一般治疗2~6个月会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治疗较长时间后仍未发育或停止治疗后发育终止则应重新考虑是否诊断有误。

对于性腺功能减退症治疗原则包括:

1、补充替代、保持生活质量;

2、模拟生理性分泌模式;

3、按需、按时、按量补充。

补充激素的种类分为:GnRH,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hFSH),雄激素(睾丸酮、雄烯二酮)或雌激素(炔雌醇、共轭雌激素、戊酸雌二醇)、孕激素(安宫黄体酮、醋酸环丙孕酮)。

GnRH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垂体功能正常的HH,不可用于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由于人GnRH的分泌呈脉冲式,而GnRH脉冲泵的模拟脉冲与生理脉冲相似,故使用GnRH脉冲泵是最符合生理调节机制的治疗方法。其可启动青春期发育、维持第二性征和性功能、启动和维持精子/卵子发生。为监测其疗效,需2周复查1次血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当达到正常水平后延长为2个月1次。但使用GnRH脉冲泵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使用不方便、难以长期维持治疗、垂体发育不良或GnRH受体降调节可导致治疗失败,约8%的病人治疗效果不佳。

促性腺激素的治疗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各种HH患者,包括由下丘脑疾病所致GnRH分泌异常及垂体病变所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但不可用于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其治疗方案为:先应用hCG 1000-2000 IU肌肉注射,每周2~3次,注射6个月后加用hMG 75 IU,肌肉注射,每周3次,继续注射6个月后hMG加为 150 IU,仍为每周3次,生育后功能的维持可单用小剂量hCG。使用该治疗方案一般2个月性激素恢复至正常水平,也可使用r-hFSH皮下注射替代hMG,与hCG联用,如青春期期间使用,应注意检测身高和骨龄,如身高理想、骨龄接近闭合,可用常规剂量,如身高不理想、骨龄延迟,则宜用小剂量,即500~1000 IU/周。

性激素的治疗适用于无生育要求的各种HH及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男性一般采用十一酸睾酮250mg肌注,1次/2~3周,十一酸睾酮为长效睾酮制剂,国内研究较早,其具有有效、安全、耐受性好的优点,女性一般采用口服雌激素每日1次连服20~25天,最后10天加孕激素。一般用药数月后LH恢复,FSH不能恢复正常。对于青春期或成人患者性激素应长期应用。对于青春期前的患者则应短期应用(3个月),可使第二性征发育而不会使骨骺提前愈合。

对于HH的治疗较经济的做法是先用性激素来促进患者第二性征的发育、获得性生活能力和缓解其心理压力,至有生育要求时再采用促性腺激素或GnRH类似物治疗,但是对于大多数HH患者达到自然性交方式生育的治疗目标较为困难,可考虑联合人工辅助生殖的方式达到生育目的。而绝大多数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没有生育的可能,其治疗除对两性畸形的手术矫正外一般仅采取性激素终身替代的治疗方案。还应注意对于垂体多项激素缺乏的患者激素替代要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替代,然后生长激素替代,最后性激素替代。此外,由于性发育疾病的特殊性,心理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尤为重要,在帮助患儿心理、行为发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其社会融合性,以有利于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


七、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典型病例分析


1.病例资料

患者1,男性,13岁,主因“生长发育迟缓一年”入院。患者为第二胎第一产,足月分娩,分娩困难产钳助产,出生时无窒息史,体重3Kg,身高与正常新生儿无异(具体值不详),生后全身无明显紫绀。母亲孕期无接触酸、碱化学品史,无异常食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母乳喂养至2岁,无哭闹、呕吐、拒奶等症,10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出牙、学说话、学走路较同龄人无明显差异,智力正常。8岁上小学,学习成绩中等,智力与同龄儿童无差异。自小挑食,饭量较同龄儿童小。12岁之前身高与同龄男孩无差异,12岁起身高较同龄男孩明显矮小。嗅觉正常,无色盲、色弱。父母均体健,父亲身高178cm,14岁首次遗精,母亲身高165cm,16岁月经初潮,家族中无传染病及遗传病史,无类似表现患者。入院后查体:身高142cm,体重30kg,指间距140.5cm,上部量72.5cm,下部量72.5cm,无胡须,无喉结,无腋毛,双侧乳房未发育,无阴毛,双侧睾丸容积均约为2ml,阴茎牵长约3cm,阴囊有色素沉着。其他辅助检查:1.性腺功能  FSH  2.11(1.24~8.62)mIU/ml,LH  1.62(1.27~19.26)mIU/ml,T  0.55(6.07~27.1)nmol/L,E2  53.11 (73.4~275.3)pmol/l;2.血清生长激素0.68(0.06~5) mg/l;3.垂体MRI平扫+增强未见异常;4.睾丸、附睾超声:双侧睾丸体积稍小,右侧大小约1.7cm*0.9cm*0.8cm,左侧大小约1.8cm*1.0cm*0.8cm,实质回声欠均匀,未见占位性病变,双侧附睾未见异常;5.骨龄测定:骨龄指数为68.8,骨龄为11~14岁,平均12.5岁;6.GnRH兴奋试验结果:LH:-15min0.73 IU/L, 0min 0.64 IU/L,30min11.34 IU/L, 60min 10.3 IU/L,120min5.63 IU/L,FSH:-15min1.79IU/L, 0min 1.72 IU/L,30min4.39 IU/L, 60min 5.23 IU/L,120min4.70 IU/L,LH和FSH均能被GnRH有效兴奋,高峰出现时间为兴奋后30~60min。

 2.病例点评

关于诊断:CDP的诊断通常需要和HH相鉴别。本患者主要根据①无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②较同龄儿童矮小,骨龄稍延迟;③父母青春期启动迟;④性腺功能检查LH、FSH、睾酮水平低;⑤患者已行GnRH兴奋试验,LH和FSH均能被兴奋,达峰时间为兴奋后30~60min;⑥患者无嗅觉异常,垂体MRI无异常,睾丸和附睾B超未见明显异常。初步诊断为CDP。但由于GnRH兴奋试验在HH和CDP患者中仍有部分重叠,故需随访患者至其自发出现青春期启动才可确诊为CDP,若超过18岁仍无自发的青春期启动可诊断为HH。

关于治疗和预后:对于CDP患者,常不需治疗,仅需随访观察及适当的心理辅导,但如果男性年龄超过14岁,女性年龄超过13岁仍无明显性征出现,且患者心理压力较大时,可采取小剂量性激素诱导其性发育,一般治疗2~6个月会出现第二性征发育,如治疗较长时间后仍未发育或停止治疗后发育终止则应重新考虑是否诊断有误。


参考文献(略)


第一版:ZY、MYM

第二版:CK修订


内分泌代谢病疾病 @CK医学科普

内分泌代谢病知识架构 @CK医学科普

内分泌代谢病分级诊疗 @CK医学科普


301内分泌第二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岁男青年嗅觉障碍伴第二性征不发育 病因何处寻?
曲普瑞林/Triptorelin,是一种十肽、GnRH激动剂
第五节 性激素紊乱的临床生化
性早熟激发试验的原理、方法及不良反应
促性腺激素促排卵
【常见药】降调节促排卵——试管周期这些药终于搞懂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