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昌硕评传(图)
王琪森

  3.贡院乡试捉入泮

  从咸丰三年癸丑(1853)年10岁至咸丰八年戊午(1858)年15岁的5年间,吴昌硕是在私塾中度过的,虽然他家境并不富裕,但在父母及老祖母的呵护下,日子过得还算平静安逸,粗茶淡饭亦能温饱,使他从一个束发蒙童成了一个少年学子。

  作为耕读人家本色,吴昌硕在12岁时,就时常跟着父亲吴辛甲到村口的农田里干活了,从春播到秋收,脸朝黄土背朝天,田间劳作的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少年吴昌硕虽然不是身强力壮,那单薄的身影在广袤的田野中越发显得瘦小,可他从不叫苦叫累,表现得很有意志。当时离农田不远处有一座龙安寺,旁有一处茂密的松林及一条清澈的小溪,景色很是明丽。每当田间休息时,吴昌硕就来到林下溪边洗洗脸,喝上几口有些甘甜的溪水。近小溪处还有一个水潭,潭上建有一座玲珑的小亭,吴昌硕喜欢在亭内休息片刻,有时还取出书来读上一会。正是这样在乡间田野的耕作,使他建立了深厚的劳动观和纯朴的乡土情,即使日后成了天下名社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以一代书画领袖名满天下时,依然没有忘本,坦诚自信地称自己为“一耕夫”。

  从吴昌硕的出生及以后的十多年间,他的生活空间还是局促在这个闭塞的鄣吴村一隅,当时风云变幻的社会大环境还未影响到这个山水相依、松竹相映的偏远古村落。但一个人的命运和一个时代的命运是分不开的,终究会在这个时代的长河中浮沉。

  咸丰九年己未(1859),吴昌硕已16岁,虽然一身布衣,但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按山村的风俗,到了这个年纪是应当择女办婚了,况且吴昌硕又是家中长子,给吴氏延续香火更是重大之事。因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和邻近过山村的章氏订了婚。尽管是传统的包办,但章氏秀美的外貌、文静的性格和温柔的举止,使吴昌硕对她也颇生情愫。由于是订婚待聘,因而吴昌硕与章氏似乎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和卿卿我我的缠绵,只是在逢年过节时见见面,拜望双方的父母,但他们的心还是相通的。

  咸丰十年庚申(1860),吴昌硕17岁,已是到了谋取功名的年龄。虽然吴昌硕对此显得并不急迫,身为学子的他,心怀深深的艺术情结,对于仕途还有些朦胧,而孝丰县的学官却十分卖力地催着他去孝丰县报名参加府试,因为他毕竟出身于书香门第,“一门四进士”的荣耀还未被人忘记。另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与清廷的战争,江南江北不少省份已数年不能按常规举行科举之试,而使清廷感到尴尬的是太平天国的“长毛”们却在攻下的省份中开科取士网罗人才。于是,咸丰皇帝在内忧外患中想到了朝廷在这方的被动。千万别断了读书人的仕途梦,这可是危及朝廷之事,从而下旨特开恩科考试。

  吴昌硕还在未做好充分的应试准备情况下,仓促进入了县贡院的考场。这就是吴昌硕在日后诗中所写的“未精帖括捉入泮”,清代称考中秀才的人为“入泮”。当吴昌硕手拿毛笔、墨盒进入搜身检查、气氛森严的考场时,却是显得不十分紧张。也许是家学渊源、学业扎实,也许是临场发挥甚好,吴昌硕竟然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在贡院圜形的发榜单前,人头攒动,他个子不高,只能挤到前面去看。当他擦着额头上的汗,细看榜单时,“吴俊卿”三字一下跃入他的眼帘。


  亲属、友人、乡亲们纷纷到吴昌硕的家中祝贺道喜,老屋中洋溢着热闹的气氛。一位留着长须的老者对吴辛甲拱手道:“可喜可贺呀,贵公子金榜题名,头试即中,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前程不可估量也。”昔日也曾入泮,但至今未仕的吴辛甲却颇为平静,拱手还礼道:“多谢!多谢!乡阿姐中了秀才,乃是祖上的庇荫,乡贤的关照!日后嘛,还得看他自己的造化。”吴辛甲作为有一定见识的读书人,对这个末世封建王朝衰败的乱象还是有所了解的。入泮,看来也未必能改变这个家族及儿子个人的命运。况且他也听说了山外清廷和“长毛”打得昏天黑地,鄣吴村里,也时常有三三两两逃难的人群走过,这都是乱世中的不祥之兆,虽说如今是长子入泮的喜庆日子,但他心中难免有种莫名的担忧。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六十甲子亡命安葬吉凶表
二十四山玉環鬥首擇日秘訣(
安吉市鄣吴镇吴昌硕故居
廿四山擇日--廿四山擇日辰巽巳
卯山酉向 乙山辛向 辰山戌向 巽山乾向
听枫园主人吴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