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沙舞飞扬

人定胜天,这是曾经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语。

在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年代,人为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就必须战天斗地。

比如河南深山里的人为了走出深山,他们仿照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的做法,在悬崖峭壁上开山修路,在怪石嶙峋间挖沟修渠。现在成为旅游景典的挂壁公路和红旗渠,都是当年战胜自然的证据。

其实,当年也不仅河南如此,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经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这是当年随处可见的口号。农业学习大寨的修筑梯田,大寨人多地少,多山少雨,大寨人在陈永贵大叔的带领下,将荒山变成了梯田,大寨经验在全国推广。

我故乡所在的乡叫白沙乡。地名的由来跟当地的地质有关。地面上覆盖一层白白的细沙,也许早年间是这样的。

我出生后,大圩里都已经是硬土地,沙地不是很多。可我们磨盘州里依然是白沙覆盖。

磨盘州是经过长江水千百年的冲击形成的,泥浆和着沙被江水席卷,在江北打了一个湾,由是泥沙沉积,在水退去之后,白沙堆成的磨盘州就形成了。

这原本是无主之地,对面江西人看中了这块地方,由是,他们春天划船过江到江北沙滩上洒下种子,秋天的时候再次划船过来收获。

很快,这块土地上就来了一群群逃荒的人,他们有一家老小肩扛手提过来的,有顺江而上因船搁浅而住下的,还有被逃荒的人招引过来逃荒的。等等。

一户、两户、三户,......,窝棚连成了村,连成了片。

在广种薄收的年头,没有人在意收成,只要能收回种子就是胜利。可随着人口的增加,先前的收入渐渐入不敷出。

村人发现,沙子地有很多问题,一是存不住水,水大就涝了,水小又旱了,最要命的是,沙子不容易稳固植物的根系,一阵风来,种子或根茎就露在外面。冬天沙子没有温度,夏天沙子热得烫人。

有聪明人发现,一尺多深的沙下,就是黏土。

由是,村里农闲时就多了一项劳作——翻沙。

即用锹将地翻一遍,将沙子埋在黏土下面。这是非常辛苦又不见成效的一项活动。一天也翻不了几十米,劳作下来手上不是起泡就是生茧。

队长敲着上工的铁,从村头到村尾,人们懒洋洋地从家里出来。

男人戴着草帽,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女人扎着头巾,头巾前面与刘海齐平,后面一直披到肩上。翻沙的时候,稍微有点风,就会沙舞飞扬,毛巾和头巾既可以擦汗,又可以用来捂住口鼻。中间休息,还可以拿着毛巾到河沟里漂洗一下,既可以洗毛巾,又可以洗脸。

沙土地唯一适合种植的庄稼是花生,也许是容易扎根的缘故,沙地的花生结的籽非常多,拔花生也是比较轻松的事,拎着花生的秧子一提,根须上的花生差不多都起来了,且花生非常干净。这时候将拔起的花生秧扔在沙地上,很快就能烤干。不到半天,就可以将花生秧堆在一起点把火,等花生秧烧完,灰烬里留下的就是香甜软糯的烧花生了。

一年之中,也就这么一个时令,人们对沙是喜欢的。余下的时间,都是在战天斗地,翻土压沙。尤其是刮风的日子,早晨干干净净出门的大人,回来满身满脸的灰尘。

有那么一年,不再有人说翻沙的事了,因为小圩破了,长江水带着厚厚的淤泥盖在沙地上,彻底地解决了沙地不易种植的问题。大自然在毁坏房屋的后续几个年头,跟村里带来几个丰收年,也许这是一条自然法则,大自然通过自己的法则来控制着世界。

沙地给我带来的最大快乐是,秋水廖缩后,江边会呈现几十米宽的沙滩,秋冬之际,我们这些放牛的孩子,在牛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会骑着牛到沙滩上赛牛。

当鞭子抽打着牛的屁股,牛的四脚腾空,带出来的细白沙漫天飞舞,我们也不再是放牛娃,而是天地间的英雄。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沙人(三)殷玉珍:'这辈子不能让沙欺负死'
沙上春秋(当代人)(齐未儿)
华州赤水河里消失的沙
问题解决了!古埃及人如何移动巨大的金字塔石块
告诉你一个不一样的“锥画沙”
吃人的沙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