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性的写作

文学即人学。人学是什么?人学当然是指人性学,作家就是以文学的语言写人性。

研究历史的人都知道,历史上很多东西都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人性,所以,为什么要《史记》,为什么要《资治通鉴》,其本质都是为了通过历史事件去看人性,以此获得对后世人的影响。

关于人性其实有好多种定义,有心理学的、有哲学的、有社会学的等等。比如心理学上,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属性,哲学上研究的是社会性和阶级性,社会学研究的是人的共同的属性,这是人区别于生物的本质特征。

关于人性主要有以下主流的论调。

论调之一是性善论和性恶论。这是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到现在也没有结果,到底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恶,最后不是取决于人性,而是取决于分析人性的人。孔子、孟子、荀子都认为人性本善,所以他们倡导儒家要教化人。而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他们就认为人性本恶,因此,他们创立了法家学说。

论调之二是先天论和后天论。这个观点跟性善论和性恶论差不多,人性是先天带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这其实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不管那种观点,对方都可以轻易地找到反例驳斥它,你说究竟谁对谁错呢?

论调之三是阶级性和社会性。阶级即利益集团的代名词,阶级性即利益集团的社会属性,即一个阶级里的人共同具有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特点。社会性就是利他性,即人与人之间一切利益关系的总和,如协作性、依赖性、自觉性等。说白了就是,利己与利他。这也是没有争论结果的问题。

论调之四是人性分成存在性、生命性、社会性和精神性。按照字面理解,人性是存在的,这是相对于非存在而言的,我们理解的非存在通常如宗教里面提到的虚空世界、彼岸世界、天国等。生命性即说明人性是有生命的,这是人性与物性的区别。社会性说明人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分,动物只讲集群,不能叫社会。精神性说明人是有高级思维的,追求精神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特征。

人性有这么多分类方法,说明人性研究之难。

人性分类复杂,这主要还是缘于人性的复杂。假如仅仅因为人性的复杂,写人性也不是难事,难的是人性是多变的。不同的人,人性不同。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受不同的教育,遇到不同的人,人性也都是不一样的。没有恒久不变的人性。

套用数学语言说,人性既是自变量,又是因变量,也许因为人性具备这两重属性,所以,人性永远是说不清的话题,因为说不清,所以基于人性之上的文学永远都不缺时新的话题。因为人性的变化,基于人性之上的故事就是千奇百怪,故事情节也是千变万化的。

记得以前有个专家谈写作,他让人说一个自己的故事。有个人就说了,他遇到过几任领导,如何向他明示或者暗示索取钱财。专家问,故事里,你是怎么写的呢。作家说,他总是按照自己的角度,从人性层面去分析和描写自己的心理变化和感受。

专家听完,说这是非常好的思考方式,且分析的也非常透彻。可专家很快又话锋一转,他问作家,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继续写呢?即换到领导的角度继续创作。领导为什么找你索贿?最直接的答案是,你具备领导索贿的条件。换句话说,你在把领导当成资源的时候,领导其实也发现你具有资源价值,不然,领导可能会把自己的权力应用在其他人身上。

经专家这样一开示,作家的思维瞬间就打开了。只有贴着人性写,创作素材就会源源不断。

再举个例子,老古话说,时位之移人。这句话的意思大多是指,当事人因为自身地位发生变化,结果,他对别人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比如以前听父亲说,有个放牛娃的发小,以前一直称呼父亲为哥,后来他进机关工作了,他称呼父亲的名字后面加个哥字,再后来他当上了县里的局长,他对父亲直呼其名。

父亲当然不是计较那个人称呼他什么,他仅仅是告诉我们,生活中人性变化的例子。多少年后,我慢慢地懂得了,父亲与那个放牛娃之间的变化,其实父亲也是在变化着自己,假如那个人在父亲心目中永远是放牛娃的样子,无论他怎么变化身份,父亲都把他当成原来的样子,估计那个人见到父亲,永远都是叫哥的。父亲感知到了他的地位的变化,其实,还是自己的内心在发生变化。那个人假如还是放牛的,他还敢对父亲直呼其名吗?

父亲还是那个样子,对方发生了变化,大家都默认了这样的变化,这也就是父亲从哥变成一个名字的主要原因。

写作就是写人性,故事是人性的载体。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就里,就一头扎进故事里了,写到最后,自己变得一头雾水,因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

道理很简单,故事里没有人性,也没有写出人性,自然是毫无价值了。其实,人性远比作家书写的复杂的多,作家一直在写人性,可依然是历久弥新,估计这就是本质原因吧。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26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
文学史上的人本观念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陈祖明(尚書)随笔——《文学的“人性”、“阶级性”及其他》(四)
梧闽札记:文学是啥东东
【卧虎说】《奖项》与《人性与人的社会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