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与大众的审美
马未都先生把文人审美划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艳俗的美,这是审美里最低的一个层次,即大红大绿,这是大众的审美,以前北方农村节日表演的大爷大妈,他们打扮的非常浓艳,差不多就属于这一类。
第二个层次是含蓄的美,即美是间接的,需要感知的,比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是三分遮七分显的,是欲说还羞的。马先生打了个比方,如李白的《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第三个层次是矫情的美,这样的美是错位的,是夸张的,让人琢磨不透的,比如毕加索的画,即便英国女王都说,我都知道画中人的脸朝哪边?还有一种矫情就是,让你不知道如何评价,比如八大山人的画,感觉不走寻常路,也不知道画家心里隐含着几个意思。
第四个层次就是病态美,比如盆景中的病梅,通过人工繁殖的金鱼,还有比较夸张的就是三寸金莲,古代的男子就觉得那个病态的女人脚,越是畸形的越是美。
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艺术的标准跟大众的审美也应该是比较接近的。
前几天,北京人艺庆祝成立70周年,他们在微信平台上进行了几场直播,最让观众喜欢的就是,他们直播了传统话剧《茶馆》,那天,有几百万人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了收看。
尽管我已经是多次观看了,前天晚上还是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一遍,仿佛每看一遍都能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茶馆》的剧本估计我们都已经滚瓜烂熟了,有些台词甚至都耳熟能详,可我们依然爱看它,因为,那是非常精彩的艺术展现,这是真正的人民的艺术。
我参加过古代的书画展,每次参观都感觉热血沸腾,因为,那些古代的艺术家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看不够的艺术瑰宝。尽管已经过去好几年了,我依然记得那次在故宫观看《千里江山图》时的激动心情。
可惜,在看现代的所谓书画家的展览时就没有了这样的心情。
我总觉得他们搞的那个不是艺术。我这么说,估计很快就会受到他们的驳斥,我才几斤几两,就敢去质疑那些专家们的作品?
这个道理我也认可,就像很多人批评伟大的作家一样,说他们的作品一塌糊涂,对文学略懂一点的我还是知道,那是外行批评内行,因为,文学还是有专业的鉴赏方法,假如不从事文学专业,估计欣赏不了那些深奥的作品。
我不知道,书法和绘画是否也是这样的?
那看似浪费笔墨纸张的骚操作,那看似鬼画符的涂鸦,专业人士说,那是专业的,高深的,外行看不懂的,一时我也拿不定主意,毕竟那些人的头衔随便拿出一个都可以吓死人,比如中书协的副主席,比如某大学的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或者直接是书法博士,我们要是说他们创作的不是艺术,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
不懂归不懂,但是,那不是我们心中的艺术,这个应该是可以说的。可回到马未都先生归纳的审美的第四个层次,最高层次的美就是病态的,就是脱离大众的,我又不知道如何剖析这个问题了。
审美是病态的,但不是所有的病态都是美的,这个结论应该可以推导出来。在鬼画符的人中应该有故意拿艺术搞怪的,但是大部分还是滥竽充数的,以为别人看不懂的就是高深。
记得以前读《皇帝的新装》的时候,看过笑过也就完了,可随着年纪的增加,突然发现,《皇帝的新装》一点也不好笑,只是比较可悲。因为,生活中这样的骗子和皇帝太多了,故事里,还有个孩子勇敢地站出来揭露了皇帝的光屁股,现实中呢,有谁够这个胆量?毕竟那是非富即贵,或者是位高权重的人,你揭露了他的伪装,说不准你就要吃不了兜着走。
《皇帝的新装》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上演,那些喊着皇帝新装真漂亮的人,不仅不以为耻,反而会觉得自己是情商高的表现,哄着皇帝高兴总比让皇帝下不了台强。
假如谎言重复一千次就成了真理,跟着说谎的人,说不准还能跟着皇帝捞一个艺术评论家的头衔,那就是双赢的结果了。
其实吧,这些所谓艺术家搞出来的东西,到底算不算艺术,对于我们也是无所谓的事,你不搭理他,那就是垃圾,他们怎么努力,也不能把垃圾变黄金。
艺术一定能符合大众审美,大众接受不了的玩意,绝对不能称之为艺术。把握住这个标准,就会不受其乱。就当着有人在你面前放个屁,不当回事,风也就把它吹散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众不懂的叫不叫艺术?艺术审美与大众审美
专家:群众喜欢的不一定是艺术,群众:皇帝的新装真不是服装
为什么一些明显不符合普遍审美的作品会被认为是艺术珍品?
•大众审美还处于表面层次,还习惯于用“像不像”做为评论一幅画优劣
浅议当代书法审美的四个层次
马未都谈审美层次,你是哪一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