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上人家(二)
当渔民们在江水里发财的时候,那位长辈凭着自己的勤奋开荒拓地,不几年的功夫,他凭着一己之力也耕种了几十亩地,那时候,州上到处都是芦苇荡,开荒出来的就归自己所有。
解放后,长辈家有了几十亩土地,一家人耕种不过来,有时候也会找人来帮工。假如就这样风平浪静地,大家的日子估计会越来越好。长辈丰衣足食,并且娶了年轻貌美的妻子。
可天就是不遂人愿。
后来成为麻子的那个人欺负他,也许是因为羡慕他们的富裕而生出的仇恨心。他们那时候很容易被人欺负,因为他们有一个特别不光彩的身份——地主。
长辈其实是非常好的人,在他日子开始好起来之后,他就开始思念舅舅了。他不仅不恨舅舅,反而从心里宽恕并理解了舅舅。自己能有今天的好生活,都是舅舅给带来的。
农闲的时候,他就到码头上看过往的船只,遇到上水来的船,他便打听舅舅的消息。
就像我同学的叔叔,船往上航行着,他们翘首望着远方。这样坚持了几十里,他们看见了一片江心洲。
江心洲上长满了芦苇,岸边上什么都没有。他们不死心,因为这是航程中唯一的陆地,假如哥哥不在江心洲上,那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他们将船停靠在沙滩上,沿岸边开始寻找。
“哥哥”,“哥哥耶”,“你在哪儿呢?”他们喊破了嗓子,呼啸的风把他们的声音带到无影无踪,他们沿着江滩背向而行,看看州上是否留下哥哥的影子。
在走了大半圈之后,还是二弟脑子灵活,这么大冷的天,哥哥要是还穿着湿衣服待在江滩上,估计早就冻僵了。于是他们开始往芦苇荡里面寻找。
冬天,有人到江心洲砍芦苇,囤到一定数量之后,他们便雇船来运走。很多砍芦苇的人,来到江心洲,会在这里吃住几天,这样能确保在最短的时间里砍到最多的芦苇。
芦苇荡里有很多用芦苇搭成的小屋,屋里有简单的生活用品。因为小屋,砍芦苇的人避免了风餐露宿之苦。兄弟二人进入到小屋区的时候,远远地就看见有间小屋里往外冒着烟,他们一阵窃喜,快速地奔向那间小屋。在小屋门口,他们待住了,小屋正中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大哥,他衣衫单薄,他和另外一个人都在围着火,给他烤着湿透的衣服。
“大哥!”大哥扭头后,仿佛身体也成了雕像。兄弟俩冲过去,大哥倒在了火边,他们三人兴奋地翻滚着。
“二弟,三弟,我这是在哪儿,不是在做梦吧。”
“大哥,这不是梦,你让我们找的好苦啊。”一阵嚎啕大哭声,彻底地把大哥拉回到现实世界,起先,他甚至怀疑自己已经不在人世了。
大哥说,船身震颤把他甩下水之后,刺骨的寒冷让他瞬间就清醒过来。他知道自己遇到的困境,他彻底地绝望了。就在他想放弃的时候,他听见一个声音在他耳边说,他命不该绝,只因他曾经在水上做过好事,水里有一群生灵在向阎王爷求情,保大哥一条活命。
兄弟二人以为大哥在说胡话,他们甚至用手摸了一下大哥的额头,看看大哥究竟是哪儿出了问题。大哥将他们的手移开,不紧不慢地讲了一个解放前的故事。
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半大小伙子,有天清晨,天刚麻麻亮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准备到江对岸去打鱼,因为根据江流的信息,对面江边的回涡里一定会有不少鱼。有一膄船在夜色里往上游进发,看他们急冲冲的样子,他就知道船主一定没有跑过这段水域。因为上游不到3公里的地方就是行船人闻名丧胆的马当矶,这地方,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更为重要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阻碍鬼子的军舰逆江而上,国民党军在水下部署了很多工事。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船只在这地方触底沉江,或者就是底儿朝天。这个船主真的是胆大妄为。
父亲明明知道船主要吃大亏,可他知道,自己上前拦阻只会自讨没趣。他只是凭空喊了几句“马当矶那边太险恶了,还是先靠边行船,或者等天亮再走吧。”父亲的喊叫,很快就被风浪声所吞噬。
他们到了江对岸刚整理好扳罾准备下水,眼尖的父亲突然发现江面上有异乎寻常的漂浮物,他大喊了一声“不好”,甚至没来得及收罾,他就让大哥把船往江中间划。
江面上先是飘过来一些船上的生活用品,包括行李担子之类的家什,不久就陆陆续续地飘过来几具尸体。父子俩没来得及多想,将尸体全部拖到岸上,物品能打捞的尽量打捞上岸。江面上打捞干净的时候,快接近中午了。
父子俩看没人认领,他们估计也不会有人来善后了,于是,他们俩在江边找了几个较高的位置将尸体埋了起来。为了将来亲属认领,他大致地描述了几具尸体的特征,并标注了死亡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八月十五日。
那天是中秋节,他们早早出来打鱼,也是盼着当天能有个好收成,可惜天不遂人愿。
大哥还没有说过,就听边上坐着的人“啊呀”地大叫了一声。
(待续......)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常务)兼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7部,累计出版和发表3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2部):《一车一世界》《炊烟袅袅:一乡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北京晚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江心屿
风自盐河来
望江心孤屿--吴明赛
这里是——温州
温州欢乐行之江心屿
江心屿揽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