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琉璃厂传奇(上)

我等客居北京的,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明知道有个景点没去,以为自己一点会有时间去,结果,很多著名的景点如故宫之类的,在北京住了十几年,竟然没有去过,这让很多外地人理解不了。

北京实在是太大了,景点也太多,以至于很多景点连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不知道。早晨路过定慧寺,看见一个新修的牌坊立在那儿周围没有看见寺庙,而墙上的牌子上说这是古迹,我便打电话咨询家住附近的朋友,没想到,他也是一问三不知。

后来,问了从牌坊下进出小区的人才得知,定慧寺是有的,在院子里外人难以进入,因为院子属于空军某部,定慧寺假设还有古迹的话,也就被这些兵爷霸占了,外人根本不可能进去。

没看成定慧寺,趁着天好,我沿着四环去五棵松,从五棵松转地铁去琉璃厂。

对于一个爱好字画的人,琉璃厂是必须要去的。虽然家里笔筒中有很多笔是琉璃厂的货,那都是同事给我从那儿带回来的。

琉璃厂是个什么地方,很多人说不清楚。在明朝之前,琉璃厂那个地方有个专门烧琉璃瓦的窑厂,清朝的时候厂子搬走了,琉璃厂这个名字留了下来。

当年那条街上住了很多进京赶考的举子,每次春闱大考结束,一群名落孙山的人在回家之前,要么是将自己的笔墨纸砚当卖点,以换一些回家的盘缠,或者是,将随身的家什卖掉,以便轻装回家。

这里物件的价格相对于别的地方来说,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一个集市,很多文化人都到这条街来“寻宝”。举子中有官宦后代,他们当出去的东西有好宝贝;有些穷酸的举人因为机缘巧合也可能得手名人的物件;也有落地举子是书画大家或者潜在的书画大家的,举子们当出自己的宝贝之后,有很多人就想去琉璃厂试自己的眼力和运气。

很多人知道琉璃厂是通过电视连续剧,这样的说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剧中说和珅经常去琉璃厂淘宝,在得知乾坤会去琉璃厂的时候,他会从家里事先拿出一些宝物放到乾隆要去的店里,故意让乾隆花很少的钱买到很好的宝贝。以此来讨乾隆的欢心。

乾隆与和珅到底有没有去过琉璃厂,去了琉璃厂是否赚到了宝贝,后人无从知晓,但是,和珅等很多贪官利用过琉璃厂,这是不争的事实。

乾隆以后,外地的官员到北京来行贿,他们要么是苦于找不到庙门,要么是难以携带大量的金银登门,还是琉璃厂掌柜的替这些官员想到了好办法。行贿的人来到琉璃厂的店里,掌柜的了解他的需求,夜晚,掌柜的就去受贿人家里,取一件价格差不多的字画,顺便将行贿人的银子奉上,第二天,行贿人拿着一幅字画,非常体面地去受贿官员家里拜访。原本很丢人和尴尬的交易,被琉璃厂的掌柜“洗成”非常“高雅”的活动。

当年的琉璃厂估计有点像现在的潘家园,每天都上演着一夜暴富或者一日破产的财富故事,买的没有卖的精,卖的人知道自己的成本和底价,买的人不仅需要眼力鉴定物品,而且还要充分了解行情。

他们交易方式也比较有意思,买卖双方不能直接开口说价格,而是通过在袖口里面掐手指确定成交价,不知道这样谈价格的方式一者是为了保密,另外是否还有其他意思?

在古董行好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是不带找后账的,在买卖之前,你可以充分发挥对你的专业判断能力,一旦成交了,假的也要当着真的拿回去。记得以前看见过潘家园有个人,他的眼力号称是潘家园第一,他看东西几乎是十看九准,可惜就是因为那个一不准,搞得他到现在还像个乞丐一样,整天混在潘家园市场里。

现在的琉璃厂没有潘家园那么疯狂了,他们做着比潘家园应该规矩得多的生意,也许是因为物依稀为贵的关系,他们中出现了很多百年老店。

(很多人以为定慧寺就是个名称,其实寺庙还真有,且保存的很好,就是看不到。)

(二环大街上也有这么漂亮的银杏树。)

(来张近点的。)

(还有元宝枫。)

(这是全聚德总店,也是琉璃厂大街的标志。)

(不知道这个叫王镛的是干什么的,他来我不打他。)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名是启功先生题的。)

(看看校徽。)

(这个壁画没懂什么意思?)

(宣纸、大千画廊,荣宝系列,这都是琉璃厂的标志了。)

(北京的一得阁墨汁)

(琉璃厂的标志性建筑。)

(琉璃厂西街)

(大牌子出来了。)


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三部历史专著:《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文字20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称之为“鬼市”的文玩市场你去过几个?
中国古玩:逃不开的潘家园,绕不过的琉璃厂!
想哪儿说哪儿---古旧字画能养心
马未都:我和老婆一起逛潘家园,本想让她照应我,却还是被忽悠了
听说过古玩字画有假货,卖小人书假货听过没?潘家园水真深
石景山人转宣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