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承彧作品赏析之《文人纸上留墨香》

       遥想西晋,一代文豪左思构想整整十年,满屋纸笔,耗尽才情,终成一篇《三都赋》,引得五陵年少争相传抄,霎时间洛阳纸贵;再看中唐,扫眉才子薛涛采撷枝头花叶,点缀宣纸,嵌入信笺,由此发明了花笺,在大唐广为流传,后世人们又称之为“薛涛笺”,用一封笺纸承载着浅浅愁思寄向远方……其实,那传最得久远的,是文人在纸上留下的墨香。

是了,每每文人欣赏了美景,便有了愁思;有了愁思,便会想要写诗;想要写诗,就一定会把墨迹留在纸上,纸,才是文人寄托情思的地方,又或者说,纸是文人心中那一缕情愫的载体。文人在纸上留下了墨痕,墨痕在纸上散发着芬芳。

自东汉蔡侯纸以来,文人对纸,便不再吝啬于自己赞美的言辞。唐代诗人李峤曾写过一首诗:“妙计蔡侯施,芳名左伯驰,云飞锦绮落,花发缥红披”,写尽他对纸的赞美;“左氏三都贵,张芝径雨珍,谢公如就乞,九万一纤尘”,宋人丁谓的这首诗中全无一个“纸”字,却能够读出其中无尽意味;又有明代毛氏所作的绝句,“家住嵇山剡水头,陈玄毛颖忆同游,荣封楮国金符在,尺素修成五凤楼”,仿佛是以纸为线索,将历史的明珠串在了一起,形成了这样一幅五彩的画面。这是文人们在纸上写下的诗,也是在人们心中留下的对纸的歌颂。

细细想来,一代大文豪左思,不仅在诗中被历代人们传唱,更是推动了纸在历史之中的发展,并开创了文学新风。他历尽十年时间,将毕生文学造诣投身于这篇文章,妙语连珠,且不说权书衡论之风与之不可比拟,就连笔势浩荡、智略辐辏的豪壮之言都无法与之一较高下。他在创作时,满屋纸笔,随处可见,想起一个绝佳妙句,便随手抄起身边的一支笔,在纸上恣意挥毫,片刻,又觉不甚满意,便又专注于炼字的工巧。在他完成了这片名动皇都的《三都赋》后,就连大才子陆机看过都惭愧得将自己的手稿尽数烧毁,更使得上到帝王将相、富家公子,下到黎民百姓、穷困书生,都纷纷争相传抄,一时间引得洛阳纸价骤然上升。左思,虽然其貌不扬,但却能够用其才华,撼动整个洛阳城,不仅使得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更衍生了“陆机辍笔”、“洛阳纸贵”的典故,使得今天的我们,仍在传颂这段美谈。左思在纸上留下了墨香,却也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华章。

盛唐之后,才子文人并起,妙语佳作丛生,正是在这时,人们对于纸,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情感。比如薛涛,在八九岁时便能够随口接出父亲吟的诗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在及笄之后,她的容貌可谓是“一顾倾人城”,又因为有着“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的才华,家道中落的她无奈成为一名歌女,但她也仿佛因此而能够写出更多动人的诗句;酒宴之上,她提笔而就一首《谒巫山庙》,诗云:“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这首诗的英姿,全然不像是出自一位小姑娘之手,但她做到了,因为她是一代才女薛涛。如此才女,竟也和纸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大诗人王建曾写过一首诗赞美薛涛:“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就是这样一位多情女子,发明了一种桃红色的信纸,将诗和信写在这种信纸上,用花瓣作点缀,后人纷纷向她效仿,也开始扩大这种花笺的使用,并为之命名为“薛涛笺”。在薛涛过世之后,她所发明的信纸有多么受人喜爱并广为流传,薛涛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恐怕在当时,薛涛笺的盛行度,不亚于那一场“洛阳纸贵”吧?是薛涛,将满腹思情全部寄托在了笺纸之上,又用笺纸把人们的思情寄向远方,自此源远流长。

其实不止是薛涛喜欢以信纸为载体,把心中所念寄托其上,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文人墨客、千千万万的羁客游子,都喜欢用这种方式传递自己的愁思。两汉时期盛行的诗题《饮马长城窟行》中也有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写尽一个妻子对自己远走的丈夫的无尽思念。到了唐代,诗人张籍也在诗中写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极言自己秋日羁旅之思,有家不得归,游子何能安?于是“复恐匆匆说不尽”,唯有“行人临发又开封”。宋朝之后,以晏殊晏几道父子为代表的词人,作品中多“红笺”意象,更以愁思寄远为主题,如晏殊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又如晏几道的“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这又哪里是文人笔下简简单单的、仅仅留存在纸上的诗句啊?这分明是划破了历史的长空仍旧能够震撼我们心灵的无比真情啊!他们只是以纸为载体而已,绝不会把真情禁锢在纸上。

我曾立志修身学文,便也效仿古人,用纸来传递自己的情感。我喜欢作诗填词,即使深知自己才疏学浅,却也十分享受这种笔尖划过雪白纸面、在上面留下芳香墨迹的感觉。闲暇时,一支笔、一张纸,便足以让我静坐整整一天,在那纸上肆意地勾画点顿,去探寻书写字字句句的美好。纵使整整一下午过去了,心中仍只是短短的二十个字,我也愿让它们承载着我的思情,落在纸上。秋,总是使人感到悲凉,我也不知是哪里来的文思,落笔,写下自己随意谱的一首短诗:“秋风吹客泪,卷入我杯中,饮去一觞酒,化作相思流。”不知为何,在纸上写下一些东西总能使我的情感有处寄托。纵然我在文学上的这些微末道行较古代文人丝毫不及,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喜欢在纸上写下自己心中的情愫,留下我那些小小的美好或轻轻的哀愁,而那些才子文人也是这样。

人们总是愿意把情愫留在纸上,让纸作为载体,盛放着他们想说的话、想做的事全部寄向远方。当人们想要推动历史文明的进步,他们便发明了纸,让纸作为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信号,一个历史被推动的符号;当人们想要在纸上留下墨迹,让自己笔下的墨香流传到后代千千万万的世人手中,他们便把文字写在纸上,让纸成为文学记载中那一笔笔浓墨重彩的传承者;当人们想要寄托自己无处安放的诗情画意,他们便创造了信笺,让纸作为四海之内的交流媒介,成为人们寄托情愫的直接载体……纸,无论是对于历史发展还是文学创作,无论是对于文明流传还是时代推进,都仿佛一位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大将军,号令旗一挥下,万马为之奔腾。文人在纸上,留下的又何止是简简单单的文字?他们留下的,那是一个时代发展的标志,是历史与文明没有消磨的见证,是对于羁旅的友人无尽的担忧、对于多年未归的家乡无尽的思念、对于诗和远方无限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又或是单纯的人和人间情愫的碰撞……

纸,从表面上来看,只是被文人留下了一段墨香,但它却被赋予了无限的意义。它可以承载着多少羁旅之人漂泊无依的思乡之情;它可以怀有多少乐观的诗人对于未来的无限憧憬;它可以蕴存多少阁中女子浸润着芳菲的喜悦或无奈?我们不得而知。但纸,的确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虽平凡,却毫不平庸。它的存在,只是在履行它的职责,仅此而已。只不过它的职责,比其他的任何事物,都要多一段墨香罢了。与其说是墨香,更不如说是情愫吧……

         朱晔(古磨盘州人),安徽望江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注册会计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经出版了三部历史专著:《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旅行散文随笔《一车一世界》,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并在《文艺报》、《中外文摘》、《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金融文化》、《中国金融文化》、《金融文坛》、《中国城乡金融报》等期刊上发表作品。累计出版文字200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素笺若雪,墨香缱绻,品古代的绝美诗笺
纸短情长话笺纸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笺纸收藏:纸短情长
笺纸、笺谱:文人骚客钟爱之选 高级定制的“鼻祖”
尺素霓裳:古来才子佳人书房中的那一抹惊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