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爱写寺庙

很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告诫我,别人信不信神那是别人的事,你不要轻易地说信或者不信,更不能说神的坏话。

我理解这是母亲给我灌输的最朴素的“宗教信仰自由观”。而事实不是这样的,母亲这么说,那是因为她听说过我家先人的一段尴尬经历。

我家某先人,曾经约了几个亲戚去九华山朝拜。那时候去九华山十分不便,他们要沿途斋戒几日之后,方可上山进香。有个亲戚,因为夜宿客栈的被子太破旧,他说了几句对神不敬的话,并且说店家提供的被子里的棉絮破得像猪油渣子一样。他们翻山越岭几天后,终于要上九华朝拜了。一早起床,大家开始吃早饭,终于发生了让所有人奇怪的事,先前那个说错话的人,碗里竟然出现了猪油渣子。

看到这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只好遗憾地做出决定,还是回家算了,因为,本次斋戒上香的仪式被破了,去九华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父母亲一辈子没有专程去寺庙上香的经历。父亲似乎不太信寺庙,母亲也一直在提醒父亲,我们不迷信,但是不能妨碍别人相信。

第一次对寺庙有印象,那是我读高中的时候,学校组织去天柱山旅游。那次出行前,父亲对我们的旅游好像非常支持。等我回来的时候,父亲问我,是否去了三祖寺?我说去了,因为三祖寺就在去天柱山正门的路上,我们是回来的时候去的,记得一上车我就有些头晕,在山路上转了几圈之后,我就开始晕车。到三祖寺的时候,我跟着人流稀里糊涂地下车,然后在寺庙里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父亲问我见过谁题写的牌匾,是否见过三祖的真身像,去了三祖寺有什么感觉?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我张口结舌,原本对寺庙就一无所知,加上当时状况也非常不好,我能说出什么呢?

我不知道父亲去过天柱山,因为天柱山景区开发没几年。事实是,天柱山早在唐朝就是风景名胜区,江州司马(相当于九江市市长)的白居易都到访过天柱山,因为,天柱山在唐时号称“南岳”。父亲到天柱山当然不是去旅游的,那时候的人食不果腹,哪有心思旅游?他好像是替生产队进山拉毛竹的,后来还去山里给我曾祖父办寿料。父亲年轻时去天柱山不止一次,他对天柱山也许没有很深的印象,但是,他记得三祖寺,尤其记得“三祖老爷”(三祖僧灿)的真身,他一直对人说,“三祖老爷”的头有笆斗(一种谷物容器)那么大。其实,父亲不知道,三祖的真身在山后的那座塔里,资料记载,他是立式安葬的,因此那座塔显得很高大。

父亲问我的问题,直到父亲去世的当年,我才搞清楚答案。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的家乡是禅宗的发源地,禅宗二祖、三祖、四祖、五祖的道场都在我家乡那一片。天柱山的三祖即禅宗三祖僧灿,他从二祖慧可处获得衣钵,二祖禅寺原址在太湖县。三祖临终前将自己的衣钵托付给道信,道信即为禅宗四祖,四祖的道场在湖北黄梅。后来的五祖弘忍从四祖手里接过衣钵,将衣钵传给六祖惠能。惠能将自己的道场建在广东韶光的南华寺。

知道禅宗传承体系之后,我对佛教开始发生了兴趣。从那以后,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名寺古刹的,我一定要现场观瞻,以至于我闺女都说我是,逢庙必入。

父亲去世的当年,我去了一次天柱山,带着父亲给我的提问,我一个个地寻找着答案,其实,这不是为了填补知识的空白,当时就觉得这是一种对父亲的缅怀方式。问题自然是从三祖如笆斗大的头开始的,我知道三祖这个名称的由来,我知道了天柱山在古代中国的地位,我知道了禅宗在我家乡附近的发展和传播路径,我甚至知道了禅宗六祖后的南北宗,此外还有很多当年父亲没有问我的知识。这些知识感觉慢慢地成体系了,我喜欢这样成体系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哲学思路,我爱上了这样的思考。

我爱去寺庙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喜欢古代传承下来的东西。古代传下来的宝贝能被我等老百姓随意观瞻的只有两种形式存在:一是皇宫,二是寺庙。相对于皇宫的高贵,寺庙会更亲民一些,可以近距离地观看。相对于寺庙的数量,皇宫就太少了,看古代遗存,还是看寺庙比较好。寺庙跟皇宫还有一个区别是,皇宫是靠权力维护地位的,而寺庙靠的是信仰。权力会失去,王朝会更替,而信仰是不会的,这是寺庙及其附属物能够很好保存下来的主要原因。

寺庙是知识的载体,寺庙里会凝聚很多知识,如建筑物知识,通过建筑物的造型和设计,可以推断建筑物的年代,以及当时人的审美情趣;很多寺庙都有“佛法僧”三宝,这是三大知识体系,值得慢慢地研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古代最好的设计师要么是在给皇家设计服装,要么就是在设计佛像,看唐朝之前的石佛像,每一件都是绝世精品,在佛造像的设计上,设计师无不将灵感用之其极。当然,这些精美的造像大多不在寺庙里了,都被博物馆圈存了起来。

寺庙是城市里最后的安静之所,无论多么烦躁的心,只要进入寺庙都能得到片刻的宁静,这是非常难得的感受。也许在门口还在挥舞屠刀,也许在跪拜前还在尔虞我诈,也许在许愿前心里还在算计些乱七八糟,可一旦双手合十,一旦点燃佛香,一旦匍匐在地,人都回归到原始状态,一切都被“清零”了,这是一种绝佳的感受,这是一种非常神圣的体验。

我还是喜欢去寺庙的,跟信仰无关,跟宗教无关,跟迷信无关;我欣赏的是艺术,学习的是知识,推敲的是思路;寺庙是知识的来源,是艺术的集散地,是历史的浓缩点,这是寺庙能给予我的,这也是我喜欢寺庙的原因。

这是三祖曾经修行的山洞。

这尊塑像,我父亲一直以为是三祖的真身像,其头大于笆斗。

其实,三祖是立着圆寂的,他的舍利在这尊塔里。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禅溪】三祖寺记行
岳西:中华禅宗第一山
【连载】钱其昭:青原游(12)
潜山县天柱山三祖寺
《天柱山铭》是郑述祖为追念其父郑道昭而作
除了如来佛祖,这些掌门人你都知道吗? | 壹读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