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协和医院为什么那么牛

协和医院为什么那么牛?

这是很多人无法回答的问题。当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为什么大众的殷切期待都是协和医院?协和的一举手、一投足,总会引起不一样的关注?

国危思良将,家贫盼妻贤。

只有在节骨眼上才能看见很多东西的价值之所在。协和牛,自然也是因为它牛在关键时候,它总能给人以最后的希望。它的牛,牛得有道理、有规矩、有节操,假如所有的医院都能做到协和那样,那就真的是苍生之福,百姓之幸了。

在北京长安街边的高楼大厦新东安市场后边,有一个老式的建筑群,说它老式,那是因为房子的顶部盖着绿色琉璃瓦,而房子的框架典型的是西方式的建筑风格。这样的建筑在北京其实有很多,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专家在北京就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房子,框架是欧洲式的,红墙斜坡顶的三层楼房,房体非常的敦厚和结实。这个建筑群不同的是,墙体镶嵌着白色的瓷砖,房顶上还有绿色的琉璃鸱吻,一看这个建筑样式,就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结构。

这座建筑群名字叫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在明朝时,这地方叫校尉营,清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继位,雍正将东单的这块地方赐给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十三弟怡亲王云祥。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去世,雍正根据允祥的遗愿,将这座怡亲王府改为“贤良寺”。

校尉胡同街道石板上的纪年

校尉胡同街道石板上的纪年

时光过去了200年,清王朝开始没落了,当年的铁帽子王豫王府只好寻找卖家。怡亲王府经历几轮易主,也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豫王府被国外的一个石油大王看上,他就是美国的洛克菲勒,他遵照父亲的嘱托,在亚洲发现了这么一个好地方,他想在这儿盖一所医学院。

洛克菲勒家族在北京建医学院纯粹是为了公益。他看上的地方前身是1906年,经慈禧老佛爷批准,英国伦敦教会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在北京创办的协和医学堂。

1913年,洛克菲勒家族成立基金会,决定资助中国的医学教育。两年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了协和医学堂,并将新学校的名称改为“北京协和医学院”。1916年7月,基金会斥资24万现大洋,购买了“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豫亲王府,作为协和医学院的校址。

顺便说明一下,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洛克菲勒家族,但是读过高中的人都熟悉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在高中政治里,将其与“托拉斯”联系在一起,这是资本主义走向帝国主义的标志之一,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对洛克菲勒没有好印象,就知道他是剥削无产阶级血汗的大资本家代表。

洛克菲勒家族买下豫王府后,还出现两个小段子,一个是,因为洛克菲勒家族是倒腾石油发家的,他买下豫王府之后,北京人戏称豫王府为“油王府”,试着读了几次,发音还真的相近;二是当时买豫王府时,豫王府的后人还与施工方签订了一纸协议,大意是,豫王府因为从清朝开国就有了,祖先曾留下话来,说在宅子里地下埋了很多宝贝,假如将来在地下挖出宝贝,都归豫王后人。

因为这个原因,据说当时施工的时候,军警严阵以待地看着施工现场,工人只能穿单裤子进出工地,以防带走“地下的宝贝”。协和医学院建完后,坊间有传言,说洛克菲勒家挖到的宝藏比他买豫王府的本钱多一倍。

洛克菲勒家族请了当时最著名的设计师查尔斯·柯立芝负责协和医学院的设计,柯立芝被壮观的豫王府所震撼,于是,他将西方的设计理念,与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做了充分融合,这也就诞生了现在还在使用的协和医学院。

协和医学院当然不仅是建筑很牛,最牛的还是它的办学理念和管理制度。

1921年,柯立芝设计的协和建筑群竣工,当年秋季,学院就开始招收中国学生。从此,中国最严苛的理想主义医学院正式诞生了。

当年协和医学院就面向全中国招生,全国应试者蜂拥而至。在参加考试的人群中,有两个来自福建鼓浪屿的女孩,她们在激烈的考场上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突然,有个女孩中暑了,她的同伴只好将她弄到考场外,并对她进行了临时急救。十多分钟后,同伴醒了,可救人的女孩因为这十多分钟而耽误了考试。

女孩子知道协和的录取标准,像她这样都没有完卷的考生,一定不会被协和录取的,女孩依依不舍离开学校,一个月后她收到了协和的录取通知书,协和将她破格录取了。

女孩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怯怯地问当时的监考老师“可我没有答完试卷啊。”

“孩子,救死扶伤是医生最大的天职。在考场上,你能舍弃自己的前途去救治别人,这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一个医生必须的禀赋,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成绩吗?”

这个女孩叫林巧稚,她是中国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其实,监考老师录用林巧稚也不是在拍脑袋,因为,在林巧稚救人的过程中,他一直在观察林巧稚的一言一行,林巧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在救人的过程中非常沉着冷静,且操作得当,最为重要的是,除了这门课,林巧稚别的功课成绩都很优秀。

不然,即使校长破格将林巧稚领进门,他也无法保证林巧稚能顺利毕业,因为,协和具有非常严格的淘汰制度,1921年计划招生25人,只有9人通过入学考试,1924年只有3人毕业了,林巧稚是三分之一。1929年,林巧稚获得博士学位。

因为我没有查到资料,据说,当年对女医生的要求非常的严苛,选择从医这项事业,女子一辈子不能结婚,更不能生孩子。林巧稚真的为医学事业奉献了一辈子。

她是中国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他被称为“万婴之母”,经她手接生的婴儿达5万个,在他接生的诸多能人中,其中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他就是中国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林巧稚还不是协和最著名的校友,著名的校友有很多,他们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享有崇高的威望。两院院士有24人,有4人次获得南丁格尔奖章。从1924年到解放前,协和医学院只培养了300名毕业生,可这300人后来都成为新中国医学界各个学科的奠基人。

协和医院是协和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与医学院在一起,这里是教学研一体的医学殿堂,这里是中国患者的福地。

校尉胡同人行道上的地图。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翻底儿:协和医院竟是清朝豫亲王府的旧址!
美丽中国:协和医学院旧址,洛克菲勒买了王府帮中国建协和(图)
用脚步丈量美丽北京(104)
协和医院,风雨百年
别提红会了,揭秘协和医院与洛克菲勒家族和王府宝藏的百年传奇故事
不肖子孙不仅卖掉祖宅,还是亏本买卖,地下埋着几百年的家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