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名家精品】隆重推荐 林济仁 先生佳作《碑铭》和《论文》专辑(一)
【中国当代杰出诗词名家百强榜】至尊荣誉 【比投网】和【神州文学《比投微榜》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推出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火爆征稿《春秋诗语——盛世华年经典文集》大型纸刊 国家书号 省级出版社【神州家园文学会】隆重发布2019090501
吴川市芷寮中学诗词文化长廊序
芷寮街位于吴川旧县治、即今之吴阳镇西南十余里,东濒沧海,南扼限门;西临鉴江,北倚古城。依山傍水,列翠飞青;襟江滨海,毓秀钟灵。
据清光绪版《吴川县志》卷二“风俗”载:“芷寮为海口,市船所集。每岁正月后,福潮商艘咸泊于此。”;卷十“杂录”载:“芷寮初属荒郊,居民盖草寮,造纸于岭头,人目之曰纸寮。万历间,闽广商船大集,创铺户百千间,舟岁至数百艘,贩谷米通洋货。吴川小邑耳,年收税饷万千计,遂为六邑最。谭文二姓世居此地。洪武间,从军承甲,文风渐兴,子矜之盛,历十余传。”《广东历史人文资源调研报告》:“明代芷寮是福建、广州、潮州的大商船集散之地,十分繁华。有福州会馆、广州会馆、潮州会馆;还有两街、三巷、六行头;即正街、曲街,秀清巷、广成巷、牛儿巷,沙螺行、蟹行、谷行、虾蛋行、壳灰行和番薯行。商贾云集,茶楼、饭馆齐全。”由此可知,芷寮港于明清之时,乃万商云集、千帆竞发之大商埠也,故有“金芷寮、银赤坎”之称。兼之乾隆庚子恩科进士陈圣宗生长于斯,可谓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
改革开放后,芷寮农工并茂,百废俱兴。高贤迭出,士商频仍。如林君瑞涛、瑞池、瑞璘昆仲,堪称商界之翘楚;其既事业有成,又心怀乡梓,感恩社会,至今累计为家乡及社会公益事业捐物捐资超过叁仟伍佰万元。尤为可嘉,乃其深知国家致治在于贤才,贤才之成源于学校;为弟子造就一贤,即备国家栋梁一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兴学育才,重德举贤,乃兴邦之道。故其慨然捐巨资兴建芷寮中学公堂背岭新校区,以便乡邻学子就读。新校区规模恢宏,环境优雅,功能完善,设备齐全。仰校长之领导,经全体师生之努力,业绩蒸蒸日上,远近蜚声,历年考上名校之学子名列同级别学校之前茅,可谓硕果累累、李茂桃馨。
为“创建教育文化强镇”,乘着吴川市与吴阳镇同时获得“中华诗词之乡”殊荣之东风,经校班子研讨决定:增建长88米、高3.8米,面积398平方米之“诗词文化长廊”,主要选录华夏先儒劝学励志作品中之名言名句与唐诗宋词、以及吴邑先贤和当代著名诗人之诗词作品。藉此以启后秀、美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彰显办学特色。此举不仅为师生增添了一个精神家园,于宣传教化、传承中华诗词文化、弘扬国粹、丕振文风等起到良好之效;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光辉之典范;更为“文化兴邦”与建设吴川文化强市起到积极之弘扬和推动作用。
诗廊之建成,春秋佳日,校友师生,游憩于斯;海韵山光,万顷一碧;天高地迥,心旷神怡;品诗赏文,书声远播;俯仰之间,心自开豁;既又翘瞻宏构,慨想典型,流风逸韵,悠然感发于怀而不能已已!
夫南海之滨,呈现清新翰苑;鉴江之畔、平添壮丽黉宫。今莘莘学子,讲习有所,运动有场,潜修有室,餐寝有堂,士子乡亲,无不额手。更毓以山川之秀灵,绵以诗书之教泽,来者若能倾心治学,不愧师儒道德、不负瑞涛昆仲之博爱、不辱诗廊之雅意,明秀而可成大器者,予之厚望也!
赞曰:重振唐风宋韵,传承华夏文明。发掘神州瑰宝,点燃学子激情。争跻名校行列,无愧诗乡美名!
慷慨之举,兴文之事,理当必记。今蒙校长林君之托,美意难辞,故不揣谫陋,略缀片言是为序!
岭南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吴川市林召棠状元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邑人 林济仁谨识
赠瑞涛房兄昆仲
林济仁
商海扬帆三弟兄,宏图大展崛鹏城。
每钦浩浩云霄志,更仰殷殷桑梓情。
村道义修圆众梦,校楼捐建育群英。
春风化雨滋苗圃,鼎鼎名同桃李馨。
【注】房兄瑞涛、瑞池、瑞璘昆仲三人乃深圳知名地产商,曾捐资三千多万元修建村中道路及路灯,兴建芷寮中学新校区;捐资支持吴川市比干文化促进会和吴川市林召棠状元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和运作,一贯致力于公益和慈善事业,声名远播!
吴川城隍庙宝像鼎新碑铭
林济仁
县郡之有城隍庙,犹古之封国必建社也。《祭法》云:能御天灾,能捍巨患,有大功德于民者则祀之。夫世之谭城隍者,本源《易》“城复于隍”之义也。若称“城隍”者,先见于唐代名士李阳冰所为记。自吴越有祀,北齐有祀,则唐宋以来可知也。李商隐文称“受命上元,职守斯土,主张威灵,弹压氛祲”者是也。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独崇是典,诏天下府州县治,必立城隍,以镇一方。而申之制词,隆以徽号,并谕:“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朝廷借立城隍以纠察,借神道以设教,阴阳表里,使人戒惧,而不敢违纪,护国庇民之意也。道家有云:城隍爷乃权司冥政,职列天曹正神,掌人间祸福之权,管尘世生死之事。
吴川城隍庙位于旧县治东南,即今吴阳镇城里村内,相传始于宋,自元至民国,代有修葺。赫濯所昭,常有灵应。每逢诞期,八方信众朝觐,四面士商贲临,世代馨香,遐迩闻名。然因久历沧桑及解放后人为毁损,殿宇颓圮,片瓦无存,致使吴邑胜迹,仅存遗址于荒烟衰草之中也!吾邑庶士,触目伤心,每欲捐资重修,无奈破四旧之风甚盛,信众夙愿难成。
时至庚午,欣逢盛世,政通人和,为传承道教文化,满足黎民信仰需求,由理事会倡议重修,喜得八方信众解囊,越一年而告成。然原所供奉皆为泥塑神像,因历廿载春秋,已面貌模糊,残旧不堪。为保神像之不朽且壮观瞻,经众商定,用优质石材雕造,再塑金身。于壬辰仲春辛酉兴工,仲冬戊申告竣。其间筹资、绘图、选材等,集众家之智,举修缮之事。蒙理事殚精竭力,行家出谋献策,贤达慷慨解囊,巧匠精心雕琢,众神像得以焕然一新。
今庙悉依旧制,共三殿,面积五百八十平方,坐丑向未兼艮坤。殿宇巍奂,栋垣煜爚,碧瓦丹墙,古色古香。大门联云:是是非非地;明明白白天。殿内供奉神、鬼雕像计一百六十三尊,形态各异,肃穆威严。中殿神龛内,供奉城隍神,金脸五柳须,头戴金钩彩冠,身着绣花红袍,腰系玉带,足蹬乌靴,俨然汉唐州郡守。中殿两侧,有文武判官及皂隶神八尊,手提丹书墨簿,拳握金笔算盘,像貌庄严威武。后殿为娘娘殿,供奉城隍爷夫人神像,仪态慈祥和蔼,端庄大方。前殿两柱石刻“善来此地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联。左右两廊森肃,供奉十殿阎王、六官六案、丁兰土地诸神,诸像千姿百态。其中鬼卒形怪貌凶,手执刀叉剑戟铁钩,案置油锅铁锁钉床等刑具,于阳世作恶多端者,死后则被剜心挖眼、油炸煎煮等,藉以彰显为恶必惩之因果报应,燮理阴阳之判断无差。令心术不正之徒,忘恩负义之辈,望而生畏,不寒而栗。从而警醒冥顽罔觉之人,回头从善;鸡鸣狗盗之辈,转意修心。官者当廉政爱民,民者须遵纪守法,富者应积德行善,贫者宜奋发图强。以致世风淳化,国泰民安。
欣乎工竣!庙成则神安,像新则神喜。普天同庆,人神共乐!嘉平之吉,谒神建醮,士女骈臻,老幼咸集;喜看信士如织,焚香祷拜,怀虔诚以祈家国之盛,祷神力以佑黎民之福。凛凛城隍,从今更威灵显赫矣!
今乡人能奉正神,修方祀,集厚赀,复古庙,庶几明于彰瘅,凛以鉴临,以至万世承神之庥于勿替也。福非謟可邀,庆以善而积。自今以往,神享其祀,野无禧出,户告绥丰,弘扬道化,警迪世人,且结万家香火之缘,佑千载衣冠之气,薄海蒙庥,苍生受福,洵乃一邑之幸事,千秋之善举也。故凡参与筹建及捐资之信士,其功德无量,流芳百世。
众力之劳,群情之洽,诚恐日久湮没,邑绅请记于余,勒之于石,以贻后者。垂名纪胜,为像成殿新而立石,使后之入庙者俯察仰观,睹斯文之盛,沾教泽之隆,夫亦可悠然兴矣。
是为记。
铭曰:
赫赫城隍,庙像维新。神光普照,威灵日增。
风调雨顺,护国安民。泽被吴川,不啬不吝。
有求皆应,救苦扶贫。惩奸治恶,庇佑仁人。
黎庶行善,百福骈臻。香火鼎盛,信众芸芸。
邑人 林济仁顿首拜撰
岁次壬辰仲冬吉旦
吴川城隍庙理事会立
附:吴川城隍庙宝像维新庆典贺诗贺联
林济仁
(一)
贺吴川城隍庙宝像维新告竣
宝像维新众愿偿,八方云集谒城隍。
巍峨殿宇光吴邑,显赫神威镇海疆。
赏善惩奸彰正气,扶危救难保忠良。
金容焕彩尤灵验,默佑黎民更富强。
(二)
城隍庙宝像维新贺联
宝像维新尤显赫;
金容焕彩更威灵。
(三)
城隍庙宝像维新开光庆典庙门联
庙貌喜重光,德泽巍峨千载仰;
金容欣焕彩,神恩浩荡万民沾。
(四)
城隍庙宝像维新开光庆典戏台联
千年圣迹重光,国泰民安,钟鼓齐鸣歌盛世。
廿载金身再塑,风调雨顺,人神共乐庆佳期。
(五)
城隍庙宝像维新开光庆典大门联
维新三载,吴邑清平承惠泽;
福庆千秋,生灵舒泰沐神庥。
(六)
城隍庙宝像维新三年戏台联
维新三载,香火绵延,物阜民丰霑圣德;
喜庆今宵,士商咸集,笙歌粤韵颂神恩。
(七)
甲午年吴川城隍庙诞期戏台联
宝诞欣逢,一曲清歌扬古镇;
高贤云集,千秋例节颂城隍。
附录:清·乾隆吴川知县云南张恂《吴川城隍庙重修碑记》
明有礼乐,幽有鬼神。故自都会至郡邑,莫不有守土之官以治于明,即莫不有城隍之神以宰于幽。官则崇车服以酬勋庸,神即崇庙祀以报功德,典至重也。顾或疑明者显而有据;幽者微而难知。不思福善祸淫,御灾捍患,有耳目所不能周,势力所不能为者,非有神以相之,何以使报应之不爽、阽危之永奠欤?神之为灵,昭昭也,然神之灵,实灵于人心。人心非有所感则不动,非有所惕则不虔。求其感之惕心者,舍庙貌之巍峨,明祀之馨香无由焉。吴阳为蕞尔邑,滨临大海,地瘠民贫,俗尚简朴,治之南旧有城隍庙,荒废久矣。癸巳冬,余膺简命,来治斯土,首士展谒,慨然叹曰:曾谓守土者,而可听斯庙之倾颓若是乎?虽神之灵,不以庙之修废异,而人心既无所感与惕,方疑祸福之应、捍御之功为无有,是慢神也。如是而善不知劝,淫不知惩,民将肆然无忌。上干天和,水旱盗贼之灾、疵疠夭札之患,由人心生者,虽欲弥之不能。而饥寒日益迫,风俗日益偷,然后敲扑以威之,文法以绳之,是虐民也。慢神虐民,何以为治?爰熟筹所以修之者,邑绅梁公文朝,夙敦古道,以孝友闻,来告予曰:斯庙之建,家君炤与有力焉,今老矣而志弥笃,因费鉅不赀,岁积所余以待,兹闻兴修之举,不禁忭舞,以命诸朝,朝虽不敏,愿力承厥志以蒇成事焉。余乃指薄俸、筹公项以委诸公,公出资成之,身任弗瘁。卜吉日度基址,狭者阔之,卑者崇之,经始于甲午季夏五阅月而告成。向之破瓦颓垣,焕然一新矣!邑之人入斯庙者,睹栋宇之崇嶐,思明德以升馨,油然动于心,怵然虔其志,知祸福之应,分毫不爽,相与劝善惩淫,有以格天心而迓庥祥,即雨晹偶愆,疾疫间作,神之请命上帝,有祷必应,有应必速。由是时和年丰,民物康阜,风俗醇而治化洽,则斯庙之修,谁谓非守土之急务?无当于崇德报功之典也哉!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吴川知县云南张恂撰
说明:
余读光绪版《吴川县志》,发现卷三载有清乾隆知县张恂撰写之《吴川城隍庙重修碑记》,然原碑失之久矣。为弘扬城隍文化,彰显先贤功德,提高吴川城隍庙之历史品位,经提请理事会商议决定:重立此碑,以启来者。
据光绪版《吴川县志》卷三载:城隍庙在旧县治之东南,南向深十一丈,广四丈五尺,庙宇四层,各三间。康熙五年,邑令高鸿飞置田二石给香火,迁界后失。乾隆三十九年,邑令张恂与绅士梁炤捐修,梁文朝承修,悉依旧制。道光二十一年,知县冯云路重修上座。同治十二年,知县裘伯玉重修两庑及头门。
原文无标点符号,为方便今人阅读,特加之。
沐恩信士 林济仁录校
公元二零一二年岁次壬辰孟冬吉旦
吴川城隍庙宝像维新理事会重立
作者简介:林济仁,字布待德,号梧桐居士,吴川市吴阳镇人,曾任冶金部海南钢铁公司工程开发公司总经理。现任深圳市万利来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万利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吴川市林召棠状元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兼《状元文化》主编,岭南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川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特聘专员,深圳市湛江商会会刊《商潮》杂志总编,吴川市总商会会刊《鉴水流金》杂志常务副总编,梅录(深圳)商会高级顾问兼会刊《金鹿》杂志总编,吴川市吴阳梅花诗会荣誉会长,吴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辞赋社会员。主编《状元文化》、《吴川城隍庙》、《传奇水潭》。作品常发表于《中华诗词》、《中华辞赋》、《当代诗词》、《岭海风骚》、《深圳诗词》等刊物。楹联、辞赋曾多次获奖。代表作有《吴川赋》,《荣居记》、《吴川城隍庙》、《水潭吴氏大宗》、《水潭广福堂》、《吴川延华池》等文物古迹重修和仿古建筑碑铭。
水潭广福堂重建碑铭
林济仁
夫先王之制祀典也,捍患御灾则祀之,能赏均法则祀之,明民供财则祀之。时之报功者,必新之以明宫齐庐,必旌之以美号显爵,陈其俎豆而荐献之,盖所以示不忘,崇应功烈在民尤难忘者也。市治之西南三十里有水潭乡,琼楼林立,祠庙巍峨。昔时,乡之前濒巨潭,广数里,深数丈,碧波万顷,海舶千艘,衣带清涟,舟航鳞集,朝云霞而印日,暮映月以辉光,堪称邑中胜景。乡之南有广福堂,北有广庆堂,俱崇敬“康皇仁恩大帝”,士民虔奉,享祀不忒。神之灵爽,由来久矣。据《水潭广福堂重修碑记》载,斯庙由原居水潭乡之金氏创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水潭吴氏始迁祖林茂公卜居水潭之时,已庙貌巍然矣。
迨至清道光年间,经吴族先贤河光公和族长主持,重葺庙貌,再塑金身,后灵响特异,士民奉之甚恪。清光绪丁丑年,邑中瘟疫流行,人人自危,乡人为求平安,于是年二月廿五日延请道士修斋打醮,祈求康皇菩萨庇佑,果有奇效。故定于每年二月廿五日为庙会,后演变为年例,此俗相沿至今。
时至庚寅(公元1951年),破除迷信之风骤起,一时拆除神庙,烧毁神像,锐不可挡。目睹近六百年之历史文物将遭毁灭,乡民心急如焚。然慑于政令威严,无人敢抗。幸得吴氏先贤礼明公,与其夫人罗秀英女士,为护历史文物,奋不顾身,暗藏神像于家;后被不良之徒出卖,礼明公不幸入狱,虽历经严讯,始终矢口否认;数月后,菩萨显灵,促贵人相助,其始获释;归家当夜,即与夫人将神像移至稻草堆匿藏,后又藏于家中、新埇坉姚达章家、村头深湾、公唐园等处。时而沉匿水中,时而深藏地下。期间某夜,神示梦礼明公曰:“全身痒搔难耐”;礼明公夫妇急从藏处起之,果见菩萨满身虫蚁!速用开水清洗,是夜,梦神笑曰:“舒坦矣,谢君夫妇”!夫所谓神无所不通,感之即应;神无所不在,求之即来,不谬也!如此倒腾三十余载,个中艰险与灵异,笔墨难以尽书。
时至壬戌(公元1982年),欣逢盛世,政通民和。礼明公即倡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辄得乡人响应;几经周折,备尝艰辛,前后历时两载,隐藏三十余年之康皇菩萨始得重光。更可赞者,乃吴公生前曾诫子孙曰:吾族以忠厚礼让开基,须谨记先祖遗训:笃行孝道,广积阴德,致富应修祠建庙、筑路造桥以报乡梓。礼明公踵承先德,一生诸多善举,可谓功德无量,泽及后世。
礼明公之子玉荣、玉泉、玉光、玉鑫、玉辉昆仲五贤,秉先人遗训,心怀梓里,乐善好施;曾捐巨资重修水潭吴氏大宗,筑路,造桥,建学校、市场、灯光球场等。尤玉光君,厥功甚伟,其之前曾耗费十年心血,主持重修水潭吴氏大宗;今见广福堂破旧湫隘,如遇节日或狂风骤雨,排列则左右无序,贡馔则前后失次,拜跪多参差错杂,肃敬不伸,何以邀神贶耶?兼之默体康皇仁恩大帝护国安民之志,千百年来,庇佑黎庶,人各各以归仰,方在在以奉祀,而神无不通也,无不在也,未尝有违所愿;况忆其父,为护神像,不顾个人安危;为重修庙宇,历尽艰辛;故久有鼎新之志,奈乡民财力不逮而未及行;今见水潭乡已步入小康,若复见斯庙之压迮若是,于心不忍;故慨然动员善信捐题,集思广益,共襄盛举。仰诸君慷慨解囊,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共筹得善款三佰多万元,即择吉拆除旧庙,鸠工庇材,于原址扩建。为保质量及彰显古风,特制砖瓦,挑选木石,重金聘请名师巧匠,精雕细构而成。
新建之广福堂,丹堊辉映,栋宇飞翬;画楹刻桷,绘凤雕龙;建筑面积三百零八平方米,坐乙向辛兼卯酉,宫殿堂皇,法像端严。面挹尖山,门襟鉴水。民居罗列,江潭环绕。祠宇拱护,联匾彪章。庙貌焕然而巍峨,榕荫蔚然而深秀;客来皆谓:吴邑一巨观矣!
尝闻:踵事增华,固属先贤之戒;而缺略不全,实亦人心之憾。斯庙之成,以祈天地顺而四时当;民食德而万物昌;神功丕著而繁昌之福可至;殿宇辉煌而人神之乐可期矣!夫弘扬道化,重光数百年之圣迹,广结信士香火之缘,固不仅以流传先贤名胜,杨柳熏风,春花秋月,而供后人之歌咏已也。
斯庙重建于壬辰季冬,讫功于甲午初春。水潭吴族士绅请记于余,余愧荒陋,纪事不文,姑序大概,后之来者,尚有考于斯焉。词曰:
帝德巍峨,宝殿维新。声传禹甸,威震乾坤。
神光普照,默佑黎黔。涝而开霁,旱则为霖。
恶除其本,善裕其昆。萃亨元吉,辟除妖氛。
振兴百业,康阜群民。地灵神赫,信众如云。
馨香永荐,俎豆常陈。丁财蔚起,万众欢欣。
深圳市万利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湛江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
邑人 林济仁顿首拜撰
公元二零一四年二月岁次甲午孟春吉旦水潭吴族理事会立
水潭吴氏大宗重修碑铭
林济仁
《礼》云:“君子将营官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则宗庙之立,所以妥先灵、序昭穆、奉时祭,合本支于百世也。司马温公有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骘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长久之计。”所谓席聚族之娱者,方知诒谋之远;事骏奔之烈者,益念祖泽之深。自昔门第之兴盛,莫不由祖宗积德之所致,其见诸诗书者尚矣。如于公之高闾、范公之义田、王公之植槐,其奕世弥光,不尤彰彰著哉!
水潭吴氏始迁祖林茂公,号龙蓭,原籍常州府无锡梅里。乃入粤始祖、宋嘉佑进士、后知枢密院事居厚公第十一代孙。居厚公第七代孙荆蓭公,于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游学高凉,后定居茂名高逻上旺岭(今吴川市浅水镇新屋村委会辖区),为高州始迁祖也。荆蓭公第五代孙林茂公,先由茂名迁梅菉三官塘水口坡,因羡水潭山川之灵秀,及妻乃近乡薛村人士,遂于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卜居焉。林茂公娶薛氏,出二子;长子继开公,名乾,配李氏,出六子:传学公、传圣公、传贤公、传进公、传德公、传修公;次子承开公,名坤,配陈氏,亦出六子:传业公、传仁公、传义公、传礼公、传智公、传信公。迨至六世祖韬素公与七世祖述素公,一生谦退自下,修真茹素,广积阴德;幽感神明,显格强暴;江流为之改道,盗贼为之敛锋。自二祖修行积善、培植宏深,嗣时厥后,诗书世业,衣冠奕奕焉!水潭吴氏由此开枝散叶,自明迄今五百四十三载,裔衍二十二代,人口约六万,子孙蕃派于粤、桂、琼诸省;簪缨鹊起,兰桂腾芳。夫志士束修,岂期福报?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信不讹也!
水潭吴氏大宗始建于明万历卅五年(公元1607年),时经宗亲有识之士倡议,由六世祖韬素公和七世祖述素公,几经绸缪,备尝艰辛,率族人建之。祠成后,春秋二祭,俎豆馨香;才丁骏起,科第蝉联。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由十一世祖云亭公主持重修,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由十四世祖宣诗公主持再修。
大宗建筑群共三座,右为七世祖道南公祠,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左为长房宗祠,面积约六百平方米;中为大宗,面积一千四百平方米,坐东向西(乙辛兼卯酉)。祠前良田万顷,阡陌纵横;平畴沃野,物产丰饶;面揖尖山,背倚修竹;门环绿水,榕树婆娑;衢宇齐整,祠庙辉煌。昔时,高凉郡诸水经化州汇合后,蜿蜒而达吴川三江口,循泗岸经山圩,至大宗前而潴为巨潭,后再折而南,由那邓经黄坡而出海。其时潭广十里,深数丈,水潭因而得名。而潭江一体,形如罗带,绕村洄环;江因潭而水聚,潭因江而流长。暮汐朝潮,气象万千。若夫日丽景明,波澜不兴;碧空万里,江天一色;千帆竞发,万商云集;农桑畅茂,玉树青葱;鸥翔鱼跃,渔歌晚唱。至若夜幕降临,银汉群星灿烂,渔舟灯火通明,上下交辉相映,流光溢彩。水潭者,大江之潭也!
大宗乃祭祀祖先、商议族务及老人休闲之所,现为吴川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抗日与解放战争时期,大宗为御敌之指挥部,故本村曾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革命先烈,水潭因而被市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并荣膺“抗日救国革命村庄”美誉。解放初,乡人以大宗办学,卅载杏坛,桃李芬芳,至八零年始重归族人管理,恢复其宗祠之功能。
然大宗因历四百余年之沧桑,经已祠貌受损,堂构失辉;既有违先贤建祠之初衷,更难彰后代子孙敬祖之孝道。今逢盛世,政通人和;为重振吴氏家风,慎终追远,保护历史文物,启迪后昆;经族众商议,成立理事会,倡议有志之士,慷慨捐资重修,因筹金不足,难以兴工。幸得十八世孙玉荣、玉泉、玉光、玉鑫、玉辉昆仲五人,秉其先严礼明公遗志,为族争光,乐捐人民币陆佰九十万元,并承担修葺主管重任,兢兢业业,计从众议,事必躬亲。尤可嘉者,乃玉光君,为保古迹,力主按原貌修复;苦心筹理,十载不懈;翻江觅遗碑,筑路运奇石;为聘名师巧匠,跋山涉水,走遍神州大地;殚精竭力,劳勋卓著;古云:成如容易却艰辛,信不诬也!玉荣昆仲,慷慨解囊之义,玉成其事之功,必流芳百世,传颂千秋!
大宗今之修葺方案,乃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论证而定。木雕为浙江东阳工艺大师陈应红先生主雕,灰塑及壁画由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邹成村先生主持。砖瓦、灰浆严格按古建筑材料工艺特制。木料以花梨、紫京、铁棱为主。大宗共分四进,古建筑名“四马拖车”。首进为门厅,二进名忠厚堂,三进名聚德堂,后进名忠孝堂。内置六厅十二房,大小九天井。首进祠脊,灰塑一对鳌鱼朝宝珠;其余三进祠脊,塑有山水人物、花卉树木、飞禽走兽。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前墙角之上,左塑阳德为日神,右塑嫦娥为月神。内墙壁画,彩绘汉代名典、山水景物与草尾龙等精美图案;千姿百态,古朴大方,堪称国内壁画之精品。中座屏风,雕龙凤呈祥、麒麟献瑞等图案。忠孝堂上,悬挂吴族历代祖先画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聚德堂上,悬挂宗规、族戒、族约,以启后人。堂柱悬挂古今名人题赠金字楹联,中两联为少年女书法家、本村吴诗妍手书。雕梁悬挂清道光癸未科状元、邑人林召棠公赠予“让德可风”题匾及本族举人、进士金匾。后厅前八对花梨木花鸟屏风,新颖古雅。厅内供奉着水潭吴氏入粤始祖居厚公与水潭吴氏始迁祖林茂公等先祖之牌位,左昭右穆。大门正上方金匾“吴氏大宗”四字,乃清翰林、邑人陈兰彬公书赠。饰品陈列井井有条,各色灯光交辉璀璨。重修之大宗,技艺精湛,气势恢宏;飞檐翘角,斗拱交错;红墙白瓦,色彩斑斓;精雕细刻,古色古香;可谓一颗建筑艺术明珠!
大宗于丁亥孟夏兴工修葺,庚寅正月十二日告竣,水潭吴族隆重举行“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揭牌仪式暨大宗重修落成庆典。祠貌重光,举族欢腾;礼炮齐鸣,鼓乐喧天;贵宾云集,盛况空前。吴氏司礼子孙,身着礼服,按旧礼举行升座与祭祀仪式。
铭曰:
奉祖升龛,满座祥光。各安昭穆,春秋蒸尝。福泽悠悠,德荫无疆。
功业鼎盛,瓜瓞绵长。英才继起,凤翥龙骧。堂基永固,合族蕃昌!
己丑季冬邑人 吴川林济仁敬撰
水潭吴氏大宗重修理事会立
公元二零一零年岁次庚寅孟春吉旦
【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与石刻微异。
贺水潭吴氏大宗重修落成
林济仁
悠悠潭水溯渊源,祠貌重光景物妍。
暮汐朝潮腾瑞霭,春花秋月祀先贤。
簪缨鹊起家声远,科第蝉联世泽绵。
让德高风千古仰,延陵福荫永无边。
(1)春花秋月:春秋二祭。(2)让德:典源春秋时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出逃至荆蛮号勾吴(今江苏无锡梅村)。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之高风亮节。清状元林召棠公曾题“让德可风”金匾赠予水潭吴族。(3)延陵:为我国吴族发祥地,遗址在今之江苏省常州市南淹城。
水潭吴氏大宗重修落成庆典
林济仁
(一)
(主席台兼戏台联)
祠宇重光,箫鼓喧阗开盛典。
宗支并茂,亲朋贲集庆佳期。
(二)
人才辈出恢先绪;祠宇重光裕后昆。
(三)
谱牒溯延陵,百世秉仁风,喜祠宇重光,四海宾朋同庆贺;
科名传粤峤,八方崇望族,仰先贤德泽,满堂兰桂竞腾芳。
(四)
自宋迄今,脉连旺岭,基肇水潭,源远流长,祠宇重光昭族望;
由吴入粤,裔出荆蓭,支蕃琼桂,地灵人杰,英髦蔚起报宗功。
水潭吴氏大宗重光三年庆典
林济仁
重光三载,科甲蝉联,蔚起英才绳祖武;
共赏元宵,管弦迭奏,悠扬粤韵颂时和。
【注】水潭村于壬辰年(2012)正月十二日隆重举行大宗重光三年庆典,此联乃典礼台及戏台联。
道光癸未科状元林召棠赠水潭吴氏大宗联
周隆端委,汉重台衡,黼国黻家,骏业仍光海峤;
礼肃笾型,训尊彝鼎,兴贤举孝,鸿仪远上云逵。
【注释】
①周隆端委:周,周朝。隆:兴、重意。端委:古代礼服。《左传·昭公元年》:“吾与子弁冕端委,以治民临诸侯。”杜预注:“端委,礼衣。”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礼衣端正无杀,故曰端;文德之衣尚褒长,故曰委。”
②汉重台衡:汉,汉朝。台衡: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
③黼[fǔ]国黻[fú]家:谓国家文教之治,美如锦绣。太平天囯洪仁玕《英杰归真》:“我天朝万万年作人之治,所由黼国黻家,天道无不彰之美;金声玉振,天理靡不畅之机。”
④海峤:海边山岭。唐张九龄《送使广州》诗:“家在湘源住,君今海嶠行。”宋文天祥《战场》诗:“三年海嶠拥貔貅,一日蹉跎白尽头。”
⑤笾型:1.笾,笾豆。古代祭祀燕享时所用的器皿。笾盛桃梅,豆盛肉酱。2.型,铸造器物用的模子。
⑥训尊彝[yí]鼎:1.训,典式、法则。不足为训。2.彝鼎:泛指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罍等礼器。
⑦鸿仪:盛大的典仪。
⑧云逵:比喻仕宦之途。唐顾云《题致仕武宾客嵩山旧隐诗序》:“故能振清风於戚里,飞逸驾於云逵。”宋范仲淹《祭陕府王待制文》:“凡有志于时者,皆望公於云逵。”
相人与品诗浅论
林济仁
一、前言
二、
诗、人合一之论,自古有之,诗学史上,亦有诗品如人品,诗人以和之说。以余频年涉猎风鉴之心得,深觉品诗颇如观人。
夫诗,远譬诸物,近取诸人,而诗道成焉。古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余亦觉诗与人相似,俱有神气、骨血、胆色、面目、肌肤。若能运用相人之法,鉴赏某人之诗词,观照其诗史,欣赏其作品,应能推测出此人之性情、乃至其之寿夭穷通、贫贱富贵也!
余现以易学之风鉴术并借鉴历代诗家之论试论之。
三、诗相源流概述
盖闻伏羲氏始画卦,未有《易》名,夏曰《连山》,商曰《归藏》,为术数之始书也。文王乃本伏羲之画,体三才之道,推性命之源,极物理人事之变,以明得失吉凶之故,而《易》作焉。易者,互相推移以摩荡之谓也。道者,体乎物之中以生天下之用也。物生而有象,象成而有数,数资乎动以起用而有行,行而有得于道而有德。因数以推象,象自然者也,道自然而弗籍于人也。
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至汉唐时,尚简而相人耳。兼之秦皇焚书坑儒,秘本尽毁。故隋唐以前殊少风鉴善本,宋元以后始列专家。后历数千年之岁月,穷百代星相名家之心血,始悟:人乃禀阴阳之气,肖天地之形,受五行之资而成。因而演易出:人之形者,头象天,足象地,眼象日月,声音象雷霆,血脉象江河,骨节象金石,鼻额象山岳,须眉象草木。继而形成:天欲高圆,地欲方厚,日月欲光明,雷霆欲远震,江河欲润,金石欲坚,山岳欲峻,草木欲秀之论。欣乎!斯时天人合一之论已成矣!
然律诗之源,自爻画之兴,一必生二,奇必配偶,然后成章。一句之中,两字并行,扩充引申,即有对句。如《风》、《雅》之篇,或二字并连,或四言遥匹,不可胜数。“有駜,有駜,駜彼乘黄。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明明在下,赫赫在上。”两语正对者,可得而止也。至汉婕妤之:“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刘桢之 “秋月多悲怀,感慨明长叹”。不独骈比,更有谐声韵。曹、刘而降,益多俪词;颜、谢以还,竞流排体。至于有唐,整饬更甚,遂号律诗。
盖前人尚质,意趣适至,偶成合壁。后人尚文,追琢所就,必求中伦。气机渐开,裁制日巧。断为八言,分为五七,其势然也。
四、诗相之巧合及诗之格律简论
夫诗者,发乎人之心而出乎人之手也。杨雄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刘开曰:“道德之精微,天人之相与,伦常之所以昭,性情之所以著,显而为政事,幽而为鬼神,于诗无不可证。”故可从诗词之意象、神气、骨脉、声色诸方面入手,品评与探究诗词之体裁、格局、章句、对仗、比兴、用事等。譬如人有头面、身脚。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相人有:从修行中来,从精灵中来,从神仙中来,从星宿中来,从神祗中来,从诸恶中来之分。论诗有:诗神,诗圣,诗贤,诗仙,诗鬼,诗妖之别。相人有:威猛,厚重,清秀,古怪,孤寒,薄弱,恶顽,俗浊之格。品诗有:清奇、古怪、雄厚、伟秀之辩,何其近哉!
况诗之可以兴人者,以其情也,以其言之韵也。夫献笑而悦,献涕而悲者,情也。闻鑫则壮,闻丝竹而幽者,声之韵也。故情欲其真,而韵欲其长。韵生於声,声出於格,故标格欲其高。韵出为风,风感为事,故风味欲其美。有韵必有色,故色欲其韶。韵动而气行,故气欲其清也。
若论诗之律,世之言律,以为和必应宫商之音,严若守科条之令,诚然哉!要之造诣,其实难言。放逸即格必疏;拘泥则气必索。思极冥搜,则寡兴会之趣;意取适象,则鲜玮丽之观。必使才足以振逞而不伤其体,学足以敷绘而不累其情,词足以发意而境若浑成,色足以扬声而气无浮露。字必妥贴,无迹可寻。句必沉著,无巧可按。对必精切,有若自然。韵必平稳,绝无凑响。一篇之成,则八言如贯;数首竞奏,则一法不重。
如此大匠运斤,惟其准绳之至熟,故变化之自生也。讽咏古作,似若可求。退而含毫,每乖象意。品尝殚思,而所立卓尔,是以易而非易也。且文学乃人之学也。一人之诗集,乃一人之心路历程。一国之诗史,乃一国人之心灵史。盖诗者乃人之志所吐露,志非仅言得志,不得志亦谓之志。陆游云:“古之说诗曰言志。夫得志而形于言,若惨遭巨变,流离困苦,饔餐不继,衣不蔽体,自道其不得志,是亦志也。”刘勰云:“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情生于文,文生于情,体物著情,寄怀感兴,诗之为用也。诗既缘情言志而发,亦借比兴而曲达其意,往往言如此而意如彼。观其诗,不知其人可乎?不知其论世可乎?
昔孟子听其言而观其人,曰:“彼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循辞知其所穷。”吴公子季札观周乐而知其蕴意。吉甫作诵,令人“穆如清风”。“子美诗,读之使人凛然兴起,肃然起敬”(张戒《岁寒堂诗话》)。皆能于其作品探知其奥义,想见其为人。
古人于此有得,惜皆片玉零珠,未能条理成篇。今虽有相人论诗之学,然仅得孟子听其言观其人之诀,而以易学之相人理品尝和探讨古诗词者,余于此之前,未见有何人发其妙言也。
相诗之形,不如相诗之心。相诗之心,不如相诗之德。然后观其性情,别体裁,区品格。又从雅俗、巧拙、富贵、穷通诸方面统一立论,从诗品与人品之关系立论。诗之习气,乃学识修养、环境习染所成。
故有英雄气有霸气,有仙气亦有伧气。循物理而揆人性,于对比中见其真知灼见。于诗中观老少,少多奇秀,老趋平淡,是以有稚美,有老成。以此求合成,观时变,妙在其中矣。
五、相人与品诗
夫以人之性情品德,神韵气骨,肌肉声色以譬诗。人有骨格,人之骨节象金石,欲峻不欲横,欲圆不欲粗。瘦不露骨,胖不露肉。骨肉互相依附,气血相互应和者善相也。诗之骨神在观其体格、声调,骨植则诗之神气、声色自能至也。骨峭者音清,骨劲者音越,骨弱者音庳,骨微者音细,骨粗者音豪,骨秀者音冽。
故骨之轻重不可不知,其高者苍劲峻峭,能于排偶中见,于虚字中见,于苍茫中见。论骨肉在停匀,神骨在清秀,筋骨在果敢与含忍。骨病之太色以及骨之太柔,精神悴尽,披靡颓败者皆非上品也。故不可不求珠辉玉润,风骨凝然;变化有序,佼壮劲健;刚柔相济,和谐自然。
人有身段。人者,禀阴阳之气而成。一阴一阳,其道不可乱。一刚一柔,其道不可易。男以刚健为道,女以柔和为德。故男者贵乎三停平等,风度威严。体魄雄健,英气凛然。女者贵乎仪貌秀美,端装雅清。风姿绰妁,婀娜巧纤。反之即为不美矣。诗亦有诗段,不可不求完体相称,烂若星晨。幽微芳馥,时欲袭人。清风徐来,碧波粼粼。
人有精神魂魄。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日月星辰,风云雷雨,景星庆云,天之精神。河岳山川,草木花卉,珠宝金玉,地之精神。耳眼嘴鼻,骨肉皮毛,视听言动,行动坐卧,奇纹异痣,人之精神。天无精神,即日月隐晦,星辰不烂,风云雷雨失时,景星庆云不现,阴霾气象也。地无精神,即河岳不明,山川不秀,草木花卉凋零,珠宝金玉不显,凄凉光景也。人无精神,眉眼混杂,耳鼻颧额不正,下停亏薄,骨少肉多,皮毛粗涩,视不明,听不聪,言则气滞,动则歪斜,行住不定,坐卧不安,奇纹不美,皆贫愚奸诈夭寿之人也。
诗亦有精神魂魄,精神聚而色泽生,此非雕琢之所能为也。精神道宝,闪闪著地,文之至也。故在揣知其境遇,以我之心求无象于渺冥之间,形神一贯,文质相宣矣。
人有胆,心胆正直者,得失不足以暴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于德有容,于量有度,如豪杰命世,肝胆自行,断不依人眉目。诗亦有胆,故不可不积德蓄精,养气驭胆也。
人有五脏,五脏体成也即有真脏之气,其灵莫大焉。诗亦有五脏,不可不求其意之婉转曲折,含芳吐秀,奔放自然。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者佳作也。
人有肌肤,古有论:贵人肉细滑如苔,红白光凝富贵来。揣着如绵兼又暖,一生终是少凶灾。肉紧皮粗最不堪,急如绷鼓命难长,黑多红少须多滞,遍体生毛性急刚。诗亦有肌肤,故要观其整洁,识其粗细,明其德性,知其冰冷滚烫也。柳碧桃红,梅清竹素,各有固然。浮薄之艳,枯槁之素,君子所弗取也。珠辉玉润,宝焰金光,自然之色,夫岂不佳?若朽木死灰,意气恹恹,将归于尽,何以言贵?
面为人之仪表,列百部之灵居,通五脏之神路,推三才之成象,定一身之得失,取六阳为最尊。神气贯形为有德,五岳朝拱为有势,三才配合为有情。诗亦有面目,故不可不辨其风貌,观其妍媸好恶,识其品第与气象及风格也。
人有眼,天地之大,托日月为明。一身之荣,托两目为光。日月能照万物,双目能知万情。故有:天之精华在于日月,地之精华在于五谷,人之精华在于双目之论。诗亦有诗眼,故不可不知其所在与其奇警也。
人有姿态,夫行者,为进退之节,可辩其贵贱也。人之善行,如舟之行水,无往而不利。不善行,如舟之失水,必有漂泊没溺之患。诗亦有姿态,故不可不知其动人之所在也。行文是否曲尽其妙,自然流畅;耽思傍听,精鹜八极。若能心游万仞而奔放和谐,如行云流水气贯而畅通者上品也。
人有肥瘦,肉所以生血而藏骨,其象犹土生万物而成万物者也。丰不欲有余,瘦不欲不足。有余即阴盛于阳,不足即阳盛于阴。阴阳相胜,为一偏之相。诗亦有肥瘦,贪肉者,不贵味而贵臭。闻乐者,不闻响而闻音。凡一掇而多物者,非其至善也。故不可不知其过肥或过瘦之病,须除烦去滥,清淤理翳,方能令其畅通。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者善品也。
六、论人·诗之声色、意境、雅俗、真趣、清浊、健弱
夫石蕴玉而生辉,沙怀金而川媚,此至精之宝。神者,为百关之秀聚,阴气舒而山川秀,日月出而天地清,如五星之明,光芒不动者,贵显之神也。气者,需察其深浅厚薄,分清其五行喜恶,结合其季节衰旺,方知其善恶也。
人之气有清浊、阴阳、刚柔、秀丽、发祥、休空诸气。深而厚者,精神面貌俱佳;薄而浅者,萎靡不振也。色者,气在皮里,色在皮外,气之精粹,神之胎息。惟色有神气,方为贵色。如云霞日光,又如秋月连天者,美色哉!故神气色三者不可离。肉者,骨之营卫,体之基本也。
诗之气亦有清浊、阴阳、刚柔、秀丽诸气。色有古色、淡色、本色、富丽、秀滞诸色。需辩腠理之微,抉玄秘之妙。以章法切脉为要领,其中转接断续,挑出清沏,其病得其把脉,所知有所进与有所避也。
人之有声,如钟鼓之响。器大则声宏,器小则声短。神清则气和,气和则声润。声响如雷灌耳,或如铜钟玉韵,或如瓮中之声,或如铜锣铜鼓。俱要清润,要深远,声佳者深而圆畅也。神浊则气促,气促则声焦急而轻嘶也。
观诗之声亦分响哑、洪细、清浊、雌雄。一击而立尽者,瓦缶也。声微而韵悠然长逝者,声之所不得留矣。然语气清亮,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者善品也。
观诗之韵有:古、悠、亮、矫、幽、韶、清、洌、远诸韵。如:“相云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其韵古。“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其韵悠。“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其韵亮。“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其韵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韵幽。“皇心美阳泽,万象咸光昭”,其韵韶。“扣枻新秋月,临流别友生”,其韵清。“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其韵洌。“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其韵远。然言穷则尽,意亵则丑,韵软则卑。韵卑者,非律之所取也。贵者,自然流畅,音越而长,调高而卓。凡情无奇而自佳,景不丽而自妙者,韵使之也。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绰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
观人诗之情意、言语。夫人之言,心之声也。贵人之言,言不妄发,发必中节;言不妄陈,陈必有序。诗之言有心态语、性情语、赏语、品语、作家语。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抗色厉声,则令人畏。浮词浪语,则令人厌。俚情亵语,则村童之赧言也。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善道景者,绝去形容,略加点缀,即真相显然,生韵亦流动矣。语朴而古,语精而古。朴之至,妙若天成。精之至,粲如鬼画。二者俱妙于思虑之先矣。所难能者,在风格浑成,意象独出,语语实际,了无滞色,诵之如鼓琴操瑟。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乎意似之间。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然太认真则又死矣,多直而寡委矣。赋物陈情,皆其然而不必然之词。故意死而情活,意迹而情神,意近而情远,意伪而情真。善离合变化,若阮籍之遗踪;善寄托深长,如汉魏之委致。故诗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诗不患无言,而患言之尽。诗不患无材,而患材之扬。诗不患无景,而患景之烦。类此者莫不比譬鲜活而相映生辉也。正是:言不由衷都是假,语能率性始为真。吐词若不从肝胆,落笔焉能泣鬼神?
余觉人、诗皆贵健忌弱,以健为美。人者,贵在体魄雄健,刚毅果敢。又贵反应敏捷,灵活变通。而体弱多病,神情呆滞,死读诗书,自高自大者,皆平庸之人也。
诗者,亦以雄浑为上品。刚笔见魄力,柔笔见神韵。然过柔则纤稠,过刚则生硬。故凡法妙在转,转浅转深,转出转显,转搏转峻,转敷转平。需知其章法、句法、用韵转折与健弱之关系。
观诗之病因有意病、理病、靡病、情病、体病、声病、浮病、塞病、章句诸病。如气太重、意太深、声太宏、色太厉,或虚而无物、芜而不理、卑而不扬、高而不实、放而不制、局而不舒、奇而不法、质而无色、文而过饰、刻而过情、雄而尚气、新布自师、古而不变、典而好用、巧而过断、多而见长、率而好尽、修而畏人、媚而逢世,或率真以布之,称情以出之,皆俗病矣。
故力求清除俗韵、俗句、俗意、俗腐乃至一切俗病也。而针砭之法在得疗诗用药之方。论养炼之法在养气,炼气以及宜除之气。养心在养情性意识,除浮暴之气,得恬静之性。集义炼气,得运行神气之妙。又论诗识之有无,举古今之例,然有呼应有绾结,合为一体,则血脉贯而气畅通也。人有穷通,诗有难易。难之奇,有曲涧层峦之致;易之妙,有舒云流水之情!
七、结束语
夫为诗者,上言天人之理,中托鬼神之事,下寓山川人物,草木鸟兽以自广其意。然当今之世,文坛浮躁,学界腐败。泡沫垃圾,经炒作而登台;阳春白雪,或冷落而覆醅。虽为佳作,几人真尝?嗟夫!然汉字存即诗存,人类存即易学存。诗词、易经,皆国粹也!它与中华文明同在,既属于过去,也符于当代,更适合于未来!
诗人,若有浩然之民族正气,心怀天下之忧患意识,为国为民之爱国热情,天下为公之道德胸襟,悲天悯人之救国情怀,永垂不朽之艺术魅力,其作品将与世长存!
诗相并论之法,前人从未言及,乃余一时兴起而妄发几句谬言,因余才疏学浅,期名士之雅正,盼同仁之共商!
可谓是:
诗相源同一脉传,世间万物总关联(1)。
宽工可断心粗细(2),浮稳堪知福浅渊(3)。
抟测赵公成宋帝(4),罡推武氏掌唐天(5)。
诗文善恶应能辨,寿夭穷通信有缘。
丙戌初冬后学林济仁谨撰于深圳仙湖仁德居弘文轩
【释义】
(1)“万物一体” 为儒佛道三家的共识,是儒学“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1)宽工:诗中对联有宽对和工对之论。风鉴有:“未观相貌,先相心田,有心无相,相从心生。有相无心,相从心灭”,心宽者可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品诗有“诗乃心声”之论。
(2)浮稳:相人及品诗均有轻浮及稳重之论。
(3)抟:陈抟,赐号希夷先生,老子故里亳州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陈竹园村)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星相家、隐士,曾准确预测赵匡胤、赵光义称帝。
(4)罡:袁天罡,唐初天文学家、星象学家、预测家,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曾准确推断武则天能执掌李唐江山。
【温馨提示】(1)拙文在“红袖添香”文学网发表后,被全国数十家网站转载,并被“红袖添香”文学网、“百度” 等网站作为优秀论文而在“读书频道_MSN中国”等网站向读者推荐阅读。
(2)当代著名古文学家、原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黄天骥先生高足、佛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万伟成博士在网上浏览拙作《相人与品诗浅说》后,给笔者来信:
林先生:
您好! 偶然看到你的网文《相人与品诗浅说》,从用文言写作,文章风格到文章观点内容,我都非常欣赏,“得吾心矣!”因此迫切想进一步了解你的其他文章和成就,于是看到了你的博客,以及个人信息,得知你的经历,儒、商皆有成就,令人诧异。商界居然有如此高人,令人惑之!章必功先生誉为“俊才”,信然!你在网上“自曝”电子邮箱,料想你是一个开放的人,喜交朋友,不才冒昧,按这个邮箱试着发了这封邮件,并附上一篇文章,敬请查阅。”、
我在佛山大学任教,也在广东省文化学会兼职,并任广东省酒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经历没有你那么辉煌,但治学方面,与你有不谋而合之处。
我2005年我花了近十年功夫,在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观人诗学》,以观人学原理,总结并建立起中国传统的诗学体系,也是用文言文写成,凡三十万言。你说的相学,也被我纳入“观人学”之一支,目前正在作省级课题《观人诗学批评》,用今天白话话语解读这一特殊诗学体系。其中很多东西,与你文章观点不谋而合。书成之后,也获得过书法家陈永正、《文学遗产》主编陶文鹏、当代江西诗派胡迎建等先生的高度评价,但仍有“世无知音”之叹。“如果能早看到尊作,可能我的《观人诗学》就要搁笔了。当今写诗文到这个境界的,亦不多见矣!”。
今天看到你的网文,自然欣喜。如果你有兴趣,可上网查阅网上关于我的专著信息,或者看看我的博客http://jbs8964.blog.163.com/虽然很少更新,也可识片鳞只爪;互相了解之后,我想你我定会投缘的。有意的话,给个具体地址,我将拙著《观人诗学》寄上,以书交友。
专此布达,敬颂商安!
万伟成敬启
2012-03-07
笔者回信:
万教授您好!
清明节前我回深圳开会时已收到您寄来的巨著《观人诗学》,欣喜异常,多谢您的惠赐!初览大作爱不释手,如饮琼浆玉液,我定当抽空细细拜读,以增学识。《廣佛壬辰上巳雅集》已收到,待有空浏览再向您请教!
我已于本月14号回信告知阁下,后又用不同邮址连发数次,不知何故您没收到。
现有一事,清明节回乡扫墓时,吴川城隍庙重修理事会负责人到寒舍找我,叫我为城隍庙神像维新撰写碑记,可谓接之惶恐却之不恭,无奈勉凑一稿,现请阁下斧正,万分感谢!
顺祝:
诸事顺意,文运亨通、财运亨通!
林济仁敬复
2012年4月14日于海口市
万伟成博士简介
万伟成,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当代著名古文学家。先后师从胡守仁、陶今雁、朱安群、黄天骥等名师。现为佛山大学教授,从事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尤以酒文化研究成就最高,素有“酒博士”之称,有《观人诗学》、《中华酒¾¬》、《中华酒传》、《中华酒道》、《中华酒诗》、《酒诗三百首》等著作与数十篇论文问世,将国内酒文化研究升华到学术层面,《中国时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中华读书报》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报道与专访,在海峡两岸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曾任多家酒类专业媒体和酒业文化首席顾问,中国散曲学会理事、秘书长,南风诗社发起人等。
感谢您的陪伴!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我们哦
作者简介:
林济仁,男,字布德,号梧桐居士,1959年9月生,广东吴川籍深圳人,中共党员,土木建筑工程师,诗人,企业家,楹联家,星相家,有岭南才子、知名儒商之誉;其曾任冶金部海南铁矿工程开发公司总经理,现任深圳市万利来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万利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深圳市社区建设学会高级顾问,岭南师范学院吴川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川市政协特聘文史资料研究专员,吴川市林召棠状元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秘书长兼《状元文化》主编,湛江市楹联学会荣誉会长,湛江市诗社理事,深圳市湛江商会会刊《商潮》、梅录(深圳)商会会刊《金鹿》总编,吴川市总商会会刊《鉴水流金》常务副总编,吴川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吴川市吴阳梅花诗会荣誉会长等职。其曾主编《传奇水潭》、编撰《吴川城隍庙》等书籍。系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辞赋社等会会员。
其代表作有《吴川赋》、《霞街林氏大宗赋》、《水潭吴氏大宗重修碑铭》、《水潭广福堂维新碑铭》、《吴川城隍庙宝像维新碑铭》、《吴川延华池重修碑铭》、《荣居碑记》、《状元林召棠传略》、《李汉魂将军传略》、《浅论吴阳双峰塔与吴川风水》、《相人与品诗浅论》、《寿郑母八秩晋一序》等。其作品常发表于《中华诗词》、《当代诗词》、《岭海风骚》、《深圳诗词》、《湛江日报》等刊物,并多次获得各种楹联和辞赋大赛奖项。
作者在三十多年的繁忙商旅中,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数十年如一日,广交硕彦,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楹联、碑文、序文、论文、杂文、祭文、名人传记等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约120余万言,获得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高度好评!
其个人事迹曾被《湛江日报》、湛江电视台、吴川电视台、中国网、环球网、凤凰网、中华诗词网、大众艺术网、湛江市政府网、湛江市新闻网、吴川市政府网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
【翰墨堂阳】
荣誉会长;李迅   修中河
荣誉顾问:  平淡似珍   郭涛  赵月花  白水山人 董文海   薛迎春  春哥在线
名誉总编;杨蔚青
会长兼总编;王世春
副会长;阮任初
古体诗主编;阮任初   龚保峰
现代诗分社长;杨杰峰
现代诗副主编;孙殿荣
制作:堂阳诗侠
投稿专用王主编微信:  shenzhou81   邮箱2354352917@qq.com
【精彩回顾-名家名作】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卢春志——《神州著名诗人》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林松平——《神州文人》  作品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王天胜——《文人墨客》  作品
【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郝建龍——《文人墨客》  作品
【名家精品文学  翰墨堂阳平台投稿须知】
一、投稿务必同时发作品、作者介绍、作者照片(生活照)。
二、投稿发邮箱作品优先采用,一稿多投者不采用。
版权声明:本刊发布展示的诗词(对联)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图片来自华为和百度,如有侵权,请通知撤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圳诗词微刊】第446期 | 林济仁楹联100副
【一道诗兿社·远眸专辑·总第219】诗题状元坊,一道熠日辉
​【唐风宋韵文学微刊】广东诗人黄小倩诗词
《新京都文艺》作者:​林济仁《热烈庆祝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总574期⑥2020年290期⑥
第1222期 诗词 平成斌沈维新两同学同一天生日
精典诗词荟萃(沈维新诗词专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