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启蒙读什么?一份超靠谱的传统文化“分级阅读”建议|公益课⑭


超级纠结

小古文君,我家孩子才3岁,国学启蒙应该读些啥?

小古文君,我家孩子五年级了,小古文书都不够看了,能不能读整本的古文经典?读哪一本好?

小古文君,国学经典只是读就可以吗?需要解释吗?

小古文君,《弟子规》到底该不该让孩子读?学校要求背诵,有人却说是奴性教育?

小古文君,我们现在主要就是背诵古诗文。除了背诵,还能做些什么呢?

……

确实,现在阅读的重要性已经无需多言,网上各种“书单”和阅读方法真是铺天盖地。无所不能的老母亲们在陪娃学习的过程中,俨然已经是儿童阅读专家了。

可惜的是,现在的儿童阅读多借鉴西方理论,书单推荐的书目也多集中在中外现当代文学上,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部分却没有得到专业的梳理和指导。唉,难道古代就没有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吗?

当然不是!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又极为重视教育,蒙学经典还真不少,除了部分不合时宜的作品,依然有很多精品。另外,像《论语》等经典,像唐诗宋词等诗文,更是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心魂”,可以说是非读不可。

从今天开始,“跟我学小古文”的公益微课将带来《经典诵读和古诗文学习的内容次第》系列讲座,“次第”就是顺序的意思,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说的“分级”阅读。讲座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教育部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传承基地等出品,由山西阳泉市教研员、全国吟诵名师郑忠青主讲,专业、可靠、系统!

讲座中不仅会给出书目,还会讲清楚每本书的内容特点和学习重点,连价值所在也会讲得明明白白。绝不会让你有“《弟子规》到底是经典还是奴性教育”这样让人“精分”的困扰噢。

今天第一期,我们先介绍蒙学部分有哪些可读的书,有怎样的顺序和学习目标。


1

古代有哪些蒙学教材及其学习顺序

古代教育家将幼儿从4岁识字开始到15岁这一阶段称为蒙学阶段。古代的蒙学教材品类很多,有些已经不适合在今天使用了,有些仍有很大的价值。选择的时候,既要考虑教材的内容,又要考虑教材的语言形式。

第一类,礼教类。(蒙学初段)

幼儿及小学阶段:《弟子规》《常礼举要》

中学以后:朱熹《小学》,《礼记》节选

专业研究:《三礼全篇》,朱熹《朱子家礼》

第二类,文化类。(蒙学初段)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建议从《百家姓》开始,最为容易。

第三类,历史类。(蒙学中段)

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主要使用的是历史故事,这一类可以在前两类之后,大约在蒙学中段教给孩子。

著名的有《鉴略》《叙古千文》《蒙求》《龙文鞭影》。

第四类,家训类。(蒙学中段)

格言形式的有《增广贤文》,《小儿语》,《续小儿语》,适合蒙学中段,节选即可。

家训类有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颜之推《颜氏家训》,司马光《家训》等,书中有部分成人的内容,节选即可。

第五类,名物类。(非必须)

《名物蒙求》《小学绀珠》《幼学琼林》等,已经有文人专业教育的性质了。如果想专门学习这类知识,就像很多儿童从小去练钢琴,学武术一样,那么也是可以的,但是在小学普及学习没有太大的必要。

第六类,声韵类。(蒙学高段)

最著名的是《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前者会更雅一点。

这类教材一般教三种知识:首先是平水韵,为日后的作诗作文打下基础;二是格律对仗,可以直接做作对联了;三是意象辞藻,也就是古人作诗的常用词汇及其含义。

这类教材在蒙学的高段,也就是现在的小学中段以后学习。

第七类,诗选类。(蒙学高段)

在古代已经超出蒙学范畴,所以这里所说的诗选是非正式学习,但最好也放在声韵学习之后。

著名的有《唐诗300首》《千家诗》,前者是唐诗的名作选,后者是历代的佳诗选。其实儿童教育更适合用后者(《千家诗》),因为前者没有考虑儿童的特点,只要是好诗就入选;后者考虑了儿童的特点,选入的都是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诗作。

第八类,文选类。(蒙学高段)

文选类可以比诗选类更晚一点学,古代比较著名的有《文章轨范》《古文观止》。

前者比较讲究古文的教授次第,而且文章相对短小,更适合儿童,但缺少明清小品文,是个遗憾。《古文观止》则更接近文人专业教育。

*以上建议是就语文学习以外的经典诵读而言


2

蒙学教学有哪些目标?

现在,经典诵读好像主要目的就是背诵或者熟读,这当然很好,但这只是一个初级的目标。古代的蒙学教材无一不有更高的教学目标,而且各不相同。花了那么多时间,如果只是熟读背过,未免太可惜了。

蒙学共同的教学目标是识字正音,同时在知识、能力、精神三个层面又各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比如《弟子规》,知识方面主要是礼教知识,包括生活自理,礼仪,道德。诵读时加上一点讲解,基本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能力方面,有识字正音、吟诵、礼教实践能力——也就是把以上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这需要对学生提出实践要求,并检查落实。

由于教材的文字非常简洁,生活却非常复杂,而且清代的生活跟现在的也很多不一样,所以需要老师们在具体组织落实的时候,对于礼教的基本精神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指导的时候才能够到位,能够变通,能够更加细致。

精神方面主要是礼教精神,包括协作关系,差等观念,尊卑德性,自强精神,仁爱理念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德性尊卑,即德者居尊位的理念,这样才不至于把《弟子规》教成奴才教育。所以,老师们需要学习一些礼学的基本知识。

(其他几本书见视频,此处略过)

可见,蒙写教学最不容易掌握的就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如果教师能了解中华文化精神,把零散的知识融会贯通,则能帮学生把学习提升到文化信仰的高层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经典
当代教育难题——呼唤来自传统的解决之道
读国学经典 | 最美国学启蒙《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蒙学十篇
幼儿国学教育的三阶段
传统国学文化中,这些蒙学经典著作,特别对初学者最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