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余年前的“震骨车”,电影中的“黄金配角”,因何再次翻红?

文丨米粟

在电影《天若有情》中,华仔骑着摩托车,带着吴倩莲在田间飞驰。当身后的汽车爆炸,大火弥漫整个天空,小吴紧紧地搂住了华仔的腰。此时,背景音乐响起,氛围感瞬间拉满。

▲图/电影《天若有情》剧照

上世纪90年代的这部电影,让不少想成为“英雄”的人对摩托车情有独钟。

其实,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摩托车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15年,电影《失孤》中,华仔历尽艰辛,骑着摩托车开启了长达15年的寻子之路;2019年,电影《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玺骑着摩托车登场,轰鸣声躁动着血气方刚的少年心;2022年上映的电影《四海》中,摩托车再一次作为主要交通工具,让刘昊然深深地感知了一把外面的世界……

银幕之外,摩托车也“红”了起来。骑摩托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把摩托车作为通勤工具外,不少年轻人还把它当成一种爱好和生活方式。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摩托车销量突破2000万辆;今年上半年,摩托车新注册登记534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加108万辆,增长25.38%。

摩托车的魅力从何而来,为什么人们会对它重新着迷?

从“震骨车”到《罗马假日》的浪漫

最早的摩托车,其实是在自行车的基础上加装了发动机,之后又加入了悬架和电子控制系统。所以说起摩托车的发迹,就不得不提一下自行车的问世,戳→100多年前的“勇敢者游戏”,如今火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自行车的问世,惊艳了巴黎乃至欧洲,也引起了德国工程师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兴趣。1885年8月,戴姆勒把一台排量264mL的单缸风扇冷却汽油发动机进行了改良,并加装到了一台木质自行车上,为保持整车平稳,还在后轮两侧各加装了一个辅助轮。

由此,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机摩托车诞生了,不过它并不叫摩托车,而是被戴姆勒命名为“单轨道号”。“单轨道号”的最大功率仅有0.5马力,最高时速只有12公里,实在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

▲存于德国慕尼黑科学技术博物馆的“单轨道号”真实造型

同年11月,这辆车完成了首次长距离试驾,全程约12公里。由于当时没有弹簧等减震装置,它被形象地称为“震骨车”。可以想象一下,开着这样的动力装置在石板路上行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机械工业大行其道的年代,有了发动机的加持,摩托车的进步也是飞快。

1889年,德国工程师沃尔夫·米勒和汉斯·盖森沃夫将单缸发动机升级为双缸四冲程发动机,不仅功率增加到2.5马力,最高时速也提高到45公里,两人给这辆车申请了专利,并将其命名为摩托车。

不过此时,欧洲鲜有客户对它感兴趣。直到五年后的1894年,摩托车才正式投入量产,并在德国进行销售。

刚上市时,沃尔夫米勒牌摩托车的售价在850马克到1200马克之间,一年卖出去2000台。虽然工厂在不久后受到了法国韦尔纳摩托车的冲击,在竞争中落败,但沃尔夫米勒却开创了摩托车量产的时代。

▲电影《罗马假日》剧照

此后,英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制造商也逐渐开发生产出自己的摩托车。许多国家在摩托车专利许可下进行了仿制生产,由此形成了新型的摩托车产业。电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驾驶的那辆踏板摩托车,就是意大利比亚乔公司的产品。

《虎口脱险》中的军用摩托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摩托车工业快速崛起。这一时期,人们对摩托车车架、车轮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设计,同时加强了对摩托车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从直立单缸发动机,到V形双缸、直立四缸及星形、扇形、水平对置2~4缸等型发动机;从加装前、后减震器,到带花纹的防滑轮胎、轴传动结构等。这些至今在摩托车上广泛应用的关键零部件,都是在这一时期研制成功的。可以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摩托车产品开发的鼎盛时期,也同时奠定了摩托车产品的基础。

巴黎万国博览会不仅让自行车一炮而红,也让全世界认识了摩托车。然而与自行车不同的是,摩托车的普及并非发生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是大多应用在了军队和战争中。

▲电影《虎口脱险》剧照

在二战题材的法国喜剧电影《虎口脱险》中,德军士兵骑着军用摩托车,一路追击英军飞行员的场景,让人们为英勇顽强的飞行员捏一把汗的同时,也看到了军用摩托车在战场机动作战时的独特作用。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相比汽车,军用摩托车因其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越野能力强、车上还能搭载武器等特点,为军队执行了不少侦察、通信、联络等作战任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军用摩托车就逐渐崭露头角,并开始装备部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军用摩托车的装备数量和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在欧洲平原、北非大漠,甚至中国战场,几乎处处可见其踪影,抗战题材电影《渡江侦察记》和《侦察兵》中不难找到摩托车追逐的片段。

“井冈山”星火,“长江”后浪

我国早期摩托车及相关工业的成长,也与军事用途相关。

据《中国文物报》的一篇纪实报道,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加强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军用摩托车成为重要一项。

1951年7月8日,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在设备简陋、工艺落后的条件下,试制成功第一批5辆军用重型摩托车。该车装有对置型四冲程双缸风冷式发动机,气缸容积498毫升,功率11.8千瓦,最高时速110公里,自重195公斤。

▲“井冈山”摩托车资料照片

同年8月3日,这款车被命名为“井冈山”。

1957年底,第一辆排量为746cc的三轮摩托车试制成功,考虑到生产这辆摩托车的两家主要工厂——南昌洪都机械厂和株州湘江机械厂都在长江两岸,遂起名“长江750”。

▲长江750摩托车。图/《摩托车》杂志

从“井冈山”的星火,到“长江”的后浪,中国摩托车制造从一张白纸开始,艰难起步,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长江750”定型后,每年生产约1500辆,以满足部队通信兵的需要。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全军运动会,还有非常精彩的摩托车表演。到上世纪70年代,摩托车才逐步供给公安、邮政等部门使用。

“长江750”当时没能溢出到民用市场,或许在那代人心中留下了不小的遗憾,不过,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到来,这个缺憾很快被填补了。

“搏一搏,有摩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摩托车消费市场逐渐升温。一些军工企业在“军转民”的方针下,加入到摩托车行业。

▲1979年,嘉陵机器厂试装的50轻骑车。图/嘉陵集团

1980年,摩托车全国产量仅有4.9万辆,而到1986年,这个数字提高到了100万辆。幸福、嘉陵、五羊等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摩托车知名品牌,占领了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八五”期间,我国摩托车的年均增长率达到52%,到1997年,我国摩托车总产量已突破千万辆大关,占世界摩托车总产量的43%,并连续数年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摩托车生产大国。

1985年,济南轻骑推出了“木兰50”踏板车系列,开创了中国踏板车的先河。与传统跨骑摩托不同,木兰踏板摩托车一经上市立刻受到女性消费者的欢迎。到1990年代初,中国北方很多地方结婚都要“三金一木”,其中的“一木”,说的就是木兰踏板摩托车。

▲《雅马哈鱼档》电影海报

1984年上映的电影《雅马哈鱼档》,就记录了改革开放后摩托车在广州的快速发展。鱼档小哥们骑着摩托车带着一沓沓人民币去市场采购活鱼,再用摩托车运回鱼档销售。这种为生计忙碌的状况,也映衬了当时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话:“搏一搏,有摩托!”

摩托车凭借其速度快、行动便捷,圆了很多人的驾驶梦,他们穿梭于家庭和生计之间,努力奔向小康生活。

峰回路转

风驰电掣的摩托车给人们带来便捷,成为一些人的生产工具。然而,噪音污染、交通事故、机车抢劫等一系列问题,也显露出来。

为了整治摩托车乱象,1985年,北京颁布全国首道“禁摩令”。此后,全国又有200多个城市效仿,禁摩范围覆盖了全国大多数大中型城市。

随着家用小汽车普及率不断提升,摩托车开始由基本代步工具转变为消遣工具,保有量和市场规模也一路下滑。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内的摩托车整体销量从2013年顶点的2304.5万辆,一路下滑至2018年1557.05万辆的低点。

一些曾经的知名品牌如力帆摩托车,因市场规模减小,竞争力变弱,在摩托车市场中原本稳固的地位逐渐松动,甚至不得不宣告破产重组。

一些摩托车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村和海外市场。曾经风光的摩托车行业似乎露出了“迟暮”之相。

就在人们认为行业颓势难以挽救之时,一股摩托车骑行的“春风”席卷而来,摩托车重新时尚起来。

▲行驶在北京市延庆区川宝路的摩托车队。图/受访者提供

2020年,北京新增普通摩托车较2019年增加了10.7万辆,增长率达71.8%。

另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摩托车新注册登记1005万辆,比2020年增加179万辆,增长21.67%。

截至今年8月底,抖音“摩托车”话题的播放量近600亿次,微博“摩托车”话题则有50余万条的讨论和20多亿次的阅读,小红书“摩托”词条下有超108万篇笔记。

人们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的骑行记录,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摩托车。

▲图/受访者提供

从通勤利器到生活方式

摩托车骑行热的升温,带动了摩托车相关产品的热销。京东数据显示,就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国庆假期,摩托车骑行相关品类产品销售呈现出明显增长,摩托车骑行服消费额翻倍,更换轮胎服务订单增长97.7%。

而且,和老一代摩托车不同,如今“入摩”的门槛也有了不小的变化。成都某品牌销售店店主介绍,今年热门的几款车型,售价都在2万元到3万元之间,同时还要配头盔、衣服、护具等设备。

摩托车骑行热的升温,也让更多人加入了考“本”大军。根据北京市各驾培机构招生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北京报考摩托车驾驶120028人,占驾考总量的45%左右,且女性学员也呈增长趋势。

骑摩托为什么又火了?

摩托车重新回到主流消费圈,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在城市交通拥挤和限行背景下,摩托车成为通勤利器;其次,在社交媒体的渲染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把摩托骑行当成一种爱好和生活方式。

家住北京市顺义区的小宋现在和妻子一起骑摩托车通勤。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我母亲年轻的时候骑过木兰踏板,那时候我上中学,很羡慕,工作后认识几个骑摩托车的'老炮’,兴趣相投,自己也开始骑摩托车了。现在油价这么高,骑摩托车能省一大半。”

不只是省油钱,因为摩托车,通勤成了不少互联网大厂青年们每天期待的仪式感。戴上头盔,跨上摩托,他们可以释放内心深处的自己;摘下头盔,戴上工牌,“打工人”满血上线。

“刚当上'北漂’那会儿,在上地租房,打车的话去哪儿都贵,只能坐公交车晃晃悠悠的。”居住在北京上地的小唐说,“但有了摩托车之后,去哪儿都方便,世界好像变得更大了。”

有人说,摩托车对于骑行爱好者不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它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一种寓含着激情和快乐的“图腾”。

也有人说,每一个爱好摩托车的骑士都是一个探险者。

银幕上的摩托车代表了冒险精神,现实中的骑士们挥洒人生,书写不同的生活故事。

参考文献:

驰骋在“援朝”的战火中——“井冈山”摩托车.《中国文物报》.宁彬.2013年12月18日8版

亦喜亦忧的我国摩托车工业.《中国机电工业》.金志骏.2000年第1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各国摩托车的历史
大排量机车
骑行----一种无法拒绝的诱惑
谨以此文献给和我一样骑摩托车钓鱼的朋友
“摩托大军”由盛入衰变成三三两两的“散兵”,他们去哪了?
深受德军士兵喜爱的军用摩托车,曾在战争期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