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际前沿脑科学研究:提高学习效率的七个科学方法


成绩投入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时间投入相同,成绩越好则效能越高。

人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但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很多,很多领域都热衷于研究人类学习的机制;如何提高学习效能,是老师、孩子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美国,热衷这个问题的不只是老师、学生和家长,还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试图从科学角度找到提升学习效能的有效方法:学习固然需要努力,然而科学的方法能让学习事半功倍

曾经屡获嘉奖的纽约时报科学版的特约撰稿人Benedict Carey做了一件大好事,他将近年来关于”如何提高学习效能“的科学研究成果集结成了一本书,并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这些科学原理以及应用的方法。这些科学成果中有些看似违反常识,但它们也许能给孩子的学习效率带来巨大的帮助,有读者看了这本书后感叹:“如果我小时候就能了解这些该多好呀!”

01睡一个合适的好觉

研究发现,获得充足的睡眠对于大脑形成和整合记忆至关重要

在一个研究中,参与者被分为两组,每组都被布置一个记忆任务,即向参与者展示一堆以特定次序排列的不同颜色的鸡蛋,然后测试他们对这个排列次序的记忆力。

这两组有一个不同之处,那就是:一组人在测试前睡了一觉,而另一组人则没有。

结果,睡过一觉的那组的表现远胜于另一组:他们平均能够记起排列次序的93%,而另一组仅能记起69%。

睡眠不仅重要,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应该何时睡怎么睡也有讲究

假如你明天有一个考试,但还没有复习完,那么到底应该今晚复习到深夜,还是早早睡了、明天再早起复习呢?

在晚上早些时候就入睡的头4个小时对于记住信息非常有帮助。所以,如果你正在背单词,那么最好晚上早点上床睡觉

不过,如果你需要进行创意发想,那么晚点睡并在晚上学习,是可以的。创意发想需要rapid eye movement (REM) sleep快速眼动睡眠,它通常发生在凌晨时间。所以,晚上学习是合适的,只要你保证在黎明之前能睡上几个小时。

02不要总在同样的环境氛围或用同样的习惯进行学习

老师通常会建议孩子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和地点,安静地、避免一切干扰地专注学习。然而这真的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吗?

大脑的觅食本能会记录所有环境线索,比如你学习时房间的气味、光线、椅子的软硬,等等。这些东西并不是无用的,它们实际上能够成为提示记忆的有用线索。大脑收录的跟特定记忆相关的线索越多,该记忆越能被快速提取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组织一群人来记背同一组单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某种音乐的播放。随后,研究员发现,一边播放与学习时相同的音乐一边进行测试时,参与者能够背出的单词量是在测试时播放不同类型音乐或不播放音乐的两倍。

这个实验结果显示,当同样的环境因素再现时,环境因素能够有效帮助人们回忆起学习过的信息,从而增强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与其天天蹲在图书馆学习,或者你可以在户外学习一天、在厨房学习一天,今天喝杯奶茶、明天喝杯咖啡,每天变换不同类型的背景音乐,等等。

这些看上去很琐碎的变化能让你学到的知识与很多不同的线索相关联,进而刺激出更多的神经元连接并被储存在大脑的不同区域,这等于在大脑中大大增加了知识的存档量。

在考试时,你可能无法再现学习时的环境,基于同样的原理,你可以通过变换学习习惯来增加记忆的提示线索。比如,你可以将手写笔记和电脑笔记轮换、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记录,等等。

03化整为零才能记得持久

你是不是那种总是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一口气把所有内容强记硬背下来的人?这种方法应付小容量考试也许是奏效的,但是你很可能很快就会把这些强背下来的东西给忘光。

事实上,只有分散学习时间,才能保证持久地记住这些信息

这被科学家称作spacingeffect间隔效应。研究显示,短时间内一遍遍重复同样的信息,并不能收获有效的记忆力,因为你的大脑会很容易感到疲劳。如果想要持久地记住信息,实际上分几次复习反而更有效

举个例子,你在2周内有个测验,你计划总共花9个小时进行复习。与其在考试前一天复习9个小时,分三天,每天复习3个小时,学习效率会更高。

这个学习计划将能够帮助你提高记住所有相关信息的几率,并且无需额外的学习时间——你只是更好地分配了你的时间

04分享越多收获越大

当你与别人分享(讲解)你所学到的知识时,这个过程将帮助你极大地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这是因为当你努力去复述你所学到的知识,储存记忆的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被增强了,这使得之后再度回忆起该知识变得更容易和更迅速

不过,如果你没有合适的分享讨论对象,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实现。即在你学习某项知识之前,先去发现一些关于这个课题的相关问题,并试着给出答案,答案的对错无关紧要

美国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学生试着去回答与接下来的几周将学到的课程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在期末考试时,他们惊讶地发现,在学习前曾经回答过的问题的得分率比其他问题高出10%。

05适度中断反而能让学习更高效

很多人认为,治疗拖延症最好的方法是,一旦开始一项任务就不能中断,直到完成它为止。

然而,研究发现,如果要完成一项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的学习任务,适度地中断,学习效果反而更佳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他们给参与者布置了一堆琐碎的任务,比如填字游戏,等等。参与者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研究员不时地故意去打断一下他们的进度。

之后,研究员要求这些参与者描述出所有他们被布置的任务的进行情况,然后发现他们记得最清楚的任务正是他们曾被打断的那些。

所以,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适度地中断一下,休息一会儿或去做点儿别的事,不仅会让你的记忆力更强,还能激发自由的思考,消化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发展出新的idea。

更甚者,当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障碍,此时休息一会儿、或转换到其他比较容易的任务,反而能够帮助你自固化的思维和视角中跳脱出来,从新的视角思考这个问题。你的大脑可能很快就能浮现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当你不在思考它们的时候,大脑依然在运作,你的灵感反而会涌现,这种现象被称之为“mental incubation心理酝酿”。(酝酿效应,英文名称:Brewingeffec 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酝酿之所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可能与对定势的克服有关。在解决问题的初期,人们往往以某种方式或依靠某种知识结构进行思维。如果最初的这种心理状态是适当的,被试就可能解决问题;但如果不适当,那么被试的解决步骤将始终是不恰当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如果暂时停止对那个问题的思考,则人们有可能打破原来不恰当的思路,从而导致解决问题的合理步骤的出现。)学习、作业、考试中的实例:在解决困难的问题中,苦苦思索不得其解,但我们将问题暂时搁置后这个时候,暂时停止对问题的积极探索,可能会对问题的解决起到关键作用。

06聚焦式重复训练不是最佳途径

如果你去上运动课,你的教练很可能会强调一个动作重复练习的重要性,比如一遍又一遍地练习一个反手击球。

然而研究显示,不同内容的广泛练习比聚焦在一个练习内容上对学习效果的促进更大

看看实验,研究员把孩子们分为2组,训练他们在蒙住眼睛的时候如何投掷豆袋。第一组只训练投掷三步之遥的一个目标;另一组则有两个训练目标,分别距离2步和4步。6次训练之后,孩子们全部参与测试,要求投向三步距离的一个单一目标。出乎意料的是,第二组的表现更好,即便他们从没有练习过距离3步的目标。为什么?因为在训练过程中的变化性导致他们发展出更通用的“豆袋投掷”技能,这适用于任何距离的目标。

在训练中加入多样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人为不可预期的情况做好准备,另外,多样性训练要求投入更多思考和努力,能够大大提升训练的效果

如何在学校课业上运用这个原理?比如学习几何,与其反复背诵勾股定理和重点考试题目,不如拓展思维,努力去尝试与这个定理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以增强你对这个定理的普遍应用能力

07学霸的终极武器:“直观”能力

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何能够迅速地做出正确判断-如何去击打飞速而来的球?在这一瞬间有如此多的信息需要大脑处理:这个球有多高?它运转的速度有多快?它在旋转吗?这种近乎直觉的判断能力背后的秘密被称为perceptual learning知觉学习

知觉学习,是指发展“perceptualintuition直观”,这是一种“快速判断”的能力——它能够帮助我们对环境做出迅速判断,从繁杂的信息中分离出最重要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不重要的信息

可以说,是否拥有“直观”能力是菜鸟与高手的分水岭。我们不是与生俱来就拥有这项能力,经历了足够的训练之后才能具备。

比如:一个新手机长往往会被飞机驾驶室里大量的拨键声和仪器反应所淹没。而有经验的机长,则已经变成拥有直观能力的专家,他的注意力能够完全不受杂乱信息的干扰、迅速识别出仪器要告诉他的信息。

这是因为通过长期的经验与训练,他已经对驾驶室的设备了如指掌,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应该去注意的,已经变成他的直觉反应。

我们也可以在学习中通过刻意练习来塑建直观能力,一旦拥有这种能力,我们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整体的学习效能-都将上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

要做到这个,我们可以使用perceptual learning modules(PLMs)知觉学习模块——即利用图片或短视频等刺激材料,来培养学生对某种知识做出最快速的反应

比如,医学院的老师给学生出示不同皮肤疹状的图片(这些在非专家的眼里很难一眼区分),然后要求他们迅速地判断图片中是哪一种皮肤疹病。经过长期的此类训练,学生们一看到症状图片就能迅速“感觉到”正确答案,从而成长为拥有直觉判断病症能力的专家。

知觉学习(perceptual learning)是个体对感觉材料的加工方式因经验的积累或练习而得到改变或提高的过程。关于知觉学习的理论可归纳为两类:分化论和丰富论。实际上这两种理论并没有根本的分歧,它们可能说明了知觉学习的不同形式。

分化论

分化论把知觉学习看作是发现早先忽略了的感觉刺激并把它转变为有效的信息,知觉的改变就是学会了对感觉刺激新的方面的反应。这种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它有大量的信息,而人接受刺激的能力是有限的,开始时人只能对物体进行粗糙的分化和选择,随着经验的积累,人获取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先前不能分化的刺激逐渐分化了出来,知觉也就从掌握物体的一般特征过渡到掌握物体的本质特征。知觉的这种变化不是以新反应代替原来反应,而是在主体和刺激物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了以差异特征为基础的更高级更复杂的知觉结构或图式。

丰富论

丰富论认为知觉学习就是用联想和过去的经验来丰富感觉经验,知觉的改变是学会了对相同的感觉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以E.布伦斯威克等为代表的知觉推断理论就是丰富论的一种。这种理论认为知觉是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瞬间形成的,因而信息的输入是极初步的。这部分信息只能作为线索,用来提取过去经验中的有关信息,作为假设或推断外界物体性质的依据,并用已有的经验来弥补瞬间输入信息的不足,以形成完整的知觉。

学习对知觉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学会对新刺激进行反应或学会对原有刺激作出新的反应。通过学习,一方面能区分出早先被忽略了的刺激特征;另一方面,能对刺激做出新的评价,并学会对刺激间的差别进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并不是根据物体的孤立特征来辨认它们,而是在刺激不断发生变化的条件下,从它们的许多特征中找出相对不变或相对稳定的特征,从而辨认它们,这一切只有通过知觉学习才能实现。

研究表明:孩子充耳不闻,词不达意,听力差,听写、默写生字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笔,背诵困难,语文表达差,写作业拖拉,总是比别人“慢半拍”,这是不孩子笨,也不是孩子拙,从根本上讲,是孩子的【知觉转换能力欠缺】,知觉转换能力包括【动作转听觉和视觉、视觉转动作或言语、听觉转动作、听觉转视觉和动作等学习力之知觉能力的欠缺】,这是思维敏捷与反应迟钝的孩子的差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提高学习效能的国际前沿脑科学知识
中高考复习|脑科学告诉你中高考复习的高效学习策略
“最强大脑”有多少“超能力”?
这样训练记忆能力,你也可以成为最强大脑
全脑教育最好的方法——珠心算
《学习脑》:锻炼大脑,让你拥有不一样的学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