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超诣】有的艺术作品为什么难以理解

二十一、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

远引若至,临之已非。少有道契,终与俗违。

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1933年的四川之行,在青城夜雨中,年近七十的黄宾虹意有所悟,开始了“衰年变法”,并最终实现了艺术上的自我超越,成为一代大师,但其作品却曾长期不被人们欣赏和理解。艺术固然有其通俗浅近的一面,但超诣的两个层面都说明,高水平的艺术作品难以理解同样是有其必然性的。

       这种必然性首先是由一般性超越所产生的,也即人们往往难以理解超出自己认知范围之外的事物,所以当艺术作品想要表达深层次的内容,其对于事物的表象扬弃的越多就会愈发难懂。另一方面,水平再高的艺术家也会有超出其认知范围之外的事物,面对这些一时无法用思维和语言清晰表达的“未知”,借助灵感、发挥想象力并运用某种艺术手段进行探索和表达正是艺术的最大价值之所在。既然连创作者自身都在知与不知之间,其作品难以理解也便理所当然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艺术上的“未知”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未知,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心知道是什么但表达不出来,一类是有所知但又不尽知,是知与未知的混合状态。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下灵感才有可能产生,想象力的发挥才是有意义并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毫无认知基础的想象力发挥只能是胡思乱想,并且这种想象力最终会自发回到旧有的已知中空耗精力。

      道有可知有不可知,神有能言有不能言,艺术有时候表达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神悟,一种变动不居的精神,一种不可名状的灵魂,而这正是合于道的特性的。当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必然会呈现出一种模糊性,显得不好理解。反之,当艺术作品直白明确,完全不存在这种模糊性,那倒很难是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但艺术的这种特性往往会导致一些乱象,那就是直接以各种无法理解等同于艺术性本身。艺术有时无法理解,但无法理解的却不一定是艺术,这就像创造往往伴随着破坏,但破坏却不一定是创造。

       所以,超诣是建立在深厚基础上的成功跃升,不管是超越他人还是自我超越都需要有坚实的客观基础,这既包括因感性积累而不断提升的精神认知,也包括因不断练习而熟能生巧的技法。这种积累和准备越充分,成功地实现超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超诣」由认知的相对差距产生的一般性超越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超诣」意不着相,心不住法,遨游于无垠之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方美学史:康德美学(3)——论天才和艺术
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高度还原,你怎么看?
那些旁观者的优雅距离我们如此遥远
艺术是一种见仁见智的美学
极具想象力的艺术作品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歌美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