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画中的精神】人超越物性精神的自觉的形而上的精神
userphoto

2023.06.16 河南

关注

道不息的变化可以被分解为无数具体事物的变化,具体事物变化的动力则来自于其精神。可以说草木之荣枯,万事之兴衰,背后都有着一种精神的变化。这种精神首先是一种自发的物性精神,物性精神贯穿于事物的始终,其不仅主导着事物的运动,还决定着事物的各种性质特征从而将它们区分开来,所以物性精神与事物的物质性紧密联系。

另一方面,事物越高级,则其内部的精神运动越复杂,越会能动自主地体现出对于其物性精神的超越。于是溢出性的精神要求回归于道,这在作为地球上最高等级动物的人类身上体现的最为突出,所以人的精神既包含自发的物性精神,还包含自觉的形而上的精神,也即超物性的精神。

人有心,道亦有心,道心产生道的精神,人心产生人的精神,若能以人心合于道心,便能以人的精神感知万事万物的精神,甚至赋予万事万物以新的精神,而这实际上是一个创新创造的过程,比如人通过改良培育出新的动植物品种。所以人既有着种种客观的动物特性,又能超越而上,与道同真,造化万物,人对于各种新事物的创造不仅没有打破道,反而是完备了道,见证了道。

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既受物性精神的制约,又能够超越这种有限性,去感悟和成就道的精神的无限性。无限性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性,从正方向来说便是有着无限的潜力,但这种可能性与潜力又受到现实的种种制约,所以具体的精神总会有一定的目标,并因之产生方向性,我们说百折不挠的精神,便是因方向性而产生了无穷的动力。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精神」明通暗尽,妄绝相清,出神入化斯为神品

「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之形容」神与形精神性与实践性的两层矛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思想的评价
本经阴符七术译文
理论学说
孔子为什么说“君子不器”?
马一浮《复性书院讲录》读书笔记
【转】老子的认识论之“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