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愚书论】两汉时期毛笔制作技术的发展与突破

两汉时期的书写仍以简牍为主,与战国时期相比,虽仍因用途而长度各有不同,但简牍的主要长度逐渐固定为一尺,文字内容较多的仍用竹简书写,较少的文字记录和往来则用木牍或木札,故当时以尺牍指代书信,而其宽度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竹简宽至1.5cm,木牍宽至6cm左右。

居延汉简

故两汉时期的毛笔形制仍沿袭秦笔而稍长大,长度仍为一尺左右,只是笔杆稍粗,西汉还出现了制作简便,便于更换笔头的居延笔,而东汉出土的“白马作”毛笔,则标志毛笔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笔杆直径0.6cm,笔心是紫黑色硬毛,外面覆盖黄褐色的软毛,便于储墨,刻有隶书“白马作”,说明当时的制笔业已经较为规范。

西汉敦煌马圈湾毛笔

制作毛笔最重要的环节,一是笔头与笔杆之间的连接固定,二是笔头本身的制作,因为是书写在竹木之上,故此时笔毫仍以硬毫为主,时论常以中山兔毫为喻。受制于书写材料,笔头仍然不大,在此情况下,以传统的线缠漆固的形式就可以保持笔头的良好收束。

东汉“白马作”毛笔

到了东汉末年,随着造纸术的大幅进步和纸张的普及,打破了书写的空间限制,毛笔随之变大,并实现了制笔工艺的重大突破,其标志就是在东汉末期出现的张芝笔。

张芝像

根据流传下来的韦诞《笔方》,我们大概可推知张芝笔的制作方法:首先以兔毫为中心,外附一层羊毫为副形成笔心,笔心之外附一层短羊毫为副用以蓄墨,称为墨池,之后再外附一层羊毫为被,使得笔头圆健,这其实就是后来有名的三副笔法。张芝笔的制作技法是相当超前的,其主要特点,一是硬毫与软毫合理搭配,软毫的作用提升,笔头的表现力增强;二是设计中强调了笔头的蓄墨功能,这也是纸张普及后制笔技术发展的主要诉求之一。

大愚书法作品

大愚书法作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简书法讲座笔记: 第01-10课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10毛笔的选购与保养
毛笔制作过程图解(毛笔制作工艺详解)
古代毛笔竟长这样?长见识了
书法中五执笔、九用及王羲之用笔解析
怎样选购和保养毛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