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元御学术思想探端(十二)

01      

这一节,我们继续黄元御学术思想探端,来看一下,黄元御对于脉诊方面的阐述。

我们在中医药大学进行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课程学习的时候,都会讲到脉诊。

脉诊在现代中医学的大框架下面,目前主要以寸口脉诊为主流,也就是以手腕部位,桡骨茎突附近,桡动脉的搏动,来进行脉诊辨证的。

简希在以前的文章中,如“一脉相承谈切诊”系列,对脉诊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脉诊从古至今,有多种诊法,选取的也是人体身上,多处不同的动脉搏动点,进行触诊。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 · 脉法解》中,对几种主流的脉诊方法,做了阐述:

寸口脉法

寸口人迎脉法

三部九侯脉法

彭子益则主要着重于寸口脉诊法。

对于各部位脉法的意义,黄元御多摘《内经》、《难经》中的有关记载,以作为说明。

说到这里,容我倒一倒苦水。

简希记得当初在学校的时候,教科书上只是告诉你,在寸口脉法中,从上至下,分为三部,寸关尺,这三部分别代表着哪些脏腑。

在诊脉的时候,三指分别放于三部,则可以根据寸关尺的不同部位,结合相应的脉象,进行判断。

这种干巴巴的文字叙述,很难把脉象这种主观感觉,生动的再现给后来的学习者。

老师在带教的时候,我们一群人围着老师,看着给病人静静的诊脉,老师通常面部毫无表情,无喜无悲,酝酿一刻后,就开始提笔写处方了。

当然,也有老师诊脉半天,长叹一声的,我估计病人看着心里发毛,您老人家别一惊一乍的叹气了,这是没治啦?

有大胆的同学,会在老师诊脉过后,拉过刚才病人的手,依样画葫芦一般的也诊察一番,但这玩意是太玄,这种方寸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何与老师的感觉心有灵犀?

有时候,老师趁着人少,或是摸到了自己觉得比较典型的脉象,会主动让同学们依次把脉,将这种感觉,都亲身体验一次。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大家伙儿一通伺候,估计这个病人心里未必痛快,我是来看病的,学生就别瞎折腾了。

摸完了七嘴八舌的开始猜。

真的是猜,有的说肝不好,有的说肾不好,病人听了能不发毛么?

老师最后会公布答案,大家自我感悟一番,刚才是不是也感觉到了老师所说的脉象。

不过说到底,这种学习的方法,效率是真不理想。咱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们,都是有扎实的中医根底的,但这样的名家,通过这种方式来带教脉诊,几次体验下来,我们真的就能对书上说的内容,辨别无误了?

那肯定不能够。

心里头还是糊涂的。

老师说过以后,我们再摸,当时感觉是有点像,回头歇几天,似是而非,再然后,就什么印象都模糊了。

这是个硬伤。

大学毕业以后,书本上记住的知识,很难在临床上得到印证。

脉诊就像个拦路虎,很多人因此而折腰,就把中医给放弃了。

现在回头想想,还是书看得太少,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处于懵懂阶段。

仅仅是凭借着对教材上内容的记忆,就妄图在临床上应用中医,那肯定是有鸿沟的。

老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教。

除了自己亲自带的研究生,本科生也就一学期的课,仅仅是几堂带教课的时间,哪能就让学生们弄明白脉象的感觉呢?

师带徒模式就和科班教育模式不一样。

老师是天天让你体会,盯着你一个人教,你就是再笨,也经不住反复的学习,手下的感觉就会逐渐被老师修正,心中就有了定见。

很多人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由于脉诊本身的短板,再去让新的一茬学生来学习,就更学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

所以现在,中医工作者里面,精通脉诊的人,仍然占极少数。

这是个实情,无可奈何,但也没必要遮遮掩掩,脉诊的教学和传承,始终没有太大的突破。

黄元御和彭子益所倡导的“能量圆运动模型”,对应到脉诊上,是简希所知的,最为容易理解和应用的一家了。

02      

我们通过前文的介绍,都基本上了解到了,能量圆运动是个怎样的次序。

这个圆,中间以脾胃为中线,一分为二,上下各半。

左边中间是肝之疏泄,左边上面是心之宣通,右边上面是肺之收敛,右边中间是脾之转化,左右的下方则是肾之封藏。

这象征着一年四季中,地球上太阳辐射的能量循环。

而这个能量的圆运动模型,对应在双手的寸口脉上面,也是这么个次序。

左手寸口脉正中的关部,对应肝之疏泄;

左手寸口脉上部的寸部,对应心之宣通;

右手寸口脉正中的关部,对应脾之转化;

右手寸口脉上午的寸部,对应肺之收敛;

左右寸口脉下部的尺部,对应肾之封藏。

寸口脉三部与圆运动模型中的上中下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反过来说,圆运动出了问题,也会在脉诊上相应的部位,体现出来。

这样理解起来就特别的直观简明。

这种对寸口脉法的理解,意义挺大的。

第一,这明确解释了,为何左右寸口三部,是固定对应特定脏腑的?

因为左右寸口三部组合起来,也是一个左升右降的圆运动。

从圆运动的角度看,三部和脏腑、功能的对应顺理成章。

第二,这建立了左右寸口三部之间,基础的相互关系。

犹如能量圆运动中六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一样,左右寸口三部之间,也存在相同的关系,也存在基本的辨证模型。

左右三部的脉象,也应该是有次序,有方向的。

这比教科书上的说法要深刻。

机械的对应关系,比如说寸脉代表什么脏腑,什么脉象代表什么病理状态。

圆运动的寸口脉法辨证,则更进一层。

比如左手关脉有力,既表示肝胆疏泄之功能障碍,也提示了会对代表脾胃的右手关脉,代表肺与大肠的右手寸脉造成影响。

这意味着:三部脉象不仅是机械对应了,还发生了联动。

第三,这使得脉象更多的参与到临床上的最终决策。

我们都听说过“舍脉从证”、“舍证从脉”。

意思是在症状和脉象发生矛盾的时候,进行取舍,作出倾向一方的决策。

但圆运动模型下的寸口脉象,则在脉、证的矛盾处,进行偏于融合的决策。

比如彭子益在书中举例,麻黄汤证的病人,具体麻黄的用量为多少,则可以参考脉象中,寸脉和尺脉的情况而斟酌。

如果寸脉力量不足,尺脉长度不够,则提示病人肺之收敛功能不足,肾中封藏的水也不足,那就要减少麻黄的用量。

黄元御和彭子益,对于经典的寸口脉法的发挥,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利用圆运动模型进行三部的联动,影响了最终的辨证结果。

所以彭子益在脉诊的基本要求中,提到过最好是双手同时诊脉,左右一起感知,以一个圆的模式来考虑三部的脉象。

黄元御则没讲太多基础的内容,多阐述脉象背后所提示的联动辨证。

总之,我们从二人的观点上,能体会到圆运动模型是核心中的核心,这个模型的次序和方向,也就直接决定了脏腑、经脉、气血、脉象等其他生理的次序和方向。

这是他们这一派,很独特而经典的地方。

简希医话

灯下读书   心中问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医脉诊的寸关尺对应脏腑 转
中医脉诊法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寸口诊法三种
古脉绝学传人刘泉鹏讲述:中医脉诊
神奇脉法:祖传九代老中医
把脉诊病
王敬义大夫|用现代思维解读脉法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