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家都有小儿养,更需要这些秘验方来保驾护航

小儿厌食方

供方名医吴正石

组成太子参15g,炒扁豆10g,淮山药15g,法半夏12g,陈皮10g,云苓15g,炒薏苡仁15g,炒神曲10g,炒麦芽10g,石斛10g,枳实3g。

功能健脾和胃。

主治小儿厌食、拒食、消化不良、慢性咳嗽、大便粗糙或挟不消化残渣、大便不成形。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1剂2煎,头煎加水500ml煎至100ml;二煎加水300ml煎至50ml.分3次服,连服3剂。

加减:伤肉食者加山楂、连翘;少眠者加龙骨、钩藤;腹痛者加玄胡索、乌梅;便秘者加火麻仁;腹泻者加车前子、草豆蔻;虫积者加使君子;患淋巴结核者加猫爪草。
芦荟开胃汤
供方名医邵金阶
组成芦荟1g,胡黄连2g,苍术6g,使君子、党参、山楂、麦芽各8g。
功能消积导滞、健脾醒胃。
主治小儿积滞伤,胃、脾虚厌食症。主要表现为患儿纳呆食少,头发稀黄,面黄肌瘦,大便干结或清臭,舌苔黄白腻或厚。
用法每日1剂,煎煮2次,取药液100ml左右加少许蔗糖,分多次频服。5日为1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同时嘱家长注意患儿饮食调摄,饥饱适宜。
加减:如体弱多汗、精神委靡加黄芪、山药健脾益气。
三仁化由汤
供方名医廖贵鑫
组成杏仁3g,冬瓜仁6g,薏苡仁15g,滑石6g,砂仁6g,半夏6g,厚朴6g,葛根12g,乌梅1个,雷丸6g,榧子6g,甘草6g。
功能宣畅气机,运脾除湿,生津益胃,安虫化虫。
主治小儿疳积、虫积实证。症见面黄肌瘦,毛发枯黄,腹胀便干,不思饮食,烦躁多惊,脐腹疼痛者。
用法上药12味,用开水500ml煎煮20分钟,煎出总量约200ml3岁量),分6次加热服用,每小时1次,1天服完。

       小儿理脾和胃散
供方名医王正雨
组成山药、云茯苓、薏苡仁、山楂、扁豆、陈皮、神曲、芡实各10g,莲子6g,砂仁5g,黄连2g,麦芽20g,炒米250g。
功能健脾和胃,祛湿止泻,安神定惊。
主治小儿肠炎、疳积、脾胃不和型胃痛。
用法上药共焙干研细末,每餐饭前服1匙(约10g)。

和胃消食汤
供方名医马新云
组成连翘12g,神曲16g,麦芽16g,山楂20g,茯苓12g,陈皮12g,川厚朴12g,砂仁5g,鸡内金10g。
功能和胃消食。
主治小儿厌食,脘腹痞满、胀痛,纳呆,暧腐吞酸,恶心呕逆,睡卧不宁,大便干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
用法水煎服。
加减:腹痛、腹胀为食滞肠胃,气机不畅,加炒莱菔子5g以理气消胀;胃脘痞胀呕吐泛恶者为食滞中州、胃失和降,加枳壳4g、藿香6g、半夏6g以宽胸降逆止呕;身热而烦,舌红苔薄黄者为食积化热,加胡黄连4g以清热退蒸。
滋脾饮
供方名医午雪蜂
组成太子参8g,扁豆8g,山药10g,山楂6g,白芍6g,莲子6g,内金5g;薏苡仁8g,麦芽8g,葛根3g,大枣2枚。
功能甘酸升润,滋养脾阴。
主治小儿脾阴虚证。
用法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日1剂。
加减:气阴两虚加党参、黄芪;血虚加当归、黄芪;大便干燥加麻子仁;虚热加胡黄连、地骨皮。
温中运脾汤
供方名医蒋仰三
组成制附子3g,肉桂1g,干姜2g,炒白术6g,炒苍术5g,茯苓6g,鸡内金5g,焦山楂10g,神曲10g,炒枳实6g,青陈皮各5g,甘草3g。
功能温中运脾。
主治寒湿困中、脾失健运之厌食症。小儿厌食证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本方加减后还可疗寒湿中阻之泄泻、呕吐、积滞等脾胃运化失司之证。兼泄泻者加砂仁3g、薏苡仁10g;兼呕吐者加姜半夏6g、苏叶梗各6g、旋覆花(包)6g、蔻仁3g;兼积滞者加槟榔5g、菜服子6g、谷麦芽各10g。
升降和中汤
供方名医雷新源
组成藿香10g,半夏10g,茯苓10g,薏苡仁30g,柴胡10g,杭芍30g,枳壳10g,佛手10g,葛根30g,降香10g,厚朴10g,麦芽20g,鸡内金10g,甘草5g。
功能健脾和胃,疏肝理气,除湿化瘀。
主治胃脘痛(胃溃疡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
用法凉水煎服,每日1剂,水开后煮20分钟,煎2次,混合后分2次,每早晚温服。
加减:小儿消化不良按实际年龄减药量,亦可加太子参、胡黄连;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加乌贼骨、白及、川贝、甘草;腹胀矢气多加苍术、防风;萎缩性胃炎加石斛、白及、川断;寒加高良姜、吴茱萸;大便秘结加瓜蒌、薤白;腹泻加赤石脂、诃子肉。
特效感冒宁
供方名医宋健民
组成苏叶10g,薄荷10g,藿香10g,防风10g,荆芥10g,双花12g,苍术10g,黄芪10g,甘草3g
功能解邪固表。
主治感冒时邪,鼻流清涕,咽痛,咳嗽,或伴见恶心、大便稀,或有发热恶寒,舌苔白薄或微黄腻,脉多浮缓。
用法上药为1剂煎2次,第1次用清水约200ml,浸药半小时,煎100ml左右,第2次用水约120ml,煎80ml左右,去渣,2次药汁混合后,早、午、晚分3次温服。一般3剂即愈。否则可继服3剂。若遇集体感冒者,可按比例同煎,分给每个病人服用即可。小儿用量酌减。
加减:咽喉痛者,加桔梗10g、僵蚕6g;咳嗽痰多稠者加浙贝10g,清稀者加半夏6g、陈皮9g;头痛者加白芷9g、川芎9g;夏季感冒恶寒无汗加香薷6g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者加滑石15g、石膏20g、荷叶10g
五根汤
供方名医李凤林
组成葛根6g,板蓝根6g,芦根6g,山豆根6g,茅根6g,藿香6g,红花6g,大黄3g。
功能解表清里,解肌和营,调和气血,清热解毒,并有抗病毒、抑制细菌和消炎作用。
主治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乳蛾证),猩红热,无名热。
用法水煎服2〜3次,每次煎成50〜150ml。1〜7岁5070ml分3-4次,早午晚或4小时1次服完;7〜10岁100ml分3次早午晚服;11〜15岁150ml〜200ml分3次早午晚服之;1周岁以内的婴儿量减半酌情服之,成人量加倍,每日期3次服3次。解决小儿服药难,简单方便,速效退热,将汤剂用滚开水浸泡15分钟,过滤后掌握温度适宜,全身洗澡(脸上不洗),洗后药水弃之,药渣再洗2次,无汗者可盖被出汗即可。
加减:五根汤的应用,一般而言,原方不用加减,如因时邪偏感致热,可就某种药物增减药量。若太阳伤寒恶寒甚,时有微汗,不宜单用麻黄汤时,可与五根汤合用为五根麻黄汤,五根为君,麻黄汤为臣;发热证有显著的少阳证时,可与小柴胡汤合用为五根柴胡汤;如遇流行性脑炎、扁桃体化脓性炎症较甚时,阳明经实热证显者,可合用白虎汤为五根白虎汤,如有外感发热、咳嗽较甚,形成气管炎者,可合用麻杏石甘汤,为五根麻杏石甘汤等等。
轻清宣解饮
供方名医王仲青
组成元参3〜6g,麦冬3〜6g,川贝母3〜4.5g,连翘3〜6g,葛根3〜6g,荆芥1.53g,防风1.5〜3g,薄荷1.5〜3g,生甘草1.5〜3g。
功能轻消宣解,退热祛邪。
主治高热不退,舌红咳嗽,阴液耗伤等。治小儿无名高烧日久不退,服之每获良效。
用法上9味药水浸,武火煎之,取药汁约250-300mL分2次温服。该药量为7岁以下儿童量,成人加倍。

慈幼清解汤
供方名医王静安
组成石膏30〜60g,青蒿15〜30g,白薇30g,桑叶10g,赤芍3〜6g,柴胡6〜10g,黄连1.5〜6g,荆芥9g,山楂10〜15g,神曲10〜15g,槟榔6〜9g,天花粉9〜15g,大青叶15〜30g。
功能清热解毒,透邪导滞。
主治小儿高热。
用法将方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煮,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病儿大小给药,患儿饮药后,卧床,盖被,待病儿微汗出,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汗,每日服3〜4.
加减:高热引动肝风选加羚羊角、犀角、钩藤、虫壳;热入营血,选加丹皮、玄参、生地、麦冬;鼻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因湿热所致选加黄芩、滑石,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其病情缓急配用紫雪丹。

三叶石膏汤
供方名医萧正安
组成苏叶6g,桑叶9g,枇杷叶9g,杏仁6g,瓜萎9g,川贝6g,石膏15g,麦冬6g,炙紫菀9g,炙款冬花9g。
功能解表宣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咳嗽,证见咳嗽不已,鼻流清涕,吐泡沫痰,唇舌色红,舌苔白薄,口干唇燥,脉数,指纹紫等。
用法每日1剂,用冷水淹过药渣,小火煎沸10分钟,头煎分2〜4次服,二煎同前分1〜2次服,川贝可研末冲服。
加减:凡痰多者加胆南星6g;咽喉赤肿者加牛蒡子、射干各9g,咽干咳嗽、大便燥者倍用麦冬,加玄参10〜15g。

新加正气汤
供方名医王传
组成苏叶10g,藿香10g,连翘15g,薄荷5g,白芷10g,川黄连10g,黄芩10g,甘草5g。
功能解表化湿,清热和中。
主治小儿外感表证,风邪挟湿、阻中化热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为150mL。1岁以内每次服20ml,2岁以内30ml,3岁以内40ml,隔2小时服1次,每日服4次,3岁以上每日150ml分3次服之。
加减:咳嗽加前胡10g、杏仁5g;恶心呕吐加半夏10g、陈皮5g;腹泻加滑石12g、炒薏苡仁10g。
增免抗感方
供方名医孟仲法
组成太子参10〜15g,黄芪10〜15g,水仙草10〜15g,地锦草1015g,黄芩4.5〜6g,淫羊藿6g,五味子4.5〜6g,黄精6g,生地9g,麦冬6g,白术9g,甘草4.5g。
功能益气开阳,健脾补肾,清热祛邪,提高小儿抗病免疫能力。
主治小儿因反复感染(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病程较久而引起的脾虚证,见消瘦乏力,纳食不佳,多汗虚羸,发热易咳,便溏或干结,扁桃体及颈部淋巴结肿大,面色萎黄,久则气血亏虚,生长发育落后,体重不增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可连续服用6〜8周。
加减:病儿急性感染发热症状明显时,可去太子参、黄芪、五味子等药,加生石膏20g、知母9g、柴胡9g;伴有咳喘或久咳无痰肺阴不足证者,可加款冬花9g,绿梅花、天竺子、杏仁各6g,去黄芪、淫羊藿、五味子;如有脾气急躁,多动不安,睡眠欠佳者,属心脾两虚,可加酸枣仁、远志各6g、夜交藤9g,去黄芪、淫羊藿;有口渴多饮,舌红唇干,厌食明显者属胃阴不足,可加重生地、麦冬用量,去黄芪、五味子、淫羊藿,加用石斛9g、乌梅6g、玄参6g;有脾阳虚弱,肠滑便溏时去黄精、麦冬、生地,可加用白扁豆15g、芡实10g、炮姜3g;脾约、肠燥时,大便秘结干燥,可加用郁李仁3〜6g,重用生地,去方中五味子。方中剂量可根据小儿的年龄及病情适当增减。
桑薄清宣汤
供方名医张珍玉
组成霜桑叶6g,薄荷4g,炒杏仁3g,桔梗4g,枳壳4g,陈皮4g,紫菀4g,生白芍3g,甘草3g。
功能清宣外邪,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外感咳嗽。
用法上药用300ml水煎至头开时加薄荷,再煎15分钟,倒出。再加水150〜200ml煎15分钟倒出,与头煎混合,分服。本方剂量适用于6岁以下、周岁以上患儿。3岁以下每次服1勺(约20ml),每日3~4次,每隔4~6小时1次。3岁以上每次服2勺,每日2次。
加减:若发热可加银花9g,咽喉痛加牛蒡子4g、川贝母3g,不思饮食加炒麦芽6g。
清肺止咳汤
供方名医黄荣活
组成沙参12g,麦冬12g,杏仁10g,生石膏15g,桔梗10g,桑叶10g,枇杷叶10g,前胡8g,枳壳8g,川贝8g,甘草3g。
功能清燥润肺,化痰止咳。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燥咳尤佳)。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难咳,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或苔黄,脉滑数或细数。
用法水煎2次,早晚分服,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疗程,直至病愈为止。
加减:内热盛者加入黄芩10g以清热泻火;久咳者加紫菀、款冬;体质强者生石膏用15g,小儿及胃弱者用8〜10g;生石膏能清胃热生津,胃热清则肺热清,但服后觉纳呆腹痛者可去之或改用石斛。
康尔嗽
供方名医滕宣光
组成生牡蛎15g,生海石15g,生蛤壳15g,茯苓15g,法半夏6g,橘皮10g,杏仁6g,黄芩6g。
功能健脾燥湿,除痰止嗽。
主治咳嗽痰多,喉间漉漉,胸闷自汗,食欲减少,口水淋漓,大便糟杂,舌质胖淡,舌苔白腻,脉濡滑。脾虚湿盛兼肺热者效果显著。
用法将药用清水200ml浸泡半小时,第1次微火煎开20分钟,倾出药汤,第2次加水120ml,煎15分钟,2煎药汤合并约100ml。早中晚空腹分服3次。
僵藤汤
供方名医张子维
组成白僵蚕6g,钩藤12g,清半夏4.5g,川贝母10g,麦冬12g,生甘草6g。
功能解痉止咳,清肺化痰,理气降逆。
主治顿咳(百日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所用之量是以4周岁为准,用时可根据年龄差异酌情增减。
加减:身热脉数急者可加黄芩6g。
止嗽饮
供方名医李乃庚
组成黄芪30g,党参10g,炙百部10g,炙紫菀10g,冬瓜子10g,杏仁10g,大麦冬10g,枸杞子10g,甘草5g。
功能益气养阴,化痰止咳。
主治小儿久咳不愈,或咳嗽反复发作,面色欠华,食少易汗,晨起或活动后咳嗽加重,喉间有痰声,舌质淡红,舌苔薄净或薄黄,脉濡滑,常用于小儿支气管炎、类百日咳综合征、小儿迁延性肺炎、慢性肺炎等表现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每剂水煎2次,合并2次煎液300〜400ml,冰箱冷藏,服时温热,分4〜6次,2天服完。
加减:若口干,舌质红,肺胃阴虚明显者,加玉竹、生地黄以养肺胃之阴,润肺止咳。若咳而有痰,喉间痰鸣,可加莱菔子、苏子等肃降肺气,温化痰湿。若咳呈阵作,甚则咳剧呕吐,加姜竹茹、旋覆花和胃化痰,降逆镇咳。若伴咽干燥痒者,加木蝴蝶、元参清咽润喉。若咽红伴有外感者,加马勃、望江南以疏风利咽。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海南子以通腑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以降为顺,腑气通则肺气降,肺气降则咳嗽平。
止痉镇咳汤
供方名医姚子扬
组成天竺黄10g,僵蚕6g,苏子l6g,半夏6g,瓜萎皮10g,麦冬6g,杏仁3g,五味子3g,百部3g,炙款冬花3g,旋覆花(布包)3g。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痉挛期,顿嗽者。
用法水煎150ml,3〜5岁,每日分4次服;6〜7岁,每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1匙。每日1剂。

加减:肺热痰黄者,减半夏3g,去款冬花、百部,加鱼腥草10g、川贝6g;肺寒痰清、手足不温者,加干姜3g;鼻衄、巩膜出血者,去百部、款冬花,加细生地6g、赤芍6g、大贝6g。

小儿止哮汤
供方名医王烈
组成苏子15g,地龙15g,前胡15g,麻黄5g,川芎15g,射干10g,黄芩10g,苦参5g,白鲜皮10g,刘寄奴10g。
功能止哮平喘,活血化瘀。
主治本方性偏凉,用于小儿哮喘发作期的热哮。包括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等。症见咳嗽气促、喉间哮鸣为著,甚则呼吸困难,喘憋,烦躁不得卧,双肺满布哮鸣音。咽红、舌红、苔黄、溲赤、便秘。
用法2日1剂。水煎2次,煎出液总量约300ml5岁量),分6次温服,每日3次,每次50ml。
加减:喘甚者重用苏子,加马兜铃;哮重者重用地龙;痰盛者加瓜蒌、葶苈子、胆南星祛痰平喘;久哮多瘀重用桃仁;喘憋伴便秘,轻者用莱菔子以降气豁痰、消导通便,稍重者加枳实,干结者加番泻叶以盛者下之,清大肠而泻肺止喘。
小儿哮喘证治方
供方名医刘韵远
组成小儿哮喘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之分,又有寒喘与热喘之别,故组方用药各有不同。发作期邪实是标,以治标为主。①寒喘方:炙麻黄6g,杏仁6g,银杏10g,桔梗6g,紫菀10g,款冬花10g,苏子6g,干姜3g。②热喘方:生麻黄3g,杏仁6g,银杏10g,桔梗6g,地龙6g,桑皮10g,冬瓜子10g,生石膏30g(先煎)。
功能①发作期(实证):宣降肺气,止咳平喘,化痰。②缓解期(虚证):益肺气,健脾气,强肾气。久服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咳嗽、哮喘。
主治小儿咳喘。
用法①发作期(实证)煎服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生石膏先煎15分钟再入其他药。每剂煎2次,随年龄大小,每日服2〜3次,或少量多次温服。②缓解期(虚证):正虚是本,以治本为主。健儿片(中成药),刘韵远教授经验方,北京市药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生产,国内市场有售。服法:1岁服2片,1〜2岁服3片,3岁以上按年龄加1片,最多每次服10片,每日服2〜3次,3个月为1疗程。有外感停服。
加减:咳重加白前,喘重加赭石以助药力。
乳蛾解毒汤
供方名医刘清贞
组成金银花15g,大青叶15g,板蓝根15g,锦灯笼6g,桔梗6g,甘草6g,牛蒡子6g,玄参6g,丹皮6g,赤芍10g,马勃5g,青蒿15g,薄荷6g,蒲公英10g,黄芩6g。
功能解毒退热,散瘀消肿。
主治小儿扁桃体炎。
用法用水泡半小时,头煎煮沸8分钟,二煎煮沸20分钟。频服,每日1剂。
应用:高热者酌加生石膏、羚羊角粉,化脓者可选加僵蚕、蝉蜕、全蝎;热退纳呆,选加炒三仙、鸡内金、藿香;药后大便稀,超过每日3次者,可减牛蒡子,酌加沙参、芦根。
清肝败瘟汤
供方名医陈国华
组成夏枯草15g,柴胡、元参、菊花、连翘各12g,栀子、黄芩、赤芍各9g,蝉蜕4g,甘草3g。
功能清泻肝胆,消散热结,疏风解毒。
主治小儿痄腮,耳前后腮部突然肿痛,局部不红,皮肤发紧,扪之可触及大如枣核或鸡卵之肿块,质地柔软,压之微痛或刺痛,多伴发热汗出,心烦口苦,小便微黄,苔薄黄,舌质红,脉数等。
用法上药加水800ml,煎取450ml,分3次温服。
应用:腮为冬春小儿常见之温病,用本方治疗腮,效果卓著。临床若见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数,为温邪热毒偏于表,上方去夏枯草、栀子、黄芩,加防风、荆芥、葛根;发热重,恶寒轻,或但热不寒,口渴咽痛,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腮部肿甚,苔黄,为热毒壅盛,上方加板蓝根、蒲公英、生大黄;继发颔下肿块,按之疼痛,为热结痰凝,宜加重元参剂量,并加川贝、牡蛎;继发乳蛾者,为热邪犯及肺胃,客于咽喉,使气血凝滞也,需加马勃、射干;乳蛾化脓者,加蒲公英、鱼腥草;舌下肿大者,心火重,应加重连翘之剂量,并加黄连、麦冬;继发睾丸肿痛者,为热毒传至足厥阳肝经也,上方去元参、连翘,加龙胆草、车前子、木通。

注意事项:本方为治疗小儿腮之良方,但应注意:①上方为3~9岁小儿剂量,年龄小于3岁,大于9岁,宜酌情加减各药剂量。②服上药后,少数患儿可出现便溏,无须作其他处理。③服药期间,禁食辛辣、香燥、酒酿、油腻之品。④热邪传入心包者,上方已不适用,其治又当别论。
止泻汤
供方名医陈宜根
组成炒白术9g,扁豆9g,神曲9g,南山楂9g,茯苓9g,淮山药9g,醋半夏5g,化皮3g,赤芍9g,白蔻2粒。
功能健脾止泻。
主治小儿泄泻。
用法上10味药,水浸透,水2碗,煎取1碗,分2次服,日服1剂。
加减:发热者加炒川连3g、莲叶9g;食积者加内金9g、麦谷芽各9g;口渴者加石斛10g;小便不利加泽泻9g、车前子9g;外感风寒加防风3g、藿香3g;外感风热加连翘9g、葛根9g。
止泻汤
供方名医宋祚民
组成藿香10g,苍术6g,茯苓10g,防风6g,乌梅3g,焦山楂1.5g,黄连1.5g,炒白芍6g,甘草3g。
功能健脾止泻。
主治大便泄泻,1日数行,泻下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或形如蛋花,或为黄绿色泡沫便,或作呕吐,不思饮食,腹胀尿少,舌红或淡红,苔白或腻,脉濡滑。
用法水煎,每剂煎2次,每次煎15〜20分钟,2次共煎取120ml,混匀,分3次空腹温服。
加减:患儿若有表邪低热者可加苏叶3g。呕吐者加苏梗6g。咳嗽者加苦梗6g。尿少者加滑石块10g。泻不止加伏龙肝15g,炒扁豆10g,炒薏米10g,或诃子10g,甚者加米壳1.5g(不满半岁小儿不可用)。治疗小儿病应注意护养胃气,保存津液防止液脱。如泻止,而二、三日内无大便,切不可使用通下药,以免重伤胃气,遗患无穷。应待其胃气复元,则大便自通。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硬物,或强行给食。宜多饮稠米汤,代替饮食,以养胃生津。
小儿秋泻方
供方名医钟坚
组成粉葛根6g,炒条苓3g,炒川连3g,车前子(包5g,炒苍白术各5g,炒石榴皮5g,焦神曲5g,生甘草3g。
功能解表清里,消导止泻。
主治婴幼儿秋季腹泻,细菌性肠炎等急性感染性腹泻。症见身热下利,日10余次,烦热口干作渴,纳呆,指纹紫滞,舌红,苔薄黄腻。
加减
体温39℃以上高热不退者加生石膏10g、柴胡5g、银花5g;伴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5g;苔腻、纳呆食滞明显者加炒谷麦芽各5g、焦山楂5g;腹胀腹痛者加木香4g、白芍5g,行气缓急止痛。
疏健分运汤
供方名医詹起荪
组成炒白术5g,茯苓6g,陈皮5g,炒荠菜花5g,焦曲9g,焦楂炭6g,玉蝴蝶2g,川朴花5g,煨木香2g,藿香5g,扁豆衣9g,扁豆花6g。
功能健脾分运,疏肝行气。
主治婴儿惊泻。症见大便泻下色青黏稠不化有沫,水分较多,每日少则4~5次,多则10余次,胆怯易惊,寐时多汗,精神尚可,胃纳欠佳,常伴发湿疹,舌苔薄白或薄腻,指纹淡紫。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若见外感鼻塞不通酌加苏梗、蝉衣;痰滞咳嗽不爽去陈皮加浙贝、化橘红;咳甚加竹沥、半夏;小便量少酌加灯心草;泄泻日久,面色萎黄,舌质偏淡为脾虚较甚,酌加党参。
完疝汤
供方名医李孔定
组成柴胡6g,白芍15g,枳实12g,甘草6g,黄芪12g,北五味子6g,荔枝核12g,黄芩10g,萱草根15g,铁线草15g。(以上为3〜5岁小儿剂量)
功能升陷降气。
主治小儿疝气。本病病机为中气下陷,小肠等腹腔脏器下坠腹股沟,局部气血运行受阻而成。以气陷为本,气滞为标。气滞由气陷而成,但气滞又可反过来阻碍气陷的升复。故治以升陷治本、降气治标。
用法诸药纳陶罐内,清水浸泡1小时,煮沸10分钟,取汁150ml,煎3次取汁混匀,分4次温服。本病冬天皮肤收缩,治疗较易,夏天皮肤松弛,治疗较难。服药期间,忌剧烈活动,食勿过饱。疝已全消,则去黄芩,减枳实、荔枝核量为各4g,续服5剂,巩固疗效。

小儿痿痹汤
供方名医桂晓云
组成独活5g,寄生12g,炙黄芪9g,党参9g,当归9g,赤白芍各6g,知母6g,木瓜9g,猴骨6g,千年健10g,伸筋草6g,炙甘草5g。
功能培补气血,搜邪活络。
主治两足萎弱,不能随意运动及履步。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湿热未清者加三妙丸、薏苡仁、蚕砂;挟阴虚者加石斛、天花粉、龟板;纳呆者加二芽、砂仁;大便溏泄者加白术、扁豆;大便秘结者加枳壳、麻仁。
小儿肾病合剂
供方名医李少川
组成嫩苏梗9g,制厚朴10g,广陈皮6g,炒白术6g,肥知母9g,云茯苓9g,抽葫芦10g,炒枳壳9g,麦冬9g,猪苓9g,泽泻9g,甘草6g。
功能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主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150ml分2次温服。
加减: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连翘、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白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甘润滋阴。小儿肾病综合征所致水肿,临床颇为棘手,要在临证通权达变,不可拘泥一法一方;湿性黏腻,难获速效,医者'亦不可不知。
太子健
供方名医俞景茂
组成太子参6g,柴胡4.5g,黄芩6g,法半夏6g,桂枝3g,赤芍6g,蝉蜕3g,丹参6g,炙甘草3g,红枣12g。
功能和解表里,调和营卫,增强体质。
主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迁延期及恢复期。
用法先将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先武火后文火,煎20-30分钟,第2次煎10-15分钟,共取汁160〜200ml,分2次服。
加减:
兼有咳嗽者,宜加杏仁、象贝、炙冬花,以止咳化痰;低热末平者,宜加蛇舌草、连翘、知母,以清热解毒,廓清余邪;盗汗自汗者,宜加生黄芪、蝉蜕、鳖甲,以固表敛阳;鼻塞善嚏涕清者,宜加防风、辛夷花、白芷,以疏风通窍。纳呆者,宜加生山楂、谷麦芽、鸡内金,以消积化滞。
新加安神汤
供方名医周朝进
组成生黄芪10g,太子参10g,白术7g,淮山药10g,白茯神7g,朱砂5g,麦冬5g,五味子3g,白芍7g,炙甘草3g,齿7g(先煎),寒水石7g(先煎),珍珠母10g(先煎).
功能益气养阴,安神镇惊。
主治小儿夜惊,梦游症,或夜啼,或惊惕,或自汗,或盗汗等。
用法上药加清水过药面,浸泡30分钟,煎煮2次,每次煎煮30分钟,合并2次药汁,过滤,浓缩至300ml,分3次口服,每次100mL每日1剂。
应用:上述新加安神汤用量为5〜10岁患儿的剂量,10岁以上或5岁以下患儿,酌情增减用量。食少纳呆者加炮内金、山楂曲,齘齿寐差者加僵蚕、蝉衣,尿频遗尿者加桑螵蛸、益智仁,汗多不止者加莲须、山萸肉。
恬静散
供方名医孙浩
组成熟地黄15g,山萸肉15g,甘枸杞15g,五味子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生白芍15g,炙甘草10g,淮小麦50g,红枣10枚,茯神15g,炙远志10g(约10日量)
功能平肝潜阳,宁心安神。
主治小儿多动综合征,以多动、易怒、少寐为其特征。
用法为散,1次服10g,日1次,加糖少许,开水调服。
珍珠安神汤
供方名医马荫笃
组成珍珠母30g,钩藤10g,夜交藤15g;生百合15g,生地10g,生白芍10g,炒枣仁10g,当归6g,柏子仁10g,炒鳖甲15g,玉竹10g,炒白术10g。(此量适用于6〜9岁患儿)。
功能养阴清心,平肝和胃,镇静安神。
主治小儿多动秽语综合征。
用法上药水煎服,1日1剂。
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善待患儿,不可打骂体罚,恐吓威胁,禁食辛辣燥香类食品,如巧克力、辣椒、羊肉串等;患儿更不要观看惊险、凶杀类动画片或电视片,以防精神受刺激。临床中若伴有低热者,可加生石膏30g、薄荷叶6g;若有头痛者,可加夏枯草10g、蝉衣6g;若有痰鸣者,加胆南星6g、川贝母6g;若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可加细大黄6g、黄芩6g;若腹胀厌食者,可加槟榔6g、厚朴花6g。
通督健脑方
供方名医钮韵铎
组成鹿角片10g,龟板6g,益智仁12g,枸杞子10g,远志10g,菖蒲10g,茯苓15g,红花5g。
功能疏通督脉、强健脑髓。
主治小儿脑性瘫痪。症状为五迟、五软、五硬、智力低下、语言不利、运动功能障碍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脾肾两亏症见五软者加补骨脂、杜仲、胡桃。气血虚弱神情呆滞者加生芪、太子参、当归。肝肾两虚证见五硬者加四物、僵蚕、钩藤。心气不足症见五迟者加四君、山萸肉、五味子。夜寐不宁易惊恐者加紫石英、全虫、抱龙丸。纳呆食少腹胀便秘者加砂仁、焦三仙、瓜蒌。针刺穴位:长强、命门、脊中、筋缩,灵台、神道、身柱、大椎、百会、人中、承浆、中脘、关元、足三里、解溪、曲池、合谷、太溪、委中。针刺方法:督脉穴由下向上顺序刺之。4岁以下患儿点刺不留针。4岁以上患儿留针30分钟。隔日针治1次,手法皆用捻转之补法。
癫痫清脑汤
供方名医方宝华
组成石决明30g(先煎),玳瑁6g(先煎),天麻9g,川芎9g,天竺黄12g,郁金9g,紫贝齿30g〈先煎),龙齿30g(先煎),生地12g,麦冬9g,蚤休12g,灵芝草9g,坎炁1条。
功能平肝息风,清脑止痫。
主治癫痫(小儿与成人原发性与续发性)以及肝风病症、脑系疾患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相隔6小时服。(服药期间避声响、早卧早起、闲情逸志、忌食家禽头足。10日为1疗程)在此我向大家奉献一些我应用了十多年的特效全能秘验方,组方合理,见效快,治愈率高   
加减:凡直视肢颤加羚羊角或龟板,去玳瑁,以风潜阳;苔腻呕恶加半夏、代赭石,去生地、麦冬,以导痰降浊;溲便失禁加益智仁、淫羊藿强肾豁窍;心烦躁动加苓连以泻火清心;胆怯少寐加山栀、酸枣仁以安胆宁神;眩晕加沙苑、枸杞以养肾涵肝;少食纳呆加枳实、白术,去蚤休,以运脾生化;便秘加大黄或胡桃肉以通腑润导。
赤眼速愈汤
供方名医刘云山
组成当归2g,赤芍2g,川芎1g,连翘2g,牛蒡子2g,薄荷2g,山栀1g,防风1g,大黄1g,菊花1g,羌活0.5g,甘草1g。
功能驱风散热,解毒凉血。
主治小儿时行赤眼(包括现代医学急、慢性眼结膜炎),两眼赤红,发热肿痛,羞明流泪;或单或双,或眼屎黄多,病初可伴鼻塞流涕,舌质红苔薄腻。四季可见,夏春多发。
用法每剂煎汁2次。第1次加水200ml,煎沸25分钟,取药液50ml,第2次加水150ml,煎沸20分钟,取药液50ml。二煎药液合并共100ml,分上午10时、下午4时、晚8时3次温服。以上是3〜5岁小儿用量,5岁以上用量加倍。
加减:①如高烧、双眼红肿甚,连翘、山栀用量加倍,再加银花2g、元参2g。②若腑气不通,大便干燥,大黄用量加倍。③大便稀,日便2~3次,去大黄、赤芍,用白芍2g、黄连1g、泽泻1g。④如舌质红或口舌生疮,加黄连1g。⑤若伴寒热往来,加柴胡1g。⑥如日久失治,眼生云翳,加蒙花1g、蝉蜕1g、白蒺藜1g、木贼1g、黄连1g、龙胆草0.3g、蔓荆子0.3g。
金蝉三草汤
供方名医刘正才
组成金银花12g,蝉衣6g,鲜茅根60g,夏枯草15g,益母草30g。
功能解毒疏风,活血利尿。
主治急、慢性肾炎所出现的水肿、尿少、尿血、高血压等症,舌质红,或见瘀点,苔黄,脉滑数或弦数。中医辨证属于风热毒邪所致的“风水”。
用法水煎,先武火,沸后文火煎15〜20分钟,连煎2次,共取药汁300〜500ml,每日1剂,分3次饭前服。
加减:兼见皮肤疮毒或尿检白细胞多者,加七叶一枝花15g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水肿轻者加冬瓜皮,重者辅以甘遂末5g水调敷脐,使水从大小便而去;尿血或查见红细胞管型、透明管型,重用茅根至100g,或加生地、小蓟等活血凉血止血之品;高血压重用夏枯草至60g,或酌加玉米须、川牛膝、车前子,以增强降压效力,若出现高血压脑病之昏迷惊厥者,本方煎水送服安宫牛黄丸0.5~1粒,辅以针太冲、涌泉;蛋白尿轻者加黄芪30〜60g,重而顽固者加乌梅炭10〜15g,属于肾虚不摄纳者辅以艾灸关元、气海;出现急性肾衰,尿少尿闭,恶心呕吐,本方煎水送服玉枢丹0.6-0.9g,另加生大黄7g煎至150ml,每日1〜2次,以每日排便2次为宜。
五草汤
供方名医刘弼臣
组成倒扣草10g,鱼腥草15g,益母草TOg,半枝莲10g,车前草10g,白茅根15g,灯草1g。
功能清热解毒,利尿渗湿,活血降压。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慢性支气管炎
证见:久咳不愈,痰壅气阻,肺气不宣,气喘,呼吸不利,痰黄而稠等,其脉多浮而弦数。久之因肺气壅阻,气阻则血瘀,脉络损伤,出现瘀阻络伤之证。
治法:宜养肺阴,宣肺气,止嗽化痰,大清肺热,解毒化瘀以肃降肺气。
药用:侧柏叶35克,元参26克,麦冬14克,瓜蒌仁16克,川贝14克,郁金13克,葶苈子14克,杏仁9克,生石膏40克,双花20克,板蓝根20克,地龙23克,蝉蜕18克,桃仁14克,橘红14克,黄芩14克,桑白皮13克,桔梗14克,白前10克,败酱草16克,海浮石13克,甘草6克。
用法:用水4大碗,煎成近1碗,1次服下,日服2次,每剂药可煎3次。小儿酌减。
加减:
①哮喘甚,加麻黄5克,苏子14克;
②热甚脉滑数,加羚羊粉3克,分3次冲服;
③咳血,可将侧柏叶改为鲜柏叶70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溃疡名方八则
胃炎名方十三则
『治风剂』醉仙汤
常见健脾消积导滞中成药(引)
名医名方秘方(十三)
薛氏祖传秘方(小儿初生吐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