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获得道德优越感,是英美大规模动员民众的方式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关系已经好了几百年。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近代欧洲大陆,最强国不是西班牙就是法国,出于“均势”考虑,它们都是英国的对手或敌人。当时普鲁士还很弱小,英国当然要拉拢普鲁士,普鲁士也想依靠英国,共同对付强大的敌人。

所以,两国关系长期友好。

但是1871年德国建立后,随着国力的日期强大和咄咄逼人,英国政治家越发感到不安。他们逐渐和法国,甚至过去几百年的长期对手俄国,缓和了关系。

不过,虽然在1890、1900和1910年代,法俄已经结成同盟(目标明显是德国),但英国始终置身事外。

因为英德(普)关系好了几百年,两国的王室也是经常走动的亲戚,所以在漠不关心政治的英国老百姓心中,英德关系始终好于英法,更好于英俄。

大多数英国人,对法国和俄国,有长期的厌恶感。

英国国内,也有大量的亲德派。这既源于历史,也源于血缘 ---- 两国王室不仅是亲戚,而且严格来说,当时的英王乔治五世,就是德国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如果过早加入反德同盟,甚至直接和德国为敌,是不得人心的。

另一方面,德国人也深知这一点。随着国力的强大,德国人越发轻视国内经常乱成一锅粥的英国。加上1899-1902年英国付出重大代价才打赢了布尔战争,这让德国高层越发轻视英国。

1914年前的十几年,英国国内始终有强大亲德势力。不过,就连他们,也难以为日益嚣张的德国辩护。于是在1900年以后,英国人厌恶德国的比例日益增加,逐渐到了越发不可忽视的地步。

但就算如此,大多数英国人还是觉得,和德国人打仗是不可思议的。为了他们长期厌恶的法国和俄国人,而和德国开战,是大多数英国人不愿意的。

因此,英国政治家为了英国的利益,必须想到一种动员民众的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逐渐培养英国人的道德优越感:和德国开战不是基于国家利益,而是基于道德。

具体的理由,就是保护比利时。

在历史上,为了防止欧洲强权方便地入侵英国,比利时被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已经一百多年了。

因此英国划出了底线:只要德国不打比利时,英国就不会对德国宣战。至少短期内,英国绝不会这么做。

但德国置若罔闻,他们有早已谋划好的“施里芬计划”,必须通过比利时侧击法国。

德国入侵比利时也出奇的不顺利,他们低估了列日要塞,更低估了比利时民众的反抗。

尤其是比利时平民,他们纷纷拿起武器,抵抗德军。

这在德国人看来更是背离了传统战争之道。在德军看来,战争是军人之间的事,平民拿起枪,德军打不打呢?当然要打,因为这些拿枪的平民,本质上就是军人,他们已经威胁到了德军的生命。

但问题是:以后怎么区分平民是不是军人?

这对任何人都是困难的。

所以为了自身的安全,德国人开始了疯狂报复。只要有平民敢反抗德军,都遭到屠戮和焚烧。成百上千的平民 —— 男人、女人、孩子 —— 遭到了无情的杀戮。

德军还烧毁了创建于1425年的鲁汶(Louvain)大学和图书馆,鲁汶大半个城市被烧为灰烬,给比利时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被看成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被焚毁,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破坏。

所有这些,都被英国媒体广泛宣传。

于是英国老百姓认为,和德国作战是必须的。这不是为了法国或俄国,而是为了人类的普遍道德。必须惩罚“像匈奴一样野蛮的德国人”。

英国自由党党魁大卫·劳合·乔治,也快速改变态度。

大卫·劳合·乔治一贯主张和平,是英国著名的鸽派。在1914年7月,当奥地利、俄国、塞尔维亚、法国和德国正在为奥地利王储在塞尔维亚遇刺的事情纠缠不休、开战气氛日益浓时,他认为英国应该置身事外。

在过去,他反对英国发动的布尔战争,支持当时正在闹独立的爱尔兰实行自治。---- 爱尔兰想从英国独立出去,但劳合·乔治却是个温和派,为了获得选票,他和爱尔兰自治主义者达成协议,不主张武力镇压。---- 这些过于软弱的行为和态度,让他在英国政坛上饱受诟病,一度声名狼藉。

然而,在1914年8月初,他对德国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1914年8月3日,他对妻子说:“如果作为一个小国的比利时遭到了德国的攻击,我所有的传统观念与偏见都将在战争中经受洗礼。”

他的意思是,如果德国入侵比利时,英国必须参战。

他说:“(英国参战)是一场把欧洲从军事等级制的奴役中解放出来的伟大战争”。

这次“站队”很及时,他在1916年成为陆军大臣和英国首相。

英国政客们的这些宣传,都是在不断培养英国人的道德优越感。

1914年8月4日,德国入侵比利时,英国立刻向德国宣战。

随着后来德军暴行的日益被披露,英国人也越发支持战争。在战争的头几个月,英国人的参战热情日益膨胀。和德国的战争,成了英国人最重要的事。

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德国把实力貌似不堪、但其实实力雄厚、潜力巨大、尤其是掌控着世界最雄厚资源、最广阔殖民地的英国,逼成了敌人,是多么不明智。

美国在参战一战和二战前,同样是类似宣传。美国人的道德优越感更甚于英国人。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多谈了,因为人们更了解伍德罗·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 ---- 他们精于算计,但在动员民众方面都是口吐莲花之辈。

英国人和美国人真的有道德吗?这是另外的问题。但是,妖魔化对手,是英美大规模动员民众的方式。

从历史上看,走到这一步,往往意味着基本上没有回头路了。因为当民众被动员起来之后,为了选票,政客们就会越发变本加厉。看看过去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们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

我热爱祖国,也认为有些事情根本就是没影的事,必须予以坚决反击!对我国的日益被污名化,我十分气愤。

因此,对于英美不断树立自己的道德优越感的宣传和行为,我深感忧虑。因为直到今天,英美仍掌握着最广泛的资源和最高端的科技,他们的潜力非常巨大。

冷静地处理问题,才是老成谋国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实力悬殊比利时向德国投降 ---1914年
悬案 | 神话般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怎么会“放走”33万英法联军?
二战老照片:1940年,德军横扫半个欧洲
历史| 二战德国开局几乎“无敌”,最后却为何满盘皆输?
≯ 图说二战: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的沦陷和敦刻尔克大撤退 ≮
德军占领荷兰之后,曾经的皇帝威廉二世什么反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