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厌学说不

短视厌学:一个14岁少年,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是学校里三好生、班长。有一次他在家里看电视,看到记者正在一座与世隔绝大山里,现场采访一个放牛娃:孩子,你在这放牛做什么?让牛长大!

那牛长大以后?

卖钱,盖房子

有房子又做什么

娶媳妇,生娃

生了娃

让他也来放牛

这个少年看了这期电视节目后,当天夜里就在与父母只有一墙之隔房间服毒自杀

临死时,他在日记中留下这一段遗言:看了电视,我想到自己:我为什么读书?为了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生命没有价值

短视性厌学:指由于缺乏人生目标、奋斗方向而导致厌学行为

短视厌学是目前孩子厌学一个主要原因。究其原因在于,父母和老师、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时,往往把学习目的归结于到将来怎样去工作、怎样生存上,没有也无法给孩子一个高尚学习理由

如果把学习目的仅仅局限于生存和生活狭隘层面上,孩子怎能真正爱学习?!一个高二女生说:我不考虑将来怎样去工作,怎样去生存。女孩子学得好还不如嫁得好,上学多没用!看看,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说起话来都是如此丧气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几乎成考试奴隶,绝大多数孩子长期以来基本上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什么要学习。父母和老师对孩子教育、引导基本上在孩子脑中留下只有考大学、找工作。可是,如果把这当成教育唯一目标,孩子必然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变得厌学起来,甚至连将来考大学目标都难以实现

所以,所有希望孩子将来考大学父母和老师,都不要紧紧围绕考大学说事儿。要给孩子更多学习理由,激发他们学习动力

针对短视厌学,建议父母和老师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引领孩子认清方向

短视厌学孩子最主要问题是缺乏人生目和努力方向。由此,有父母引领孩子认清努力方向,就是一件紧迫事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目标不仅仅是上大学

提到孩子没有奋斗目标,或者批评父母没有给孩子树立奋斗目标,许多父母感到冤枉:怎么没有目标?上大学就是他目标

的确,几乎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接受高等教育,可是,这至多是人生一个阶段性目标而已,根本不是终极目标。如果把孩子奋斗目标确立在上大学上,未免过于近视,更难防止孩子厌学

如果孩子进一步追问下去:上大学是为什么?有说是为找工作,有说是为考研究生;又问:考研究生是为什么?有说是出国、找工作,有说是为考博士,再问:考博士是为什么?还是为出国,找工作,最后问:找什么工作?许多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沿着这一思路,依然解不开本章案例放牛娃循环逻辑

那么,学习到底是为什么?父母可以这样开导孩子,正确学习目标是:责任。也就是说,你学习是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不好好学习,就是对自己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眼前,学习短期目标任务,就是考大学,中期目标是找好工作,学习好了,就有能力驾驭好工作;就是实力创造更美好生活

克服孩子依赖心理

要消除短视性厌学,必须从克服孩子依赖心理开始,。而克服依赖心理,父母就要充分相信孩子,让他自己事情自己做

一个高一女生,从小到大都由父母帮着学习,自己从来没有考虑过过将来做什么。后来她迷上看漫画、玩电脑,觉得这比学习有趣多,开始一天天厌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心理医生问她:如果父母将来不在怎么办?她理直气壮回答麦号父母死了,我也去死好了

孩子缺乏人生奋斗目标,他们父母往往是榜样。这样父母最大特点是,喜欢在学习上对孩子包办代替,,从整理书包、背书包,一直到检查作业、督促预习复习。父母很辛苦,孩子却因此养成是你要我读书、不是我要读书依赖心理。孩子没有内驱力,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将来要做什么,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厌学

破除读书无用功影响

短视性厌学孩子普遍认为读书无用。这种观点由来,主要是受新读书无用论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主要来自父母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在孩子面前拥有积极心态

父母在孩子面前拥有一种积极心态,对孩子影响很大。尽管社会上确实存在许多不良现象,如贪污腐败、跑官买官、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但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以一种积极心态来加以评述

如果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唠叨这些话,如某某人初中还没毕业,就在外地搞工程承包发财,前几天开高级轿车回家了;我们单位那些领导不学无术,只会溜须拍马,学历低却地位高;现在读书,大学毕业还不是照样找不工作,那就不能责怪孩子厌学,因为他耳里听到事实尽是没什么好出路例子

诚然,上述不良现象都存在,家长说也可能是事实,但却不是普遍现象。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7年应届毕业生实际收入调查表明,各学历层次月工资数分别是:研究生4020元、本科生2317元、大专生1789元、高中生1486元读书究竟有没有用,一看便知

如果家长非要以偏概全,也拜托你不要在读书孩子面前提这些好不好?你一方面要孩子好好学习,另一方面又自己对自己,孩子怎么会好好学习?

从内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从内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就是不仅仅要在嘴上强调学习重要、知识重要,更要在行为上尊重知识、尊重有真才实学人。有的父母之所以有上述读书无用言论和观点,实际上这不是知识错,而是这些人高分低能结果。有真才实学人,永远是强者

现在学习方式、生存方式,越来越讲究人素质和能力。以最近两三年香港一些大学在我国内陆招生形势看,香港大学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更受考生及其家长青睐,更强调学生素质,而不再只看学生分数。一些省市高考状元照样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足以证明高分不是唯一衡量人才标准

美国企业家到日本sony公司参观,公司人说:你们随便看、随便拍摄,有些东西你们是学不走带不走,那就是我们员工、我们员工精神和能力。看,这就是人才素质重要

解决为什么学习大问题

解决为什么学习大问题,孩子就能站得高、看得远、方向明,不会产生短视性厌学。当然,要说清楚为什么学习问题,绝不是一件容易事。父母没有相当高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还真说不清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学习是孩子自身发展要求

从主观角度看,学习是孩子发展和完善自己客观要求

一方面,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成倍增加,一个人将来要存在于世,无论他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努力学习。否则,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要说无法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做出自己应有贡献,就是在社会上立足,恐怕也是困难重重,寸步难行

另一方面,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越高,致富门路就越广致富速度就越快。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出,才能获得良好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同时为自己提高生活质量,分享更多现代文明生活

学习是社会发展对孩子要求

从客观角度看,学习是社会发展对孩子必然要求

一方面,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时代发展迫切需要人们在更宽泛领域里具有更高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为此,每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达到社会要求

另一方面,学习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学习,掌握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技术业务能力,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大家都不读书学习,社会还怎么发展 

请注意,这里上上下下都没有提到考大学,找工作,其目的就是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及社会赋予他神圣职责,不完全是为考大学、找工作,甚至可以说与考大学、找工作无关

学习动机需要培养和激发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培养和激发孩子学习动机,能够让孩子心胸开阔,不再鼠目寸光

在这方面,父母住要注意以下两点

帮助孩子确立恰当目标

这里强调是恰当两个字。学习是为掌握知识,而不是跟别人比谁更聪明能干。强调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一定要比聪明能干,厌学孩子很可能马上就泄了气他比不过任何人

这项工作由父母来做,比老师做效果更好。在许多老师眼里,学生中总会有失败者。这种观念错误,主要在于老师习惯于按照单一目标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再横向比较下,有高分就有低分,低分孩子通常就是老师眼里失败者

可是父母不能这样做。父母对孩子所做评价,应该以孩子自己作为参照物对象,进行纵向评价。这样孩子比较容易体验到自己进步和成功,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消除厌学情绪,越学越有劲

引导孩子建立良好归因倾向

所谓归因,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推理、寻找其产生原因。最常见归因倾向有4种类型:能力努力、难度、运气

引导孩子建立良好归因倾向,就是要让孩子学会建立积极自我观念。也就是说,孩子学得好,就归功于孩子能力强,学习很努力;孩子学得不好,就归罪于题目难、运气差

看起来这些归因似乎有些阿Q精神,但这对于消除孩子厌学情绪却很有帮助。因为它会让孩子相信:只要自己肯下功夫,就一定可以学好;即使现在遇到失败,只不过是偶然事,并不代表自己学不好

孩子如果反过来想,那就糟糕,很容易形成自卑,导致厌学

提生孩子需求层

短视性厌学根源在于需求层次低。所以,适当提高孩子需求层次,有助于克服这种厌学现象。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这方面,父母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为孩子创造成功机会

家庭教育技巧,就在于父母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孩子高层次需要。对于厌学孩子来说,他们显著特点是丧失信心。如果父母能够适当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孩子体验到成功喜悦,,就能让孩子产生积极、主动学习动机,增强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纠正厌学情绪

为孩子创造成功机会,前提条件是父母必须坚信孩子都有成功内在需求和潜能,能够在多方面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再从孩子实际出发,提出经过努力后他所能达到目标和要求

一旦父母给孩子提供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步骤、多活动求变化、快反馈勤矫正机会,再加上适当鼓励,孩子眼前就会豁然开朗,重新鼓起学习、学好勇气

、为孩子打开世界之窗

短视性厌学孩子在认识和行为上,与社会、学校、家庭要求是存在巨大差距,表现在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比较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为此,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为孩子打开世界之窗,让他认识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值得他热爱、痴迷东西

对父母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因为现在孩子都有一定理论水平,说不定父母还说不过他。为此,父母有必要在与孩子沟通前就提前做一些准备工作,以便取得良好说服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高中家长的讲座
论:学习,和学习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的事儿
说说那些一路优秀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后才显露出来的“硬伤”
初中孩子厌学“不可小视”,父母鼓励支持很重要!
每个厌学的孩子,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孩子“厌学症”就这样得的,可惜99%父母还蒙在鼓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