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熟蕈油

又到了各家都要熬点蕈油的时候,朋友家熬了在显摆,我一看,这都不是松树蕈,熬来干什么?还不如加点肉炒炒呢,纯粹浪费。去面馆吃碗松树蕈油面,那蕈都长得翻了盖子,木渣渣的,嚼得满嘴都是。

常熟话的发音,有时候我也是闹不太懂,蕈这个字,怎么就能发出“郑”的音来?一入了秋,到处都是“本山郑”的叫卖声,外地朋友好奇凑上去一看,这不是菌子吗?

蕈这物件,本不稀奇,基本上从东北到海南,都不会没点雨后的蘑菇。最出名的当然就是云南,品种最多。可常熟人却独独推崇“本山”,这里边除了一点点对家乡的自傲之外,还有就是对新鲜的追求。菌子的生长速度极快,雨后上山,若是细细观察,真是像电影镜头里那样,能看到一个个蘑菇头慢慢顶开落叶,张出伞盖来。必须在它还幼嫩时候就采摘下来,最好是当天就下锅,才不会长过了头。

蕈的种类也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有的好吃有的就没啥意思。可常熟人说的蕈油,默认的却只有一种:松树蕈。松树蕈有其独特的香气,是别种菌子所没有的,也唯有这种香气融到了油脂里,那蕈油才香鲜到弥足珍贵。可因为产量较少,价格是越来越贵了。

这种蕈别处也有,我在云南就见过,若是到了湖南,当地称之为雁来菌,说是大雁南飞时候,这菌子就长出来了。有一年我去河南山里边找食吃,其中有一盘葱炒的蘑菇,我一看,这不是松树蕈吗?老板笑笑:俺们这儿山里多得是,不值钱!

熬蕈油却是常熟独一无二的做法,早先是因为采了新鲜的蕈回来来不及吃,又舍不得看它老掉,就用油熬去水分再封存起来,能保存较长一段时间。后来因为这种味道与新鲜的相比,另有一种独特,逐渐反而就成了主角。现在拿来熬油的蕈,远比新鲜就吃的蕈要多得多,也可能是因为价格太高,舍不得一下子就吃完吧。蕈油只是在烧豆腐时候放点,炖蛋时候放点,或者吃面条时候放点,增加香气和鲜美,用量就节约了很多。

蕈只有在像一块头硬币大小时候,是最鲜嫩的,我们叫“郑卵子”,太小了鲜味不够,再大了嫩度不足。现在交通方便,遥远的浙江早上采的蕈,下午已经在常熟各个菜场里摆开了卖了。据说浙江多山,所以蕈特别的多,可当地人却不吃。我觉着这也是瞎扯吧,可能只是不像这边到了季节一窝蜂的去买,用量不如这边大,所以大批量的运过来。

看到一个摊上都是“郑卵子”,凑上去一问,居然还便宜,正准备下手,旁边一个半老徐娘抓了一大把开过头的老蕈给摊主过磅,一边还说:“那些蕈小来,不灵的。”

头回知道还有这种冲头,机会不抓住就是犯罪,赶紧包圆,跟捡到了宝一样偷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鲜的15元1斤,晒干价格翻10倍,以前半天采一篮子,如今少见了
苏州什么面好吃?常熟人只有一个答案
常熟虞山 · 兴福老面馆的蕈油面
汪曾祺散文:菌小谱
白松露
吃货丨汪曾祺笔下的蘑菇美食 看字都能流口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