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涵泳诗词兴味长

——读《几生修得到梅花》

因喜爱文化类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我在央视荧屏上“认识”了诗词大会的“四朝元老”——陈更。这个工科女博士,着一身得体的唐装,谈吐文雅,应答从容,颇有几分古代才女的风范。她的一举手、一投足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后来,又听说她出版了读诗小集《几生修得到梅花》,我网购一本,反复研读,有“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之感,这本书与以前读的诗词鉴赏著作书卷气浓厚有别,它融入了更多的个人阅历、自我见解,有几分灵气,更多的接地气,可读性更强。掩卷之际,我从这本书里受益良多。

放飞想象,再现诗词描绘的场景。读诗词,离不开想象,因为诗词的语文高度凝练,不像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有生动细腻的描写。读诗词时,需要振起想象之翼,展现诗词描绘的场景。这个场景是广义的,包括画面、人物、情节、对话、故事等。

正如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所说:“即使认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如果读诗词时,驱遣了想象,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也就接触了诗人的意境,这也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审美愉悦。

且看陈更读唐代诗人钱起的《归雁》,想象诗人与大雁饶有趣味的对话。

“潇湘住得好好的,怎么跑回来了哇?”那是湘水碧波千里,两岸地暖沙净,更何况青苔鲜嫩,翠色诱人,不正是你们最爱吃的的吗?

“哎呀,你是不知道啊!”大雁愁眉苦脸地说:“潇湘女神天天晚上不睡觉,就要弹她那个琴啊,弹啊弹地不停歇。”那声音听得我们羽毛都要竖起来了,根本没法睡啊!所以再好也住不下去了,实在是住不下去了!

你看,一首七绝,陈更展开现象,再现了作者与大雁的对话,这首小诗就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还原诗歌描绘的场景。想象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觑。

我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善于调动学生的想象,让他们以文字为凭借,想象诗词描述的画面,并适度补充一些合乎情理的细节,让诗词更加生动饱满。如教学白居易《卖炭翁》时,讲到卖炭翁一车炭被官吏掠夺之后,让学生想象,揣摩此时卖炭翁的内心活动。他们有的说卖炭翁有迫于现实的无奈、有心如死灰的绝望。

总之,诵读诗词,想象不可缺席。有了想象,静止的文字会变得灵动;有了想象,含蓄的语言会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有了想象,我们能更多地享受读诗的愉快。

勾联生活,引发自己情感的共鸣。读诗词,须勾联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生活,既包括间接生活,即自己读过的诗文,长期阅读积淀下来的思想养分,也包括自己的人生阅历,即自己生活中曾经发生的事情,曾经接触的人物,曾经遇见的场景等。

每当你读诗词时,总有一些诗句,与你的生活不知不觉地发生碰撞,妙合无垠地与你的生活衔接,总能触动你的情感,让你的心有戚戚焉。如陈更谈杜甫的《梦季白(其二)》时,她认为,自己与父亲重逢的一刻,想到了这首诗的一句:“出门搔自首,若负平生志”。父女重逢之时,陈更谈过的诗,深深地拨动了她的心弦,引发了情感强烈的共鸣。

诚如作者所说:“你总会在一个时刻,和你曾经读过的某一句也许与那个时刻看似并不相关的诗词,产生莫名其妙的共鸣。”我以为,这就是把生活过成了诗,把诗过成了生活,生活中有诗,诗中有生活。

读诗词,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读,更容易触动自己的情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读诗词时,勾联自己的生活,让诗词与生活巧妙地融合。如教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发现在乡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每逢中国传统节日,由于诸多的原因,他们不能与远在异乡打工父母团聚,只好把深深的思亲之情埋藏于心底。

当留守儿童们读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时,他们有深切的情感体验,犹如一粒石子投入到他们的情感的湖泊,荡起了层层的情感的涟漪。他们读唐人的诗句,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引发了情感强烈的共鸣。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它能穿越千年时间,跨越不同的空间,能引发不同年龄的人们的情感共鸣。

玩味再三,读出个人独特的感悟。读诗词贵在有所发现,贵在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切忌人云亦云。

怎样读出个人独特的感悟呢?陈更读诗,至少给了我们三方面的启迪。

一是善于发现。读诗词,不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如陈更在读了王昌龄的诗后写到:王昌龄现存一百八十多首诗,其中有二十一首是边塞诗,而竟有六十余首是送别诗。可见,与其称他为“边塞诗人”,不如称他为“送别诗人”。这是陈更读王昌龄诗歌后的一点发现,持之有故,令人信服。书中像这样的读诗小发现,随处可见。

二是长于比较。有比较才会有鉴别。陈更读诗词,运用比较这一方法,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界。她在读诗词时,通过比较,发现诗人风格的细微差异;在比较中,得出的结论让人首肯。如作者对杜牧与柳永的比较,通过他俩大量的诗句,发现他们的风格同中有异。这种比较,须具备两点:一是有大量的阅读积累,充分地占有材料;二是从整体上把握,找准比较点,找准切入点。

三是敢于质疑。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时,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说明了读书质疑的重要性。

陈更读诗词,用心揣摩,真正把心沉潜下来,真正走进诗词,读出自己个人独特的体悟。她不唯权威,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这点在她的读诗小集里俯拾皆是。也许她的见解不那么成熟,但是在经由自己的思考而得出的结论,因而显得弥足珍贵。如她对有人批评《古诗十九首》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肖沉,情绪低沉。陈更不同意这种说法。她将批评《古诗十九首》消极不深刻,与批评一个三岁小孩不知道发奋苦读相类比,妥贴的类比,令人深思。

细谈陈更的《几生修得到梅花》,深深吸引你的还有她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典雅的语言与网络语言并存,生动形象的比喻比比皆是,更增添了作品的可读性。

当然,《几生修得到梅花》还有些瑕疵。如作者写中唐诗人李贺时说:“同时代还有白居易、杜牧、韩愈、元稹等大诗人声名卓著。”杜牧明明是晚唐诗人,怎么能与李贺同时代呢?这或许是作者的笔误。

可瑕不掩瑜,我认为《几生修得到梅花》是一本好书,因为作者读诗,真正用心解读,能摸到了诗词的温度,找寻到了诗词的灵魂。真是涵泳诗词兴味长啊!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梦溪镇中学)


关注书韵闲话

分享悠悠书韵

文史|教育|时事|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天一首古诗词 | 清明节气诗词,王禹偁《清明》
清明节,一首冷门清明诗,简直是人间清醒,读懂受用一生
6首别有风格的冬天诗词,堪称神作,收藏了!
涵咏功夫兴味长
有雪无诗俗了人,这些咏雪的诗词,你认为哪一首更高超
诗词日历 | 梅 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