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富民行动”情况总结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富民行动”情况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我院牵头全省14个市州农科所及农业企业、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48家单位共同发起了“科技兴农富民行动”。自今年2月行动开展以来,依托我院14个科技服务队,以科技为内生驱动,充分整合全省资源,立足服务产业,致富农民,各服务队行动有序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一年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探索实践,制订细化方案

  服务队深入基层考察实践,充分利用地方专家了解当地环境条件、资源等优势吸纳其加入科技服务小分队,交流共享成果、推广应用经验,掌握第一手数据,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积极为上级部门了解生产一线情况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通过相关服务队与服务点的多次对接与实地调研,制订了《宁乡蔬菜产业发展规划》、《永州市外销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永州市柑橘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7年)》。茶叶服务队组织科技人员50余名,分别和长沙、古丈、慈利等10个示范县农业局或茶叶办的地方专家进行对接,制定了专家档案,确定示范企业和示范户名单,制定了具体的技术服务实施方案。蔬菜服务队组织全所年青的科研骨干成立了湖南省蔬菜产业现状调查组,分6批先后赴省相关县(区)和乡(镇)、村等进行调查,并借助省农业厅蔬菜处和地方等行政力量,就品种结构、区域分布、组织形式、产销模式、市场供应、政策投入和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提出了为优化我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料。

  二、立足良种良法,推进成果转化

  服务队员们进村入户,联企驻点,推广成熟新品种和新技术。累计推广脐橙、茶叶、时鲜水果标准化种植技术、红茶加工、柑橘加工技术6项,新型生物肥料4个,生物农药1个,生物防治技术体系5个等。

  通过各项目技术、品种的推广,为湖南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旱油作物重点服务区比非服务区增产15%以上,农民增收近2000万元;生物防控体系的推广大大减少农药使用量,节本约450万;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的有效推广,减量化肥的使用,使无机化肥、常规农药的使用率分别下降了10%和15%,服务片区每亩地经济效益增加10%;与企业联合开发的优质稻可为之增收3000万元;辐照技术为各类企业新增产值2000万元,与中药材饮片公司的合作项目促进其增收50余万元,柑橘等加工技术研究每年帮助消化柑橘等鲜果原材料40万吨,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发展增收40亿等等。蔬菜新品种及相关技术推广上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50万元,为农民增收500余万元。

  服务队倡导的环保,无公害,绿色理念、技术与产品,如“蛙-蜂-灯”有机栽培技术、旱地间套复种和稻田油菜二熟、三熟集成技术、末端修复农药残留物污染高效降解菌剂等,明显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增加了旱地覆盖,并对水土保持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创建示范样板,引领基地建设

  服务队因地制宜,与各地市农业局、农科所及龙头企业联合,以技术成果最适推广地区为主要服务中心点,设立示范县,示范点,作为重点服务对象,服务辐射示范点周围数个甚至数十个地区。

  通过与企业、地方以联合建立示范基地,示范点等形式,在选址、选种、引种及产品后期加工开发利用以及技术示范推广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促进成果转化效益,并加强与企业间信息交流平台构建。建立旱粮作物示范基地500余亩,柑橘绿色加工绿色高效生态示范基地2500亩,优质稻示范基地2900余亩,服务示范企业优质稻生产基地200万余亩,中药材基地900余亩,柑橘高效生态栽培示范基地10000亩。

  四、针对发展瓶颈,开展技术服务

  先后为3个种子生产龙头企业,4个蔬菜农技推广站,3个中药材开发企业,4个农业科技信息企业,辐照技术服务企业50余个,茶叶加工类企业100余个等提供技术服务,与10余个食品类企业项目合作,进行共性技术开发,开发新产品9个,申请专利8项,制定技术规范10项。建立了短信互动平台2个,电子商务平台1个,电子信息服务平台1个。

  以科技培训、专家实地入户入企咨询指导等形式充分调动企业、农民积极性,提高其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发挥科技教育辅助功能。通过编写发放科技小手册,把技术问题用通俗易懂的图画形式直观的表现出来,更易农民接受,如茶叶服务队的“新五个一工程”,旱粮油料服务队“油菜工程100问”等,针对性的解决了农民生产中的关键难题;服务队组织专家讲座,业务培训等讲授形式,共进行了茶叶栽培加工技术培训50余次,累计培训5000余人;旱粮油料作物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技术人员50余人,农民830余人;中药材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与技术培训培训10次,培训农民200余人;蔬菜标准化生产阳光工程技术培训班培训200余人;在标准化高效生态栽培柑橘示范基地培训柑橘种植大户2000户、橘农1万人次。此外还进行了一些创新型的交流反馈机制探索,如:植保服务队远程一对一服务,在线回答相关问题,及时解决了困扰农民生产的实际问题。目前累计远程交流达100次,累计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之多,农民对农业科技的依赖程度增加30%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步小康】遵义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科技小院,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
推荐︱杨凌示范区何以成为农业创新创业的“梦工厂”(图)
生态高效循环农业项目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颜送贵和他的“富硒事业”
单杨院士:36年攻关柑橘,从仅能鲜食到全身是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