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李顺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李顺成

南阳益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王玉

2018年11月8日,晴,周四

按:老物件看起来陈旧落后,甚至主要依靠人力或者笨拙,看起来慢,难。譬如磨面的石磙和碾盘,原来的农村司空见惯,城市也是如此,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早已将这些老物件丢进了历史的背后。但文化的生命力是野火烧不尽的,所以会春风吹又生。我是执念于老旧社区漫步探访,想让这个九十九的小目标实现,长远目标与眼下的困难比起来自然渺小不少,所以总能在最后的秋雨里,找到一片天地,发现一些已经被高科技所掩盖了的世界。

走在老街道上,自己的想法,有时会随着历史的音符跳跃。我想知道杨丙海老师所讲的七十二烧包的具体情况,循着菜市街的那棵电线杆,发现了放在正门口的碾盘,配套的石磙、筐箩,这让我突然想起在十二小那场记忆里的老南阳进学校的活动,这八十九个小孩,其中一组就对碾盘感兴趣。也许在某个角落里还能看见,或者在展示着,或者在潜藏着,或者在运行着。杨丙海老师因为不舒服一直没有起床只好作罢,而意外之处是获知了菜市街前面的进贤街的慢拐弯处还有一家在生产,这是一个新发现,对于一个新南阳来讲。

雨一直下,温度低迷。问了七八个人,这个粮行街除了还有两三座没有扒的瓦房,残存的建筑风貌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我想这是肯定在有他的生命力顽强的理由。物是人非,这里的多是租客。一直往前走,才发现一个蓝彩钢瓦的下面是一个古建,至少有百十年,铺踏板门,石条地基,粗大屋架,正屋的碾盘石磙,如获至宝。敲门,寒暄,聆听,交谈,特殊包括一般是个哲学命题,也是个社会学角度。

今天,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李顺成

1

我叫李顺成,今年五十八了,就生在粮行老街。我的父亲叫李玉震,老年就是南阳十里庙那一块的。不在已经十来年了。粮行街原来是叫通书街,离学校近里很,原来的宛南书院,这里有很多大人物在这里讲学,也是南阳八大书院之首。

解放后就成了粮食交易市场,叫粮行街。文革的时候还叫过一段东风街,后来又叫粮行街了。我们这个房子有一百多年历史了。这个碾盘的地方原来是米家的酱菜园,当时和泰兴元、世荣号一样比较出名。米家是南阳的大户,米家的一个姑娘嫁给杨鹤汀,原来在这里做咸菜、豆豉、酱菜,一直通道对面通贤街,后来公司合营,慢慢的就不行了。

南阳当时机器磨面很少,都是石磨面供应粮店,供着全市人民的吃饭。我们买的老房子院里都是半坡场,整条街都是这样。我父亲们老一辈弟兄三个,母亲是七里园白塔的,原来经常给人帮忙干活,父亲想着给别人干活也不是个常法。后来就置办了一个石磨,原来的碾盘是人推的,后来买个驴拉磨,再后来就是电机带的。

2

平常很少磨,大部分就是冬天干一季。平常就是过十五的时候忙一阵子,压点糯米面做汤圆,南阳做汤圆的大部分是老主顾。忙的时候,二十四小时不停,人们都排着队。因为糯米面磨的时候,擦的有水,不容易保存。放到冷库,来来回回,豆腐盘成肉价钱了。

我们门前的这三家房,市里面给定成文物了,没有挂牌 也不让扒,不让改造。我们这里离学校近,要是盖个几层,光这一年赁着有多少钱。为这事专门到文物上,说是打报告要修,先给盖个蓝彩钢瓦,先不漏雨再说,墙也加固了一些。这条街,没几家老房子了。

我小学在八小上学,初中在老一高,初中没上完。文革的时候乱哄哄的,老师也不教,学生也不学。1977年就下乡了,在社旗县桥头镇老庄大队的青年场,就是跟着务农种地,种着时令的粮食和蔬菜。1980年回来,先在农工商联合公司,后来又在南关化工厂,也就是现在的福来化工厂,现在改制倒闭了。后来说我没有上班,把我开除了,后来有职工反映信访,又给补点钱,把手续转到社保上了。

3

早些年,有好几家磨坊,南边菜市街还有一家,碾盘还在支着是,十来年就不干活了。小时候南阳饭店是个草房子,后来1967年着火了,盖成三层楼。东门那边还有个吊桥。新华路记事起,已经扩两回了,这是南阳对古城整体性的一个切割。

小时候,多是在家里帮忙干活。我记事起都已经用驴了。那时候粮食主贵,都是供应制,凭票供应。所以围绕粮食加工,好多人都在忙这个事,口粮比什么都重要,吃喝拉撒,吃是南阳第一位的。粮行街前面厕所那里有个狮子坑,后来都填填,现在变成东关计划生育指导站。我们小时候整天在坑边玩,从坑上一气能走到东门街上,70年左右都垫住了。

咱也没啥说的,养了两个闺女,一个儿子,儿子还在上高中,媳妇是唐河的。兄弟几个就我们一家现在在这个院里住,守着这个碾盘还有这个老房子,还是希望政府保护上,多修修,也许看到碾盘,发现咱们南阳还真生态。你们把这个事记记,也算是对我做的这个老行当一个宣传。南阳是个老城,故事一簸萁。

【后记】半个多世纪的老房子,守望相助,我想这是对古宛城生态保护的最高敬意,无怨无悔,一座石磨,一座老房子,一家人,一条街,风雨兼程,大浪淘沙,空余这些东西让我们怀念,弥足珍贵。我们近距离的接触,才发现生活方式原来也可以这样,多项化选择,多元化发展,多层次保护。我突然想起,粮行街的碾盘和菜市街南头朴食坊一样灿烂,这不是就是想沙漏一样,来回转寰。

风雨之后,无所谓拥有。该走的都走了,该留的都留下,一切的变化都有内因推动和外因诱发。推动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社会参与,更多的是给我们一个选项,让我们找到理由去寻找和传播那些还能敲打我们心灵深处琴弦。无处不在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看似平常最崎岖。这完全是一个最基本的事情,但是坚持下来依然是最灿烂的星,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跨越秋冬季的雨停了,薄雾见日。天空和大地像清洗过一样,绿地毯一样的麦田,一个个坟头,就是一个个故人,一棵棵柏树,就是一点点思念。今天是寒衣节,是每一个老南阳人最能温润心灵深处的节日。我们纪念、哀思,我们祭奠、倾诉,我们交流、沉思,其实只是找到心理可以依靠的支点,这就是社会文化所定性的根和魂。入冬第一天,送寒衣,愿这个节日里,每一个人内心安稳,愿一切安好。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为社区漫步、长者陪伴、地名文化、活态传承的综合社工服务项目,老南阳人或者老国企譬如南纺、天冠、汽车厂甚至是木器厂等老工人口述一些历史,当然红色文化也是一个考虑对象。通过探访、沙龙等一系列方式,鼓励老人形成自助收集、记录老南阳的热情。让老南阳人眼里的老南阳故事,通过媒体平台或者网络渠道,感受老南阳有血有肉的风情故事,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发生在老南阳优质精神,链接历史与现实未来的时空通道,形成强大的气场,凝聚南阳的精气神。同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通过社工引导老南阳讲老南阳,可以提升老人们的人生满意度和自我幸福感,一个人的城市记忆,汇聚成点线面结合的丰沛的而不是单薄的历史画面和现实碰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党铁九
实拍!南阳枣林菜市街,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幕…
老南阳讲老南阳城市记忆||讲述人李桂芝
湘潭游子记忆: 城里头,有我儿时的记忆
北京曾经的这些胡同,离彻底消失还有多久?
安东旧照:丹东的老建筑老房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