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留在黑土地上的足迹》(上) |读呂士恒自传随感 作者:沈彼得

作者当年

留在黑土地上的足迹(上)

---读呂士恒自传随感

作者:沈彼得  主编:江南雨19

吕士恒1965年在六队时

      呂士恒,于二O一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参加了工程队战友在上海举行的"帝园聚″,但遗憾的是,因时间仓促,没有留下吕老和工程队战友的合影。

     在吕老所有的"头衔″中,我最看重和在乎的是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的"老大学生″"老知识分子″这个称谓。"自传″给我的启示是:

文化造就社会,

知识推动发展,

青春造就人生,

奉献奠基丰碑!

   北大荒这座丰碑上的名字除了有知青,老铁兵,现役军人,支边青年外,还有老大学生,老知识分子。

   当年的"上山下乡″何以与"知识青年″相互挂钩″,"知识″两字何以与当年我们这批高中生,初中生相提並论,並几十年来统称"知青″,而这1700万及遍布全社会的无数家庭,他们的人生,以及此后相关的一系列政策,都和这"知青″二字密切相关,在我看来,"我们的名字叫知青″,这只是一种褒奖,这只是一种荣誉,若无此后的"恢复高考″"继续教育″,我们的当年也许和"知识″无涉,也因此,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的老大学生,老知识分子分外值得我们敬仰!

    关于"迎春″和"迎门楼子″,我心目中想到的却是上海天目路,老北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情节,随着一声长鸣,火车车轮的缓缓转动,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叫"迎春″的小镇,也把我们推进了社会和人生的大门,这是"专列″的?点站,却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站。

    当年欢迎我们时,临时搭了个大棚,按我不实的猜测和臆想,这很可能就是当年被称为"迎门楼子"的地方。

      在8504部队进驻迎春,並拟建镇设场时,当时有过"八一镇″"建边镇″"朝阳镇″"报春镇″,最后,取名这现在听起来一直觉得朗朗上口的"迎春镇″。由于当年曾经有过"报春镇″一议,也让我想到了"迎春,曙光,东方红″的来历。

      关于建场初期,场直单位的建制和"一个小站″"一个小镇″"一条小路″和"一个邮局″。


      在八五四建场不久,就有了场直单位的规划和佈局,当时,除八五四农场的场部办公地点外,很早就有了粮油加工厂,修配厂,制材厂,砖瓦厂和工程队这样一些配套的场直单位。场直设施的礼堂,商店,招待所等,和我们去后看到的,並无大的变迁,礼堂门面是二层楼,过年过节时用以放电影及文娱活动,当年,我在门面的二楼上还值过班,我还见过礼堂和商店间广场上的狼群出没,这些恐怕也是很少人见过和知道的。

      建场初期,黑土地的回报,小麦亩产240斤,大豆130斤,上交粮5000余吨。

      无论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唯有黑土地是我们1700万知青所开垦和耕作过的最为丰饶肥厚的土地。

     当年,当我们拿着镐头清理炸开的冻土时,当我们坐着爬犁向新建连队进军的时候,我们打破了这片黑土的沉睡和宁静,从此"她″不再属于"处女地″,千百年来,这块沉睡的黑土,曾经经历着无数个春夏秋冬,无数个"封冻″,无数个"消融",赐予北大荒丰厚的回报和馈赠。

     黑土,黑色的,当拨开表层的树皮草根,捧在手里,这种黑土,肥得几乎能流油,在被工程队战士称为"小东山″的山坡地旁,当年曾有一块属于工程队的自耕自作的"自留地",我们时常在这里收获食堂里所用的新鲜蔬菜。当值班分队进驻珍宝岛前线四平山,三岔路驻地时,我们开荒种地,播下的是罗卜籽,收获的是大罗卜,按记忆,除了开荒,播种和收获以外,似乎並没经过其他太作的劳作。这,就是黑土。

作者当年

     在我离开迎春多年后,听说黑龙江"转制″东北农垦总局,由于这种体制上的变更,我的心头曾产生过一种莫名的"杞人忧天″,于是,我给东北农垦总局曾写过一封長信,具体内容记不住了,但记得提过"黑土层在逐年减薄",也提到过"休耕″"轮作″,我希望黑土地,永远是黑土地。因为,远方的黑土,我心中的家!

     当我们在城市里苦苦寻觅"正宗的北大荒五常大米″时,吕老也提到了当年试种水稻的情景,突然发现,以前所说的,由于地域上的差异而造就的所谓"地方土特产″似乎早己不复存在,北大荒这块黑土地上,不仅能长出上好的大米,还可以养虾养蟹,上次返场时,还看到肖福安家的自留地里还长出了南方的蚕豆。由此,也转而一想,我们时常听说的"烟台苹果″"莱阳梨″…,那有一样和"正宗″相涉呢?

      关于迎春"小站″和铁路,呂老自传中称,他刚到迎春时,写好的信要到虎林才能寄出去,可见,当年我们初到迎春时,在通往十八连路口的那个邮局,建成的时间不长,且一年到头"业务繁忙,、生意兴隆″。

   由"一个邮局″判断,那条"连着浦江岸,连着海河桥,连着松江水″的铁路,由虎林站外延的迎春,曙光,东方红等站段,也是老铁兵到后的后期兴建的。

      我们去迎春后,工程队战友还参加过迎春站至总库的铁路分叉及站台的建造。如果说,祖国的大地是一部硕大无比的机器或电子设备,那么,铁路,就是这台机器,这套设备的"公共接点″,无论老式绿皮车,还是时速三,四百的和谐号,复兴号,即要四通八达,又要确保公共按地点的"零电位″的绝对安全。铁路的跨越和延伸,让迎春离浦江岸,离海河桥,离松江水很近很近,,,。

一个小站,

一个小镇,

一条小路,

一个邮局,

当年的故乡,

曾经的家!

明天请看(下)

作者简介

沈彼得 ,上海知青。上海市六六届高中毕业,一九六八年八月赴黑龙江三十三团。历任工程一连付班长,班长。武装值班营值班二连文书,军械员。水利工程队会计,司务长等职。华东石油学院即原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毕业。先后在公安,司法系统从事相应的专业及管理工作。于07年退休至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青聚-黑土情
青春激昂北大荒
【图文】黑土情怀 . 五十三载
远方的黑土,我心中的诗丨致知青岁月
黑土赋
世界三大黑土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