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羡慕!德国学生下午三点就放学,一班不超过25人……
名师说,
最权威的教育资讯,
最温暖的教育平台。

编者按:

最近,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这是她任上第九次来中国了。很多人还记得当年“默大妈”在成都菜市买菜的场景吧?其实,这几年中德之间的合作还是很多的。德国的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先全球。风靡世界的“工业4.0”概念就是德国提出的。而中德教育领域的合作,在2014年10月《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签署后,得到很大的推动。那么,享誉全球的德国教育到底是怎样的?

今年423-201652日,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初高中二十一名学生和教师赴德国开展了短期项目交流活动。短短十天的时间,他们走访了波茨坦新式文理中学和亚琛安妮法兰克文理中学。同学们住在德国小伙伴的家里,和德国同学一起上下学,还一起参加了他们的戏剧之夜活动,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朝夕相处,使得大家有充分的交流时间。

本期“名师说”获得授权,刊发二实学子德国交流学习的感想心得。看完觉得有收获的,不要忘记转发、关注本号,并给学生作者们打赏哦(奖赏所得将全额转交原作者)!


   作者:深圳第二实验学校  卢罗拉

指导老师:郑远佳

2016年4月23日-2016年5月2日,我校初高中二十一名学生和教师赴德国开展了短期项目交流活动。深圳大运留学基金为其中的12名师生提供了每人两万元的奖金资助。短短十天的时间,我们走访了波茨坦新式文理中学和亚琛安妮法兰克文理中学。同学们住在德国小伙伴的家里,和德国同学一起上下学,还一起参加了他们的戏剧之夜活动,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回忆。朝夕相处,使得大家有充分的交流时间。同龄人之间的对话,不但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更加深了我们对德国人文国情的认知。

                                        

【学校】

在德国,大多数学校都是大课时授课(不同的地区的教育系统不同,有的是70分钟/一节课,有的是90分钟/一节课),坐在教室里听完一节课,我会明显感觉到时间过得很慢长,心中的疑问也就油然而生:对于德国的孩子,一节课如此长,他们难道不会感到无聊吗?

很快,我就了解到,在德国的教育系统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只占25%,而平时表现(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发言、是否按时到校等方面)占75%,所以,学生要想在每个学期结束时得到满意的成绩,上课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必不可少,一个班级的人数不会超过25人(德国人口只有8000万,还没有广东省的人口多),所有人都能得到发言的机会(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没关系),气氛非常活跃,不仅课堂效率高,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越来越自信。

课后的作业很少,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一天通常只有三节课,也就是下午3点左右放学(偶尔可能会有四节课),布置作业的科目也会比我们少很多,所以剩下的时间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女孩子通常会学舞蹈、弹钢琴等,男孩子通常会在家做一些小发明、绘画、声乐等。

我很羡慕德国孩子宽敞明亮的教学环境以及轻松自由的上课方式(老师不会过于注重课堂纪律,学生在课堂上不必过于拘谨),尤其是他们课后自我支配的时间比我们多得多,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专注投入一项兴趣爱好中去,而不是像我们晚上10点都还点着灯埋头奋笔疾书,许多学生周末还有上不完的课外补习班,相信这一点有很多学生和我一样感同身受。此外,学校没有统一的校服,每个学生都会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去上学,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一样显得很自信,有的人喜欢牛仔,有的人喜欢运动,也有的人喜欢休闲服,风格迥异。

虽然德国的孩子与我们的年龄差不多,但是他们的环保意识却比我们强很多,这从一个很小的细节中就可以看出来。洗手的时候,如果水龙头出水量太大,每一个孩子都会把水龙头的水量调小,将手润湿后,关上水龙头,用洗手液擦拭,然后再拧开水龙头冲洗。由此可见,节约用水在他们眼里是多么重要,但是,在中国却经常能看见许多浪费水的现象,中国是个缺水的国家,我们也应该想想如何有效利用水资源这个严峻的问题。

在中国,许多家长每天都会开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但是,在德国却不是如此。只要天气晴朗,Jana和她10岁的妹妹Juli就会骑自行车去学校,这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对于她们俩而言,这段从家到学校距离很短。Jana还告诉我,绝大多数的孩子要走大概30min的路程才能到学校,即便如此,他们也宁愿早起一点步行到学校,能不开车就不开车,提倡绿色出行。正因如此,德国才有如此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环境。如果每一位中国市民能减少开车次数,选择骑自行车或者乘坐公交车、地铁出行,不仅交通拥堵的情况会有所缓解,而且碳排放量也会大幅减少。不得不说,我们必须向德国的孩子学习,相比之下,我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


【家庭】

住在接待家庭的几天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Sandra(Jana的妈妈)告诉我,垃圾分类是一条法律,每一个德国市民都应该自觉遵守,此外,她也跟我简单介绍了如何正确地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如果每一位中国市民都能自觉垃圾分类,资源浪费的现象就会大幅减少,回收利用率也会逐渐提高。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左图是他们家的垃圾分类箱,左上角是厨余垃圾,右上角是可回收垃圾,最下面是废弃的纸张;右图装的是塑料垃圾。)

第二点是他们的节电意识。Eric(Jana的爸爸)告诉我,很早以前,他们家里所有的老式白炽灯都已经被LED环保节能灯所取代,这样做为的是更好的节约用电。另外,平时离开房间、厨房、客厅时,他们总是会随手关灯,如果没有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即使再节能的灯泡,一年下来浪费电量也是非常多的。反思一下,我自己是否切实自觉地养成了随手关灯、节约用电的习惯?恐怕没有,和家人一起吃晚饭时,我的房间总是亮着灯。

【其他】

1.风景优美

德国地处东欧平原,依山傍水,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自然风光数不胜数——莱茵河河畔各式各样的城堡、历史悠久的科隆大教堂(修建这所教堂的费用都是德国市民一点一点募捐起来的)、豪华壮丽的无忧宫……都让我印象深刻。德国到处都是绿树成荫,植被繁密,由此可见,绿化早已深入每一个德国市民的内心。

2.自觉自律

无论是搭乘公交车,还是乘坐地铁,全都是自动售票,没有专门的售票员,乘客自觉地购票。整个车厢很安静,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事情(看书、发短信等),即使是打电话,也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避免影响他人。另外,每一个德国市民的规则意识也很强,即使周围没有车辆,没有路人,遇到红灯,司机也会停车耐心等待绿灯。

3.待人热情

在商场shopping的时候,刚一进店,就有人很热情地和你打招呼“Hallo!”“Guten Tag!”虽然有的时候语言不通,只能靠手脚比划表达我们的意思,但是在一番“波折”后,大家都会相视一笑,买完单准备离开店铺时,收银员会招手说“Danke!Auf Wiedersehen!”。

池田大作曾经说过,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虽然我们和德国小伙伴真正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周,然而彼此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情谊。正是这份真挚的友情,使得我们本次的出访活动成为人生中一段美好的记忆。回来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一直和德国的同学保持着联系,大家期待着今后的某一天可以再次见面,一起你说“你好”我说”GUTEN TA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德国学制太赞了不看后悔
惊人!德国首所中学实现持续病毒普检
校园里小事不小
亲历德国基础教育
珍惜资源建议书
我去“蹭”了一节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