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香一瓣】回忆我的父亲/谈天说地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主  编:傅群雄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三年了。每当想起父亲,耳边就会响起周冰倩演唱的那首《小时候》的歌,我的思绪就会回到家乡、回到小时候:骑在爸爸的肩头,那是我最威风的时候,一双小手把着大脑袋,得意忘形走街头;睡在爸爸的胸口,那是我最舒服的时候,大脊背汗珠似水流,流得我梦悠悠。风风雨雨人生路,忘不了爸爸的深情,坎坎坷坷人生路,忘不了爸爸的宽厚。浓浓的父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满腹的思念想写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句来描述,只能用笨拙的笔,回忆父亲那大海般的深邃之爱。
我始终忘不了——父亲牢记祖训、对家风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在我懵懵懂懂的时候,记得父亲说我们家族是从山西盘石村迁徙到河北涧沟村的,并说祖宅位于青龙山下、桃河水畔,那里文脉深厚、风景秀美、人杰地灵,金榜题名的进士、举人,千总、骑尉名声远扬,近代仁人志士更是层出不穷。我上学和参军后,他经常嘱咐要苦读诗书、精练武功,像磐石一样扎实稳当。有时候还咬文嚼字地念叨:为士者,修身谨行,显闻于世;从军者,进退坐作,不避艰险。父亲对祖训的传承不仅口口相传,更是身体力行。他睿智、开拓、进取、刚直的性格,与母亲慈祥、宽厚、仁义、忍耐的性格,在艰辛生活的打拼磨砺中,对家风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勤奋、上进、诚实、厚道、友爱、节俭”的做人品格,形成了追求“平安健康、殷实富足”的持家之道。亲爱的父亲,在您和母亲的教育和熏陶下,子孙后代个个做事严谨,待人厚道,好学上进,妻贤子孝,在家庭建设和工作岗位上都呈现出和谐发展、蒸蒸日上的良好势头。


我始终忘不了——父亲忍饥挨饿、挨打受屈、含辛茹苦地为支撑家庭不散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当日寇的铁蹄践踏井陉大地时,家里已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到了讨饭吃、借钱花、甚至要卖儿卖女的境况。为了孝敬生病的爷爷奶奶,赡养嗷嗷待哺的弟弟妹妹,维持摇摇欲坠的家庭不散,年仅九岁的父亲在伯父的陪伴下,到离家十华里多的井陉煤矿当了童工。据父亲回忆,日本“小鬼子”(侵略者)不仅在煤矿周围挖深沟、建高墙、造碉堡、架电网,对矿工实施法西斯的“集中营”管理外,还豢养了一批为日本人当走狗的汉奸,利用童工个子矮、体格廋、胆子小的特点,用鞭子和棍棒驱赶着他们在一米深的巷道里,弯着腰、拿着铲、背着筐刨煤运煤。日本人给的粮食都是变质的杂粮、棉籽和草籽面,很多人被饿死、打死,矿工死后用凉席一裹扔到“万人坑”。父亲经历了无数的煤矿透水、塌方、瓦斯爆炸等事故劫难,从头到脚伤痕累累,九死一生,在家里最困难、最危险的时期,用他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支撑全家生存的重担。
我始终忘不了——父亲对患病的母亲体贴入微、相濡以沫、守望相助。我的父母在艰苦岁月中结婚成家,在共担家庭重任中,爱情、亲情、友情相互叠加,情意绵绵。母亲在繁重的农活和繁忙的家务重压下,身体和心理严重透支,四十多岁就断断续续得了心脏病、脑血栓、胰腺癌等非常缠手的病,半身不遂达十年之久。父亲为了照顾母亲,打破我们家乡男人不做家务的风俗习惯,从和面开始学起,不仅练会了蒸馍、弹饼、炒菜,还会用五颜六色的面粉和豆子,捏成牛马羊等动物哄母亲吃。此外,还学会了做针线活、扎条笤、缝篦子等手艺。母亲患病二十多年,父亲无微不致地侍候,精心照顾母亲的吃喝拉撒睡,殚精竭力,无怨无悔,用一个丈夫的博大胸怀,包容母亲因生病“蛮不讲理”的行为,母亲临终时,感到的是幸福美好。父母夫妻一场,没有红过脸、拌过嘴,不离不弃,恩爱如初,为子孙后代树立了相敬如宾、肝胆相照、白头到老的榜样。


我始终忘不了——父亲面对各种急事难事愁事时的乐观心态和矢志不渝、坚韧不拔、执着奋斗的干劲。父亲常跟我们说,咱们是贫下中农,属于社会的最低层,要想不受歧视欺侮,必须把腰板挺直,代代努力,打翻身仗,把光景(日子)过好。父母亲没有条件上学,深知文盲的难处和短板,期望我们几个孩子能够把书读好,从来不会因为学费短缺影响我们上课,孩子们也很争气,都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父亲面对我们四个男孩一天天长大、亟待找对象结婚,仅有的三间土坯屋远远不够住,就带着我的几个兄长开始了烧白灰、刨青石、挖根基、筑砖窑等,似愚公移山、燕子垒窝,流汗、流血,不流泪,苦干、硬干,加巧干,几年功夫两排12间新式石砖混合房拔地而起,闻讯而来的媒婆踏破门槛。父亲在新家院子里栽种了果树,地上种满了蔬菜,经常浇水、剪枝、喷药、施肥,金秋季节,树上的梨、苹果、葡萄、石榴、大枣,地上的黄瓜、西红柿、芹菜、韭菜、小白菜、油菜等硕果累累,我的同学、邻居经常到院里品尝新鲜水果和蔬菜。父亲虽然不识字,但对戏剧、评书有着特别的嗜好,听评书做到过耳不忘,倒背如流,一字不差;看戏剧做到过目走心,模仿唱腔、动作,逼真到位。在煤矿车间、农村地头、婚宴场合,父亲用他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惟妙惟肖的表演,给物质和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人们带来了欢乐,也赢得了尊重。印象中,无论遇到多大的事,父亲都显得很沉稳,从不怨天尤人,总是用“小车不倒只管推”、“办法总比困难多”来勉励家人共克时艰。
我始终忘不了——父亲把平凡的工作当成干事平台、不断追求卓越的精神。1940年,父亲亲历八路军在井陉煤矿率先开展的“百团大战”,对共产党和八路军萌生了深厚感情;之后积极参加地下党组织的罢工停产、焚烧煤炭、销毁设备等斗争。1947年,他和工友们参加了迎接解放军攻克井陉煤矿、维持秩序、恢复生产活动;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把煤炭和机床、钻床、气锤等设备运送到平山县的兵工厂,制造枪炮弹药,支援西柏坡和解放石家庄、太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父亲那一代矿工成为建设新煤矿的主人,精神抖擞,鏖战煤海,屡次刷新生产纪录,煤炭产量大幅提升,井陉煤矿成为全国煤炭工业战线一面光辉旗帜。父亲说,他在煤矿摸爬滚打几十年,对井架、巷道、绞车等都非常有感情,曾参加各种挖煤工具革新和安全设施改造,工作踏实,争先创优,多次荣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安全标兵”。退休后,父亲在家里的自留地,像“农把式”一样,深耕细作,乐此不彼。我回乡探亲时,有时也帮父亲干些整修地垄、施肥浇水的活儿,父亲常告诫我说,做事要认真实在,绝不能糊弄,你糊弄地皮,地皮就会糊弄你的肚皮。2019年,父亲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新中国建国70周年纪念勋章。


2020年,我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心急如焚,连夜从北京赶回石家庄。在医院的日日夜夜,如同油煎火烤,看着ICU里躺着最爱的人生命渐渐衰败,心被扯得生痛。最终,我们拼尽全力,也没能留住父亲。7月7日,父亲永远地走了……
从这一天起,我再也听不到父亲那千叮咛万嘱咐、深情关爱的声音;从这一天起,我再也没有了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那座坚实温暖的靠山。
失去方知珍惜。阴阳两隔的世界,残酷而无奈。期望那些父母还健在的人们,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最大限度尽到做儿女的职责。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筷子兄弟唱的这首《父亲》的歌曲,让我的眼眶里浸满泪水,心底里涌出浓浓的爱意:父亲,我想您。

作者简介:谈天说地,原名樊双喜,曾用笔名临舟道喜、蓝天大海。1982年入伍,曾任原北京军区司令部军务部副部长,现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大校警官,就读于国防大学联合战役学研究生班,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社科类期刊主编(总编)培训班、全军首届兵棋推演系统培训班结业,多次参加“双色行动”“砺剑”等战略战役演习导演部工作,长期从事军事管理和军犬技术研究,主笔或与他人合作撰写《学管理用管理》、《军务岁月》、《犬与国防》、《战犬诞生》等二十多部著作,在《解放军报》、《中国军队政治工作》杂志等媒体发表文章近千篇,曾是《战友报》社特约撰稿人、《当代军犬》杂志总编、《中国武警》杂志改版筹备组负责人,多次被原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多次立功受奖,获得“第二届中国犬学杰出贡献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西部作家文学】总第551期 2020年22期 ‖ 散文(陕西)蒲银富:《童年往事》
一名普通矿工诉说他为何重走煤炭之路并选择坚守
井陉煤矿工人队伍的产生及其早期斗争(二)
煤价一路下滑 今年煤炭产能过剩或达5亿吨
愿每一种爱都不缺席——《等爸爸回家》导读
鄂尔多斯财富传奇(一):煤炭、金钱、暴力和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