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卧虎论坛】强化顶层设计 提升供给品质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吉明 孙卓 马菁华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主  编:傅群雄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瞄准文旅融合大市场,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和旅游产品,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促进了旅游业的创新和升级。文化旅游的繁荣和发展,有益于增加人民群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其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可资借鉴。
河北省以满足游客旅游需求为目标,积极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共建共享,不断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优化旅游环境,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河北省先后制订实施《长城旅游风景道建设指南》《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服务规范》《京津冀自驾驿站服务规范》等系列标准规范,建成旅游风景道绿道6100余公里、旅游驿站和观景平台400余个、旅游功能公路服务区50余个、自驾车旅居车营地40余个、旅游集散中心110个,开通旅游直通车、旅游公交线路200多条。特别是2023年3月实施旅游包车周末、节假日高速通行免费措施,市场反响热烈,有力推动了旅游业恢复振兴。优化道路沿线服务。从实施重点工程入手,规范设置高速公路、国省干道、旅游线路沿线旅游交通标识标牌,科学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住宿、餐饮、票务、咨询、娱乐等旅游服务功能,大力推动省内机场、高铁站、客运码头、汽车客运站等重点交通枢纽拓展旅游集散服务功能。依托张承坝上、长城、太行山、大运河、滹沱河、渤海等环京津“三横三纵”旅游风景道体系,建设不同类型、特色突出的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同时,有的景区还实行了免门票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下一步,河北省将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全民共享、实用便捷、富有特色”的旅游服务体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河北交通旅游融合新场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山东省将2023年文化旅游消费作为“山东消费提振年”的重要内容,文旅行业恢复发展形势好、势头猛、后劲足,在拼经济、促消费中发挥了生力军作用,迈上了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下好先手棋。1月,在全国率先推出国有景区门票减免等提振文化旅游消费十条措施;3月,高规格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系统部署旅游行业复苏重点任务;7月,举办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第一次观摩会,实地考察重点文旅项目,交流经验。近年来,山东“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进入旅游线路,文化旅游消费的“质感”进一步提升。关注文化传承。4月,省相关部门联合驻鲁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企业等,实施“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几个方面,对山东文化元素进行梳理,明确对应关系,逐一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分析行业热点。围绕文化旅游行业的热点现象,分析来龙去脉,找寻热点所反映的规律。今年以来,山东各地推出160余个网红打卡地,大明湖超然楼、青岛小麦岛等火爆“出圈”,“淄博烧烤”更是成为现象级网红IP。山东省借势发力,以项目建设、活动推广、要素提升、业态拓展为主要抓手,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上深度挖潜,打造出优质产品供给矩阵,释放出巨大的旅游消费空间。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推广营销体系。省级从顶层设计上持续发力,制定系列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和若干措施,对“好客山东”品牌打造、创新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建立全面规划、全域整合、全程跟进的宣传推广模式,从政策端夯实了行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山西省始终把发展文旅业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倾力打造“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旅游满意在山西”文旅品牌,发展全域旅游,尽赏特色风情,奋力书写山西好风光的“诗与远方”,助力旅游强省建设。优化基础设施,游客游得自在玩得惬意。为提升游客满意度,每逢节假日,平遥古城等景区就会增设临时停车场和应急停车场,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停车需求。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连接了晋东南主要的山水景色,串联了众多的历史文化景区,构筑起了四通八达、外畅内达的旅游公路网络,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公路,沿线一批康养产业示范村崭露头角,渐成网红打卡地。如今,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如同一条条蜿蜒的丝带,穿梭在黄河之畔、长城脚下、太行之巅,串起三晋黄河、长城、太行千姿百态的风光美景、人文风情。丰富产品供给,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省文旅厅推出的长城寻堡活动、长城巡游记等以长城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深度“种草”,持续助力山西文旅“出圈”。积极推动大同开元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等创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态,吸引更多游客通过旅行的方式走进表里山河,感悟历史文化。创新消费场景,延伸全域旅游产业链。全省各地及景区景点主动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持续创新消费场景,增强旅游消费“文化味”和“烟火气”,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一步,全省将在打造多元产品体系、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上发力,布局建设50个文旅康养示范区,打造10个文旅康养集聚区,不断培育康养新业态。实践“核心景区+外围度假”路径,引入多元业态相互支撑。在线路开发上,由传统的景点串联模式,逐步向涵盖景、线、食、宿、货、价、演、非遗等诸多元素的攻略线路升级,增强旅游线路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进一步吸引各地游客走进山西,“慢下来”“住下来”,助推消费水平提档升级。
在即将结束的2023年,很多人都重启久违的旅行,各大景区再现人潮涌动的火爆场景,旅游市场迎来久违的“烟火气”,国内旅游业实现全面复苏。展望2024年,旅游业发展前景仍然可期,更多的“中国故事”“诗和远方”值得追寻。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多方协同,才能逐步提升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才能实现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和价值传递,实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让文化旅游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我国旅游业的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提供高质量文化旅游体验奠定基础。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保护力度,维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要注重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保护和展示,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和利用。二是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政策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建立文化旅游专项基金,支持文化旅游项目的启动和发展,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贷款或补贴;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行业的税收负担,鼓励企业发展和投资;建立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帮助企业充分了解市场需求,为其提供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三是推动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和规划,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注重文化资源保护,通过开展专业考古工作、修复历史建筑、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方式,确保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注重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确保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注重全域旅游的发展,树立系统思维,整合旅游资源,建立起全域旅游的协调合作机制。注重市场导向,通过市场调研、定位分析和竞争对手研究等方式,获取市场信息,并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注重创新和差异化,提供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四是提高对文化旅游市场监管力度,提升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制定和修订与文化旅游市场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增强监管的法律效力。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提高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和运作效率和执行力,增强监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武陟:中国黄河文化之乡
全域旅游如何“乘风破浪”?
解读:全域旅游为什么?
热点追踪|“全域旅游”与城市的“博物馆化”
目标世界级!崂山区未来三年这么干!凤凰网青岛
山东文化新旧动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