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誉炜|今天我们培育怎样的战斗精神🌿学史鉴今
来源|《国防大学学报》2014年第七期,责任编辑|李兵
知耻而后勇,鉴往而知今。翻开120年前的历史画卷,那股震惊国人的甲午硝烟,那段可悲可泣的惨烈场景,那份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带来的沉痛教训和深刻启示是全方位的。甲午之年反思甲午战争,对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会议上,强调指出,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是腐败问题,一个是用人不当,再一个是缺乏忧患意识,整体上战斗精神不够。这一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持续加大战斗精神的培育力度,确保强军目标贯彻落实,具有现实而又深远的意义。那么,我们今天应培育怎样的战斗精神呢?
一、信仰是民族之魂,关乎人心向背。精神之钙缺不得,坚定的政治立场是战斗精神的根本所在。忠诚之所在,则国兴军兴;忠诚之所背,则国破军亡。纵观历朝历代,但凡昌盛强大时期,无不是君臣一心对老百姓负责、为社稷安危着想,处处体现着热爱民族、献身国家的“大忠大义”,反之必将是国破家亡、军弱民苦的没落惨境。反观甲午战争,朝廷内部党派林立、勾心斗角,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不明敌情一味主战,希望借此机会夺权;以慈禧为首的后党,为扩大权势消极备战,力主调停;以李鸿章、左宗棠分别为首的湘淮两党,外敌压境还在搞窝里斗。前线战场军令混乱、指挥不力,平壤之战清军总指挥叶志超不战自溃,率部狂奔500里逃过鸭绿江;丰岛海战、黄海激战,“济远”号管带方伯谦2次擅自退出战斗;日舰总攻刘公岛,北洋海军十艘鱼雷艇竟然在管带率领下结伙逃跑等等,完全丧失了守土之责、背弃了民族大义。早在开战之前,日本间谍就曾得出这样的结论:清国作为缺乏忠君爱国精神之国,困于财政,弱于军备,其弊可谓已极矣。甲午惨败之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一文中感叹:“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事实证明,战场较量的是军心,比拼的是军魂,没有坚定的信仰作“底子”,军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一支军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从何而来?来自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高度认同,来自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我们应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切实看到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靠的就是全体指战员始终毫不动摇听党话、跟党走,这一条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必须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永远不能变、不能丢。今天我们培育战斗精神,必须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根本内容,教育官兵爱党、信党、为党,在灵魂深处与党同心同德,具备为党的事业献出一切的坚实思想基础。有了这一条,才能把握住战斗精神培育的根本方向。
二、问题是时代声音,重在抢占先机。忧患之心丢不得,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战斗精神的重要内容。《左传·襄公十一年》有句古训: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大量历史教训反复告诫我们,如果问题之念不常存、忧患之心不常备、防备之行不常有,注定会付出代价,必定被时代淘汰。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取得军事上的优势,日本天皇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倾举国之力加强海军建设,而以慈禧为首的清廷统治者们,还自以为处于“同光中兴”的“太平盛世”,沉迷于洋务运动造成的繁荣表象之中,在当时内忧外患、国库空虚的情况下,置国家安危于不顾,挤占挪用海军经费,仅一个六十寿诞庆典硬是花了近千万银两。清光绪十七年夏,北洋海军六艘战舰出访日本归来后,丁汝昌告诉李鸿章,北洋海军战斗力远不如日本,添船换炮刻不容缓。可是,清廷官员们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阶段,认为“倭人为远患而非近忧”。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之时,清廷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器械弹药经费,甲午开战前的七年中仅增加了2艘船艇;而这期间日本却增加了9艘新式舰船,建成一支拥有6.3万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以及舰艇总排水量7.2万吨的海军,实力远超北洋海军。清政府就是在这种麻痹自大、有患无备的状态下,面对日军的突然来袭,处处陷于被动,遭受致命打击,导致国运迅速衰落,中华民族的命运也随之跌入历史谷底。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问题声音,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使命责任,面对甲午的拷问,忧患之声和危机之感异常沉重。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动向、深化改革带来的新情况、军事斗争准备提出的新要求、官兵现实思想呈现的新特点,我们头脑中始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常怀忧患之心,常思强军之责,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化解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风险,切实经受住各种挑战考验,回答和解决好时代赋予的历史课题。今天我们培育战斗精神,既要讲我们的强项与优势,更要讲我们的弱项与劣势,讲清我们面临的对手与威胁,使每一名官兵都明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与责任。
三、战争是生死较量,事关荣辱成败。战备思想松不得,善于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摔打锤炼自己是战斗精神的应有之举。战争是真刀实枪的比拼,检验军队战力,决定国家命运。一支军队是不是有战斗力,往往反映在日常的训风演风上,如果平时搞虚的、弄假的,真正打起仗来就会流大血、吃大亏的。北洋舰队的训练,最大的问题就是实战性不强,虚假之风盛行。譬如,平日操练炮靶、雷靶,船动而靶不动;每次演习时,总是事先量好打击目标的码数再操练,1886年大阅兵消耗价值白银1万多两的炮弹,只为讨得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的几句表扬;舰队官兵酗酒聚赌成风,有的甚至在舰炮上凉起衣物,惰性娇气弥漫军中;舰船保养制度更是形同虚设,水雷艇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致远、靖远二舰截门橡皮年久破烂;平素补充弹药,或与火炮口径不符,或质量太差,弹身布满小孔,许多炮弹未出炮口即炸膛,就连舰队蒸汽机所烧煤炭,也全部是烟尘大、能量小的劣质煤,等等。日军一名大佐参观访问时,用白手套往军舰炮位上轻轻一拭,手套上全是灰尘,回去就写了一份绝对自信的请战书,称中国海军“貌似庞大,实不足虑也”。果不其然,在随后的海战中,定远舰第一炮没有打到敌人,却震塌了自己的舰桥,整个作战过程北洋舰队阵形混乱失序,炮弹命中率极其低下。据战后统计,日舰平均中弹11.17发,无一被击沉,而北洋各舰平均中弹107.71发,舰毁人亡,全军覆没。这些数字和现象,有力见证了虚假浮夸的严重危害,也充分说明了真打实备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培育战斗精神,应融入练兵实践。训练场上都严不起来、狠不下来,打起仗来岂能有勇气、有血性!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部队,必须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始终端正训练指导思想,坚持依法治训、按纲施训、从严组训,持续用力抓好正训风、实演风、严考风的工作,坚决防止和纠治训练队列化、比武凑尖子、演习搞摆练、作战会念稿子等形式主义,以及随意降低训练难度、消极保安全等现象,以过硬的训练作风促进和保证部队实战化水平提高,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速应对、不辱使命,出色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四、团结是无形力量,胜似千军万马。自由主义要不得,坚强的组织纪律性是战斗精神不可或缺的要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部队,往往具有万众一心的精神品质,具有高度自觉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意识。反之如果四分五裂、各行其事,纵然有精兵良将和千军万马,也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清政府在兴办洋务过程中形成的洋务集团,具有浓厚的封建割据性。他们将各自军队和军事工业作为本集团私产,拥兵自重,相互倾轧,内部存在严重的人身依附关系,各级军官只对个别掌握着自己升迁命运的权势人物负责,而不是对军队对国家负责。大敌当前君臣各有盘算,政令军令不畅通。据史料记载,黄海海战后,清政府曾电令南洋大臣刘坤一,“暂调南瑞、开济、寰泰三船迅速北来助剿”,但其却回电强调许多理由拒绝派船北上;而在金州失守旅顺告急时,清政府又曾电令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张之洞,让他“派南洋四舰前来助剿”,可张之洞也和刘坤一一样,拒绝派船增援;后来,北洋海军还要求把广东海军的2艘大型鱼雷艇调到北洋助战,广东海军却以“艇中存煤远行不敷烧用”为理由同样加以拒绝。令各国军队惊愕和耻笑的一件事,是北洋舰队舰只被围在威海卫港中向日军投降时,1000吨级的鱼雷巡洋舰“广丙”号竟然提出,本舰属于广东水师,只是去年秋天海军会操时来到威海,此时应予放行南返。日军攻击二龙山炮台时,在附近的案子山、松树山、鸡冠山、大坡山、小坡山、蟠桃山炮台等多处清军,既不以炮台火力支援,也不出动兵力侧击策应,坐视二龙山兵败溃散。大量事实说明,如果军队和地方势力各怀鬼胎、自成体系,国家再大再强,也形不成“拳头”,打不了胜仗。毛泽东有句名言,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历史经验教训启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加强组织纪律性摆在重要位置,严格执行党的各项纪律制度,坚决防止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坚决防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坚决防止组织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切实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部队的纯洁巩固和高度集中统一。今天我们培育战斗精神,绝不能忽视纪律养成,而应从一点一滴培养官兵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过硬作风。严格的纪律观念是战斗精神不可或缺的要素,本身就是战斗力。
五、创新是发展源泉,落后必定挨打。僵固思维要不得,积极主动作为的意识是战斗精神的必备素养。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栽的大跟头,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用对比的思维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栽在了僵化固守的观念上,倒在了弊端积淀的体制上。北洋舰队虽装备了当时先进的铁甲战舰,但战斗人员的理念十分落后,只是把步兵搬到了战舰上,既不懂海战理论,又疏于海战指挥,把战舰当战马骑,把舰炮当刺刀拼,清廷上下都把海军消极地看成是运输船队、运兵船的护航力量和陆地防守的一种辅助,甚至在甲午战争的关键阶段,北洋水师仍然“株守军港”不敢出海,如同搁浅的鲸鱼坐以待毙,最终成为日军的“靶子”。据史料记载,在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装备大型速射炮71门,小型速射炮154门;而北洋舰队仅有大型速射炮2门,小型速射炮130门。与敌相比,大型速射炮远逊于敌。若论在10分钟内发射弹药,中日之比是33比185。由此可见,虽然在总吨位上不比日军差,但由于作战理念落后,导致优势转为劣势。同时反观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建立新政,充实国力,汲取西方文化之精髓,摒弃不合时宜之思维,提出“开拓万里波涛”的口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而中国当时不仅顽固守旧的满清最高统治者坚持军事体制方面的“祖宗成法”不能变,就连兴办洋务最积极的新官僚也声称“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于是只肯引进技术和武器,却不愿改革旧制度。1887年3月,正当清政府挪用海军购舰专款之际,日本却从皇室内库提取30万日元作为购舰用费。两相比较,高下立现,甲午之战实际上是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清政府失败有其历史必然性。由此可见,思想跟不上形势是危险的,改革发展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军队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就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摒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思维和惯性做法,自觉跟上大形势、确立大方略、谋求大发展,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攻坚破难的勇气和求实创新的精神,推动强军兴军实践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我们今天培育的战斗精神,是智勇兼备的精神,这个“智”很大程度上就是要积极主动,富于创新,离开“智”的“勇”,打起仗来是要吃亏的,只有勇敢精神与创新精神融合得好,才能构成未来战场需要的战斗精神。
评论留言
王赟(内蒙古)
每天能看到您的文章、感想、所思,现在已是我点开微信的一大理由了,感谢生命中有您,多注意休息,么么哒!
杨桂林(内蒙古)
朴实无华的文章,倍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读后感觉身临其境,其实生活中每一个不经注意的细节都有一个优美的故事。童年的一个饭菜,一句乡音,一件物品,甚至是一个味道,都会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犹如一首老歌,吟唱幸福的童年故事,感谢老将军优美的文章共赏。


重点推荐
广而告之
为提高各位读者对“我的卧虎湾”公众号建设的积极参与感,决定2016年3月14日开展“评选有奖”,每半月评选两名,获“马达”书法一幅,但必须符合其中两项才可获奖,我们将不定时公布,现公布最近几天的数据,排名前三名如下:
一、传播:每月到15日,30日发转播文章截图到投稿信箱308286678@qq.com,如转发到其它媒体,如微信群等二次传播也算
二、投稿:1、杨虎(河北);2、王爱琴(山西);3、陈靖渭(新疆);
三、留言:1、吕红军(山西);2、苏建章(河北);3、境界(北京);
四、赞赏:1、徐智胜(湖南);2、东创(河北);3、张文满(河北)

我的卧虎湾

308286678@qq.com

弘扬主旋律 激发正能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罗援:甲午战争惨败十大教训
残酷真相:清朝修颐和园耗银800万两,其实只够买一两艘战舰
把修颐和园的钱给北洋水师,甲午海战能打赢吗?
甲午战争第一炮丰岛海战120周年
甲午战争:是什么让我们输掉了这场国运之战
..北洋水师折戟黄海,全军覆没,并非由于速射炮不如日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