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李进章|小说创作之路◆青年篇之六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投稿:308286678@qq.com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我从小就喜欢写点儿东西,这或许是与生俱来的。说起来似乎有点儿夸张,我刚读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写信了,那时候,刚离开老家到湖北沙市上学,经常想念打小就带自己玩耍的堂兄李晓卷哥,于是就通过写信来表达思念之情。我二外甥的名字是我给起的,那年我刚九岁,知道挨着大外甥华军的“华”字往下排,而且我看过《水浒传》,知道里边有个射箭的英雄“小李广花荣”,喜欢得不得了。于是,只改了中间一个花字,叫他华荣。我的“创意”,得到了姐姐姐夫的认可。这些童年往事,全都是实打实的。按照我的切身体会,写作能力绝对没有遗传基因,因为我的爹娘都是文盲,我娘除了会写自己的名字之外,大字不识;我爹从 1938 年起,当了八年八路军,在贺龙元帅麾下的 120 师 358 旅,在八年时间里,爹在部队里学认了许多字,自己能够 “忽着耪着”看一些评书之类的书籍,如《三侠五义》《薛刚反唐》《薛仁贵征西》等。
有时我自己瞎琢磨,为什么别人都说“老师怕出题儿,学生怕作文”,可我偏偏喜欢作文呢?而且恨不得把语文课都改成作文课才好哩。其实,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从小爱看“小人书”(连环画),差不多每个集日,都要让爹给买几本,在同村同龄的小朋友中,我是最“富有” 的;二是跟着姐姐、姐夫在城市上小学,比农村的孩子经得多,见识广,特别是他们从单位借了书回家,我都会跟着看,像《一千零一夜》《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些中外大部头名著,我在小学期间就看过了。看得多了,记住的也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长了,肚子里便有了文化积淀。平时我热爱生活,见到什么有意义或者有趣的人和事,就学习着用文字表述出来。
说起来很幸运,我小学的班主任程文翔、完小的班主任李鹏拴、中学的班主任张根生,都是教语文课的老师。是他们发现和挖掘了我的这一特长和潜质,并认真地加以培养和指引,从而打下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
1968 年初中毕业回村后,我参加了公社通讯(报道)组,在协助员马小山大哥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写作新闻稿件,随着文章被县广播站,特别是《衡水日报》采用,更加激发了写作热情,并开始练习写作故事、小说。我创作的第一部小说《新苗》,内容是反映农村赤脚医生在风雨中锻炼成长的故事,小说的原型一个是我堂兄李小栓,一个是西两洼村的张印琪。我的这篇处女作,居然一炮打响,刊登在安平县文化馆创办的《安平文艺》上,虽然是油印的册子,不是正式期刊,但对我的创作欲望无疑是极大的鼓舞,我也因此在县文化馆“挂上了号”。为了庆祝伟大领袖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十周年,衡水地区文联发出通知,准备召开一次全区文艺创作会(简称“文创会”)。
1963 年 11 月 17 日,毛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中国水患并非海河独有,但毛主席特别关注海河的水灾。1954 年淮河大水,毛主席的题词是:“一定要治理淮河。”1958 年黄河大水,毛主席的题词是:“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唯独对海河,毛主席用的是“根治”二字,足见他对海河水患的重视。在“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的号召推动下,河北省从 1965 年起,每年冬、春两季组织几十万民工进行海河工程会战,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群众性根治海河运动。
从 1965 年开始,到 1980 年结束,根治海河运动历经 16 个春秋,是新中国成立后海河流域人民的一场大规模的群众性治水运动,是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一个重大事件,也是一段非常值得怀念的历史。
县文化馆接到地区举办“文创会”的通知以后,召开了全县文艺骨干动员会,我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要求,要围绕毛主席的题词,写出好的作品,迎接地区“文创会”召开。会议还提出,对重点作者,必要时可以集中到县里来,为其提供良好的写作和修改环境。县里的动员会结束后,我心情振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决心写出一篇有分量拿得出手的作品来。那些日子,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大脑天天沉浸在作品的想象与构思之中。可惜我没有到过海河工地,不了解其中据说是规模宏大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对涌现出来的劳动模范、先进集体和个人也没有接触。一句话,没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甚至连一点感性认识都没有,要写出好的作品来,岂不是脱离实际?岂不是痴心妄想?我越想越泄气,越想越悲观失望,甚至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
正当我进退维谷之时,很偶然的一次与熟人的谈话使我突然找到了些许灵感。正如一位作家所言:“创作有时是需要一些灵感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普遍现象,凡属从事并喜爱文学艺术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经历。”例如,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当年写《思念》歌词的时候,就是因为一只蝴蝶飞进室内盘旋而引发灵感,从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歌词,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说明“创作灵感”是一种随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求之不得却又不请自来,似有玄机奥妙而又扑朔迷离。
那是一个“二七”两洼集(即每逢农历二日或七日为集日),我到村里下通知回来,从集上路过,见西两洼村一个叫鹞子的在摆摊理发。鹞子大名叫张景耀,人们叫惯了他的小名,大名反倒没有几个人知道了。鹞子家弟兄姊妹多,日子过得紧巴,他三十大几岁了,还是孤身一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吃饱,全家都不饿。”
那会儿快散集了,没有顾客,鹞子看见我便问:“进章,你干什么去了?”我说:“刚到村里下完通知,公社下午要开会。”他说:“下通知打个电话不就得了嘛,何必派你们跑腿呢?”我说:“有的村电话打不通,可不就罚我们跑腿呗!”说完,我问他:“鹞子哥,你今年秋季还去海河工地吗?”他苦笑着说:“说实话,我是真不打算去了,可是几百号人都等着我一个人给理发呢,不去还真不行哩。”听完他说的一番话,我突然灵机一动:“是啊,世上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离得开理发的呢?这海河工地上,有多少理发师在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他们的付出,不也是在为根治海河贡献力量吗?这么好的题材,我以前咋就没想到呢?”见我愣愣地不说话,鹞子问道:“你好像有什么心事?” 我说:“你猜对了,我还真有心事,需要你帮忙哩!”于是,我把自己想写一篇有关根治海河的文章,内容就是表现理发师的事和盘托出。鹞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一个谁也瞧不起的穷剃头的,有什么好写的?我劝你还是跟我到海河工地去看一看,写一写那些‘大车王’、‘猛张飞’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呢!”我说:“你说的这些个人,确实值得歌颂,但是,他英雄好汉不也要在你手底下低头服输吗?不要小看自己的工作,你才是真正的平民英雄呢!”或许是第一次听人夸赞自己,鹞子有点不好意思,说:“我什么地方可以帮助你,你尽管说,哥哥我二话没有。”我说:“我太需要你帮助了,这样,今天我还有事,赶明儿我到你家去,咱哥俩来个‘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第二天,我带着自己想好的问题,来到鹞子家里,请他结合自己的实际,仔细地说一说,刚开始学习理发曾遇到哪些困难,如何练习刀法(刮脸)、剪法,如何练习腕力,如何不断提高技艺等等。谈起这些自己本行的事,鹞子哥了然入怀,话语连绵不断,说到兴起,还不时透露出一些诸如本行的清规戒律、独门秘籍、逸闻趣事等,听得我如醉如痴。正应了那句俗话:“欲知心腹事,需听背后言。”
回到公社,我根据从鹞子那里得来的大量的详实的信息,经过构思,决定以鹞子为“原型”,写一篇反映海河工地理发师的短篇小说。为了不落俗套,突出主人公一心向往海河工地的急切心情,我把小说的主要人物定位于一个不符合上工地条件,但对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 的题词怀有深厚感情、有着切身感受、“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这样,我把小说的题目确定为《老学徒》。描写地处海河流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年近半百的老贫农,过去受尽了“害河”引发的洪水干旱沥涝之苦,几次面临倾家荡产,“两世为人”a 的境地。因而他感恩新社会,感恩共产党毛主席,坚决响应毛主席题词的号召,要求上海河工地,但因为“超龄”,没被批准。后来听说海河工地上急需理发师,便下定决心,打破“人过四十不学艺”的传统观念,从“学徒”开始,苦学苦练理发技术,终于如愿以偿,跟随治河大军来到第一线。
为了增加小说的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我在小说里精心描写了主人公为练推头,“他一手拿推子,一手举一块碎玻璃片(镜子被老伴藏了起来),仔细并笨拙地给自己推头。那块被当成镜子的玻璃片好像毫无用处,因为他不断被推子夹住了头发,痛得龇牙咧嘴,痛苦不堪,最后把自己的头推成了‘葫芦瓢’”;为了练刮脸,“他一有空就拿着剃刀在筷子和木棍上来回练手劲儿”;为了练腕力,“他用剃头刀在尚未成熟的青涩的瓢葫芦上,一刀一刀仔细地刮着上边的绒毛,直到把家里满架葫芦摘了个精光”;为了练习剪子工,“他把家里的大公鸡、老母鸡一只一只地都给剪成了‘棉花籽鸡’b”。这些行为举动引起了老伴强烈的不满和抵触,因此老两口从拌嘴、动手,发展到老伴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为了缓和矛盾,他套上毛驴车,连哄带劝,像接“新娘子”一样把老伴接回来。当老伴了解了其中的隐情之后,由“反对者”变为坚定的“支持者”。
以上所述,自然是作为“半成品”来描绘的,从最初的版本到形成较为成熟的作品,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个中艰辛,不必细述。
由于我的作品选择的角度与众不同,形式新颖,内容较为活泼生动,被县文化馆选中了,把我临时抽调到县里集中修改完善,在将近一个月的脱产改稿过程中,我遇到了两位我文学道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一位是吕振侠老师,一位是王敬学老师。呂振俠老师祖籍山东,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因赶上“文大革命”,他与爱人一起被分到了安平县。他在县文化馆工作,爱人在一所小学教学。
吕振侠老师三十挂零,长得一表人才,高高的个子,细细的身条,宽宽的额头,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鼻如悬胆,口似角弓,一看就是个百里挑一的帅小伙。吕老师既有山东大汉的直率大度、慷慨仗义,也有南方人的细腻、灵动。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几乎篇篇都是精品,如刊登在《河北文学》上的小说《紫燕》《千里金堤》等。其作品的艺术风格与著名作家孙犁颇为相近。有一年,孙犁先生回老家探亲的消息被我和吕振侠老师私下里得知了,但当我们准备动身前往拜访时,孙犁先生已然悄悄地离开了,不能不说是莫大的遗憾!即使如此,吕振侠老师仍被许多名家归入到了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派”。在集中修改稿子期间,吕振侠老师放下他手中刚刚写了一半的小说稿,一对一地单独对我进行辅导,从小说的谋篇布局,到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文字的运用,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可以说,吕振侠老师是我文艺创作道路上的第一位领路人。由于吕振侠老师才华出众,他先是被调到地区宣传部,不久又被省委宣传部要走。1978 年至 1982 年,我读大学期间,吕振侠老师在省委宣传部负责主编《共产党员》杂志,我写的几篇文章吕振侠老师都给刊登了。后来,吕振侠老师被安排到省广播电视厅,担任了副厅长,河北省比较有名的电影,如《少年毛泽东》等,制片人都是吕振侠老师。
王敬学老师是本县城东王胡林村人,学历不高,但却是个绝顶聪明、勤奋好学、自学成才的“人尖子”。
王敬学老师那时三十多岁,个子不高,身体略微有点胖,白白净净的面庞,眉高而秀,目光清澈有神,鼻正口方,面上常有笑容。王敬学老师为人宽容厚道,襟怀坦荡,性情直率,言语不苟,尤其是注重对年轻人的奖掖提携。
王敬学老师是县评剧团的编剧,评剧团的台柱子、红遍四方的著名花旦演员筱芙蓉是王敬学老师的爱人。那时,王敬学老师工作繁忙,经常率剧团下乡演出。我在县文化馆待了近一个月,居然连王敬学老师的面也没有见过。为了倾听王敬学老师的意见,请他对我的小说进行指教,我先打电话给同样在王胡林公社当协助员的中学同学刘广西,让他留意王敬学老师何时在家,我好前去拜访。广西与王敬学老师是一个村子的,提供的消息准确无误。记得那天是腊月三十,刘广西来电话说:“进章你赶紧过来吧,王老师在家呢!”我接了电话,当时也没有多想,就骑上车子出来了,走到半路,心里犯开了嘀咕:今天都什么日子啦,还来打扰人家,实在不合适。可既然来了,就不能再回去了。再说,到了正月里,王敬学老师他们剧团又该忙活了,听说他也在为参加地区“文创会”在修改剧本《心向海河》,到时他更不得空闲了。于是,我打定主意,既然来了,就不能够“空手而回”。我先打听着找到刘广西,然后由广西带着来到王敬学老师家。一进院子,我的心怦怦直跳,王敬学老师是全地区大名鼎鼎的编剧,我是个无名小辈,人家会看得上我的作品吗?会真心实意地指导我吗?见到王敬学老师,他人非常随和,寒暄几句之后,王敬学老师满脸堆笑地说: “想不到你这么年轻,看了你写的小说《新苗》,文字精练,成熟老到,我还以为是个中年作者哩!你酷爱文学的事,我早就听人说了,白天跑外线,晚上守着电话分机写小说,天天熬到深夜,太不容易啦!你写了小说《新苗》,其实叫我看,你本人就是文艺界一颗崭露头角的新苗啊!”说着,招呼我和广西坐下。又说了几句话,我从书包里掏出我写的小说《老学徒》稿子,毕恭毕敬地递给王敬学老师说:“这是我为‘文创会’写的稿子,请王老师看后多多指教。”王敬学老师接过稿子说:“你的小说稿我先留下,等我认真看几遍之后,咱再交换意见,你看如何?”我知道,王敬学老师是个非常认真仔细的人,不会匆匆看一下文章,就忙不迭地发表意见,这正是他为人可敬之处,同时也体现了对年轻作者的尊重。我连忙说:“谢谢王老师,大过年的还给您添乱,真是过意不去!”王敬学老师笑笑说:“跟我你不要客气,你这也是在以实际行动支持我们文化馆的工作嘛!”客气了几句,我和刘广西与王敬学老师道别,王敬学老师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口。
那天中午,我是在刘广西家吃的饭,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年三十在别人家里吃饭。过了正月初十,王敬学老师给我打电话,约我到县文化馆他的办公室,详详细细地谈了他的读后感,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其中,我前文述及的刮葫芦瓢练腕力,就是采纳的王敬学老师给出的点子。
在两位名师指导下,我的小说顺利入围了,这也是全县唯一的一篇入围的业余作者的作品。1973 年 10 月,地区“文创会”马上要召开了,安平县只有三位作者的作品被选中参会,分别是王敬学老师、吕振侠老师和我。就在我准备动身的关键时刻,我家里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头天晚上,我和爱人说到这件事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示反对,只是说孩子这几天有点儿发烧、咳嗽,医生说是要出疹子。第二天,我收拾好行李,推起自行车要走时,却发现车子被锁上了。锁车子的不是旁人,就是我爱人。她为什么要把自行车给锁了呢?她自有她的道理,孩子正要出疹子,万一发不出来,出点儿意外,她心里没底,愿意叫我等孩子出了疹子后再走。我说:“会议都是提前定好了的,必须如期参加,时间耽误不得啊!”我爱人脾气犟,怎么劝都听不进去,我们两个就在院子里争吵了起来。这时,前文提到的“大徐” 大娘家的大女儿小国姐来了,后边跟着她家三闺女。我们两家原本是前后邻居,隔着一道围墙,前些天下大雨,墙头倒了还没有顾上垒呢,所以一跨步就过来了。小国姐开始还帮着劝我爱人,但她家那个三闺女人还小哩,不太懂得大人之间的事,见她姨(我爱人)哭哭啼啼的,以为我欺负她了,就帮腔冲我吵嚷起来,我一时心急,训了她几句。小国姐是有名的“护犊子”,听我呵斥她闺女,转而冲我来了。气头上,有什么好话呢,结果我把小国姐给得罪了。她身体本来就不好,平时嗓子里连呼哧带喘,这次一着急上火,气得病又犯了。等开完会回来,我亲自登门向小国姐赔礼道了歉,两家又和好如初。那个曾被我训斥的她家三闺女,后来也成了我当村民办教师时的学生。
妻子与女儿
正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小国姐的弟弟道明哥来了,他在了解了情况之后,把我爱人狠狠地训了一通:“孩子出疹子,就是两三天的事,可耽误了开会,是要后悔一辈子的。听人说全县就选上进章一个人,这不是很光彩的事嘛,你光彩,我光彩,全公社的人都光彩,快点儿让他去吧!”一边说着,一边掰开我爱人的手,把车钥匙给夺了过来,随手递给我说:“你赶紧开会去吧,家里的事别惦记着。”事情闹到这个地步,我能不惦记着吗?到了县城,吕振侠老师见我脸色不对,忙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就把家里的事原原本本地向他述说了一遍。到开会的第二天,吕振侠老师悄悄告诉我:“你安心开会吧,家里一切都很好,孩子的疹子已经出来了。”原来,吕振侠老师将我的事向文化馆领导作了汇报,文化馆领导专门派人到我家跑了一趟。由此可以看出,吕振侠老师是一个对下属关心备至、体贴入微的人。
那次“文创会”,是衡水地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地区领导高度重视,还邀请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负责人参加,地区文联主席李清在会上讲了话。接着分组进行了交流,我记得很清楚,现任省政协副主席的郭华也以业余作者的身份参加了那次会议,他当时是武邑县苏正公社的通讯报道协助员。忘记是哪一年了,我陪同省人大领导到沧州市进行立法调研,那时郭华已是沧州市委书记,晚饭时,他到我们这一桌来敬酒,我瞅了个机会对他说:“郭书记,我跟你同学段明轩是一个村子的。”他张嘴就来:“那你是南两洼村的。”我又说:“你还记得那年咱们一起参加地区‘文创会’吗?”他想也没想,随口就说:“记得,会是在前磨头开的,那年我刚刚十七岁。”就这么简单的对话,我发现,凡是当领导干部的记忆力都特别好,这或许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吧!
那次“文创会”,据说衡水地区已经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协商好了,要为衡水地区出一本《纪念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十周年小说集》,通过层层筛选,选出了二十几篇文艺作品,吕振侠老师和我的小说都被选中了,可是不知什么原因陡然搁浅了。王敬学老师的剧本因与邢台一个叫孟欣的作者的剧情不谋而合,经衡水与邢台两地文联牵头,由两名剧作家联袂,为全省人民奉献出了一台评剧精品。
虽然我煞费苦心、历尽艰辛创作的小说没有能够面世,感到有一些遗憾,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重点推荐



因有茶,遇见爱的温馨。
“你若不认得我,我就说:你的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你便知那人是我”。
敬告作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升先非虚构长篇小说 追梦
含泪解读:人民十想毛主席!听哭了亿万万人民!王雅欣老师
老照片丨一张珍贵的合影
毛主席见到王季范这么恭恭敬敬像个小学生!|老师
下班后,鹞子峪!
《观海河》笛子演奏:王次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