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马誉炜|四十周年忆唐山(19)珍藏的记忆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第十九回 

士兵大爱惊天地 
留丝遗憾入梦来

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来说,最重要的价值观应该是“爱”,也就是爱心和爱意;最崇高的行为就是拥有爱心、施放爱意,给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人类社会里所有美好的事情,几乎都是因爱而生;人类社会里所有丑陋的事情,几乎都是因无爱而起。
1976年,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那些天里,就有那么一群人每天都在拥有爱心、施放爱意,用青春和热血关心帮助那些灾难中的人们。
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名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的,人民军队爱人民,这是由我军的性质与宗旨决定的。
他叫王彦修,当年是原24军72师215团直属炮兵连的一位新战士,与我同年同月入伍,老家在河北省宁晋县。1976年7月28日,是王彦修生命的最后一天。头天深夜,他从军区油料集训队结业归队,在唐山火车站下了火车,正坐在车站候车室的台阶上,等待第二天一早换乘开往部队驻地的火车。
凌晨三点四十二分,强烈地震袭击唐山,霎那间,地动山摇,房倒屋塌。火车站内白光闪闪,地声隆隆,候车室像海浪里的一叶小舟,剧烈地摇摆晃动起来,随后巨大的车站建筑全部垮塌下来。“地震了!”王彦修向候车室内的旅客大喊一声。话音未落,一股巨大的震波把王彦修重重地摔倒在地。
“快救人!”王彦修旋即从地上爬起来,顾不上找自己的行李包,边喊边向尘烟滚滚的候车室冲过去!
震垮的候车室,原来是两层楼,一下子变成了仅两米高的一片废墟。候车室左侧,倒塌的水泥板下,一个妇女痛苦地呻吟着。王彦修发现后,飞快地奔过去奋力挪开一块断了钢筋的水泥板,从缝隙里爬进去。这时在场的旅客都明白,一旦有余震,歪斜着的水泥板随时可能塌落下来,大家都为舍生忘死的解放军战士捏着一把汗。可王彦修却不顾一切,顺着缝隙继续往里爬。经过一番努力,他从犬牙交错的水泥板下救出了这位女旅客,人们感动地为他鼓掌。
这时,车站广场左侧的邮电局里又传出呼救声。王彦修边用衣服一角擦着汗,边向邮电局方向跑去,只见职工王佳富被倒塌的房屋封在一辆电瓶车底下,一根塌落的水泥梁恰好卡住他的脖子,使他钻不出来,缩不进去,那水泥梁还在随着余震越压越低,这位职工的生命危在旦夕。王彦修赶到后,迅速找来一根木杠,和另一名旅客拼命撬起水泥梁,突然,“咔嚓”一声,木杠断了!王彦修的肩膀顿时被划了一个血口子,水泥梁起而复落,眼看要砸到王佳富头上了,只见王彦修一个弯腰动作,用他受伤的肩部死死顶住就要落下的水泥梁,王佳富得救了。而王彦修肩膀上的血浸透了绿色军衣。
紧接着,王彦修又返回候车室位置,继续搜寻活着的生命。他和其他人员一道,先后抢救出车站候车室民警冯庆龙和一位受伤的中年女旅客。
就这样,从凌晨到清早,王彦修带着累累伤痕,忘我战斗在一片废墟上。我们的一位新战士,在没有部队组织指挥的情况下,一个人积极投身救灾战斗,其精神尤为可贵。他的十指全被砖石瓦块磨破了,鲜血淋漓,但他顾不上这些,一次次冲向危险区,一次次救出受伤的群众。
当王彦修再次冲向候车室位置时,传来一个叫庞永胜的孩子的呼救声。王彦修循着声音跑过去,只见这孩子被埋在倒塌的候车室深处,头顶上几块水泥板斜歪着,摇摇欲坠。一位旅客焦急地跑来对王彦修说:“解放军同志,太深了!进去太危险!”王彦修坚定地回答:“不怕,请你帮助我观察一下,救人要紧!”他迅速沿着横七竖八的水泥板和木梁钻了进去。
大地还在不停地颤抖,整个废墟还在发出“咔嚓咔嚓”的响声,水泥预制板不住地在空中摇晃着。王彦修裸露着的肩膀再次被张牙舞爪的钢筋挂破,鲜血又一次顺着手臂流了下来,王彦修全然不顾,一块砖头从晃动着的水泥板上震落下来,观察人员想用手去接没有接住,正砸在王彦修的头上,鲜血顿时流了一脖子,王彦修还是没有退缩。
这会儿,唐山火车站派出所的女民警董芬跑过来,想帮助王彦修一起救出孩子,尽快撤离危险区。只听王彦修高喊一声:“这里太危险,您不要下来,让我来吧!”随即他站起身把董芬一把推了出去。就在董芬转身的瞬间,一阵较强的余震发生了,“哗啦”一声,断墙上的一块水泥板斜歪着掉下来,王彦修的双腿被砸断了!

群众一下子围拢过来,人拉人拽把斜倒在废墟里的王彦修拉上来,浸在血泊中的王彦修用尽最后的气力低声呼喊着:“快看看,是否砸着孩子!”
人们继续想办法,终于把废墟底部的孩子救出来了。而王彦修的眼睛却再也没有睁开。
他太累了!整整五六个小时,王彦修滴水未进,不停地救人,救人!心里唯独没有他自己。
唐山火车站的广场上,人们悲痛地围在这位不知姓名的解放军战士遗体四周,久久不肯离去。
一位七八岁的小姑娘离开自己妈妈的尸体,来到英雄跟前失声痛哭:“解放军叔叔!你不能死呀!你是好人,我们离不开你呀!”
一位双腿被砸伤的旅客,艰难地爬到英雄身边,将自己的上衣脱下来,轻轻地盖在王彦修身上。
王彦修的家乡邢台地区的宁晋县,是1966年大地震的重灾区,幼年的王彦修亲眼见到爹娘当时把自家的干粮分了一半给了邻里乡亲。一队解放军进村后,战士们把自己吃的干粮,让给老百姓吃,还帮助群众搭起帐篷,部队官兵们却枕着土坯,睡在露天地里。这些少年时期的镜头深深地映在他的脑海里,也刻在了他的心上。现在,他也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就要接过先辈的枪,为人民站好岗放好哨,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
震后,王彦修被所在部队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77年4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授予王彦修“雷锋式的战士”光荣称号。
几十年来,我回过几次唐山,有时也在唐山新火车站下车上车。我多么希望在唐山火车站的广场上,能够看到一尊王彦修烈士的雕像啊!
人们应该记住英雄的名字。为了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人们应该传递这样的爱心和爱意。为了你、我、他的幸福与快乐。
这么多年过去,要说当年在唐山抗震救灾是否留有遗憾。当然有。虽然在这场冲击灵魂、撼人心魄的战斗中,这种遗憾仅是一丝,但也有必要记载下来,立此存照。
为那些一度被私欲占领的灵魂而遗憾。我们同属一个营相邻一个连队的指导员,好像是辽宁葫芦岛人,个头不高,平时话也不多,但他当时却是全团唯一的师党委委员。按说,师党委委员具体到团里应是由两位团队主官即团长和政委担任,但在文革”年代,说是要吸收基层官兵代表参加上一级或上两级党委全会,以便发扬民主,更好地接受基层监督。于是就有基层连队的主官或先进士兵代表进入军师团党委委员行列。这些人当然一般都是表现上乘、优秀可靠的同志。其实,本来在我们这些士兵眼里,政治指导员就是党代表,是党的化身,印象里一般都是由作风正派,有文化和理论水平,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干部担任,对连队指导员都高看一眼,非常尊重,加上这位相邻连队指导员又是师党委委员,更使我们佩服之至。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抗震救灾初期,扒挖尸体、清理废墟阶段,相邻连队清理出来的一块手表找不到了,后查来查去,原来是这个连队的指导员贪占给藏起来了。这件事儿当时在团队炸了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历来是部队纪律的基本要求,何况是在地震灾区,乘人之危,贪占群众财产,怎么能干这样的事情?还是连队的指导员、党代表,什么师党委委员!太不应该、太不像话了。不几天,团里传来通报,给这位指导员行政免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将其送回清风店营房反省问题,当年就被安排离开了部队。这件事对我思想震动很大,如同战争年代搞地下工作出了叛徒汉奸,打仗出了投降的官兵一样,想起来就觉得丢人。
为那些业务素质差,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行为感到遗憾。在向唐山开进的途中,经常看到路边有军车出了毛病,驾驶员满脸油污地钻进车底或打开前盖修理的情况。当然,这里面有当时国产车辆质量差的缘故。那时每天早起发动车辆,都是用一个铁摇把,插进车头下方通往发动机的一个孔里,费九牛二虎之力摇上半天才打着火,将机器发动起来。有时还需要好几个人轮流摇,才能奏效。但同样的车辆,有的驾驶员平时注意保养,发现问题及时修理解决,做到了像雷锋同志那样,干一行,爱一行,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驾驶的车辆,这样的车辆就不容易出现故障。而有的驾驶员作风稀拉,工作不上心、不尽心,平时疏于保养修理,车况问题积攒成堆,关键时刻就拉不出去,走不多远自然要抛锚。救灾如救火,一个车辆出问题,就要耽误一个排人的行动,拖延前去救人的时间。这个责任是很大的。以此类推,我们从事各项工作的同志,都应该尽职尽责,把自己负责的事情想明白、干明白,不能误事儿、漏事儿才行。
为那些无谓的损失和牺牲而感到遗憾。也是在救灾期间,有一个连队司机班的老驾驶员,在修理车辆时,违反操作规程,边抽烟边干活,不慎将一盆汽油点燃,慌乱中他端起燃着火的大铝盆就跑,想让火势离车辆和人群远一些,就在端起铝盆跑的瞬间,整个铝盆的汽油都洒在前胸部位,这位驾驶员一下子成为“火人”,身上被烧伤面积达70%以上,丧失了劳动能力,成为终身的痛苦。

我们完成抗震救灾任务,回到清风店营房约三四个月后,唐山市皮影艺术团到师部慰问演出,师里安排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的几个团队都派代表前往定县(今定州)师部礼堂观看。那天晚上,我们连队去了20多个人。我因已在连部当了文书,事情多些,也就没有去看戏。到了第二天早上起床时,我看到昨天晚上去师部看节目的通信员小宋,正趴在床上,往一件旧军大衣上描着钢笔字,凑近一看,他在写着:“这是一件救命大衣……”我就好奇地问他怎么回事?原来,昨天晚上十点多钟,满载去看节目战友的军车返回时,在唐县王京镇附近道口拐弯时,车速较快,车辆尾部一甩,当时在大厢里站着的战士们自然要向后倚,失重带来的强大惯性推力造成一侧车厢板断裂,十几个战士相继被摔下路基,我原在的一排二班新上任的副班长刘承德,因脑部着地,当场被摔得七窍出血死亡。小宋他们另外几个战友也许反映快些,在大厢板断裂的同时,迅速用身上穿的军大衣裹住头部,捡回一条命。所以就有了早起笔描“救命大衣”的镜头。刘承德,是1972年底从四川省三台县入伍的老兵,一向与我关系很好。就在死的前一天,他探亲刚从老家完婚回到连队。他的遗体放在卫生队的一个小屋子里,我们几位新兵轮流为他看护了约一个礼拜。直到他的父母、新婚妻子,还有弟妹几人来到部队料理完后事。
许多年过去,有时做梦,还梦见我们班新任副班长刘承德那一张笑呵呵的脸。
                  
(未完待续)

重点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张志良•一生难忘的记忆——76年唐山抗震救灾回忆
探亲
唐山大地震亲历记(14):22年后一次无果的寻找,勾陈起历历记忆
关心战士胜过子女....盛根铨
深情融雪域,友谊撒高原
实干圆梦真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